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教育“新生命”(上).docx
《寻找中国教育“新生命”(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找中国教育“新生命”(上).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寻找中国教育“新生命”(上)寻找中国教育“新生命”(上) 1926年10月9日,教育家陶行知来到位于无锡河埒口的开原乡立第一小学(育红小学的前身,以下简称开原小学),视察一整天,回去后,撰写了无锡小学之新生命开原乡立第一小学生活记,向中国教育界推介这所学校。90年后的今天,重温开原小学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实践,其意义不言自明。 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 我国近代教育自清末起步,到20世纪20年代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因种种原因,教育结构存在严重的失衡。与义务教育所取得的相对较大成绩形成反差的是,广袤农村的教育和未上学堂而已务工经商的成人教育被忽视,这成为中国普及教育的软肋。 由此,乡村教育和民众教育开始
2、为人重视,到30年代,出现了如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定县、梁漱溟领导的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在山东邹平、黄炎培领导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陶行知领导的中华教育改进社在南京晓庄等地区开展的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探索,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就乡村教育而言,甚至出现了一个被学者誉为“乡村教育运动”的热潮。 大力推进乡村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以城市教育为标准的机械认知与做法,照搬城市教育模式的倾向开始抬头。中国农村土地辽阔,教师匮乏,农民生活艰困,基层行政组织力量弱化,使得上述理想变得尴尬。 开原小学校长潘一尘(德光)曾大声疾呼:“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它教乡下人往城里跑,它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
3、棉,住房不造林。它教乡下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它教生利的变为分利的。它教农家子弟变为书呆子。它教农家子变为少爷,它教农家女变为小姐。它教强的变弱,弱的格外弱。它教富的变穷,穷的格外穷。中国是一个又穷又弱的国,假使教育普及,也不过是一个中华书呆子,全国人民尽成为书呆子。同志们!赶快悬崖勒马,另找生路!”1 在此过程中,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回国的陶行知,将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与中国的实际相比照,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逐步确立了自己富有创造力的“生活教育”理论。在他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
4、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他认为,中国传统教育,它教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它消灭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从小学到大学,16年的教育一受下来,便等于一个吸了鸦片烟的烟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再加以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作读书死。它教人劳心而不劳力,它不教劳力者劳心,就是教人升官发财2。概括起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就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 校,教学做合一。这影响了一个时代! 但在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
5、生活教育的理论尚未成熟,他还在研究、思考,尤其关心中国农村草根的探索,注重经验的吸收与提炼。这时,他走进了开原小学,见到了潘一尘、蒋仲怀,找到了“新生命”! 绩効一乡 民国时期的开原乡,包括现在惠山以南的荣巷、河埒街道和以北的山北街道等。“吾邑四乡教育之盛,当首推开原。”3其中,规模最大的公立小学,就是位于山南河埒口的开原小学。 该校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当地士绅蒋可赞捐资创办,取名“私立日新初等小学校”,是无锡乡村最早的新式学校之一,更是开原乡新学之始。最初校务由蒋仲怀负责,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蒋可赞停止捐款,学校资金、校务就由蒋仲怀一人承担。1913年10月,学校由开原乡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寻找 中国教育 生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