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最苦与最乐》 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16.《最苦与最乐》 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最苦与最乐》 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 题:最苦与最乐备课人:教学目标: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 2、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3、理解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2、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或电子白板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激趣引思 世界上什么最苦?什么最乐?这个问题,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
2、以天下苍生的忧乐为己任,当天下苍生俱欢颜时,他就会快乐。因此,有人认为人生苦乐在于责任,这也是梁启超的苦乐观。今天,就让我们看一看这位大学者是如何具体阐述的吧。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出生地主家庭,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他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整体感知:2.检测字词:读准字音: 契约() 揽() 悲天悯人()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3、: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补充解释词语:莫若:不如。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3、通读课文,回答问题(1)人生什么事最苦?“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2)人生什么事最乐?“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应该像“君子”那样,“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4)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明确:第一、二、三自然段论述“未尽责
4、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四、五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六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全文按分总的结构来写。三、分析课文,理清思路自学提示:1文章开篇用一串排比设问,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一一否定,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背负未来的责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明确:先驳论后立论,不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2.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照应第二自然段并使论证逐步深入的?明确:先指出未尽责任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照应第二自然段的“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又将未尽责任的情况延伸至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
5、入,最后再次照应第二自然段:贫、病、老可以靠达观排解,而未尽责任才是最大的痛苦。3第四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但是为什么前面完全谈痛苦用了两段,而这里既谈快乐也谈痛苦却只用了一段?明确:作者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时提出“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他所讲的快乐是与痛苦分不开的,既然前面已经用了不少篇幅,这里就毋庸赘述了。还有一个原因在于痛苦的状态易写,而快乐的情形难描。4请归纳出本文的论点。明确: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5针对这一论点,文章最后提出应该怎么办?明确: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教师总结:本文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
6、先谈未尽责任之苦,进而引出尽责任之乐,阐明了苦与乐对立统一的关系,从而提出具体做法“人生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四、 再读课文,品析表达自学提示:1小组分析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和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明确: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开头运用了设问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这几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令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苦与最乐 16.最苦与最乐 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6.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