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3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8年第3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第3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考试试题解答2017年9月16日R一、(40分)一个半径为、质量为的均质实心小圆柱被置于一个半径为、质量为的薄圆筒中,圆筒和小圆柱的中心轴均水平,横截面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试在下述两种情形下,求小圆柱质心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做微振动的频率:(1)圆筒固定,小圆柱在圆筒内底部附近作无滑滚动; (2)圆筒可绕其固定的光滑中心细轴转动,小圆柱仍在圆筒内底部附近作无滑滚动。解:qq1R(1)如图,为在某时刻小圆柱质心在其横截面上到圆筒中心轴的垂线及竖直方向的夹角。小圆柱受三个力作用:重力,圆筒对小圆柱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设圆筒对小圆柱的静摩擦力大小为,方向沿两圆柱
2、切点的切线方向(向右为正)。考虑小圆柱质心的运动,由质心运动定理得式中,是小圆柱质心运动的加速度。由于小圆柱及圆筒间作无滑滚动,小圆柱绕其中心轴转过的角度(规定小圆柱在最低点时)及之间的关系为由式得,及的关系为考虑小圆柱绕其自身轴的转动,由转动定理得式中,是小圆柱绕其自身轴的转动惯量由式及小角近似得由式知,小圆柱质心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微振动是简谐振动,其振动频率为(2)用表示小圆柱及圆筒之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和分别为小圆柱及圆筒转过的角度(规定小圆柱相对于大圆筒向右运动为正方向,开始时小圆柱处于最低点位置)。对于小圆柱,由转动定理得对于圆筒,同理有由式得 设在圆柱横截面上小圆柱质心到圆筒中心轴
3、的垂线及竖直方向的夹角,由于小圆柱及圆筒间做无滑滚动,有 由式得设小圆柱质心沿运动轨迹切线方向的加速度为,由质心运动定理得由式得由式及小角近似,得由式可知,小圆柱质心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微振动是简谐振动,其振动频率为评分参考:第(1)问20分,式各3分,式2分,式3分,式各2分,式3分,式2分;第(2)问20分,式各2分,式3分,式各2分,式3分,式2分。二、(40分)星体P(行星或彗星)绕太阳运动的轨迹为圆锥曲线SABCRErPqD 式中,是P到太阳S的距离,是矢径SP相对于极轴SA的夹角(以逆时针方向为正),, 是P相对于太阳的角动量,为引力常量,为太阳的质量, 为偏心率,和分别为P的质量和
4、机械能。假设有一颗彗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为抛物线,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两轨道相交于C、D两点,如图所示。已知地球轨道半径,彗星轨道近日点A到太阳的距离为地球轨道半径的三分之一,不考虑地球和彗星之间的相互影响。求彗星(1)先后两次穿过地球轨道所用的时间;(2)经过C、D两点时速度的大小。已知积分公式,式中是任意常数。解:(1)由题设,彗星的运动轨道为抛物线,故彗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方程为: 彗星绕太阳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式中当彗星运动到近日点A时,其径向速度为零,设其到太阳的距离为,由式得由式和题给条件得由式得或 设彗星由近日点A运动到及地球轨道的交点C所需的时间为,对式两边积分,并利
5、用式得对式应用题给积分公式得 由对称性可知,彗星两次穿越地球轨道所用的时间间隔为将题给数据代入式得(2)彗星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式中是彗星离太阳的距离为时的运行速度的大小。由式有当彗星经过C、D处时由式得,彗星经过C、D两点处的速度的大小为 由式和题给数据得评分参考:第(1)问28分,式4分,式2分,式4分,式2分,式4分,式各2分;第(2)问12分,式4分,式各2分。三、(40分)一质量为的载重卡车A的水平车板上载有一质量为的重物B,在水平直公路上以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重物及车厢前壁间的距离为()。因发生紧急情况,卡车突然制动。已知卡车车轮及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最大静摩擦因数均为,重物及车
