椎管内麻醉穿刺与置管相关精选PPT.ppt





《椎管内麻醉穿刺与置管相关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椎管内麻醉穿刺与置管相关精选PPT.ppt(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椎管内麻醉穿刺与置管相关第1页,讲稿共33张,创作于星期二一.椎管内血肿v椎管内血肿椎管内血肿是一种罕见但后果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12小时内出现严重背痛,短时间后出现肌无力及括约肌功能障碍,最后发展到完全性截瘫,如感觉阻滞平面恢复正常后又重新出现或更高的感觉阻滞平面,则应警惕椎管内血肿的发生。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第2页,讲稿共33张,创作于星期二一.椎管内血肿血肿的形成因素血肿的形成因素1.椎管内阻滞穿刺针或导管对血管的损伤2.椎管内肿瘤或血管畸形、椎管内“自发性”出血。大多数“自发性”出血发生于抗凝或溶栓治疗之后,尤其后者最为危险。第3页,讲稿共33张,创作于星
2、期二一.椎管内血肿危险因素危险因素1.患者因素:高龄、女性、并存有脊柱病变或出凝血功能异常2.麻醉因素:采用较粗穿刺针或导管、穿刺或置管时损伤血管出血、连续椎管内阻滞导管的置入及拔除3.治疗因素:围手术期抗凝和溶栓治疗。第4页,讲稿共33张,创作于星期二一.椎管内血肿预防预防1.穿刺及置管时操作轻柔,避免反复穿刺。2.对有凝血功能障碍及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尽量避免椎管内阻滞。3.对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应根据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等指标对患者的利益和风险后做出个体化的麻醉选择。有关椎管内阻滞血小板计数的安全低限,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血
3、小板低于8010L椎管内血肿风险明显增大。第5页,讲稿共33张,创作于星期二一.椎管内血肿预防预防4.关于围手术期应用不同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椎管内血肿的预防原则可参考美国局部麻醉和疼痛医学会(ASRA)于2003年发布的椎管内阻滞与抗凝的专家共识5.依据抗凝治疗的反应,确定神经功能监测的时间间隔,对行溶栓的治疗的患者应每2小时进行一次神经功能检查6.产科患者凝血异常和血小板减少症较常见,其麻醉前血小板下降的速度与血小板计数同样重要,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提示椎管内血肿的风险较大。第6页,讲稿共33张,创作于星期二一.椎管内血肿诊断与治疗诊断与治疗1.新发生的或持续进展的背痛、感觉或运动缺失、大小便
4、失禁 2.尽可能快速地进行影像学检查,最好为核磁共振成像(MRI),同时尽可能快速地请神经外科医师会诊以决定是否需要行急诊椎板切除减压术3.椎管内血肿治疗的关健在于及时发现和迅速处理,避免发生脊髓不可逆性损害,脊髓压近超过8小时则预后不佳。第7页,讲稿共33张,创作于星期二二.出血v在行椎管内阻滞穿刺过程中,偶可因穿刺针或置管刺破硬脊膜外腔血管,见血液经穿刺针内腔或导管溢出。对于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此情况极少致严重后果(如硬膜外血肿),但对于穿刺置管后出血不止并且有凝血功能异常或应用抗凝治疗的患者,则是硬膜外腔出血的危险因素。第8页,讲稿共33张,创作于星期二二.出血处理处理1.是否取消该次手
5、术,应与外科医师沟通,权衡利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作出决定。2.如仍行椎管内阻滞,鉴于原穿刺间隙的出血,难以判断穿刺针尖所达部位是否正确,建议改换间隙得新穿刺。3.麻醉后应密切观察有无硬膜外血肿相关症状和体征。第9页,讲稿共33张,创作于星期二三.感染v椎管内阻滞的感染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的浅表感染和深部组织的严重感染。前者出现为局部组织红肿或脓肿,常伴有全身发热。后者包括蛛网膜炎、脑膜炎和硬膜外脓肿。细菌性脑膜炎多表现为发热、脑膜刺激症状、严重的头痛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潜伏期约为40小时。其确诊依靠腰穿脑脊液化验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第10页,讲稿共33张,创作于星期二三.感染危险因素危险因素1.
6、潜在的脓毒症、菌血症、糖尿病2.穿刺部位的局部感染和长时间导管留置3.激素治疗、免疫抑制状态(如艾滋病、癌症化疗、器官移植、慢性消耗状态、慢性酒精中毒、静脉药物滥用等)。第11页,讲稿共33张,创作于星期二三.感染预防预防1.麻醉的整个过程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程序,建议使用一次性椎管内阻滞材料2.理伦上任何可能发生菌血症的患者都有发生椎管内感染的风险,是否施行椎管内阻滞取决于对每个患者个体化的利弊分析3.除特殊情况,对未经治疗的全身性感染患者,不建议采用椎管内阻滞第12页,讲稿共33张,创作于星期二三.感染预防预防4.对于有全身性感染的患者,如已经过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且表现出治疗效果(如发热减轻
7、),可以施行脊麻,但对这类患者是否可以留置硬外腔导管或鞘内导管仍存在争议。5.对在椎管穿刺后可能存在轻微短暂菌血症风险的患者(如泌尿外科手术等),可施行脊麻。6.硬膜外腔注射固醇激素以及存在潜在的可引起免疫抑制的疾病,理伦上会增加感染的风险,但HIV感染者并不作为椎管内阻滞的禁忌。第13页,讲稿共33张,创作于星期二三.感染治疗治疗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早期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是数小时的延误也将明显影响神经功能的预后2.浅表感染经过治疗很少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其治疗需行外科引流和静脉应用抗生素3.硬膜外腔肿伴有脊髓压近症状,需早期外科处理以获得满意的预后。第14页,讲稿共33张,创作于星期
8、二四.硬脊膜穿破后头痛临床表现1.症状缓解,90%在6个月内症状完全缓解或恢复正常2.头痛持点为体位性,即在坐起或站立15分钟内头痛加重,平卧后30分钟内头痛逐渐缓解或消失,症状严重者平卧时亦感到头痛,转动头颈时疼痛加剧3.头痛为双侧性,通常发生在额部和枕部或两者兼有,极少累及颞部4.可能伴随有其他症状:前庭症状(恶心、呕吐、头晕)、耳蜗症状(听力丧失、耳鸣)、视常见症状(畏光、闪光暗点、复视、调节困难)、骨骼肌症状(颈部强直、肩痛)。第15页,讲稿共33张,创作于星期二四.硬脊膜穿破后头痛危险因素危险因素1.患者因素:最重要的是和年龄,其中年轻人发病率高。其他因素有:女性、妊娠、慢性双侧性张
9、力性头痛病史、既往有意外穿破硬膜病史,有研究表明低体重指数的年轻女性发生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的风险最大2.操作因素:细针发病率低、锥形针尖较切割型针尖发病率低。其他因素有:穿刺针斜口与脊柱长轴方向平行发症率低、穿刺次数增加时发病率高。第16页,讲稿共33张,创作于星期二四.硬脊膜穿破后头痛预防预防1.采用脊硬联合阻滞技术时建议选用25G27G非切割型蛛网膜下腔穿刺针2.如使用切割型蛛网膜下腔穿刺针进行脊麻,则穿刺针斜口应与脊柱长轴平行方向进针3.在硬膜外腔阻力消失实验中,使用不可压缩介质(通常是生理盐水)较使用空气意外穿破硬脊膜的发生率低4.在硬膜外腔穿刺意外穿破硬脊膜后,蛛网膜下腔留置导管24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椎管 麻醉 穿刺 相关 精选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