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章乡村和城镇第节城镇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章乡村和城镇第节城镇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章乡村和城镇第节城镇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节城镇化课后训练提升学考过关检验下图是我国某地城镇化进程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1.阶段所表示的城镇化阶段是()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逆城镇化阶段D.后期阶段2.引起阶段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城镇内部经济的衰退B.乡村和小村镇发展超过城镇C.城镇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D.轨道交通的发展答案1.B2.C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在阶段时该城镇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是一种郊区城镇化,阶段时人口和产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村镇,是逆城镇化,郊区城镇化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也是城镇化中期阶段的一个特征。第2题,逆城镇化是由于城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而乡村、小村镇地区环境优
2、美,地价偏低,并且有便利的城乡交通等。读某地区发展变化数据表,完成第34题。项目1950年2010年甲城镇数目/个15乙工业总产值/万元12176 500丙城镇人口/万人1265丁城镇人口比例/%2.745.63.数据显示的现象中不能反映城镇化进程的是()A.甲B.乙C.丙D.丁4.下列因素与逆城镇化现象无关的是()A.郊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B.城镇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C.进城务工人口数量增多D.城区与郊区交通联系更加便捷答案3.B4.C解析第3题,城镇化进程主要体现在城镇数目、城镇人口总数及城镇人口总数占总人口的比例的变化,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乙反映的工业总产值与城镇化无关。第4题,进城务工人口
3、数量增多,是城镇化的体现,与逆城镇化无关。5.人口迁移差额率=(人口迁入数-人口迁出数)/人口总数1 000。读某城镇AI各地区2004年人口变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据图说出该市城镇化进程的具体表现。(2)分析城镇化过程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3)指出AI各地区中,人口数量增长最快和基本不变的地区分别是、。答案(1)表现:城镇用地规模扩大;城镇人口数量增加。(2)自然环境:城镇出现热岛效应;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生物栖息地被城镇的钢筋水泥所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下渗减少,地下水减少;加重环境污染;易发生内涝。社会环境: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社会治安压力大等社会问题。(3)IB解析第(1)题
4、,该市城镇化进程的具体表现是城镇用地规模扩大,城镇人口数量增加。第(2)题,城镇化过程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自然环境分析,城镇规模扩大,出现热岛效应;城镇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生物栖息地被城镇的钢筋水泥所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地表硬化,下渗减少,地下水减少,地表径流增大,易发生内涝;工业生产及生活排放废弃物增多,加重环境污染。从社会环境分析,城镇规模过大,会造成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社会治安压力大等社会问题。第(3)题,人口增长数量=人口迁移差额率+人口自然增长率,AI各地区中,人口数量增长最快和基本不变的地区分别是I、B。选考素养提升1.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镇发展一般规律的是()答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新教材 高中地理 乡村 城镇 练习 解析 新人 必修 第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