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doc(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课 信息及信息技术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演示法教学用具教师用计算机、学生用计算机、智博软件教学设计一、引言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知识,计算机的安全及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概况。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
2、同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节信息及信息技术。二、新课1.什么是信息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到20世纪后叶我们把信息及信息技术交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 (举例)有关信息、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2.什么是信息技术一般说来,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直接从生产、生活、科研活动中收集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获取间接的信息。其中计算机网络上收集和获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 请阅
3、读P2P4。 (实例演示)从信息学的角度,从为了解1990年到1999年十年中,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分析相应的教育发展情况作为例子,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示例告诉我们信息世界里,必须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操作步骤:A、连接上网。 B、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 C、检验结果: D、依次选取“中国教育概况”“中国教育科研网”E、从中找到数据输入到电子表格中。 F、再把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表示。3.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由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它的技术范畴。信息资源已成为同物质资源同样重要的社会资源。信息
4、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实现资源共享。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信息成为所有人可共享的社会资源。 4.归纳、总结:(1)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5.讨论思考(1)什么是信息技术?(2)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那些途径?三、归纳总结(1)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四、布置作业:1.什么是信息技术?2.人们获取信息有哪些主要途径?板书设计模块一 信息世界第一节 信息及信息技术一、信息的含义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就是在观察或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数据、新闻和知识。二、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
5、,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三、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由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而成的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信息成为所有人可共享的社会资源。课后反思第二课 信息技术及应用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对社会的影响,体会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认识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性。2.采用自主阅读、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搜集例举实例,体验及感受,分析、归纳及概括,进行知识建构。3.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个人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激发自己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对社会的影响,体
6、会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难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正确分析信息技术的积极、消极两方面影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演示法教学用具教师用计算机、学生用计算机、智博软件教学设计一、新课引入【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先阅学习读教材第8页内容。小组交流,联想我们身边的是否有发生类似的例子,能列举一例,小结:变化的原因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入“什么是信息技术”题目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内容,交流讨论,列举身边的信息技术应用的事件,感受信息技术已经对社会的方面产生重大影响。通过教材的情景故事,引发学生联想自己熟悉的信息技术应用的事件,感受信息技术已经对社会的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二、任务驱动,探索
