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池培训手册.doc
《光伏电池培训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伏电池培训手册.doc(10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光伏电池培训手册 第一部分 地面太阳电池发电系统 太阳电池发电系统(又称光伏发电系统) ,按其使用场所不同,可分为空间应用和地 面应用两大类。 在地面可以作为独立的电源使用, 也可以与风力发电机或柴油机等组成混合 发电系统,还可以与电网联接,向电网输送电力。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光伏发电系统主要是 作为地面独立电源使用。 第一节 独立光伏系统系统概述 通常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方阵、 蓄电池、 控制器以及阻塞二极管组成, 其方框图如下: 阻塞二极管 控制器 太阳 电池 方阵 蓄 电 池 负 载 太阳电池方阵 方阵的作用是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供给负载使用。一般由若干太阳电池组 件
2、按一定方式连接,再配上适当的支架及接线盒组成。 蓄电池组 蓄电池组是太阳电池方阵的贮能装置,其作用是将方阵在有日照时发出的多余电能贮 存起来,在晚间或阴雨天供负载使用。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蓄电池处于浮充放电状态,夏天日照量大,除了供给负载用电外, 还对蓄电池充电;在冬天日照量少,这部分贮存的电能逐步放出,在这种季节性循环的基础 上还要加上小得多的日循环, 白天方阵给蓄电池充电, (同时方阵还要给负载用电) 晚上则 , 负载用电全部由蓄电池供给。因此,要求蓄电池的自放电要小,而且充电效率要高,同时还 要考虑价格和使用是否方便等因素。 常用的蓄电池有铅酸蓄电池和硅胶蓄电池, 要求较高的 场合也有价
3、格比较昂贵的镍镉蓄电池。 控制器 在不同类型的光伏发电系统中控制器各不相同,其功能多少及复杂程度差别很大,需 1 根据发电系统的要求及重要程度来确定。控制器主要由电子元器件、仪表、继电器、开关等 组成。在简单的太阳电池,蓄电池系统中,控制器的作用是保护蓄电池,避免过充,过放。 若光伏电站并网供电,控制器则需要有自动监测、控制、调节、转换等多种功能。如果负载 用的是交流电, 则在负载和蓄电池间还应配备逆变器, 逆变器的作用就是将方阵和蓄电池提 供的低压直流电逆变成 220 伏交流电,供给负载使用。 阻塞二极管 也称作为反充二极管或隔离二极管,其作用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阻止无日照时 蓄电池通过
4、太阳电池方阵放电。 对阻塞二极管的要求是工作电流必须大于方阵的最大输出电 反向耐压要高于蓄电池组的电压。 流,反向耐压要高于蓄电池组的电压。在方阵工作时,阻塞二极管两端有一定的电压降,对 硅二极管通常为 0.60.8;肖特基或锗管 0.3V 左右。 第二节 太阳电池组件 太阳电池是将太阳光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最基本元件。但单体太阳电池是不能直接做为 电源使用的。因为单体电池薄而脆,容易碎裂,其电极的耐湿,耐腐蚀性能也还不能满足长 期裸露使用的要求, 而且单体太阳电池的工作电压太低, 远不能满足一般用电设备的电压要 求。 因而需根据使用要求将若干单体电池进行适当的连接并经过封装后, 组成一个可以单独
5、 对外供电的最小单元即组件。 组件电气性能的设计 在设计中主要是确定组件工作电压和功率这两个参数。同时还要根据目前材料、工艺 水平和长寿命的要求,让组件面积比较合适,并让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可靠,且组合损失较 小。 通过对单体太阳电池进行适当的串、并联,以满足不同的需要。电池串联时,两端电 电池串联时, 电池串联时 压为各单体电池中电压之和,电流等于各电池中最小的电流;并联时, 压为各单体电池中电压之和,电流等于各电池中最小的电流;并联时,总电流为各单体电池 电流之和,电压取平均值。 电流之和,电压取平均值。 组件设计举列: 用40mm 的单晶硅太阳电池 (效率为 8.5%) 设计一工作电压为
