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章节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物质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A铜粉BCO2C澄清石灰水D铁粉2、下列各试剂中可用来鉴别 Ca(OH)
2、2 和 NaOH 溶液的是A酚酞试液B石蕊试液C水D二氧化碳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点燃氢气前要验纯,则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B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则不能使酚酞变色的一定是酸性溶液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碳酸钙D置换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则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4、下列清洗方法利用乳化作用的是A用砂纸清除铁钉表面的锈B用汽油清洗油污C用洗发水洗头D用盐酸清除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重要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闻气体的气味C量取95mL液体D验满CO26、下列化学反应中能产生吸
3、热现象的是A镁条与稀盐酸反应B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C生石灰与水反应D木炭与氧气反应7、下列图象与对应的说法相匹配的是A图中横坐标可以表示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质量B图中纵坐标可以表示溶质质量C图中纵坐标可以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D图中纵坐标可表示溶液质量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含碳元素的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会生成CO2,那么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二
4、氧化碳验满B稀释浓硫酸C取固体粉末D蒸干滤液10、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中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C铁丝生锈质量增大,蜡烛燃烧质量减小,所以这些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请结合某同学对碱的四点化学性质的归纳图完成以下问题(箭头上方的物质是指与碱反应的物质)。(1)某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_色,向溶
5、液中再滴加过量的稀盐酸,溶液变为无色,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所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3)性质3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类别应为_(填“酸”“碱”或“盐”)。(4)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_(填化学符号)。(5)为了验证性质4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_(填字母代号)。ANa2CO3BHClCFeCl3DBa(NO3)22、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如图是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葡萄糖由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2)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膜,说明空气中含有_(用化学用语表示)3、某
6、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硫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1)能产生气泡的是_(填标号);(2)写出溶液变为蓝色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能证明C中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_。4、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1)2个铵根离子_。(2)氩气_。(3)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_。(4)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5、硫酸和盐酸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小张同学在复习有关酸的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以下几点,但并不完整,请你和他一起完成。(1)完成下列表格酸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举例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MgH2SO4=MgSO4H2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_(2)生活中的食醋含有醋酸,用铁锅
7、炒菜时放点食醋,可补充人体需要的元素_,该反应的原理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_(填序号)。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再举一例食醋在生活中的应用_。(3)盐酸、硫酸、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_。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某同学在实验室做化学实验时发现一瓶硫酸溶液,该溶液未标明硫酸的浓度,于是他设计实验用氢氧化钠溶液与其反应进行测定,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如下:(1)加入的稀硫酸质量为_g。(2)求该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2、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下图中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
8、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填“增大”或“减小”)。(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3、实验室预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的质量分数。现取10克稀硫酸样品,将5%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边加边搅拌,同时测定pH值,其记录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a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2)求该稀硫酸总溶质的质量分数。4、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现取10g稀硫酸样品,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分析并计算:(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9、。(2)a点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_。(3)当pH=7时,列出求解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X)的比例式_。(4)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5)若用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配制上述实验所需稀硫酸,需要浓硫酸质量为_。(6)向恰好完全反应时的溶液中加入24克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5、实验室有一包氧化铜与木炭粉组成的混合物,为测定其中氧化铜的含量,取5g该混合物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g。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1)5g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_g。(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在探究酸、碱的化学
