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及答案2140.doc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及答案214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及答案2140.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 21.李泰伯改字 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握手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范文正公:即范仲淹。他谥“文正”,故世称范文正公。桐庐:古地名,今浙江桐庐市。记:传记。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瞿然:惊讶的样子。握手:拱手。溥(p):大。凝:注意力集中。 文化常识 严子陵。上文说的“严先生”
2、,即东汉时的严光,他字子陵,今浙江余姚人。严子陵及刘秀早年是同学。刘秀击败王莽军队称帝后,邀请他到京城洛阳任谏议大夫(皇帝的顾问),可去后不久,发觉朝中多猜忌,于是隐居浙江桐庐附近的富春江边,常钓鱼赏景。今建有严子陵钓鱼台,并有严子陵传碑文。 思考及练习 1.解释:守 泱泱 已 易 盛 扣 颔首 2.翻译:既成,以示李泰伯必将名世 殆欲下拜 3.上文“秦伯读之三”中的“三”,是指 4.理解:以“风字换”德字,它好在哪里?请说出一二点。 22.龚遂为渤海太守 汉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
3、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耶?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吏民皆富实,
4、狱讼止息。 (选自汉书龚遂传) 注释二千石:年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吏。此指郡太守。海濒:海边。圣化:皇帝的教化。潢池:即池塘。此比喻濒海的渤海郡。钩:镰刀。翕(x)然:一下子平静下来。齐:渤海郡古为齐地。 文言知识 “饥、”劝及其他。“饥本指灾荒,上文”渤海左右郡岁饥“,”岁饥“即荒年。又,嗟来之食:”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大饥“即大规模灾荒。但”饥后来也指“饥饿”,上文“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其中“饥寒即指饥饿及寒冷。再说”劝“。上文”劝务农桑“中的”劝,解为“鼓励、”勉励,句意为勉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劝学”即勉励(他人)学习。但后代也有将“劝”作为“劝阻”用的。文言中的这种词义现象
5、要特别注意,一不小心就会搞错。再如“恨”,它既可指“怨恨”,又可解为“遗憾.前出师表:”先帝在时,每及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汉桓帝、汉灵帝是”先帝“(刘备)的祖上,纵然他们昏庸,刘备也不可能”怨恨“他们,因此”痛恨“要解释为”痛心及遗憾“。 思考及练习 1.解释:并 禽 举 副 恤 说 遣还 罢 得 躬 犊 课 2.翻译: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 臣胜之耶?将安之也? 移书敕属县 遂乃开仓廪假贫民3.理解:“好末技中的”末技“是指 23 里社祈晴文 民之穷亦甚矣!树艺畜牧之所得,将以厚其家,而吏实夺之。既夺于吏,不敢怨怒,而庶几偿前之失者,望今岁之有秋也,而神复罚之。嘉谷垂
6、熟,被乎原隰,淫雨暴风,旬月唯作,尽扑而捋之。今虽已无可奈何,然遗粒委穗不当风水冲者,犹有百十之可冀,神曷不亟诉于帝而遏之?吏贪肆而昏冥,视民之穷而不恤。民以其不足罪,固莫之罪也。神聪明而仁悯,何乃效吏之为而不思拯且活之?民虽蠢愚,不能媚顺于神,然春秋报谢以答神贶者,苟岁之半,未尝敢怠;使其靡所得食,则神亦有不利焉。夫胡为而察之?民之命悬于神,非若吏之暂而居,忽而代者之不相属也。隐而不言,民则有罪;知而不恤,其可及否,神尚决之! (选自明方孝孺逊志斋集) 注释这是一篇祈求神灵使天放晴的文章。里社,古时村镇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树艺:种植。秋:好收成。原隰(x):广平而低湿的土地。旬月:一月。捋(l
7、):本指手指弄顺某物,此指暴风雨打掉了谷穗。委:剩下的。昏冥:昏庸。固:同“故”。春秋报谢:指春季、秋季村民祭祀土地神。贶(k un g):赐。尚:希望。 文言知识 分数表示法。文言中的分数表示及现代汉语不同。上文“犹有百十之可冀,其中”百十是指百分之十,而不是一百或几十。它不需要用分母、分子表示。又,“死者十九”,意为死亡的人十分之九。又,“年赋十三”,意为每年交纳赋税十分之三。 思考及练习 1.解释:于 庶几 垂 淫 冀 苟 恤 2.翻译:将以厚其家 神曷不亟诉于帝而遏之? 民以其不足罪,固莫之罪也。 神聪明而仁悯,何乃效吏之为而不思拯且活之? 非若吏之暂而居,忽而代者之不相属也 24.赞