7、新知任务一、信息技术的应用布置任务阅读P8-10内容,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影响。 完成方法1.学生自学总结2.教师结合课件讲解3.师生归纳归纳小结通过同学列举的实例,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办公、教育、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企业、军事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已经对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影响是深远的,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自学并完成如下 :序号应用领域应用方式作用12345任务二、信息技术的影响布置任务分大组,举例说明信息技术积极及消极的影响序号积极作用消极作用12345 总结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3
8、、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4、遵守信息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三、课堂小结本节课内容比较多,比较杂,要求掌握信息技术包括四方面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五个发展阶段(语言的产生和应用、文字的发明和使用、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电报 电视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重难点要掌握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影响。四、作业P10 实践及提高课后反思第三课 计算机的发展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计算工具的发展及电子计算机产生的必要性,第一台电子计算机。2.掌握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发展趋势、电子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3.通过计算机
9、在各领域的应用举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发展趋势、电子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教学难点 计算机在各领域的应用分析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演示法教学用具教师用计算机、学生用计算机、智博软件教学设计一、引入新知1、人类计算工具的发展春秋的“筹算法”(用竹筹计数)唐末的算盘(南宋口决)第一台机械计算机(1642年、法国)计算尺(1654年)手摇计算机(1887年)电动计算机2、计算工具及社会实际需要的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计算计算工具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表现为:运算量大、精度要求高、速度要求快以及能进行自动控制、管理、检索。于是着手研制更为先进的
10、计算工具。二、新知讲授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1942年2 月问世,由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莫尔学院的莫厅莱教授和学生埃克特博士等研制,名叫埃尼阿克。运行速度:约5000次/秒,重:30吨,占地面积:167平方米主要电子元件:18000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等。教师可例图显示(激发教学情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从使用的逻辑元件划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阶段,对照教材“表1-1”,教师讲述、比较。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指高速、大存贮容量的计算机 微型化:指体积缩小(便携式)、价格不断下调智能化:人工智能的模拟
11、 网络化:以实现资源共享、分布处理、信息传输等。多媒体技术应用化:图、文、声、像并茂3、电子计算机的主要特点运行速度快:几十亿至几百亿次/秒 精确度高:精度一般可达十几位有效数字具有“记忆”存贮和逻辑判断能力:采用冯.诺依曼型计算机存贮设计思想程序运行自动化:计算机内部的操作由程序自动控制进行4、电子计算机的概念电子计算机是一种以高速进行操作、具有内部存贮能力、由程序控制其操作过程的自动电子设备。5、计算机在各领域的主要应用(教师应加强举例、剖析计算机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对该科的学习兴趣)科学计算:如数学物理问题、气象、地震预测等的计算 数据处理:企业、财务、统计、资料管理、图书检索等。实时控制
12、:卫星、导弹发射等计算机辅助系统: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测试)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其它应用:系统访真、人工智能、网络通讯办公自动化等。三、课堂小结小结:计算机的产生、发展、特点及应用。 伏笔:计算机的原理及构成将下次继续学习。四、作业布置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自主要的电子逻辑元件分别是什么?电子计算机有何主要特点?其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哪些方面?试举例加以说明。课后反思第四课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掌握计算机的组成,理解计算机系统中信息的表示,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2.向学生展示拆卸的旧电脑部件及未装任
13、何系统的电脑,通过实际观察加教师讲授的方法完成本节内容。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 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系统中信息的表示。教学难点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演示法教学用具教师用计算机、学生用计算机、智博软件教学设计一、导入计算机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了,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已经拥有了计算机,可我们对计算机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首先,我们来做一个小调查,请家里有计算机的同学举手。二、新授1、硬件系统教师提问: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所掌握的计算机系统知识好吗?学生回答:请2-3位同
