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质检工作总结 .doc
《2020年度质检工作总结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度质检工作总结 .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20202020 年度质检工作总结年度质检工作总结质量检测是对各方面的一种保障,质量是决定着成败的,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 2020 年度质检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20 年度质检工作总结篇一一、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全面完成 2020 年目标任务一年来,全市质监系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强化源头质量监管这条主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源头质量监管工作新路子,突出工作重点,完善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一是完善了整体联动机制。建立了划片监管的工作体制,实行质量、打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三责
2、合一”,稽查机构、技术机构和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管与服务中做到密切配合、信息共享、整体联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完善了督查督办机制。每月召开工作例会,每季度召开系统工作调度会,整体把握全系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一些重要工作实行重点督办,加强了对县局、分局的工作指导。三是完善了部门协调机制。结合源头监管方案的实施,加强与政府、部门、基层单位的协调与配合,采取联席会议、报告、移送、联合整治等方式,丰富了监管手段,形成了监管合力。四是完善了考核激励机制。年初市局将年度各项工作列入目标考核内容,规定完成时限,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半年进行一次考评,年终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奖惩依据,并依照规定予以兑现
3、。完善的工作机制,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和安全可靠的投资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名牌发展战略稳步推进。确定 9 家企业 11 种产品为名牌产品培育对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名牌产品培育计划,加强引导和扶持。经过精心培育,XX 集团、XX 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 3 种产品喜获“安徽名牌”称号,是我市历年来一次性获得省级名牌产品最多的一年。至此,全市已拥有 XX 等 11 种安徽名牌产品。名牌效应使优良资产和生产力要素不断积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认证认可工作态势良好。认真贯彻国务院认证认可条例,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质量体系建设,推进 ISO9000、IS
4、O14000 等质量体系认证,强力推行 3C 认证,提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高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组织开展了 ISO9000 系列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与计量检测体系培训,帮助 6 家企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完成了 6 家实验室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监督评审。截至目前,全市已有 43 家企业通过了 ISO9000 质量体系认证,分别(本文权属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 查看)有 1 家企业和 1 种产品通过了 HACCP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为我市企业产品提高竞争力奠定了技术基础。标准化工作迈上新台阶。帮助、指导企业制修订产
5、品标准 27 项,新发展条形码系统成员 16 家,完成产品采标标志数 3 个,帮助 2 家企业建立了标准体系。完成了XX 风景区服务质量要求和XX 风景区解说要求2 项服务业地方标准初稿。精心打造农业标准化这一“亮点”工程,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制定发布 5 项省地方标准,建成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1 个,开展了 XX 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完成 XX 示范项目建设并以优异成绩通过省级验收,XX 单产由示范前的 50 公斤/亩增长到 100 公斤/亩,产值由不足 2020 元/亩上升到 4000 元/亩以上,全市面积由示范前的 4000 亩发展到现在的 16000 亩,并通过示范区建设
6、逐步辐射到 XX 等市,实现单产增长一倍,面积翻了两番。经过精心挑选和项目论证,将 XX 项目申报为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指导市供销社将 XX 项目申报为国家标准化示范项目。我市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已经走在全省前列,在今年 7 月份召开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上受到省政府表彰。扎实有效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法制计量工作扎实开展。全市 26051 台(件)强检工作计量器具基本做到按周期检定。大中型企业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 98.82%,较好地发挥了计量工作对促进企业技术改造、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
7、境的基础和保障作用。推进计量检测体系确认,提高企业计量保证能力,XX 供电公司通过了一级计量检测体系确认,XX 公司通过了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现场核查,“C”标志评价实现了零的突破。加强了农资市场商品量的监督检查,对市场上的“公平秤”及时进行检定,使“公平秤”公平、准确,真正成为“放心秤”。深入开展集贸市场和加油站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集贸市场和加油站的计量活动,有效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地打击了短斤少两等计量欺诈行为。在春播秋种、午季和夏粮收购季节,对农资销售市场和粮、油、棉收购站点用于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进行监督检查,全年
8、共检查站点 200 余个,计量器具达 600 余台(件),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合法利益。市场准入体系逐步完善。组织 43 家企业进行了人造板、眼镜、建筑外窗生产许可证管理细则的宣传贯彻,完成了白酒、水泥、汽车制动液等 16 家企(本文权属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 查看)业换发证工作。目前全市已有 31 家企业获得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14 家企业通过审查评审。全面推进许可证年审工作,完成了 26 家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年审。加大无证查处力度,查处生产、销售无证产品违法行为 9 起。深入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受理小麦粉等五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办证申请 39 家,新十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办证申请 2 家,组织
9、对已获证的 55家企业进行了逐户复查,顺利通过了省局检查验收和抽查复审。完成了肉制品等十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必备条件调查,对新十类食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进行了全面宣贯。对获证企业,继续加强证后监管,保证企业生产条件符合发证要求。通过严格市场准入,获证企业生产条件、卫生环境、质量意识、质量管理都有了明显提高。市场经济秩序得到规范。今年以来,全市质监系统实施质量打假行动 60 余次,办理质量案件 382 起,端掉制假售假窝点 3 个,查获假冒伪劣产商品货值达 500 余万元,净化了市场,产品质量总体水平逐年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逐年提升,前 3 季度,共抽查 892 批次产商品,合格 755