8、刘谐 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选自明李贽李温陵集) 注释道学:指崇奉儒家学说的人。屐(j):木底有齿的鞋,此指鞋底。纲常:指三纲五常,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及仁、义礼、智、信
9、。它是封建社会提倡的道德规范。人伦:为人的伦理道德。纸墨:指儒家著作。羲皇:伏羲氏,传说中的古帝。纸烛:灯笼。李生:作者李贽自称。 文言知识 词类的活用。词类的活用,古今汉语中均有,只不过古汉语中稍多罢了。现代汉语中“铁了心的”铁“,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上文”敢呼仲尼而兄之“中的”兄“,是名词作动词用,”兄之“意为做他的兄长。又,上文”李生闻而善“中的”善“,本为形容词,但在句子中要作动词用,解释为”认为好.又,上文“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中的”昭“,本为形容词,指明朗,在句子中要理解为”照亮“天空。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的词性在句子中临时活用为其他词性。 思考及练习 1.解释:哂 斯 易 2.翻译
10、:窃唇吻之三四 其人勃然作色而起 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3.解释下列词组及句子中的“徒:自谓真仲尼之徒焉(上文) 徒劳无益 家徒四壁 ;徒步当车4.理解:”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是一个反问句,请用陈述句表示它的意思。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 21.李泰伯改字 1.做郡太守 水浩大的样子 停 改换 大 问 点头。 2.写成后,把它给李伯看;必定将会在世上留下名声;几乎要跪下拜谢。 3.多次。 4.1“风”是平声字,不感局促;“风”就是流行、传播及“风范”之意。 22.龚遂为渤海太守 1.同时 同“擒”推荐符合周济、体谅同“悦”打发(他们)回去撤去能亲自11小牛12督促 2.你想用什么办法平
11、息那里的盗贼,而满足我的心意?如今想要我战胜他们呢,还是安抚他们?发信告诫下属各县;龚遂便打开粮仓将粮食借给贫穷的百姓。 3.指工商业。 23.里社祈晴文 1.被希望将过分希望如果无体谅 2.将用它来使家庭富裕;神为什么不马上向天帝报告而阻止它?百姓认为他们(昏庸)不值得怪罪,所以不去怪罪他们。神耳聪目明而且仁慈,为什么要效法昏庸官吏的行为而不想拯救百姓并使他们活下去?不像官吏暂在位置上,不久就有人代替他而不连续做下去。 24.赞刘谐 1.讥笑这改变 2.偷来三四句孔子的语录;那人生气地改变了脸色并站起来;然而怎么知道他说得这么深刻啊! 3.门生白白地只胡空的 4.羲皇以上的圣人整天生活在黑暗
12、中。 25.邴原戒酒 邴原旧能饮酒,自行之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单步负笈,苦身持力,至陈留则师韩子助,颖川则宗陈仲弓,汝南则交范孟博,涿郡则亲卢子干。临别,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原。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一饮宴。”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 (选自三国志魏书邴原传注引) 注释邴(bng)原:三国时魏国人。自行:此指出门游学。苦身持力:凭体力支撑着疲乏的身体。陈留:古地名,今河南境内。贶(kung):赐及。 文言知识 互文见义。它是一种文字表达方法。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其中“受任”及“奉命”、“际”及“闾”都是同义的词或词组,作
13、者交叉运用,使句子有变化,这就叫“互文见义”。上文“至陈留则师,颖川则宗,汝南则交,涿郡则亲”,其中“师”及“宗”同义,“交”及“亲”同义,它们也属互文见义。又,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之心。”其中“席卷”、“包举”、“囊括”、“并吞”为互文见义,同时,“天下”、“宇内”、“四海”、“八荒”也是互文见义现象。 思考及练习 1.解释:会 耳 2.翻译:单步负笈 但以荒思废业 3.“因见贶饯”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因为看见赐及酒席; 乘着给我饯行的机会; 因为你们赐我钱; 乘着这次最后的见面跟大家吃一顿。 4.理解:文章为什么在最后要强调“终日不醉”? 26.皇甫
14、谧年二十始勤学 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道:正道。卜:此指选择
15、。阙:同“缺”。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文言知识 “感激”及其他。现代汉语中的“感激”指感谢,但在文言中它指“因感动而奋发”。上文“谧乃感激”,犹言因感动而奋发。又,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形同而古今义异的词还有不少,如“卑鄙”,古指地位低微,见识浅陋:“交通”,古指互相往来:“妻子”,古指妻及子女:“烈士”指有志于功业的人。 思考及练习 1.解释:度 或 辄 进 余 笃 涕 居 务 2.翻译:目不存教 无以慰我 何尔鲁钝之甚也 自汝得之,于我何有! 躬身稼穑 3.“就乡人席坦受书”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就在同乡人席坦那里读书;