14、学讲解,老师记录及本课有关的计算机系统所涉及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并且请同学这些硬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主要引导学生向看、摸的方向想)教师讲解:计算机硬件,是构成计算机的各种设备或器件的总称,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每一台计算机都有CPU、内存、硬盘、键盘、鼠标、显示器等(结合刚才所记载的内容,分别讲解并展示实物以加深学生的认识。)计算机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由控制器和运算器构成,它是一种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具有运算、处理和控制的功能,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常以此型号来称呼计算机。如P、P计算机存储器:是存储各种信息和处理结果的装置。分为主存储器和辅
15、助存储器主存储器,也称内存。常用于存储计算机要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存取速度快,但存储量小,断电后其中存放的数据不能保存,再次通电后也不能恢复。内存容量常用MB表示,它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辅助存储器,用于长期存放信息的存储器,它的存储量大,断电后数据不会消失,存取速度比内存慢,常见的有硬盘、软盘、光盘、优盘等2、软件系统教师演示:将我们刚才所讲到的这些硬件设备逐一安装到机箱中,现在安装好的计算机是不是就能马上投入到工作了呢?(在机箱中,先使用没有安装操作系统的硬盘,打开计算机的电源开关,计算机屏幕上出现计算机启动信息,但由于硬盘中没有安装系统,所以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教师提问:我们
16、看到这台计算机无法工作,是它的硬件有问题呢?还是其它原因呢?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刚才有同学提到了Windows XP,它属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吗?学生回答:教师讲解:Windows 98和Windows XP还有Windows2000等都是操作系统,它是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家,如果没有了操作系统,计算机是无法工作的。操作系统也是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程序、数据和相关技术文档资料的总称。3.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师:议一议,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生:观查图示并总结,小组合作画出图示 中央处理器 运算器 CPU 控制器主 存 内存 随机存储器(RAM): 储 储器 只读
17、存储器(ROM)机 器 外存储器:硬盘 计 硬件 主板 算 系统 光驱、电源、显卡、声卡、网卡机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摄像头等系 外部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统 设备 外存储器:光盘、U盘、移动硬盘组 软件 系统 操作系统 成 系统 软件 程序设计语言 应用软件:比如Microsoft Word、 Excel4.练习同桌之间比比计算机硬件谁说的对,说的好5、计算机系统中信息的表示计算机系统中信息的表示方法是怎样的?方法学生先看书学习了解,教师讲解师生归纳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信息。二进制的特点可行性:采用二进制,只有和两个状态,需要表示、两种状态的电子器件很多,开关的接通和断
18、开,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磁元件的正负剩磁、电位电平的低及高等都可表示、两个数码。使用二进制,电子器件具有实现的可行性。简易性:二进制数的运算法则少,运算简单,使计算机运算器的硬件结构大大简化(十进制的乘法九九口诀表条公式,而二进制乘法只有条规则)。逻辑性:由于二进制和正好和逻辑代数的假(false)和真(true)相对应,有逻辑代数的理论基础,用二进制表示二值逻辑很自然。6、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观察图示,议一议,计算机处理信息时,数据是怎样传输和转换的?请说出你的想法,及同学交流。生:观察并交流,完成P23练习教师点拨指导师生归纳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是存贮程序和程序控制。预先要把指挥计算机如何进行操作
19、的指令序列(称为程序)和原始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输送到计算机内存贮器中。每一条指令中明确规定了计算机从哪个地址取数,进行什么操作,然后送到什么地址去等步骤。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美藉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这一结构又称冯诺依曼结构,其特点是: 1)使用单一的处理部件来完成计算、存储以及通信的工作。 2)存储单元是定长的线性组织。 3)存储空间的单元是直接寻址的。 4)使用低级机器语言,指令通过操作码来完成简单的操作。 5)对计算进行集中的顺序控制。 6)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
20、件组成并规定了它们的基本功能。 7)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8)在执行程序和处理数据时必须将程序和数据从外存储器装入主存储器中,然后才能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自动调整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三、练一练1.请判断以下三个二进制数值中,哪个表示计算机中的一个字节?A、001011000 B、0111221 C、010100102.表示一个汉字,需要占( )个二进制位3.一篇文章占1024个字节,这篇文章约有( )个汉字四、作业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指出计算机硬件并说出它的名字,并熟悉计算机各种硬件和硬件的功能。课后反思第五课 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操作系统
21、的概念、功能和分类,了解桌面图标及任务栏中各图标的功能,掌握窗口及菜单的基本操作。2.结合课件教师讲解演示,让学生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学会有效地使用窗口管理,规范地使用菜单命令、标题栏上的按钮,改变窗口尺寸,移动窗口,使用滚动条和对话框等操作。通过具体活动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鼠标在屏幕上“选定”一个对象、移动图标、打开图标查询内容及使用快捷菜单命令等基本操作。3.感受Windows XP操作系统在计算机和信息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形成正确使用操作系统的习惯。教学重点 桌面图标及任务栏中各图标的功能的了解。窗口及菜单的基本操作的掌握。教学难点 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分类。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
