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恢复的基本原理 (2)精选PPT.ppt
《生态恢复的基本原理 (2)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恢复的基本原理 (2)精选PPT.ppt(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生态恢复的基本原理(2)第1页,讲稿共61张,创作于星期二第二章第二章 生态恢复的基本原理生态恢复的基本原理2.1 2.1 生态恢复的概述生态恢复的概述 第2页,讲稿共61张,创作于星期二2.1.1 2.1.1 生态恢复的意义生态恢复的意义资源的需要资源的需要:增加作物产量以满足人类需求环境变化的需要环境变化的需要:人类活动已对地球、大气循环以及能量流动产生了严重影响。维持地球景观及物种多样性的需要。维持地球景观及物种多样性的需要。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的需要:土地退化限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第3页,讲稿共61张,创作于星期二 长期以来,生态恢复与恢复生态存在多种定义,区别不清,不同学者从
2、不同的角度和理解中派生出了众多的概念。第4页,讲稿共61张,创作于星期二2.1.2 2.1.2 生态恢复的定义生态恢复的定义(1)再造一个自然群落或再造一个自我维持并保持后代具有持续性的群落(Diamond,1987)。(2)Bradshaw(1987):“生态恢复是生态学有关理论的一种严格检验,它研究生态系统自身的性质、受损机理及修复过程”。(3)研究生态系统自身的性质、受损机理及修复过程(Jordan et al.,1987)。(4)美国自然资源委员会美国自然资源委员会(Natural Resource Defence Council)认为,使一个生态系统回复到较接近其受干扰前的状态即为生
3、态恢复。第5页,讲稿共61张,创作于星期二(5)Jordan(1995):使生态系统回复到先前或历史上(自然或非自然)的状态即为生态恢复。(6)Cairns(1995):恢复被损害生态系统到接近于它受干扰前的自然状况的管理和操作过程,即:重建该系统干扰前的结构与功能及有关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7)Egan(1996)Egan(1996):生态恢复是重建某区域历史上曾有的植物和动物群落,且保持生态系统和人类的传统文化功能的持续性过程。第6页,讲稿共61张,创作于星期二 不管怎样理解,以上概念都强调逆转退化生态系统逆转退化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强调受损的生态系统要恢复到理想的状态受损的生态系统要
4、恢复到理想的状态才为生态恢复。但是,现实中这种理想状想很难实现但是,现实中这种理想状想很难实现,原因在于:缺乏对生态系统历史的了解、恢复时间太长、生态系统中关键种的消失、费用太高等。这种理想状态不容易达到,于是有了下面的定义于是有了下面的定义: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是是帮助退化、受损或毁坏的生态系统帮助退化、受损或毁坏的生态系统恢复的过恢复的过程,是一种旨在程,是一种旨在启动及加快启动及加快对生态系统健康、完整性及可持对生态系统健康、完整性及可持续性进行恢复的主动续性进行恢复的主动行为行为。第7页,讲稿共61张,创作于星期二恢复生态学是研究如何修复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原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动态损害的
5、一门学科一门学科,其内涵包括帮助恢复和管理原生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过程。生态恢复更多是指实践活动。恢复生态是指生态恢复实践所依赖的根本理论基础。第8页,讲稿共61张,创作于星期二2.1.3 2.1.3 生态恢复要恢复什么?生态恢复要恢复什么?l首先首先恢复它的生态功能生态功能,也就是恢复一个生态系统的健康。l其次其次恢复它的生态结构生态结构,也就是恢复一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l再次再次恢复生态的可持续性生态的可持续性,一方面是指生态的抵抗能力,另外一方面是生态的自我恢复能力。l最后最后还要考虑恢复它的文化、人文特色。第9页,讲稿共61张,创作于星期二2.1.4 2.1.4 生态恢复的三个层次生态恢复
6、的三个层次(1)物种层次的恢复(2)种群层次的恢复(3)景观层次上恢复第10页,讲稿共61张,创作于星期二(1 1)物种层次的恢复)物种层次的恢复1.恢复物种聚集地和种群,保持遗传多样性。需选取用乡土种并达到一定个体数量。2.50/50050/500法则法则:Franklin(1980)提出小族群管理小族群管理的50/500法则,其主要论点如下:为了防止族群在短期内短期内出现近交衰退的情形,族群中至少必须维持50只个体。由于圈养动物每代会丧失2%-3%2%-3%的遗传变异的遗传变异(由果蝇突变率的资料推论),因此,长期而言长期而言,族群中至少要有500只个体,才足以保持族群的遗传变异性。第11
7、页,讲稿共61张,创作于星期二(2 2)种群层次的恢复)种群层次的恢复a.恢复最终的产物必须是能自我维持的种群或群落。在给定的运行规则下,恢复必须使栖息地能处于自我维持的半自然状态。b.栖息地的损失与破碎影响种群(斑块的数量和规模)对于栖息地的恢复,应该与栖息地斑块规模、空间组织有关的因素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种群生存进行检验,保证其能支持栖息地恢复或重建。恢复多少栖息地、怎样安排才能最有益于目标种群,这些在决定物种达到自我维持的目标时应该认真考虑。第12页,讲稿共61张,创作于星期二c 小种群问题:容易失绝。由于种群统计的随机性、环境的随机性、杂合性的缺失、遗传上的变化趋势以及近亲繁殖等原因,小种
8、群很容易灭绝。d 物种对栖息地毁坏的反应。在一个可以栖息但不适于居住的方形地中放置两个竞争种,扩散能力弱的优势种合扩散能力强的劣势种。在这种搭配方式下,物种的扩散能力决定了它们对灭绝的抵制能力。第13页,讲稿共61张,创作于星期二e 恢复地点的确定:边缘与中心种群、地形。将目标放在具有历史分布的中心区域(最适宜的栖息地)还是放在周围的不规则栖息地上,可能会有不同的优点。分布于中心部分的种群和分布于边缘的种群有质的差异。分布于边缘的物种生存在异常的或不规则的环境中,最易于彼此分离,因此自然选择和遗传学上的变异会促进边缘种群的变异。边缘种群往往不那么密集并且比较不稳定,因此人们推断它们具有较高的灭
