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pptx
《文学类文本阅读.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类文本阅读.pptx(3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考情精解读,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目录 CONTENTS,考纲原文,命题规律,命题分析预测,考点1 小说的情节,考点2 小说的形象,考点3 小说的环境,考点4 小说的主题,考点5 小说的语言,考点6 小说的表达技巧,第1讲 小说阅读,考点7 小说的探究,小说文本阅读指导,B.考法帮题型全突破,C.积累帮素养大提升,积累1小说类文本阅读,积累2散文类文本阅读,考点8 散文的语言,考点9 散文的结构,考点10 散文的形象,考点11 散文的主题,考点12 散文的表达技巧,考点13 散文的探究,第2讲 散文阅读,议论抒情类散文阅读指导,考情精
2、解读,考纲原文 命题规律 命题分析预测,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考纲原文,(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
3、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 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纲原文,命题规律,命题规律,续表,命题规律,续表,命题规律,续表,命题规律,续表,命题规律,命题规律,续表,命题规律,续表,1.近年来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主要命题点包括分析作品的形象,把握故事情节,品味作品的语言表达艺术,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等,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及探究的能力。 2.2017年高考全国卷的考查题型由1双选3问答变为1单选2问答,分值为14分,选文字数有所减少。选文关注
4、人们的现实生活、成长经历、对历史和自然的思考等,在体裁上更多元,散文和小说并重。 3.2019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在考查内容和形式上预计将延续2017年高考全国卷的命题特点,考生要注重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培养,扩大阅读面,提高审美鉴赏的能力。,命题分析预测,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考点1小说的情节 考点2小说的形象 考点3小说的环境 考点4小说的主题 考点5小说的语言 考点6小说的表达技巧 考点7小说的探究,第1讲小说阅读,考点总述:本考点对应考试大纲中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分析作品结构的要求,考查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就小说来说,分析作品结构主要是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包括情节本身及构成情
5、节的要素、情节安排的技巧等内容。 考查方式主要有:考查情节的内容,如2015年全国卷第11(2)题考查明暗两条线索及其作用;考查情节的作用,如2017年全国卷第6题考查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考查情节安排的技巧,如2014年全国卷第11(3)题考查作品叙述故事的技巧和好处。,考点1 小说的情节,典例1:2015新课标全国卷,11(2),6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
6、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语文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
7、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语文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
8、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语文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
9、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语文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
10、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语文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语文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文脉梳理 小说写的是一个十分普通的故事:在市场卖菜的马兰花借给麻婶
11、600元钱,但麻婶还未还钱就生病去世了。 这让马兰花开出租车的丈夫十分不满,有事没事就把600元钱挂在嘴边。但是麻婶的女儿回到上海后,从母亲的遗物中发现母亲借钱并未偿还的事实,主动偿还了欠款。 具体情节如下: 第一部分,段,故事开端。交代了故事起因,揭示了矛盾产生的根源金钱和人情的冲突。,语文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第二部分, 段,故事发展。分三层:第一层, 段,夫妻第一次冲突男人更考虑借出去的钱,马兰花更照顾麻婶女儿的情绪。第二层, 段,夫妻第二次冲突看似人去财空已成定局,丈夫暴怒。第三层, 段,夫妻第三次冲突丈夫咄咄逼人,马兰花正面反击。 第三部分, 段,故事高潮、结局。麻婶女儿知恩图报,
12、马兰花丈夫态度转变。 小说涉及的人物有马兰花夫妇、麻婶母女、三孬。马兰花是本文的主要人物,她朴实善良,善解人意,做人有原则。小说通过叙述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温馨动人的故事,歌颂了普通人善良质朴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语文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解析: 题目要求对文章的两条线索及其作用进行分析。首先要明白,明线是小说正面详细讲述的故事,暗线是藏在主要故事背后,用较少的文字讲述或暗示的故事。具体思考时,要紧紧围绕六百元钱展开。仔细阅读文章可知,马兰花和丈夫因为这六百元借款屡次产生冲突,这是文
13、章的明线;而暗线则要着眼于另外的人物麻婶母女一方。而对于明线暗线的作用,则可以从展现人物品质、表现作品主题、丰富小说情节等方面思考。,语文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答案: (1)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2)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语文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通关方略: 分析情节的四个步骤 考查情节,重在分析其作用。分析作用,有单从情节本身进行的,也有把情节考虑进去综合分析的。无论是哪个角度,都离不开对情节内在关联性的把握,它是整个情节题的核心
14、。对于这一类题目,应把握以下步骤: 第一步,阅读全文,梳理情节脉络并归纳概括。一般按情节发生发展的阶段分点概括,每一阶段可采用这样的语言表述形式: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 第二步,细读所给文字,分层抓住其层意或关键词语。这一步是基础、前提,绝不可粗略对待。,语文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第三步,分析所给文字在情节上发生了哪些关联。所谓关联,就是情节发生发展的依据,或者因果关系。 第四步,作答,注意使用术语。1.指向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情节;制造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提供依据。2.指向人物: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3.指向主题:点明或
