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小学教学设计.doc
《XXX小学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小学教学设计.doc(18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教学设计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效课堂模式) 2014年秋第一学期定稿学 科 :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 ;2014年 月 日2014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教学进度表时间单元教学内容计划节数实实授节数 备注第一单元一夜的工作2穷人3白桦林的低 2杨震暮夜却金1尊敬普通人1语文天地 复习4 第二单元丑石 2寓言二则2做一个最好的你2有些人 1丑公主 1语文天地 复习3第三单元长江之歌 2三峡之秋2古诗二首2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1故乡的河1语文天地复习3第四单元体育颂2把掌声分给她一半2学奕 2足球史话1手拉手 1语文天地 复习3期中考试第五单元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花脸
2、2荷塘旧事2报纸的故事1第一支笔1语文天地3第六单元 古诗二首2小英雄雨来2夜莺之歌2狼牙山五壮士1螳螂捕蝉1语文天地1第七单元期盼世界和平的孩子2黑孩子罗伯特2别急啦2瑞恩的井2阳光皮肤1语文天地1第八单元 墨梅图题诗2墨竹图题诗2苍松怪石图题诗2竹颂1黄山松1梅香正浓1期末考试教材分析本册书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由主体课文,拓展阅读,语文天地和单元小结四个部分组成。主体课文下设两个思考题(内容/形式)主体课文侧面设“小资料我的视角我的摘录笔记”三个栏目,语文天地包括“日记月累综合活动单元小结”三部分内容。语文学习是从多角度考虑学生的发展,以整体渐进的形式向前推进的。“整体”的含义有两个:三个
3、维度整体设计,每个环节都应体现三个维度的发展。听、说、读、写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是综合的。单元之间体现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序”,而不是知识体系或思想品德教育的体系。每个单元没有明确的教学要点没有单元提示、预习提示、单元知识短文等,各单元之间,不能连成一条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线”。 各单元内容相对集中,借“题”组合在一起,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一个情境,便于教师和学生借“题”发挥主动精神和创造性。学情分析培优辅差计划及措施学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学困生姓名基础状况及奋斗目标帮扶生姓名帮扶措施帮扶结果及进度统计一二三四五期中期末备注:在上次检测基础上有进步者打“”,退步者打“”。检测成绩统计表绩名姓成元单
4、1月2月3月4月期中期末总评名姓成绩单元1月2月3月4月期中期末总评教学设计 1、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山川景物,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陶冶爱美的情趣,培养高尚的情操。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从认读章节、辨析易混韵母、读准声调、轻声等方面进行较系统的复习。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复习音序、部首查字方法和从字典中准确理解字义,并逐步提高查字典能
5、力,达到熟练程度,养成自觉运用字典的习惯。 3、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能按要求把词语归类和进行正确的搭配。注意积累词语。巩固对常用词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能力。掌握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复习表示因果、转折、递进、假设关系的简单句子。4、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在继续训练从内容到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阅读有自已的见解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听过的故事。在口语交际中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别人讨论、商量。整体感受课文内容非常重要,特别
6、重视情感的介入感知、感受、感悟。“把阅读的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朗读,启发他们想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5、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抓住要点缩写课文。学写读书笔记。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第一单元 高尚一夜的工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蒙眬、咨询、浏览、一小碟。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3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2)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
7、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教学重点:了解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体会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崇高品质。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从看似平常的事情中体会周总理社会“公仆”的崇高品质。教具:小黑板学具:工具书教法:自读感悟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请你将自己找到的有关周总理的小故事给大家讲一讲。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1、一夜的工作一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课文记叙了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真情实感。)2、指名朗读,思考: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的?(工作劳苦、生活俭朴)3、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这些内容?(
8、26自然段)4、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作者送稿子给周总理审阅。第二段:(第26自然段):作者在周总理的办公室亲眼看见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第三段:(第7、8自然段):作者在回来路上的感受和激动的心情。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1、自学(学生自己查字典学习,掌握生字音形义)(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2、检查自学情况,进行重点指导。(1)读准字音:一盏、咨询、浏览、一小碟(2)记住字形:“盏”:上下结构,形近字有:浅、钱、践“咨”:上下结构,形近字有:姿、资“碟”:左右结构,形近字有:蝶(3)理解词义: 咨询:征求意见。多指行政当局向
9、顾问之类的人员或特设的机关征求意见。现在已经广泛使用。极其:非常、极端。如此而已:这样罢了。劳苦:劳累,辛苦。简朴:指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简单朴素。四、作业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抄写本课的生字词。第二课时 一、启发质疑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为什么工作这么长的时间?工作情况是怎样的?赞扬了总理怎样的品质?)二、细读课文,答疑解疑。解决第一、二个问题 1、默读课文的26自然段,用“_”画出说明总理工作辛劳的句子,用“”画出表示总理生活俭朴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你体会出了什么?3、指名朗读,汇报自己的体会。(1)总理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天晚上