9、绝可能性,因而从地理分布上看,一个正在退化的物种可能从分布的边缘向分布的中心退化。第14页,讲稿共61张,创作于星期二(3 3)景观层次上的恢复)景观层次上的恢复 a.目前绝大多数生态恢复都集中在个别区域(如采矿点),而一些利用过度、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的景观功能削弱、景观结构改变需要在更广的尺度上研究,即景观层次上。景观层次的生态恢复仍处于早期阶段,还需要时间来评估它们的有效性,时间和空间尺度问题也还需要新颖和完整的方法来解决。b.景观层次的恢复通常要考虑多种问题,如具体的生物物理、社会和经济现状等,同时要平衡保护和生产。为了使生态恢复成功进行,恢复活动不仅需要有效的生态原理和信息,还需要经济
10、可行并符合实际。第15页,讲稿共61张,创作于星期二第16页,讲稿共61张,创作于星期二2.2 2.2 生态恢复的理论基础生态恢复的理论基础u(1)自我设计与人为设计理论u(2)限制因子原理u(3)生态系统结构理论u(4)生态适宜性原理u(5)生态位理论u(6)生物群落演替理论u(7)生物多样性理论u(8)景观生态学理论第17页,讲稿共61张,创作于星期二u(1)(1)自我设计与人为设计理论自我设计与人为设计理论 是惟一从恢复生态学中产生的理论,也在生态恢复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自我设计理论自我设计理论:只要有足够时间,退化生态系统将根据环境条件、合理地组织自己并最终改变其组分。人为设计理论:
11、人为设计理论:通过工程方法和植物重建可直接恢复退化生态系统,但恢复的类型可能是多样性。两种理论的区别两种理论的区别:自我设计理论把恢复放在生态系统层次考虑,未考虑到缺乏种子库的情况,其恢复的只能是环境决定的群落;而人为设计理论把恢复放在个体或种群层次上考虑,恢复的结果可能有多种。这两种理论均未考虑人类干扰在整个恢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18页,讲稿共61张,创作于星期二u(2)(2)限制因子原理限制因子原理a.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它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b.德国利比希1840年提出了“最小因子定律”,即在各种生长因子中,如有一个生长因子含量最少,其他生长因子即使很
12、丰富,也难以提高作物产量。因此,作物产量是受最小养分所支配的。c.生态恢复是从多方面进行设计与改造生态环境和生物种群,但是在进行生态恢复时必须找出该系统的关键因子关键因子,找准切入点,才能进行恢复工作。第19页,讲稿共61张,创作于星期二u(3 3)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论)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论所谓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和各组分间能量、物质、信息流的方式与特点。具体来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即物种结构物种结构(又称为组分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由那些生物种群所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量比关系。)、时空结构时空结构(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群在空间上的配置和时
13、间上的分布,构成了生态系统结构上的特征。)、营养结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以食物营养关系所组成的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第20页,讲稿共61张,创作于星期二合理生态系统结构:从时空结构角度,应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营养结构角度,应实现生物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与转化,形成一个高效的,无“废物”的系统;从物种结构上,提倡物种多样性,以利于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根据生态系统结构理论,生态恢复中应采用多种生物物种,实行农业物种、林业物种、牧业物种、渔业物种的结合,实现物种之间的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流动。应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安排不同的
14、物种,如山区的生态恢复以林业为主、丘陵的生态恢复应以林、草相结合为主,平原地区的恢复以农、渔饲料、绿肥为主。第21页,讲稿共61张,创作于星期二u(4 4)生态适宜性原理)生态适宜性原理:生物由于长期与环境的协同进化,对生态环境产生了生态上的依赖,其生长发育对环境产生了要求,如果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生物就不能较好地生长,因此生物产生了对光、热、温、水、土等的依赖性,这就是生态适宜性原理。u植物中有一些是喜光植物,而另一些则是喜阴植物。同样一些植物只能在酸性土壤中才能生长,而有一些植物则不能在酸性土壤中生长。一些水生植物只能在水中才能生长,离开水体则不能成活。u因此种植植物必须考虑其生态适宜性,让
15、最适应的植物或动物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中。u根据生态适宜性原理,在生态恢复设计时要先调查恢复区的自然生态条件,如土壤性状、光照特性、温度等,根据生态环境因子来选择适当的生物种类,使得生物种类与环境生态条件相适宜。第22页,讲稿共61张,创作于星期二(5 5)生态位理论)生态位理论 生态位(Niche):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根据生态位理论,要避免引进生态位相同的物种,要尽量使各物种生态位错开,使各种群在群落中具有各自的生态位,避免种群之间的直接竞争,保证群落的稳定;要组建由多个种群组成的生物群落,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资源,更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恢复的基本原理 2精选PPT 生态 恢复 基本原理 精选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