10、 批次,合格率 85%,全市市场经济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二、狠抓源头、强化措施,扎实推进质量监管工作(一)全面落实质量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质量兴市”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市政府“质量兴市”工作意见和“质量优秀产品和质量管理奖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质量兴市”工作机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XX 县“质量兴县”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获优秀等次。XX 县启动了新一轮“质量兴县”工作。开展了 2020 年度 XX 市质量管理奖和质量工作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全市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
11、负责传递知识。前 3 季度全市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 8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筑竣工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 100%,服务质量大为改善,诚信氛围更加浓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二)积极探索监管模式,进一步强化生产源头监管。为将“从源头抓质量、提高工作有效性,从基层抓落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目标落到实处,市质监局积极探索生产源头质量监管的路子和方法,根据企业分布状况划分监管片区,成立片区监管组,履行质量、打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三个责任制,实行综合服务、综合管理、综合执法,形成“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系统协调、划片监管”的管理工作体制。建立了源头质量监管的协调指挥机制、工作运行机制、
12、许可准入机制、部门配合的联动机制、质量诚信机制和责任追究奖惩机制,规范了工作流程,制定了环环相扣的工作措施。一是建立企业档案,二是实施分类监管,三是加大检查力度,四是加强监督抽查和后处理,五是实行检验检测分析报告制度,六是突出源头打假,七是强化安全监察,八是优化服务质量。新的监管体制运行以来,全面摸清了辖区内生产企业基本状况,建立了电子监管系统,根据企业质量状况及规模,结合企业质量信用记录和监督检查结果,实行分类监管。并且在全市 83 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聘请了 84 位联络员,在市区 20 个社区居委会聘请了31 位信息员,构建了覆盖全市的执法打假信息网络。这项管理体制的创新得到了省局的充分肯
13、定,并向全省质监系统推广。(三)加快建立质量信用体系,引导企业实现自律。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质量状况普查工作,整合标准、计量、安全、许可证等信息资源,建立了全市生产企业质量档案库,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在质监网站上发布质量信息,在媒体上报道产品质量抽查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和质量信誉等级评价细则,建立企业质量信用征信和授信体系。对失信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实行“曝光”等惩戒措施,逐步形成政府依法监管、市场规范运作的信用管理和服务机制。通过扎实开展质量诚信活动,企业的诚信意识普遍增强。(四)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
14、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主题,坚持执法检查与监督服务相结合,打假与扶优相结合,全面履行整顿和规范市场的重要职责。全系统出动执法人员2200多人次,先后组织开展了两节市场打假、农资、知识产权、汽车配件、奶粉、生活生产资料市场等专项整治活动,同时积极做好禽流感、非典疫情的防控工作。重点抓了四个专项整治工作。一是扎实开展食品市场专项整治。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刚在媒体曝光,市质监局就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率先行动,组织执法人员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参加,开展了对奶粉市场的全面清查,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了食品
15、市场的专项整治活动。把粮、肉、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白酒、饮料、桶装饮(本文权属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 查看)用水、非 B 瓶啤酒、炒货、儿童食品等列为重点产品,把城乡结合部、生产比较集中而产品质量不稳定的地方以及食品制假售假活动易发地区作为重点区域,把生产、加工、使用环节作为监控重点,查获黑名单所列或有质量问题的奶粉 5 种 0.8 吨,无 QS 标志的小麦粉 3 吨、大米 0.5 吨,封存涉嫌质量问题的大米近 40 吨。二是积极开展农资市场的专项整治。在春播秋种季节,重点对生产、销售企业的农药、化肥、农机配件等生产生活资料产品进行监督抽查。同时,开展了“送法下乡”活动,向农村经销户、农民宣
16、传农资产品标准要求和识假方法,发放宣传材料,引导经营户依法经营,增强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加大节日市场的专项整治力度。在元旦、春节等节日到来之前,组织了对白酒、饮料、绿豆糕、月饼等节日食品、消费品的专项监督抽查,不合格品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抽查结果在节前进行公布,引导消费。四是认真开展了建筑用钢材的专项整治工作。在 2020年下半年对小轧钢生产企业查处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联合经贸委和供电部门切断了电力线路。彻底停止了全市小轧钢企业轧制螺纹钢筋的行为。(五)加大安全监察力度,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制定了全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善了安全监察责任制度,建立了分工明确、责
17、任落实、监管到位的动态监管机制。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和重大事故隐患的督查整改,出动安全监察和行政执法人员 550 多人次,组织开展了冬季、“两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会”、安全月、黄金周等安全大检查、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专项检查以及重点场所锅炉安全专项检查等 10 个检查活动,检查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等特种设备 538 台次,发现事故隐患 180 处,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 145 份,取缔土锅炉 8 台,立案查处 29 起,消除了 2 处特大安全隐患,确保了全市无一起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2020 年市质监局工作总结 20
18、20 年市质监局工作总结。全面完成了压力管道普查工作,建立了压力管道普查数据库,通过了省局验收。加大监察力度,严厉查处充装非自有产权气瓶行为,引导企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做到产权转移、充装许可、定期检验三个基本到位,规范了液化气充装市场。(六)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提高服务工作成效。进一步贴近企业需要,服务经济发展,从夯实质量基础入手,积极推行“一揽子”服务,针对企业需要,开展质量、标准、计量、安全、认证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运用咨询、培训、“诊断”、检测等方式,向企业提供政策法规指导、人员培训、信息咨询和技术支持。今年以来共签订“一揽子”服务协议 170 余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近 400 个,
19、成效十分明显。针对水泥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年审中发现的问题,不是一罚了之,而是积极帮助整改,召开了企业座谈会,分析原因,采取解决措施,受到企业的衷心欢迎。组织开展了对全市非金属矿产业及其产品质量状况的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为扩大 XX 非金属矿产品的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市质监局已着手完善标准体系,并积极筹建省级非金属矿产品检验中心,为我市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标准、技术支持。(七)积极开展宣传培训,普及质量法律法规和质量知识。通过报纸专栏、电台热线、电视专题、自办简报、知识竞赛、主题演讲、质量论坛、培训讲座、座谈交流等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年度质检工作总结 2020 年度 质检 工作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