6、1.5 伏, 峰值功率为 1.2 瓦的组件。 单晶硅电池的工作电压为:V=0.41v 则串联电池数: 1.5/0.4 则串联电池数:Ns=1.5/0.41=3.66 片 ,取 Ns=4 片 单体电池面积:s=/4d =4 /4=12.57cm 2 单体电池封装后功率:Pm=100mv/cm 12.578.5%95%=100mw=0.1w 式中 95%是考虑封装时的失配损失 需太阳电池总的片数:N=1.2 0.1=12 1.2/ 需太阳电池总的片数:N=1.2/0.1=12 片 太阳电池并联数: 太阳电池并联数:NP=N/Ns=12/4=3 组 2 2 2 2 故用 12 片40mm 的单晶硅太
7、阳电池四串三并,即可满足要求。 联接的方法如图 7.1 但这种联接方法有缺点,一旦其中一片电池损坏、开路或被阴影 遮住,损失的不是一片电池的功率,而是整串电池都将失去作用,这在串联电池数目较多时 影响尤为严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用混联(或称网状连接)的对应的电池之间连片连 接起来,如图 7.2,这样,即使有少数电池失效(如有阴影线的) ,也不致于对整个输出造 成严重损失。 图 串并联 图 混联 组件的结构 单体电池联接后,即可进行封装,以前组件的结构多数是:正面用透光率高的玻璃覆 盖,太阳电池的前后面都用透明的硅橡胶粘接,背面用铝板式玻璃作依托,四周用铝质或不 锈钢作边框,引出正负极即成组
8、件。这种组件质量不易保证,封装劳动强度大。近些年来, 国内外组件大多已采用新型结构; 正面采用高透光率的钢化玻璃, 背面是一层聚乙烯氟化物 膜,电池两边用 EVA 或 PVB 胶热压封装,四周是轻质铝型材边框,有接线盒引出电极。 组件封装后, 由于盖板玻璃, 密封胶对透光的影响及各单体电池之间性能失配等原因, 组件效率一般要比电池效率低 510%,但他也有些玻璃胶的厚度及折射率等匹配较好,封装 后反而使效率有所提高。 太阳电池组件经常暴露在阳光下直接经受当地自然环境的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环 境、气象和机械因素。为了保证使用的可靠性,工厂生产的太阳组件在正式投产之前一般要 经过一系列的性能和环境
9、试验,湿、温度循环、热冲击、高温高湿度老化、盐水喷雾、低湿 老化、 耐气候性、 室外曝晒、冲击、 振动等试验,如应用在特殊场合还要进行一些专门试验。 工厂生产的通用组件一般都已考虑了蓄电池所需充电电压,阻塞二极管和线路压降, 以及温度变化等因素而进行了专门的设计, 如用 3640 片晶体硅太阳电池串联而成的组件即 可充分满足对 12V 蓄电池的充电需要。 各种组件功率大小从数瓦到数十瓦不等, 用户选用非 常方便。 3 太阳电池方阵 在实际使用中,往往一块组件并不满足使用现场的要求,可将若干组件按一定方式组 装,在固定的机械结构上,形成直流发电的单元,即为太阳电池方阵。 太阳电池方阵在安装的时候
10、,应固定牢靠,能够经受当地最大风力。且离地面要有一 定的高度,以免冬天积雪掩埋。方阵与地面之间要有一定的倾角。有些方阵的组件两端并联 有旁路二极管,有的方阵带有跟踪系统成聚光装置,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方阵的倾角 太阳电池方阵通常是面向赤道放置,相对地平面有一定倾角。倾角不同,各个月份方 阵面接收的太阳辐射量差别很大。 对于全年负载均匀的固定式光伏方阵, 如果设计斜面的辐 射量小, 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太阳电池来保证向用户供电; 如果倾面各月太阳辐射量起伏很大, 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蓄电池来保证太阳辐射量低的月份的用电供应。 这些都会提高整个系统的 耗费。因此,确定方阵的最优倾角是光伏发电系统中不可缺
11、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于方阵倾角的选择应结合以下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多数是单调升降, 个别也有少量起伏, x连续性。 连续性 一年中太阳辐射总量大体上是连续变化的, 但一般不会大起大落。 y均匀性。选择倾角,最好使方阵表面上全年接收到的日平均辐射量比较均匀,以免夏天接 均匀性。 收辐射量过大,造成浪费;而冬天接受到的辐射量太小,造成蓄电池过放以至损坏,降低系 统寿命,影响系统供电稳定性。 z极大性。选择倾角时,不但要使方阵表面上辐射量最弱的月份获得最大的辐射量,同时还 极大性 要兼顾全年日平均辐射量不能太小。 同时,对特定的情况要作具体分析。如,有些特殊的负载(灌溉用水泵、制冷机等, ) 夏天