10、要批这些文件。”(一尺、一叠说明总理每天的工作量是巨大的,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2)他一字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下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这是写总理审稿时的情形。周总理不是浏览,而是一句一句地审阅。看、画、想、问四个动词,是说周总理对每句话都认真思索,遇到不清楚的地方总要问个明白,保证文件正确无误。充分反映出周总理审阅文件时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联系前面可以想象出那一尺来高的文件,也是这样审阅完的,说明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是多么的辛苦。)(3)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
11、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极其简单就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一张还是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的转椅,一盏台灯,这几样是一个工作人员必不可少的办公设备。“如此而已”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仅仅这几样,再也没有别的东西了。用了“如此而已”这几个字,更加强调了陈设极其简单。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与极其简单的摆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总理的生活极其俭朴。)(4)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和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是些周总理一夜工作后用来充饥的食物。一杯、清茶、一小碟、可以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实在是简单得很呀
12、!这里,工作的繁重与生活的俭朴在以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总理工作的辛苦。)(5)学生质疑:我认为“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句话是说花生米跟平常一样多,没有增加分量。(6)教师引导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辩论。(去掉这句话中的“好像”一词,我们可以看出花生米比平时增加了,但是虽然增加了我一个人,花生米仍不多,仍可以数得清颗数。从中可以看出总理的生活是多么简朴呀。让读者感受到周总理形象的高大。)三、读课文,引导学生理清“生活俭朴”与“工作劳苦”之间的关系。1、听老师说一句话:“周总理的工作虽然是劳苦的,但是他的生活是简朴的。”2、在这句话中,使用了
13、那组关联词?(虽然但是)这两部分有什么特点?(对比关系)3、请你从课文中找到有这种关系的内容,并用“虽然但是”这一组关联词把这样的内容连起来,说成一句话。(1)虽然总理要审阅的稿子有一尺来高,但是他审阅每一篇稿子时都是严肃认真的。(2)虽然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但是室内的陈设极其简单。4、总结:作者有意将两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写,这是相辅相成的,这一描写更加突出总理人格的伟大。四、朗读课文,自悟真情。1、看到这样的总理,此时此刻,作者最想说的是什么? 2、指名读7、8自然段,比较两次说的内容有什么不同?(1)一次是对自己说,一次是对世界说。这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总理一夜的工作,在回来的路上
14、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胸中有千言万语要倾吐,正是想到这样的好总理,这样崇高的品德,作者更加激动,以至于向“全世界”再次发出内心的呐喊。(2)文章两次提到“我看到了他一夜的工作”,一方面表达了作者能有这样的机会亲眼看到总理一夜的工作而幸福、激动的心情;另一方面作者从周总理的一夜的工作中联想到总理每一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这一夜工作的情形正是总理一生工作的缩影。周总理几十年如一日地为中国人民的事业辛勤的操劳,鞠躬尽瘁,这是被无数的事实证明了的。3、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学了课文,课文中的哪些描写最打动你?请你把这样的内容读给你的同伴听。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找有关总理的故事。
15、板书设计:一 夜 的 工 作陈设 极其简单 多么简朴 审阅 极其认真 多么劳苦课后反思:穷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十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去。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课文第二段。教学难点:理解桑娜内心的矛盾教具:小黑板学具:工具书教法:小组合作探究学法:读中感悟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激趣导入。板题:穷人简介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6、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青年时期就开始创作,长达六十多年。作者无情的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界中的不朽名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听范读,了解课文内容。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再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默读课文,将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三段。四、讲读第一段。1指导朗读第一段,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当时气候怎样?()桑娜家的生活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为什么说小屋“温暖而舒适”?从中可以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讨论后指名回答:()故事发生在一个冬天的夜晚,当时屋外寒风呼
17、啸,海面上正起着风暴海浪汹涌澎湃。()桑娜家里生活很困难。(在书上划出有关词语)、帆很破了,桑娜仍在火炉旁缝补渔网。、渔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打鱼。、从早忙到晚,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衣着破烂,孩子门没鞋穿,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3)暖和舒适仅仅表现在:(地扫得干净;火没熄;银具闪闪发亮;海风之中,孩子在帐内睡着。桑娜是一位勤劳善良的人。)1朗读课文2归纳段意:渔夫的妻子桑娜,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的等待着渔夫出海归来。作业:1. 写带有生字的词语。2. 音字组词,读课文。第二课时一、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二、讲读课文第二段。默读课文,思考分层。()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一段分三层
18、,该怎么分?并说出理由。()桑娜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探望西蒙的?师总结:在丈夫出海未归,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海浪汹涌澎湃,心中焦急、忧虑时,心中还惦记着生病的邻居,可见桑娜对邻居的关心是真挚的。()课文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桑娜对邻居发自内心的关心呢?理解第二层:默读课文,思考:桑娜进门之后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理解第三层:(1)个别读第三层,思考: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时,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的?()理解“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话的意思。 ()桑娜抱回孩子后为什么又忐忑不安呢?理解“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X 小学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