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带传动和链传动-教案.doc
《第10章--带传动和链传动-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章--带传动和链传动-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0章 带传动和链传动1教学目标(1)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和弹性滑动。(2)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和主要参数对传动性能的影响。(3)滚子链传动的运动特点、失效形式。(4)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和主要参数的合理选择。2教学重点和难点同上。3讲授方法多媒体和演示柜教学4讲授学时8 学时10.1 带传动主要特点、类型和应用1带传动的主要类型(1)按传动原理分类1)摩擦带传动 靠传动带及带轮之间的摩擦力实现传动,如V带传动、平带传动等。2)啮合带传动 靠带内侧凸齿及带轮外缘上的齿槽相啮合实现传动,如同步带传动。工作时,靠带的凸齿及带轮外缘上的齿槽啮合传动。(2)按用途分类1)传动带 传递动力用。
2、2)输送带 输送物品用。(3)按传动带的截面形状分类1)平带 平带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内表面为工作面。常用的平带有胶带、编织带和强力锦纶带等,如书图10.3a。2)V带 V带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两侧面为工作表面,如书图10.3b。3)多楔带 它是在平带基体上由多根V带组成的传动带。多楔带结构紧凑,可传递很大的功率,如书图10.3c。 4)圆形带 横截面为圆形,只用于小功率传动,如书图10.3d。5)同步带 纵截面为齿形,如书图10.3e。2. 带传动的特点和应用带传动具有结构简单、传动平稳、价格低廉、缓冲吸震及过载打滑以保护其他零件等优点。缺点是传动比不稳定,传动装置外形尺寸较大,效率较低,带的寿
3、命较短以及不适合高温易燃场合等。 带传动一般不宜用于大功率传动(通常不超过50kw),且多用于高速级传动。带的工作速度一般为530m/s,高速带可达60m/s。平带传动的传动比通常为3左右,最大可达6,有张紧轮时传动比可达到10。V带传动的传动比一般不超过7,最大达到10。10.2 普通V带和V带轮普通V带的结构和尺寸标准普通V带的截面呈等腰梯形,V带的横剖面结构如图10.1所示,其中图a是帘布结构,图b是线绳结构,均由下面几部分组成:图10.1 V带结构(1)包布层:由胶帆布制成,起保护作用;(2)顶胶:由橡胶制成,当带弯曲时承受拉伸;(3)底胶:由橡胶制成,当带弯曲时承受压缩;(4)抗拉层
4、:由几层帘布或浸胶的棉线(或尼龙)绳构成,承受基本拉伸载荷。V带已标准化,按其截面大小分为7种型号,其截面尺寸见书表10.1。普通V带轮的结构V带轮是普通V带传动的重要零件,它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但又要重量轻,质量分布均匀;轮槽的工作面对带必须有足够的摩擦,又要减少对带的磨损。带轮常用材料为灰铸铁HT150(v小于或等于30m/s)或HT200(v 30m/s)。转速较高时可用铸钢或钢板焊接结构,小功率时可用铸铝或塑料。带轮轮槽的尺寸见书表10.2所示。表10.2中bd表示带轮轮槽宽度的一个无公差规定值,称为轮槽的基准宽度。通常,V带节面宽度及轮槽基准宽度重合,即bp=bd。轮槽基准宽度所在圆
5、称为基准圆(节圆),其直径dd称为带轮的基准直径。铸造带轮的结构见书图10.5所示。带轮基准直径dd (2.53)d(d为带轮轴的直径)时,可采用实心式; dd100(d为带轮轮毂的直径)时,可采用孔板式;dd300mm时,可采用轮辐式。V带轮的结构形式及腹板(轮辐)厚度的确定可参阅机械设计手册。10.3 带传动的基本理论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如图10.2所示。图10.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设带的总长度不变,紧边拉力的增量(F1F0)应等于松边拉力的减少量(F0F2),即: (101)或 (102) 带的紧边拉力F1和松边拉力F2之差称为有效拉力F,即: (103)将式(103)代人式(
