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解读.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解读.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解读摘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于今年 4 月正式由教育部发布,对推进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作用。课程标准(2022年版)遵循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创新导向。坚持目标导向,强调要贯彻党和国家重要政策文件的相关精神和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身育人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做出本学科的更大贡献。坚持问题导向,强
2、调要全面分析和梳理学校体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长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方法。坚持创新导向,强调要有国际视野,吸收最新研究成果,更新课程内容,创新育人方式,充分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从以上 3 个导向的角度对课程标准(2022 年版)进行说明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全面、正确地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关键词:学校体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课程改革;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中图分类号:G807.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2)03-0001-07在教育部的领导和组织下,经过 3 年多的努力,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专家
3、组通过深入研究、广泛调研、听取意见、不断讨论、反复修改,完成了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年版)1的修订工作,由教育部于 2022 年 4 月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 年版)2。这是我国 20 多年来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大阶段性成果3。课程标准(2022 年版)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对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文件精神和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国家意志,凸显目标导向;重视解决学校体育中一直存在但未根本解决的现实问题4,尤其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问题,凸显问题导向;注重在
4、总结我国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秉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聚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更新课程内容,推进育人的教学方式,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凸显创新导向。在上述3 个导向的指引下,课程标准(2022 年版)突出了重点,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对推进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深化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作用。1 课程标准坚持目标导向教育涉及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应该紧紧围绕这样的根本性问题展开教育教学。根据党和国家关于教育改革方面的新精神和新要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新时代应聚焦于培养有
5、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为培养时代新人做出自己学科的更大贡献。1.1 高度重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学校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主要强调学校教育要回归教育的本质,重视素质教育,注重对人的培养。为了落实这一要求,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课程理念部分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明确了本课程健身育人的本质特征,即强调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实现课程育人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
6、展。为此,要彻底改变重技术、轻能力,重体育、轻健康,重技能、轻品德的倾向,促进知识与技能、价值观和能力的有机融合、协调发展。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标准(2022 年版)侧重提出的主要措施和方法体现在: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以核心素养为纲,注重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而言,就是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3 方面核心素养5,并且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所有要素或环节都要围绕核心素养展开,即课程目标基于核心素养、课程内容针对核心素养、教学方式利于核心素养、学业质量体现核心素养、学习评价围绕核心素养,从而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个核心素养培养的
7、闭环系统。把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好了,就是在凸显课程育人的功能,就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2 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是党和国家近 20 年来在所有教育和学校体育文件中涉及到学校体育问题时强调的理念,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为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体育的主渠道,更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切实改变我国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不佳,特别是学生体质健康依然令人堪忧的状况,促进学生养
8、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了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课程标准(2022年版)侧重提出的主要措施和要求体现在:(1)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的第一条课程理念就是“坚持健康第一”,这也是对 2001 年版和 2011 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健康第一”理念的一以贯之。(2)强调培养的 3 个方面核心素养都与健康紧密相关,其中,运动能力是增进身心健康的基础,特别是运动能力中体能更是与健康关系密切,不但把体能作为独立的课程内容,需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专门的教学,而且强调在每节专项运动技能教学中要安排 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健康行为从学生的身体健康、