22、究法、演示法教学用具教师用计算机、学生用计算机、智博软件教学设计一、新课引入同学们,相信你们平时经常会使用计算机,那你们对有关计算机的操作是否熟练呢?如果你们不是很熟练或有些已经忘记了,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任务一:思考Windows XP和Windows 98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完成方法: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并回答2.师生归纳Windows XP 是一种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Windows 98是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自主探索:分组讨论计算机的几种操作系统,它们各有哪些特点?完成方法:1.学生分组讨论2.教师结合课件讲解演示,师生
23、归纳点拨任务二:认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自主探索用正确的方法打开计算机,并注意屏幕上提示,根据已有知识说出其中一两条的含义?观察学习Windows XP的桌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完成方法:1.学生启动计算机,观察桌面2.结合课本28-29页内容归纳3.教师点拨点拨指导启动Windows 之后,出现在屏幕上的是用户操作计算机的工作界面,该区域称为桌面。Windows 的桌面如同办公桌一样,在办公桌上存放不同文件和文件夹。通常,桌面由任务栏和一些图标组成。有些图标是由系统提供的,有些是由用户设定或应用程序添加的。 1.系统图标:启动Windows后,系统自动加载到桌面上的图标为系统图标,如 “
24、我的电脑”、“网上邻居”、“回收站”以及“我的公文包”等。2.任务栏:任务栏是由“开始”按钮、快捷按钮区、应用程序最小化按钮区、任务栏指示器四部分组成。缺省状态下任务栏在屏幕的底部。3. “开始”菜单:单击 按钮,打开“开始”菜单,在该菜单中包含了7个系统常用的菜单,包括了Windows的各种命令、程序组和应用程序项以及它的下一级菜单。4.快速启动按钮区:这是由系统安装时自动生成的图标区域。无论打开多少窗口,用鼠标点击 图标可快速返回到桌面上。当鼠标指针指向某个快捷按钮时,系统自动给出该按钮的功能方便用户选择。单击某图标启动对应的应用程序。请同学们打开自己的机器,并观察启动过程中每一步,思考:
25、什么时候才表示机器启动好了?(屏幕上显示Windows的桌面图形)任务三:窗口的基本操作完成方法:学生自主尝试操作,教师点拨,师生总结Windows窗口主要由标题栏、菜单栏、控制按钮、最小化按钮、最大化按钮、关闭按钮组成。 1.打开窗口: 方法一:鼠标双击窗口图标。方法二:选中对象回车。 方法三:右击打开 2.移动窗口:拖动标题栏。 3 .窗口大小的改变:将鼠标移动到窗口的边框上,待图标由箭头变成双向调整箭头时拖动。 有:宽度调整、高度调整、宽度和高度同时调整。 4.窗口内容的滚动:单击滚动条处箭头或拖动滚动块,查看窗口中无法看到的内容。分为小 步、搭补和随机滚动 5.控制菜单:单击控制按钮,
26、出现控制菜单:还原、移动、最小化、最大化、关闭。学生自己阅读课本30-31内容,完成实践操作。任务四:关闭系统完成方法:学生自主尝试操作,教师点拨,师生总结操作步骤:开始关闭系统关闭计算机开始菜单 关闭计算机 关机U(推荐) 三、练习请找出下列各种符号的正确含义:1.浅色显示的命令( B ) 2.命令名后跟省略号“”( A )3.命令旁有“”符号( E ) 4.命令名前带“ ”标记的命令( C )5.命令名前带有“”符号( D ) 6.命令后的组合键( G )7.命令名后的括号内带下划线的字母( F )A.表示选择此命令后,将打开一个对话框,向用户询问更多的信息B.表示该命令当前不能使用 C.
27、表示用户已打开该命令D.表示它在分组菜单中被选中了E.表示选择此命令后,将出现另一个子菜单,让用户选择F.表示在打开菜单后,用键盘键入该字母,就可执行此命令G.表示用户不必打开菜单,直接按下组合键就可执行此命令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WindowsXP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了Windows XP的启动和退出、鼠标、菜单、窗口和对话框的操作,以及对话框中各选项的含义。这些都是我们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关键,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很好地掌握这些基本技能,为我们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五、作业回家后再次练习计算机的开机、关机、窗口的操作。课后反思第六课 操作系统的个性化设置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学会任务栏
28、设置,掌握显示属性、鼠标、日期和时间的设置方法,学会程序卸载。2.采用创设情景、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将知识技能融合于生活任务中,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任务情境。采用简单合适的分组方法,在任务操作过程中融入合作交流的因子,倡导合作探究学习。3.教育学生维护好计算机,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培养学生尝试性的探究信息技术知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教学重点 任务栏的设置,显示属性、鼠标、日期和时间的设置。教学难点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懂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演示法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二、新课讲授(一)设置用户账户 问题:家里的电脑都有谁在使用?教师讲解利用
29、控制面板设置用户账户小试牛刀:学生自主阅读P36页,根据自己实际需要设置用户账户(由于上课机房禁用用户账户添加设置,所以只要求学生更改账户图片和进行密码设置,将用户账户设置改为课后作业)(学生完成操作任务)(二)美化电脑 回忆小学时已掌握的知识,在自己的用户账户下进行个性化设置思考:在桌面背景设置中,“居中”、“平铺”、“拉伸”分别有什么效果,请描述或展示。进阶任务:完成地快得同学,请参看“帮助视频”,对鼠标、桌面图标进行个性化设置(三)任务栏设置 教师通过设置隐藏任务栏,学生寻找任务栏,引出任务栏设置。过关斩将:打开“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属性”,进行任务栏的设置进阶任务:完成地快得同学,请参看“