6、101)整理可得 (104) (105) 带的有效拉力也等于带和带轮接触面上摩擦力的总和,它决定了带传动所能传递的功率P(kW)的大小,即: (106)式中:F有效拉力,单位N;v带的速度,单位ms。 当带传动的工作载荷超过了极限摩擦力的总和时,带将在带轮上发生全面的相对滑动,这种现象称为打滑。打滑将使带剧烈磨损及发热,从动轮转速急剧下降直至停止,传动因此而失效。打滑一般首先发生在小带轮上。即将打滑时,带传动中F1及F2的关系可利用柔韧体摩擦的欧拉公式表示: (107) 式中:e自然对数的底,e=2.718; f带及带轮接触面间的摩擦系数(V带为当量摩擦系数fv);带在带轮上的包角,单位为ra
7、d。 将式(104)代人式(107)整理后,可得到初拉力为F0时,带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拉力为: (108) 分析式(108)可知,带传动的最大有效拉力F及摩擦系数f、包角和初拉力F有关。增大f、和F0,都可以提高带传动的工作能力,但F0过大将使带的磨损加剧,缩短带的寿命。图10.3 带及带轮间的法向压力 设平带传动及V带传动的初拉力均为F0,如图10.3所示,则平带工作时产生的摩擦力为: (109) V带工作时产生的摩擦力为: (1010)式中,带轮轮槽角; fv当量摩擦系数; f摩擦系数; FQ正压力。当轮槽角为32、34、36、38时,fv=(362307)f,由此可知,在相同的条件下,V
8、带的传动能力是平带的3倍以上。所以,传递相同功率时,V带传动的结构紧凑,应用更广泛。10.3.2 带的应力分析 带传动工作时,带中的应力由三部分组成: (1)拉应力紧边拉应力 (1011)松边拉应力 (1012)式中,A为带的横截面面积(mm2)。(2)离心应力 当带以速度v沿着带轮轮缘做圆周运动时,带自身的质量将产生离心力。虽然离心力只产生在带做圆周运动的部分,但由离心力产生的离心拉力作用于带的全长。离心应力可用下式计算: (1013)式中:q一带单位长度的质量(kgm)(见书表10.4); v带的线速度。 (3)弯曲应力带绕在带轮上时因弯曲而引起弯曲应力,如图104所示,其大小由下式计算:
9、 (1014)式中,h带的高度(mm); dd带轮的计算直径,对于V带轮,dd为基准直径(mm);E带的弹性模量。图10.4 带的弯曲应力 显然,带的弯曲应力因带轮的直径不同而不同,带轮的直径越小,带的弯曲应力越大。为了避免带的弯曲应力过大,各种型号的V带都规定了最小带轮基准直径(见书表10.5)。带工作时的应力分布情况如图10.5所示,各截面应力的大小用自该处引出的径向线或垂直线的长短来表示。很明显,在传动过程中,带处于变应力状态下工作,最大应力发生在带的紧边开始绕入小带轮处,其值为: (1015) 在变应力的作用下,当应力循环次数达到一定值后,带将因此产生疲劳破坏而失效。图 10.5 带的
10、应力分析10.3.3 带的弹性滑动及传动比弹性滑动导致从动轮的圆周速度v2(m/s)低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v1(m/s),其降低量用滑动率表示: (1016) (1017) (1018) 式中: n1、n2分别为主、从动轮转速。 带传动的实际传动比 (1019)V带传动的滑动率=001002,一般可不考虑。 10.4 V带传动的设计 设计V带传动时,一般给定的原始条件是:传递的功率P、小带轮及大带轮的转速n1和n2 (或传动比)、用途、载荷性质及工作条件等。设计计算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合适的V带型号、长度、根数、传动中心距、带轮的直径、结构尺寸等。设计计算的一般步骤如下: 1确定计算功率Pc,选择
11、V带型号 按给定的传递功率P、载荷性质来确定计算功率Pc。 (1020)式中:KA工作情况系数,见书表106。 2 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dd带轮直径小,结构紧凑,但使带的弯曲应力增大,影响带的疲劳强度,所以要限制小带轮的基准直径dd1 (见书表10.5)。一般取ddlddmin。,dd2=dd1i,dd1和dd2应符合带轮基准直径系列 (见书表10.7a)。注意,当dd1和dd2选用系列值后从动轮的转速将发生变化,但一般误差应控制在5以内。3计算V带的速度v带速过高,离心力增大,摩擦损耗也增大,且应力循环次数增多,降低了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带速过低,在传递相同功率时,需要的有效拉力增大,将会增多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 传动 链传动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