9、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的角度来描述,其与健康的关系更加直接和紧密。体育品德涉及到道德健康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增进学生的健康。(3)加强了健康教育的教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将健康教育作为独立的课程内容呈现,并且从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疾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安全应急与避险 5 个领域来描述,使健康教育教学更系统、更全面,而且强调每学期要安排专门的课时保证健康教育的教学。1.3 有机渗透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既有独特的学科特点,又具有综合性特征。因此,在充分体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要落实相关领域的国家政策文件要求。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10、2022 年版)强调的要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的精神,课程标准(2022 年版)侧重提出的措施和要求主要体现在:(1)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本课程中。例如,将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列为与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等并列的一类运动,即义务教育阶段水平二至水平四都要学练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中的项目,同时特别强调“在 78 年级,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从 6 类专项运动技能的 4 类中各选择一个运动项目进行教学,其中必须包括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还进一步指出:“要加强
11、对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的教学,尤其要重视具有对抗性的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减少花拳绣腿式的比画动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尚武精神和阳刚之气,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的理解。”(2)融入国家安全在本课程中。例如,在体能课程内容方面,融入了军事体能的内容;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课程内容方面,以“钢铁战士”为主题,并例举了“小小特种兵”“英雄小少年”“智勇双全小战士”“忠诚的祖国卫士”4 个主题学习活动,还提供了国防教育方面较为详细的案例,如“长途奔袭,火速增援”。(3)融入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于本课程中。例如,将健康教育作为相对独立的、较为完整课程内容,而且要求义务教育所有水平都要开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
12、育方面的教学,并编写所有水平的以健康教育内容为主的学生教科书。由上可见,课程标准(2022 年版)目标导向明确,高度重视落实党和国家的相关重要政策精神和要求,注重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2 课程标准坚持问题导向在全面梳理和分析近 10 年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课程标准(2022 年版)针对现存的主要问题进行有效回应。根据党和国家的政策精神和要求,结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本学科的特点,注重加强课程的整体思考和设计,旨在有效解决主要的现实问题。2.1 努力解决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依然令人堪忧、未有根
13、本性好转的问题这个问题的长期存在,学校体育难辞其咎。尽管学生体质健康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甚至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外部因素影响很大,但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们自身的教育观念落后、教学动力不强、教学方式陈旧等,是导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依然令人堪忧的主要原因。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体育的主渠道,应该为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做出重要的贡献。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课程标准(2022 年版)侧重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有效措施和方法:(1)设置体能课程内容,要求学校安排一定的课时专门进行体能教学。专门体能课程内容的教学不仅强调要让学生学练各种体能,而且要让学生了解体能练习的基本原理,会制定体能的锻炼计划,并能评
14、价体能的锻炼效果。(2)规定每节课应安排 10 分钟左右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的练习。如果坚持这样做,10、50、100 节课后,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定能提高,因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指标几乎都是体能的指标,而且是一般体能的指标。(3)学业质量中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进行 3 次,每次半小时至一小时的体能锻炼。而且要求不同水平的学生要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 年修订)的合格水平。上述一系列措施和要求,有助于解决我国学生体质健康依然令人堪忧的问题。2.2 努力解决我国学生学了 9 年的体育课但一项运动技能也未掌握的问题这一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体育课几乎都是每节课采用单一技术的碎片化教学,而且
15、课与课之间的内容是“分离式”教学,即这节课教排球的垫球、下节课教武术的马步冲拳、再下节课教跳山羊,更严重的是有些课采用“双教材”,而且都是清一色的“无运动负荷、无战术、无比赛”的体育课6。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可能使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因此,急需大力改变。针对这一问题,课程标准(2022年版)侧重提出了一些措施和方法:(1)明确提出了专项运动技能教学应采用 18 学时及以上的大单元教学,即对一个运动项目要进行集中的、连续的、系统的教学。即使有的由两至三个“小项”组成的项目大单元教学,如田径的短跑、跳远和投掷,如果是 18 学时的大单元教学,应该前 6 学时学练短跑、中间 6 学时学练跳远
16、、后 6 个学时学练投掷,不能第一节课教短跑,第二节课教跳远、第三节课教投掷等,这样就违背了运动技能学习和形成规律。(2)明确了随着水平的不断提升,学的项目越来越少,但学的项目时数越来越多,即小学水平二至水平三从 6 类运动中至少选择一个运动项目进行教学,每个项目至少集中学练 18 学时;水平四的初一和初二年级从 4 类运动中至少选择一个运动项目进行教学,每个项目集中学练 36 学时;初中三年级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主选择一个运动项目集中进行 72 学时的学练,这就有助于学生在初中毕业时较好地掌握一项运动技能。(3)强调每节课要进行结构化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即不管
17、教授什么运动项目,不管哪个年级和水平,每节课都应基本运动技能与组合运动技能相结合,以组合技能学练为主,有些运动项目还需要学练战术配合。(4)注重每节课要创设复杂的运动情境。复杂的运动情境指动态变化的、结果难以预测、需要灵活应对的情境,如对抗练习、教学比赛或成套动作的展示。每节课应将简单运动情境、中等复杂运动情境、复杂运动情境相结合,以复杂运动情境为主。这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运用并得到不断强化和巩固,也才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5)提出了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的标准。由于学业质量标准主要针对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3 方面核心素养整体进行描述,实际上就是核心素养标准,因此课程标准
18、(2022 年版)还专门提出“掌握某一项运动技能的基本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掌握和运用该项目的基本技战术,如篮球运动的运球、传接球、投篮、移动、卡位等基本动作技术,传球与运球、传球与投篮、运球与投篮、移动与抢断球等组合动作技术,传切配合、侧掩护配合、关门、补防等基础配合,联防与破联防、人盯人与破人盯人防守等全队配合;二是能完整地参加该项目的班级内、班级间的展示或比赛,如完整地展示一套健美操动作或参加所学球类运动项目的比赛等,能有效运用该项目的主要比赛规则”。上述一系列措施和要求,有助于解决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了 9 年的体育课但一项运动技能也未掌握的问题。2.3 解决我国学生不喜欢体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体育与健康 2022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体育 健康 解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