12、消耗功率多,方阵倾角的取值当然应使得方阵夏日接收辐射量相对冬天要多才合适。 旁路二极管 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有些系统还在组件两端并联旁路二极管,其作用是在组件 开路或遮荫时,提供电流通路,不致于使整串组件失效(见下图) 。使用时要注意极性,旁 路二极管的正极与太阳电池组件的负极相连,负极与组件的正极相连,不可接错。平时旁路 二极管处于反向偏置状态,基本不消耗电能。显然,旁路二极管的耐压和允许通过正向电流 应大于组件的工作电压及电流。 4 图 旁路二极管的连接 跟踪系统 由于太阳的方位角和高度角每日每时都在作周期性的变化。固定方阵接收的太阳辐射 能只有在中午时分才最强, 如能使方阵面始终与太
13、阳光线保持垂直, 显然可以接收更多的辐 射能量,因此要利用跟踪装置。 跟踪方式根据要求不同,可以单独跟踪太阳方位角(称一维跟踪) ,也可以同时跟踪 太阳高度角(称二维跟踪) ,后者效果较好,但结构也相对复杂。 跟踪的方法有机械方法,物理方法,电子方法及计算机控制的高精密度跟踪系统等。 使用跟踪装置能提高太阳电池方阵的输出功率, 但要增加部分投资, 同时也带来了方阵结构 的复杂性和不可靠因素,转动也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所以采用跟踪系统是否合算,要进行综 合考虑。一般小型方阵都不推荐采用跟踪装置。 聚光 太阳电池方阵按接收的光线的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聚光式方阵和非聚光(平板式)方 阵,前者是将太阳光聚
14、到太阳电池上,以提高输出功率。经过聚光后,照在太阳电池上的光 强可增加数倍到几百甚至上千倍,电池效率虽有提高,但并不与光强成正比,主要是由于聚 光后电池的工作温度的升高而导致对效率影响的增加, 因而要采用适当的冷却方法, 如风冷 或水冷等。 一般来说,聚光方阵都要采用跟踪方式,否则很可能会对发电量产生负面影响。 聚光方阵需要一套聚光、跟踪、冷却等装置,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和复杂程度,但由于效率有 所提高,尤其是在同时需供热的大型系统中,聚光方阵具有突出的优越性,因而聚光组件及 方阵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 太阳电池发电系统的设计 一个完善的太阳电池发电系统需要考虑很多因素,进行各种设计,如电气性
15、能设计、 热力设计、静电屏蔽设计、机械结构设计等等,对地面应用的独立电源系统来说,最主要的 是根据使用要求,决定太阳电池方阵和蓄电池规模,以满足正常工作的需求。 5 光伏发电系统总的设计原则是在保证满足负载用电需要的前提下,确定最少的太阳电 池组件和蓄电池容量,以尽量减少投资,即同时考虑可靠性及经济性。 决定方阵发电量的因素 光照条件: 光照条件:太阳照在地面太阳电池方阵上的辐射光的光谱,光强受到大气质量、地理位置、 当地气候、 气象、 地形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能量在一日、 一月和一年间都有很大的变化。 太阳电池方阵的光电转换效率: 蓄电池电压 太阳电池方阵的光电转换效率 由于转换效率受到
16、电池本身的温度和太阳光强、 浮动等因素的影响,因而方阵的输出功率也随着这些因素的改变而出现一些波动。 负载用电情况: 负载用电情况:由于用途不同,耗电功率、用电时间、对电源可靠性的要求等各不相同。有 的用电设备有固定的耗电规律,如中继站、航标灯等;有些负载用电则没有规律,如水泵。 这些因素相当复杂,原则上需要对每个发电系统单独进行计算,对一些无法确定数量 的影响因素,只能采用一些系数来进行估量。由于考虑的因素及其复杂程度不同,采取的方法也不一样。 在这里介绍一种比较简单而又实用的设计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能说明所涉及的 概念,而且对一般使用来说足够精确。 太阳电池发电系统的设计步骤 1、列出基本