6、厢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最大静摩擦因数均为()。若重物及车厢前壁发生碰撞,则假定碰撞时间极短,碰后重物及车厢前壁不分开。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若重物和车厢前壁不发生碰撞,求卡车从制动开始到卡车停止的过程所花的时间和走过的路程、重物从制动开始到重物停止的过程所花的时间和走过的路程,并导出重物B及车厢前壁不发生碰撞的条件;(2)若重物和车厢前壁发生碰撞,求卡车从制动开始到卡车和重物都停止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卡车走过的路程、以及碰撞过程中重物对车厢前壁的冲量。解:(1)若重物和车厢前壁不发生碰撞。 卡车在水平直公路上做匀减速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由式得由匀减速运动公式,卡车从制动开
7、始到静止时所用的时间和移动的距离分别为重物B在卡车A的车厢底板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B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由式得从卡车制动开始到重物对地面速度为零时所用的时间和重物移动的距离分别为由于,由二式比较可知,即卡车先停,重物后停。 若,重物B及车厢前壁不会发生碰撞,因此不发生碰撞的条件是(2)由式知,当满足条件时,重物B及车厢前壁必定发生碰撞。 设从开始制动到发生碰撞时的时间间隔为,此时有几何条件这里又可分为两种情况:(重物在卡车停下后及车厢前壁发生碰撞)和(重物在卡车停下前及车厢前壁发生碰撞)。(i),即卡车A在时停下,重物B继续运动,在时及车厢前壁发生碰撞。卡车停下的时间和
8、向前滑动的距离是给出的和,同时重物相对于地面向前滑动的距离是重物相对于车厢向前滑动的距离是如果即当满足时,在车已停稳后重物仍会向前运动并且撞上车厢前壁。从制动到重物B及车厢前壁碰撞前,重物B克服摩擦力做功。设在碰撞前的瞬间重物B相对地面的速度为,由动能定理有由式得 设碰撞后瞬间重物B及卡车A的速度均为,由于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动量守恒由式得碰撞过程中重物B对车厢前壁的冲量为碰撞后,卡车和重物又一起运动了一段时间再移动了一段路程才最终停止下来(对于卡车而言,这是第二次停下来)。 重物撞上车厢前壁的时间是 所以,从卡车制动到车和重物都停下所用的总时间为卡车移动的总路程则为(ii),即卡车还未停下
9、,重物就及车厢前壁发生碰撞 由式的推导可知,条件可写成由匀减速运动学公式,式成为 解得碰撞发生的时间在碰撞前的瞬间,卡车A的速度和重物B的速度分别为由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可得碰撞后重物B和卡车A的共同速度为由冲量定理和以上两式得碰撞过程中重物B对车厢前壁的冲量为卡车运动时间为碰撞前后的两段时间之和,由及式可得卡车总路程等于碰前和碰后两段路程之和另解,将卡车和重物视为一个系统,制动过程中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和碰撞时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内力,水平外力只有地面作用于卡车的摩擦力。在此力作用下系统质心做加速度大小为的匀减速运动,从开始到卡车和重物都停止时所经历的时间为系统质心做匀减速运动的路程为设制动前卡车和重
10、物的质心分别位于和;制动后到完全停下卡车运动了路程,两个质心分别位于和。于是有由此解得评分参考:第(1)问10分,式各2分;第(2)30分,式2分,式各2分,式各2分。 O1QMONP四、(40分)如俯视图,在水平面内有两个分别以O点及O1点为圆心的导电半圆弧内切于M点,半圆O的半径为,半圆O1的半径为;两个半圆弧和圆O的半径ON围成的区域内充满垂直于水平面向下的匀强磁场(未画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其余区域没有磁场。半径OP为一均匀细金属棒,以恒定的角速度 绕O点顺时针旋转,旋转过程中金属棒OP及两个半圆弧均接触良好。已知金属棒OP电阻为,两个半圆弧的电阻可忽略。开始时P点及M点重合。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34 全国中学生 物理 竞赛 复赛 理论 考试 试题 答案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