16、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借书读; 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去读书。 4.理解:“孟母三徙”的故事说明什么? 曾父烹豕(同“猪”)的故事说明什么? 27.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字稚圭(gu),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及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及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屐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选自晋葛洪西京杂记) 注释匡衡:
17、汉朝人。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大姓:大户。文不识:姓文,名不识。大学:很有学问的人。解人颐(y):让人欢笑。更理前论:再把前面说的梳理一番。 文言知识 说“穷”。“穷”是个多义词。一、指“困窘”。如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意为处境艰难时只能自己管好自己。二、指“尽”、“极”。上文“穷矣”,意为没什么可说了。成语有“无穷无尽”,其中“穷”及“尽”为同义。三、指“贫困”。四、指“寻求到尽头”。桃花源记:“欲穷其林。”其中的“穷”即为寻求到尽头。 思考及练习 1.解释:邑 怪 资 2.翻译:衡乃及其佣作而不求偿 时人畏服之如是 衡从之及语质疑 3.理解:“邑人挫服倒屐而去”中“倒屐而去”是用来形容“
18、邑人”什么的? 28.青文胜为民请命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仕为龙阳典史。龙阳濒洞庭,岁罹水患,逋赋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为民请命。再上,皆不报。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定为额。邑人建祠祀之。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万历十四年诏有司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 注释 夔(ku)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典史:县令的属官。洞庭:指洞庭湖。逋赋:拖欠赋税。阙(qu):宫殿外的望楼。此指宫门外。疏:给皇帝的奏章。不报:不答复。诏宽:皇帝下令
19、宽贷。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万历:明神宗年号。有司:官吏。 文化常识 “登闻鼓”及其他。登闻鼓是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以使里面的人听到。从县、府、州直至皇宫外,都设有“登闻鼓”。所谓“击鼓鸣怨”就是敲击登闻鼓喊冤枉。然而古代有几个青天大老爷呢?登闻鼓只是形式罢了,从上文看,青文胜击鼓后还不是因毫无作用转而自杀的吗?有句谚语叫“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古代百姓申怨还有一种方法,即拦住官员出行的马车,诉说冤情,但效果也极小。 思考及练习 1.解释:仕 濒 具 悯 邑 祀 2.选择:“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 (A)上
20、告;(B)到;(C)登上;(D)责骂。 “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 (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岁罹水患 死者相踵 遂自经于鼓下 养以公田百亩 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 25.邴原戒酒 1.聚集了 2.背着书箱步行;只怕因此荒废学业。 3. 4.说明邴在是能喝酒而且喜欢饮酒的人,不喝是强制自己。 26.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1.限制有人就送给超过专心泪生活工作、职业 2.心目中没有接受教育(的念头);没什么可以用来安慰我的;你为什么十分的愚笨啊!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亲自种田。 3. 4.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文言文 阅读 训练 20 答案 214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