17、数据 A、所有负载的名称、额定工作电压、耗电功率、用电时间、有无特殊要求等。 B、当地的地理位置:包括地名、经度、纬度、海拔等。 C、当地的气象资料:主要有逐月平均太阳总辐射量,直接辐射及散射量,年平均气温及极 端气温,最长连续阴雨天数、最大风速及冰雹等特殊气候情况。这些气象数据需取积累几年 或几十年的平均值。 2、确定负荷大小:算出所有负载工作电流与平均每天工作小时数相乘积之和。 Q=I*H 3、选择蓄电池容量: 蓄电池储备容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负载的耗电情况,此外还要考虑现场的气候条件, 环境温度,系统控制的规律性及系统失效的后果等因素,通常储备 1020 天容量比较适宜。 蓄电池在太阳电池
18、系统中处于浮充电状态,充电电流远小于蓄电池要求的正常充电电 流。 尤其在冬天, 太阳辐射量小, 蓄电池常处于欠充状态, 长期深放电会影响蓄电池的寿命, 故必须考虑留有一定余量,常以放电深度 放电深度来表示: 放电深度 d= 式中:d放电深度 C ? CR C (7.2) C蓄电池标称容量 CR蓄电池储备容量 过大的放电深度会缩短蓄电池的寿命;过小的放电深度又会增加太阳电池方阵的规 模,加大总的投资成本,放电深度最大到 80%较为合适。当然,随着太阳电池组件价格的下 降,可以允许设计较浅的放电深度。 6 这样,确定蓄电池的储备容量 CR 和放电深度后,即可初步选定蓄电池的标称容量: C = (1
19、0 20 ) 式中:Q负载每天平均总耗电量 决定方阵倾角: Q d (7.3) 在这里,我们来用一种较近似的方法来确定方阵倾角。一般地,在我国南方地区,方 一般地,在我国南方地区, 一般地 10 15 10 纬度较大 阵倾角可取比当地纬度增加 1015;在北方地区倾角可比当地纬度增加 510,纬度较大 增加的角度可小一些。在青藏高原 在青藏高原, 角不宜过大,可大致等于当地纬度。同时,为方 时,增加的角度可小一些 在青藏高原,倾角不宜过大,可大致等于当地纬度 阵支架的设计,安装方便,方阵倾角常取成整数。 5、计算日辐射量 从气象站得到的资料一般只有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总量 H,直接辐射量 HB
20、及散射辐射 量 Hd 且有:HHBHd 需换算成倾斜面上的太阳辐射量。 () 直接辐射分量 HBT HBT=HBRB 其中 RB 为倾斜面上的直接辐射分量与水平面上直接辐射分量的比值。对于朝向赤道的倾斜 面来说: RB = cos( ? ) cos sin ( ST ) + cos cos sin S + 180 ST sin( ? ) sin (7.6) 180 S sin sin 式中:当地纬度 方阵倾角 太阳赤纬: = 23.45 sin ? 360 (284 + n )? ? ? 365 ? 1 水平面上日落时角: S = cos ? tan ? tan 1 倾斜面上日落时角: ST
21、= min S , cos (2) 、天空散射辐射分量 HdT 在各向同性时: H dT = tan ( ? ) ? tan Hd (1 + cos ) 2 (3) 、地面反射辐射分量 HrT: 7 通常可将地面的反射辐射看成是各向同性的,其大小为: H rT = 2 H (1 ? cos ) 其中为地面反射率,其数值取决于地面状态, 其中为地面反射率,其数值取决于地面状态,各种地面的反射率如下表所示: 地面状态 沙漠 干燥裸地 湿裸地 反射率 0.240.28 0.10.2 0.080.09 地面状态 干湿土 湿黑土 干草地 反射率 0.14 0.08 0.150.25 地面状态 湿草地 新
22、雪 冰面 反射率 0. 140.26 0. 81 0. 69 一般计算时,可取=0.2 故斜面上太阳辐射量即为: H T = H B RB + Hd (1 + cos ) + H (1 ? cos ) 通常计算时用上式即可满足要求。如考虑天空散射的各向不同性,则可用下式计算: H ? 1? H ? H T = H B RB + H d ? B RB + ?1 ? B ?(1 + cos )? + H (1 ? cos ) 2? H0 ? ? ? ? H0 ? 2 式中:HO 为大气层外水平面上辐射量。 6、估算方阵电流: 将历年逐月平均水平面上太阳直接辐射及散射辐射量,代入以上各公式即可算出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池 培训 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