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18《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doc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18《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18《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保护环境”的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古诗三首前两首分别描绘了南北不同的美景;第三首以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只有一个地球说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扎根晋西北十五年,执着种树的感人事迹。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展示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在土地失而复得后的喜悦以及对土地诚挚的热爱。18 古诗三首【教材分析】 浪淘沙: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
2、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江南春: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
3、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书湖阴先生壁: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作品,是题壁诗,广为流传。这首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创作背景】浪淘沙创作背景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
4、地。江南春创作背景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似一座大厦有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地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这是一首素
5、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创作背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王安石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二次罢相后,直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逝世,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园居住长达十年。据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王安石故居距城七里,距紫金山亦七里,路程恰为由城入山的一半,故安石晚年号半山老人,亦因此得名。在这段时间里,王安石与隐居紫金山的杨德逢交往甚密,诗题中“湖阴先生”就是杨德逢。【教学目标】1.会写“涯、莺”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
6、诗词之美。4.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2.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准备多张江南美景图,查找运用对仗手法的诗句;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涯”字。2.有感情地朗读浪淘沙(其一)。背诵浪淘沙(其一)。【教学过程】板块一 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同学们平时积累了许
7、多诗词,你还记得哪些描写黄河的诗词?(指名背诵)2.课件出示诗句,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件出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关于黄河的古诗。板书课题:浪淘沙(其一)4.学生齐读课题。5.简介作者。课件出示: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并称“刘白”。现存诗800余首。【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基于小学阶段已经学过或积累过关于黄河的诗词,让会背的学生背一背,对古人描写
8、的黄河有初步印象,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板块二 初读诗歌,读出节奏1.读通诗句。(1)学生自由读诗。(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课件出示:曲:q q 九曲黄河万里沙(q)簸:b b 浪淘风簸自天涯(b)(3)指导写“涯”:要注意“厂”的竖撇穿插到三点水的下面,“厂”里面是两个“土”,不是“士”。2.读出节奏。(1)教师范读,学生划分节奏。课件出示:浪淘沙(其一)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2)学生练读。(3)指名读,齐读。3.了解诗意。(1)学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和插图,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不懂的地方用问号标出来。(2)学生汇报、交流不
9、懂之处。(3)疏通诗意: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设计意图】初读古诗,通过学生练读、指名朗读、教师范读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读通古诗、读好停顿和节奏,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律美。板块三 想象画面,感受气势1.品读“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1)指名朗读,思考: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2)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指导。点拨:“九”在古代被认为是最大的数字,泛指多次或多数。出示“九曲黄河”图,直观感受黄河弯弯曲曲的形态。提问:“万里沙”是怎样的画面?(3)教师引导:都说诗中有画,诗中还有声呢!
10、再读读这两句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指名交流。想象说话:我仿佛听到了黄河奔腾激荡的声音,这真是一条气势磅礴的黄河啊!(4)指导朗读。教师范读,点拨:读第一、二句诗,语速要放慢,语调沉稳有力,读出九曲黄河的绵延曲折之感和挟沙带浪的雄伟气势。指名读,齐读。(5)小结:抓住关键的数字,从画面和声音联想开去,我们就能读出黄河的雄伟气势来。(板书:气势雄伟)2.品读“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1)过渡:诗中不仅有画面,有声音,还有故事呢!这首诗中,诗人由眼前的黄河联想到了哪个民间故事呢?(指名读)(2)引导:五年级我们学过牛郎织女的故事,谁来简单地讲一讲?(3)提问:诗人为什么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11、补充资料:汉书中称“汉使穷河源”,就是说张骞曾经到达过黄河的源头;此后,晋代张华博物志中记载了一个传说,称有人乘着小木筏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还曾经与牛郎织女会面。后来这两种记载发生了混合,说是黄河与天河相通,张骞追溯黄河源头时曾经抵达银河,甚至见到了牛郎织女。传说,织女在张骞回家时,还送给他一块支撑织布机的石头呢!(4)引发感悟:读了上述资料,你对“直上银河”“同到牵牛织女家”又有什么新的感悟?明确:诗人先是表示自己要逆流而上,到黄河的源头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诗人由黄河联想到传说中的银河,进而生发出“同到牵牛织女家”的浪漫感慨。(5)指导朗读。指名读。教师点拨:读第三句,节奏可稍微
12、加快,语调转向激昂,读出诗人欲直上九天的气概;读第四句,转向平缓悠长,读出憧憬之感。(6)方法小结:古诗中隐藏着很多中华文化的印记,有神奇的故事传说,有悠久的历史事件,还有名人的名言名句。多了解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的意思。【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抓住“九曲黄河”“万里沙”想象画面,抓住“浪淘风簸”想象声音,让学生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同时适时补充资料,让学生了解诗中的传说故事,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板块四 总结方法,积累古诗1.齐读古诗。思考:作者是怎么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预设:直接描写,写了黄河的长度、弯曲、大浪淘沙等。由现实联想到神话故事。2.指名背诵,全班齐诵。3.
13、学生默写。4.拓展阅读。(1)出示李商隐的嫦娥,学生齐读。课件出示: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2)提问:诗人联想到了哪个传说故事?(嫦娥奔月)点拨:联系嫦娥奔月的故事,体会诗中嫦娥在月宫的孤独寂寞,更容易理解诗的意思。【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古诗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背诵并默写古诗,让教学目标精准落地。拓展阅读古诗,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学习迁移阅读方法,为交流平台的教学做好铺垫。【板书设计】17 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莺”字。2.有感情地朗读江南春,背诵江南春。【教学过程】板块一 赏景读诗,导入诗题1.赏图入境
14、:课件出示伴有美妙音乐的江南美景图。2.联想诗句: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欣赏着这些江南美景时,你的脑海中想到了哪些诗词呢?3.学生背诵诗词。课件出示诗词,学生齐读。课件出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4.导入诗题: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真是了不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江南春,再一次领略江南的春天美景。(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5.理解诗题:“江南春”中“江”特指长江。“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地区。
15、6.了解诗人。课件出示:杜牧(803852),字牧之,后世称他为“杜紫微”。唐代文学家。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在诗歌创作上,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主要作品有山行清明阿房宫赋等。【设计意图】在动听的音乐声中,与学生一起欣赏景色绮丽的江南春景图,并让学生试着背诵描写春天的诗词,从听觉和视觉入手,唤起学生对江南春天美景的遐想,初步把握古诗描述的江南春色的特点,为学习古诗作感情铺垫。板块二 初读古诗,感知大意1.(出示学习提示)学生练读,自由读。教师指名读。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和节奏。课件出示:边读边思考:诗人抓住哪些景物来写江南的春天?请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 古诗三首 小学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18 古诗 优质课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