30、帮助视频”在系统信息区写下励志语言。(四)加快系统启动速度 家里的电脑启动速度越来越慢,如何解决?(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讲解归纳加快系统启动速度的方法。大显身手:安装优化软件,加快系统启动速度安装程序注意事项:教师讲解安装程序时的注意事项(五)卸载程序 小组竞赛:一、三、五组使用软件自带的卸载程序卸载二、四、六组使用“添加删除程序”卸载比一比哪一组最先、最多完成卸载任务。小组讨论总结两种方法的优劣。三、复习总结,归纳提高 经过学习及实践操作,你能说说你在操作系统的个性化设置上有什么心得,或是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方面?四、作业 根据家人的实际需要进行个性化设置,完成后将你的设置截屏发给老师交流。课
31、后反思第七课 资源管理教学目标1.认识文件和文件夹。2.了解资源管理器的组成。3使学生掌握管理计算机文件和文件夹的方法。4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负责的精神。5培养学生分类存放、管理文件的习惯。教学重点 了解文件、文件夹及其组织结构;学会识别资源管理器窗口信息。教学难点使用资源管理器来管理文件和文件夹。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认识文件和文件夹。2.掌握文件夹的创建方法。3.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负责的精神。教学重点 了解文件、文件夹及其组织结构;学会创建文件夹。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子文件夹的创建方法。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演示法教学用具教师用计算机、学生用计算机、智博软件教学设
32、计一、导入新课计算机里面有音乐、电影,这些资料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的。人们为了方便,常常将文件存放在文件夹中,文件和文件夹就像我们家里的书和书架。二、学习新课(一)文件和文件夹认识Windows 7系统创建的文件夹图标。 认识使用者创建的文件夹图标。(二)单个文件或文件夹的选择将鼠标指向一个文件或文件夹后,单击鼠标左键,变成蓝色,表示被选中。方法:教师讲解示范、学生上机操作。任务布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文件或文件夹,并练习选中单个文件或文件夹。(三)创建文件夹完成方法:教师介绍创建文件夹的方法,学生上机操作。打开“我的电脑”,再打开D盘。 在“任务选项”中选择“创建一个新文件夹”。出现“新
33、建文件夹”后,输入新文件夹的名称,如“姓名”,这样便创建了自己的文件夹。任务布置:创建一个以“姓名+年级+班级”为文件名的自己的文件夹。(四)文件的名称文件名通常由(主)文件名和扩展名组成,它们之间用小黑点隔开,如mspaint.exe,其中mspaint就是(主)文件名,exe就是扩展名。常见的扩展名及文件类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文件类型扩展名图标文本文件txt可执行文件exe Word文档docExcel工作簿xls位图文件bmp图片文件jpg等压缩文件rarzip等 三、上机操作在创建的文件夹里创建子文件图片、声音、视频等。四、总结五、作业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 了解资源管理
34、器的组成。2. 使学生掌握管理计算机文件和文件夹的方法。3培养学生分类存放、管理文件的习惯。教学重点 学会识别资源管理器窗口信息。教学难点使用资源管理器来管理文件和文件夹。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演示法教学用具教师用计算机、学生用计算机、智博软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玩过“纸版”这个游戏吗?开始菜单里的游戏已经删除了,你能从电脑中找到它吗?我们想一想,有什么方法能找到呢?现在,我们就开始寻找!2.教师巡视指导。3.通过学生的汇报结果,从而引出 “资源管理器”,并讲解它的作用。二、任务驱动,探索新知任务一:认识资源管理器1.教师:我们发现游戏放在“资源管理器”这个
35、宝盒里,现在我们开展一个比赛,看哪位同学能最快打开资源管理器。2.教师巡视指导,进行评析。3.点拨指导打开“资源管理器”的方法很多,补充几种方法:方法一:单击【开始】【程序】【资源管理器】方法二:右击【开始】【资源管理器】方法三:右击【我的电脑】【资源管理器】方法四:右击【我的电脑】窗口中任一个驱动器或文件夹图标,然后选择“资源管理器”方法五:按住SHIFT键(要指明),双击【我的电脑】方法六:按住键盘上WINDOWS专用键(要指明),再按“E”键通过这个例子,大家要知道在生活中碰到问题时要敢于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4.学生看书P42-43自己学习“资源管理器”的启动方法并练习;任务二:资
36、源查找1.教师:资源管理器被我们打开了,使用起来也非常的方便。请同学们想一想“资源管理器”的窗口和结构有什么特点?现在把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自己安排两名资料员,负责查找资料;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结果;一名汇报员,负责总结、汇报结果。2.教师巡视指导。3.各小组之间评价。4.教师让学生根据“树型目录结构” 的特点找到“纸牌”游戏。1、自学P43-44“做中学”内容,总结资源管理器的窗口和结构特点;任务三:资源管理子任务1.文件复制 子任务2.文件删除任务完成方法:1.学生自主学习2.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练习点拨指导:1.P46-48 “做中学”。2.教师参及到各小组讨论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37、加以辅导。3.教师除了对学习效果评价外,更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及程度进行评价。三、课堂小结1.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存在的问题?2.教师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对“资源管理器”有了初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会建立文件夹,更改名字。四、作业完成P49实践及提高中第2,3,5课后反思第八课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及发展。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应用。4.引导学生探讨计算机房的网络拓扑结构并绘制简图,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的方法。5.通过上网搜寻网络功能的新发展和讨论生活中接触过得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实例,增强深入