10、性质实验课上,某同学向盛有约3mL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没有观察到现象。请教老师后,他发现自己在滴加稀硫酸前忘了加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反应情况,于是他对试管中溶液的中和程度进行探究。(探究目的)探究试管中溶液的中和程度。(实验原理)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做出猜想)猜想l:氢氧化钠未完全反应,溶液呈碱性。猜想2: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_。猜想3: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硫酸过量,溶液呈酸性。(进行实验)(1)初步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另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_溶液,振荡溶液变红色溶液呈碱性溶液不变色溶液呈酸性或中性(分析思考)(2)若溶液不变色,为进
11、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该同学提出了以下方案,其中正确的是_:A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液,若溶液变红色,则溶液呈酸性B加入金属镁,若无气泡产生,则溶液呈中性C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呈酸性2、某兴趣小组探究了镁与稀盐酸的反应。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有“灰白色沉淀”产生的异常现象。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提出问题)灰白色沉淀可能含有什么物质?(查阅资料)Mg(OH)2受热分解生成MgO和H2O;变色硅胶遇水由蓝色变为粉红色;碱式氯化镁(Mg(OH)C1)不溶于水,受热易分解生成MgO和HCl气体。(提出假设)甲同学认为洗涤干燥后的灰白色沉淀中不含MgC1
12、2,你认为原因是_。乙同学认为灰白色沉淀中可能含有:Mg;Mg(OH)C1;Mg(OH)2(实验探究)乙同学将灰白色沉淀洗涤、干燥后,分别置于编号为、的试管中。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适量_(填物质名称)沉淀消失,无气泡产生不含有Mg实验2加热试管,并将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滤纸条置于试管口滤纸条变红生成_实验3加热试管,将产生的气体通过变色硅胶硅胶由蓝色变为粉红色生成_(讨论分析)灰白色沉淀的组成为_,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同学对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1)将适量NaOH固体放入刚停止沸腾的水中,观察到水重新沸腾,说明Na
13、OH固体溶解时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2)取(1)中的溶液连入图1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小灯泡发光,说明NaOH溶液具有导电性,NaOH以_(填“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水中。(3)在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当溶液颜色刚好_时,稀盐酸和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4)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将H2O和NaOH溶液同时全部注入集气瓶中,观察到U形管内液面_,说明CO2和NaOH可以发生反应。(5)探究NaOH溶液和FeSO4溶液的反应(进行实验1)该同学将NaOH溶液滴入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短
14、时间内即变为红褐色。(查阅资料)FeSO4+2NaOHNa2SO4+Fe(OH)2(白色);Fe(OH)2容易被氧气氧化:4Fe(OH)2+O2+2H2O4Fe(OH)3(红褐色)。(提出问题)如何使白色沉淀长时间存在?(进行实验2)改进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观察到白色沉淀存在时间较长。(交流反思1)装置中煤油的作用是_。(发现问题)上述白色沉淀放置一段时间后,又转化为红褐色沉淀。(进行实验3)分析原因后,再次改进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打开止水夹K1、K2;一段时间后,关闭K1,具支试管B中出现白色沉淀,待液面稳定后关闭K2,所得白色沉淀能保持更长时间。(交流反思2)具支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15、式为_。H2的作用有:a排出装置中溶液上方的空气;b_;c将A中溶液压入B中。(归纳总结)NaOH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显碱性,能与非金属氧化物、酸和盐等物质发生反应。4、同学们对三星堆遗址的号青铜神树(如图 1)展开研究性学习。(查阅资料)科研人员对号神树的树座进行过如下测定:用光谱仪测定金属材料成分,得到如下数据:含 Cu 75.1%,含 Sn 5.6%,含 Pb 16.2%。用 X 射线衍射仪测定树座外侧铜锈成分,得出该处铜锈由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和碱式氯化铜Cu2(OH)3Cl组成。(分析研究)(1)铸造铜树时,在铜中加入锡和铅会使材料的熔点_(选填“降低”、“升高”)。(
16、2)考古学家从保护铜制品的角度出发,将铜锈分为无害锈和有害锈,结构如图 2 所示。Cu2(OH)3Cl 的生成与环境中的氧气、水和_(选填“氯化物”或“CO2”)密切相关。Cu2(OH)3Cl 属于有害锈,原因是_。出土青铜器的包装不能用某些会挥发出酸性物质的木材,原因是_。(3)文献显示,Cu2(OH)3Cl 的形成过程中会产生白色不溶于水的 CuCl 固体,将腐蚀文物置于敞口的 Na2CO3溶液中浸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 的化学式为_。(实验探究)同学们用 Cu2(OH)2CO3和 Cu2(OH)3Cl 组成的混合物,采用如图 3 的实验装置来模拟测定铜锈中的 Cu2(OH)3Cl 含
17、量。实验步骤如下: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a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b准确称取 1.2g 样品。c装药品,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且量气管液面在 20mL 刻度处。d将注射器中药品全部注入锥形瓶,充分反应。e冷却到室温。f再次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读取量气管读数为 182mL。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 A 中固体混合物已完全反应的现象是_。(2)装置 C 中植物油的作用_。(3)实验状况下,每 44g CO2的体积为 22.4L。求混合物中 Cu2(OH)3Cl 的质量分数?_(写出计算推理过程)(4)若其他操作均正确,仅因下列因素可使 Cu2(OH)3Cl 测
18、定结果偏大的是_。A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回升B步骤 c 中平视刻度,步骤 f 中仰视读数C步骤 f 中没有调节两边液面相平就读数5、下图“黑面包”实验中,蔗糖(C12H22O11)变黑,体枳膨胀,变成疏松的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提出问题)改变糖的种类、浓硫酸的体积、水的滴数和温度是否会影响实验效果呢?(进行实验)分别取5g糖粉进行实验,根据前2min的现象对实验效果进行评分,记录如下;表1实验记录实验糖浓硫酸体积/mL水的滴数温度/效果得分1蔗糖4522652蔗糖51030813蔗糖61550934冰糖41050915冰糖51522886冰糖a530757葡萄糖4153008葡萄糖5550
19、09葡萄糖610220(处理数据)分析表1,计算效果得分均值,结果如下:表2 效果得分均值因素糖浓硫酸体积/mL水的滴数温度/蔗糖冰糖葡萄糖45651015223050均值79.784.7052.056.356.046.757.360.351.052.061.3依据均值推断最佳实验方案,均值越高,效果越好。(解释与结论)(1)蔗糖变成黑色的炭,发生了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实验6中,a为_mL。(3)根据表2推断,“黑面包”实验最好选择5g冰糖、5mL浓硫酸、_滴水和50(反思与评价)(4)表2中,22对应的均值为51.0,计算该值所依据的3个实验分别是_。(填编号)(5)综合分
20、析,使实验3的效果得分高于实验4的因素有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详解】A、铜粉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A不正确;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是没有明显现象,二氧化碳和稀盐酸不反应,不能鉴别,故B不正确;C、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但是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C不正确;D、铁粉和氢氧化钠不反应,铁粉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D。2、D【详解】A.酚酞试液都会变红,因为 Ca(OH)2 和 NaOH都是碱溶液,与题意不符。B.石蕊试液都会变蓝, 因为Ca(OH)2 和 NaOH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 下册 第十 单元 章节 练习 试题 答案 详细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