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10《竹节人》优质课教案.doc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10《竹节人》优质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10《竹节人》优质课教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有目的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有层次、有梯度地编排了 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竹节人通过学习提示,安排了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不同;宇宙生命之谜通过旁批呈现了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阅读这篇文章的思维过程,旨在引导学生如何有目的地阅读;故宫博物院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四则阅读材料各具特点,语言风格各不相同,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在精读课文里学到的方法,逐步实现自主“有目的地阅读”。10 竹节人【教材分析】 竹节人是现代作家范锡林的作品。文章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儿时的一种玩具竹节人。作
2、者向我们详细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不但小孩子喜欢玩,大人也抵不住它的诱惑。这篇文章选编如本单元意图是使学生明确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教学目标】1.会写“凛、棍”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教学重难点】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学习清单。【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凛、棍
3、”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2.快速读课文,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尝试根据阅读任务有目的地阅读。【教学过程】板块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明确单元要素。(1)观察:课件出示第三单元篇章页,看看插图画了些什么,自由读上面的文字,说说你对杨绛女士说的“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这句话的理解。(2)教师小结:读书好比到作者家串门,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翻开书本,就闯进了大门。经常去书里“串门儿”,可以认识各时各地、多种多样的人。(3)推想:本单元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关于阅读和习作的要求?(指名读)课件出示: 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2.导入
4、新课。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作家范锡林爷爷家“串门儿”,尝试着有目的地去阅读吧!(板书:竹节人)3.学生齐读课文题目。【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导语,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目的地阅读。这样的导入,开门见山,简洁明快,使学生对本单元整体的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使学习的目标更为明确。板块二 初读课文,理清层次1.初读课文。请认真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围绕“竹节人”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偷偷玩竹节人的情景。)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课件出示:威风凛凛 疙瘩 疲倦 呆头呆脑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得意扬
5、扬 弄巧成拙大步流星 念念有词 全神贯注 忘乎所以(1)学生读词语,相机正音。(2)教师引导:仔细看看这三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3)学生交流。第一组词语与描写竹节人这一玩具有关,第二组词语与玩竹节人的技艺和心理有关,第三组词语与描写老师的动作和神态有关。【设计意图】将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分类呈现,将字词教学和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整体设计,既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词语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指导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疙、瘩、裁、屉”。(1)课件出示生字“疙、瘩、裁、屉”。课件出示:疙 瘩 裁 屉(2)引导观察:“疙、瘩、屉”都是左上包围的字,撇要写得舒展,被包围部分要写得较紧凑。“
6、裁”是右上包围的字,下面要写得紧凑,左下角是“衣”,要写得小一点儿,最后一笔要变为点。(3)教师示范,学生练写。4.梳理文章层次。(1)引导思考: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围绕“竹节人”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2)学生交流。(3)小结:文章分别写了“我们”怎样制作竹节人,怎样玩竹节人,以及老师与竹节人之间的故事。(板书:制作竹节人 玩竹节人 老师与竹节人之间的故事)【设计意图】学习“有目的地阅读”,一定是建立在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之上的。本环节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脉络,为后续有目的地开展阅读活动打好基础。板块三 体会乐趣,感知策略1.课件出示读前提示,明确本课要完成的任务。课件出示:
7、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如果给你以下任务,你会怎么读竹节人这篇文章? 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2.交流方法:要完成第二个任务,我们该怎么阅读?过渡:五年级时,我们已经知道带着问题去读文章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现在我们也带着问题去完成任务二吧!(画出文中表现“我们”玩竹节人心情的语句)课件出示: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在课本上画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
8、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本环节意在以学生已掌握的阅读策略为基础,用“带着问题去阅读”“作批注”这两种阅读策略,为学生架起从未知通向已知的桥梁。3.自主学习,探寻方法。(1)自主阅读。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进行自主阅读。(2)(课件出示交流要求)小组交流。课件出示:我关注的内容是竹节人的名号,最感兴趣的句子是“竹节人的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读相关句子),我体会到的乐趣是这些名号真神气,真有意思。 对这个内容,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我的想法是:他们能想出这么多不同的名号,平时一定听过或读过许多相关的故事吧。4.汇报交流,体会乐趣。(1)预设:交流课文中有关做
9、竹节人的内容,体会其中的乐趣。课件出示: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引导思考:“我”真的把毛笔弄丢了吗?“我”的毛笔去哪儿了?卖毛笔的老头为什么生意特别好?(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毛笔是用竹子做的,竹子是做竹节人的材料,“我”的毛笔不是弄丢了,而是拿去做竹节人了,老头生意好的原因是大家都去买毛笔做竹节人了。这说明竹节人对“我们”有着无穷的吸引力,“我们”从中获得了乐趣。感受乐趣:“丢”了的毛笔和买来的毛笔都做了什么?(做竹节人)教师:看来大家都迷上了玩竹节人。(2)预设:交流玩竹节人的乐趣。学生按“交流要求”中的形式进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进行归纳总
10、结。课件出示: 玩竹节人的“战场”很有趣。 竹节人的样子很有趣。 竹节人的装饰很有趣。 下课时玩竹节人很有趣。 课上偷偷玩竹节人的情景很有趣。 老师玩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很有趣。5.品读语言,体会乐趣。过渡:从范锡林爷爷描写制作竹节人和玩竹节人的文字中,我们都感受到了许多乐趣,让我们再一次细细品味这些好玩的文字,体会竹节人带给我们的乐趣吧!(1)预设:感受竹节人“战场”的有趣。课件出示: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学生交流有趣的地方。教师指导朗读。课桌上的裂缝就像黄河长江,这样破旧的课桌反而成
11、了竹节人叱咤风云的古战场,多么有意思呀。(指名读句子)(2)预设:感受下课时玩竹节人的有趣。课件出示: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学生交流写得有趣的地方。引导思考:“一圈”“跺脚拍手,咋咋呼呼”说明了什么?(玩竹节人真有趣,竹节人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引导想象:同学们,想象一下,什么样的状况下他们才会“跺脚”?又是哪一种情况引来他们的“拍手”?他们“咋咋呼呼”时大概会说些什么?指导朗读:瞧,下课了,大家玩得多痴迷,多投入啊!(指名读出痴迷的感受)(3)预设:感受老师玩竹节人的有趣。课
12、件出示: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引导思考: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有趣?(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说一说你的想法。指导朗读:老师竟然也玩得那么入迷,竹节人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请带着这种感情读句子。(指名读句子)【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引导学生感受“有目的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时,引导学生学习对应的方法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后,抓关键词句,体会竹节人带给“我们”的无限乐趣。6.总结学法。(1)引导思考:我们和范锡林爷爷一起感受到了制作竹节人和玩竹节人的乐趣。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去发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 竹节人 小学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10 竹节 优质课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