38、学习网络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功能。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演示法教学用具教师用计算机、学生用计算机、智博软件教学设计一、课堂引入以及学生学习生活中密切相关的“计算机网络”为主题,引导学生上网搜寻网络的起源及功能的新发展等相关内容。二、新授(一)计算机网络产生的意义和概念 方法:学生看书,教师结合课件讲解演示。归纳点拨:我国的因特网发展以1987年通过中国学术网CANET向世界发出第一封E-mail为标志,网络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使得社会的各种资源得以共享,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生产力进步
39、等等定义:在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支持下,将多台可以独立运行的脚手架相互连接,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这样的系统称作计算机网络。(二)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方法:学生看书P51,小组合作归纳总结知识框架。归纳点拨:1.计算机用户之间通过网络相互通信交往。2.资源共享,包含计算机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3.计算机用户之间的协同工作。(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按照网络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2.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分类(1)总线型 (2)环型 (3)星型思考:我们学生机房的拓扑图你能画出来吗? (四)因特网的产生、发展及应用方法:教师结合课件讲解演示
40、归纳点拨:1.Internet的起源及发展Internet最初的雏形是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APPANET网络,它由美国国防部出资建设,当时,APPENT只连接了4台位于美国4所大学的计算机。1980年美国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各个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中心连接起来。1991年,很多商业机构开始把自己的局域网连接到Internet上,进一步扩大了Internet的应用范围。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把自己的网络也连接到Internet上来了,这样就使Internet不只是局限于一个国家的范围,成为了一个世界范围的网络。目前,Internet拥有全球用户3亿5亿,连接着数万
41、个计算机网络,人类正不可避免地进入一个网络化社会。2.Internet在中国1994年4月,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通过64K的国际线路连到美国,我国开始正式接入Internet。(五)因特网在中国的发展方法:教师结合课件讲解演示。归纳点拨:我国四大主干网络:1.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 管理者:中国吉通通信公司。2.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管理者:中国电信。3.中国教育及科研网CERNet 管理者:国家教育部。4.中国科技网CSTNet 管理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三、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四、作业P55实践及提高1,2课后反思第九课 IE浏览器的基本操作授课时间教学
42、目标1.学会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网页,学会网页的收藏和收藏夹的整理,掌握IE的常规设置方法。2.以“鲁迅研究”为主题,展开教学,使学生掌握IE浏览器的使用方法。3.采用小组协作式学习,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和高尚的网络道德情操,对于因特网上的信息,要有选择地借鉴、批判地汲取。教学重点 学会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网页,学会网页的收藏和收藏夹的整理,掌握IE的常规设置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地使用IE浏览器,培养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并养成良好的网络的道德。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演示法教学用具教师用计算机
43、、学生用计算机、智博软件教学设计一、新课引入向学生展示有关“鲁迅纪念馆”的相关资料,提出问题。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是鲁迅)这些资料中有鲁迅相关的图片、文本等,大家想不想去上网查找呢?(想)教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上网去学习。【通过“鲁迅纪念馆”的相关资料展示,提出本节课任务:认识IE浏览器。】二、任务驱动、探索新知任务一:认识IE浏览器教师讲解:ie 是微软的新版本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旧版的操作系统上,它是独立、免费的。从Windows 95 OSR2开始,它被捆绑作为所有新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默认浏览器。微软公司于美国当地时间2009年3月19日上午,北京时间2009年3月20日凌晨正式发布ie 8浏览器,并同时开放下载。ie 是使用最广泛的网页浏览器。 (转播学生的屏幕,请他指认浏览器,其他学生观察并认识。)启动并介绍:方法:学生自己启动,尝试介绍,师生共同总结。布置任务:启动IE浏览器,对照P56-57观察浏览器组成。点拨指导: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地址栏、主窗口、状态栏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加深学生都浏览器的认识。任务二、输入网址,浏览网页1.学生自主学习P54“做中学”教师:我们成立了“鲁迅研究”学习小组,需要上网去查找关于鲁迅的资料。怎么告诉浏览器让它查找呢?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浏览器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告诉它网址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