15、深化主题。,语文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梳理、概括小说情节的基本要领,语文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语文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设问方式】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2015全国卷马兰花) 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命题分析】此类型题目将线索与情节结合起来考查,既要求指出线索,又要求概括与线索有关的情节,还要求分析线索和情节模式的作用。现在单考概括情节结构可能在选择题中出现,问答题一般将概括情节结构与分析情节作用综合起来考查。,考点1 考向1 梳理线索,概括情节类,【解题思路】寻找线索,从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方面抓住小说线索;理清情
16、节,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对故事情节进行概括;分析作用,主要从该情节对人物形象、作品主题、其他情节、构思等方面的作用入手。 【答题要点】小说以为线索(以为明线,以为暗线),通过叙述的故事(情节的概括),来表现作品的主题。作用:结构方面,+分析;人物形象方面, +分析;主题方面,+分析。,语文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设问方式】 小说以为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2017全国卷天嚣) 小说第段描写了,有什么作用?(2014江苏卷安娜之死) 小说开头描写了,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2012新课标全国卷马裤先生) 【命题分析】此类型的题目指向比较单一,答题思路也比较固定,重点考查对小
17、说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此题型和含义理解、形象分析、写作技巧等的结合。,考点1 考向2 分析某一情节的作用类,【解题思路】依据小说各部分的作用,从情节设置、人物塑造、主题凸显、阅读效果等四个层面综合思考。 【答题要点】答题时可采取分列式:情节上,+分析;人物形象上, +分析;主题上,+分析。,语文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设问方式】 小说的某部分描写了,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 【命题分析】此类题型设题就单一方面进行深度挖掘,考查小说某一情节(细节)在整个情节上的作用。多数考生可能只答一个要点推动情节的发展,就觉得无话可说了,而从形象和主题角度来答题又显得答非所问。另外要注意的是情节
18、与细节的关系:情节是针对小说的层次结构而言,一个情节包含着若干细节;细节是针对情节而言,细节是情节的组成部分。,考点1 考向3 分析某一情节(细节)在情节上的作用类,【解题思路】从情节设置的合理性角度思考,与写作手法结合,分析该情节(细节)是否符合逻辑。与情节所处的部分结合,思考该情节(细节)是否形成情节的延宕和陡转,是否延缓或加速情节进入到某个阶段。与情节阅读效果相结合,突出情节的生动性、曲折性或平中见奇的效果。 【答题要点】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分析(叙述方式/伏笔铺垫/过渡照应等);加速/延缓情节发展,使小说进入高潮/结局+分析(延宕/陡转);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
19、奇的效果。,语文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设问方式】 小说中某一部分写了,作者这样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2016浙江卷母亲) 【命题分析】此类题型就情节(细节)对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作用进行深度挖掘。由于平时对此考向关注不够,思考不够周全,考生答题时有可能出现挂一漏万的情况。,考点1 考向4 某一情节(细节)对形象的作用类,【解题思路】思考该情节(细节)是否表现了人物与人物矛盾之间的关系。结合写作技巧,思考该情节(细节)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什么依据,使人物的命运和性格发生了怎样的转折。思考该情节(细节)是否表现人物身份、心理、性格特征等。 【答题要点】表现了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为
20、下文的言行提供依据,使人物性格或命运发生转折+分析;丰富人物形象+分析(身份、心理、性格等)。,语文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设问方式】 小说中的“”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2016全国卷锄) 小说写了,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2013全国卷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命题分析】此类试题就情节(细节)对小说主题的作用进行深度挖掘,意在考查考生对小说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在组织答案时,考生必须思考严密周全,从理解小说主题的不同角度和层面来思考。,考点1 考向5 某一情节(细节)对主题的作用类,【解题思路】从社会环境或话题思考这一情节(细节)对历史或现实的折射
21、与反映状况。从写作技巧的角度来思考作者安排这一情节(细节)对揭示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思考这一情节(细节)对揭示人物形象的普遍意义。 【答题要点】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历史社会环境和现实社会环境)或社会话题+分析;展现了什么样的人性或心态+写作手法+分析;凸显了什么样的主题+分析。,语文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设问方式】 小说以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2017全国卷天嚣) 小说是以什么为中心谋篇布局的?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命题分析】此类试题考查最重要的情节的作用。小说的中心事件就是文章主要描述的事情,中心事件的背后隐藏着作者对小说情节结构、人物
22、形象、主题表达等多方面的思考。,考点1 考向6 以中心事件谋篇布局的好处,【解题思路】以中心事件来构思的小说,小说的结构多为线性式或放射式,塑造的人物形象多为群像,并且人物的性格心理各异,主题也隐藏在中心事件背后。所以答题时要从线索、情节组织、人物形象、主题等多方面考虑。要注意的是中心事件不一定是线索! 【答题要点】情节结构上,以为中心谋篇布局,使情节紧凑简洁+具体分析。人物形象上,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具体分析群像的心理和性格特征。主题上,揭示了的主题+概括分析。,语文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考点总述:本考点对应考试大纲中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要求,考查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C。小说中的形象包括人
23、物形象(简称“人象”)、事物形象(小说中与人物密切相关的某个物件,简称“物象”)和景物形象(简称“景象”)。由于景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在后面的章节中有具体阐述,所以本章节暂不讨论景物形象。 鉴赏小说中的形象是高考小说阅读考查的重点。从近年的考查情况来,考点2 小说的形象,看,此考点多从三个方面设题: 分析概括形象的特点。如2016年全国卷、全国卷、全国卷和2015年全国卷、全国卷都考查了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分析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或物象的作用。如2016年全国卷锄。 对形象的评价。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11(4)题。,语文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典例2:2015新课标
24、全国卷,11(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塾 师 老 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语文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新高考语文押题 高中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考语文新题型 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作文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