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2021年版试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2021年版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2021年版试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2021年版试行)前言一、制定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1888号),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的通知(国卫药政发20191号)、关于开展药品使用监测和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卫药政函201980号)、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意见(国卫医发20202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对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制定本指南。二、制定过程为加快建立健全统一、科学、实用的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标准规范、实施路径和工作协调机
2、制,统筹开展药品决策证据集成、科学分析和准确评价,指导和规范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国家卫生健康委药政司委托国家药物和卫生技术综合评估中心(挂靠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评估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药具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药具中心),联合国家心血管中心、国家癌症中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以及相关医疗卫生机构等,组织临床医学、药学、管理学、循证医学、卫生经济学和卫生政策等领域专家共同制定本指南。自2018年9月启动指南编写工作以来,组织数百名相关学科专家召开了数十轮论证会,广泛听取了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医药行业学(协)会和企业代表意见,同时结合部分省份实践经验,前后修
3、改20余稿。于2020年11月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本指南。三、起草思路本指南主要围绕我国临床重大疾病防治基本用药需求,根据我国药品临床应用实践与药物供应保障政策现状,参考借鉴国际有益做法和经验,重点明确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目的原则、组织管理、规范流程、内容方法、质量控制、结果应用等内容,旨在引导和推动相关主体规范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持续推动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同质化,更好地服务国家药物政策决策需求,助力提高药事服务质量,保障临床基本用药的供应与规范使用,控制不合理药品费用支出,更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用药需求。四、主要内容本指南包括4个章节。第一章提出
4、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及本指南的适用范围。第二章介绍评价流程、内容与维度。定义了包括主题遴选、评价实施和结果应用转化3个基本环节共5方面内容的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流程。围绕技术评价与政策评价两条主线,提出了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6个维度开展科学规范的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管理要求。第三章介绍证据评价与应用。明确了建立和完善国家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基础信息平台的要求,充分利用真实世界数据,逐步形成全国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和标准化决策框架,加强数据信息安全。提出了评价质控与结果应用指导意见,围绕相关主体资质、组织流程合规性、方法学严谨性等开展重点质控工作,并提
5、出了组织实施机构应按流程进行评价结果转化应用,持续跟踪药品应用情况,不断累积数据验证评价结果等要求。第四章提出指南管理的要求。明确本指南与相关疾病别技术指南共同构成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指南体系,提出本指南长期接受社会意见并定期修订完善。五、特别说明本指南基于我国当前情况下实施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认知水平和技术能力编制,供涉及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研究和实施的相关主体参考使用。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科技发展的进步和实践证据的积累,本指南将不断更新与完善。第一章概述一、目的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药品临床价值为导向,利用真实世界数据和药品供应保障各环节信息开展药品实际应用综合分析,探索建立并逐步完善
6、基于政策协同、信息共享,满足多主体参与、多维度分析需求的国家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机制,为完善国家药物政策、保障临床基本用药供应与合理使用提供循证证据和专业性卫生技术评估支撑。二、基本原则(一)需求导向。聚焦新时代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治理决策需求和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实施的主要问题,坚持正确价值引领与循证判断,重点优化临床基本用药动态管理机制,推动国家药物政策连贯协调。(二)统筹协同。坚持总体谋划,多方参与,技术与管理协同的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和信息化手段,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标准规范、路径流程和工作机制。(三)科学规范。立足国情实际,突出药品疗效证据和药品供应保障政策评价,总结
7、参考国际有益经验和成功实践,合理借鉴评价模式方法、技术流程和工具,融合多学科专业知识体系,通过建立完善评价规则和技术标准与规范,有序指导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开展。(四)公正透明。坚持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参与,建立信息公开、数据共享的评价实施、质量控制和应用转化机制,防范潜在利益冲突,保障评价组织、管理、实施过程和结果公平公正,依法依规公开。三、适用参考范围本指南主要用于国家和省级卫生健康部门基于遴选疾病防治基本用药、拟定重大疾病防治基本用药政策、加强药品供应管理等决策目的,组织开展的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活动。同时,为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行业学(协)会等主体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活动提供管理规
8、范和流程指引。第二章评价流程、内容与维度药品临床综合评价重点围绕药品使用与供应保障体系关键决策要素开展,聚焦临床实际用药问题及其涉及的药物政策决策问题,选择适宜的评估理论框架、方法和工具,收集分析药品使用与供应等相关环节数据及信息,综合评估药品临床使用和药物政策实际执行效果。一、评价流程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完整流程包括主题遴选、评价实施和结果应用转化三个基本环节,评价实施包括项目委托、质量控制、结果递交及验收(下图)。评价流程简图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组织管理和技术实施机构应当协同加强工作统筹、信息沟通和技术交流,推动建立主题遴选、质量控制、专家咨询和结果转化等工作制度,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所承担评价的具
9、体任务。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行业学(协)会等专业优势,研制评估技术规范,加强业务培训,探索建立跨省份、多中心真实世界数据规范采集和平行技术评估机制。评价主题主要包括国家重大疾病防治基本用药、区域重要疾病防治基本用药和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等,兼顾特殊用药等其他主题。国家重大疾病防治基本用药主题由药具中心联合评估中心进行遴选,区域重要疾病防治基本用药主题由省级卫生健康部门进行遴选。鼓励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及医疗卫生机构自主或牵头搭建工作团队,建立技术咨询和专题培训制度,组织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牵头单位依托评价协作网络,结合基础积累和技术特
10、长,汇总疾病负担、基本用药需求、药品费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影响等综合信息,并与国家、区域主题相衔接,确定主要选题及其相应参比对象,经参与医疗卫生机构同意后按程序启动评价主题立项及评价工作。二、评价内容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是评价主体应用多种评价方法和工具开展的多维度、多层次证据的综合评判。评价主要聚焦药品临床使用实践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和政策问题,围绕技术评价与政策评价两条主线,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6个维度开展科学规范的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数据整合分析与综合研判,提出国家、区域和医疗卫生机构等疾病防治基本用药供应保障与使用的政策建议。评价主体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开展相关药品临床使
11、用证据、药物政策信息收集和综合分析,组织实施技术评价、药物政策评估和撰写评价报告等。三、评价维度(一)安全性评价。综合分析药品上市前后安全性信息结果。纳入评价信息包括: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药品说明书内容、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等信息,相对安全性(与同类产品比较),药品质量、药品疗效稳定性等信息。(二)有效性评价。通过定量分析,对拟评价药品及参比药品的临床效果进行人群测量,判断是否获得重要的健康收益。核心指标主要包括生存时长和生命质量两大类,生存时长相关指标包括生存率、疾病控制率以及其他能够反映疾病进展的可测量指标;生命质量相关指标包括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和健康效用值,亦可进一步用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品 临床 综合 评价 管理 指南 2021 试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