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一轮三小时搞定诗歌鉴赏选择题728.pptx
《2022高考一轮三小时搞定诗歌鉴赏选择题728.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一轮三小时搞定诗歌鉴赏选择题728.pptx(1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小时搞定高考诗歌,选择题,鉴赏古代诗歌考点:,1、鉴赏形象人物、景物、事物 2、赏析语言练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 3、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4、理解诗歌内容背景、题材、作者 5、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常见的陷阱设置点: 1.意象意境分析不当 2.基础知识运用错误 3.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4.主题情感分析不当 5.手法分析张冠李戴。,意象意境分析不当,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题。 虎丘题壁 陈恭尹 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 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 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 市中亦有吹篪客,乞食吴门秋又深。 【注】虎丘:苏州名胜,相传内
2、有春秋时吴王阖闾墓。陈恭尹:清代诗人。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后兵败殉国,陈恭尹只身逃脱。吹篪(ch)客:指伍子胥。春秋时,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往吴国,吹篪乞食,后为吴国重臣,借吴兵力,雪耻家仇。篪,古代一种用竹子制成的乐器。,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壁诗是诗人在墙壁上题写的诗歌,苏轼题西林壁、谭嗣同狱中题壁都是题壁诗。 B起句写吴王霸业成空的史实,“古时山色”四字暗含着江山未改、人事已非的深沉感慨。 C颔联拓展空间,由虎丘而至整个江南,千家笛声与万里砧声相合,虚实相生,意境阔大。 D颈联以“征士泪”对“美人心”,将士出生入死,闺中美人却不知亡国之恨,
3、犹自做着女红。,D颈联以“征士泪”对“美人心”,将士出生入死,闺中美人却不知亡国之恨,犹自做着女红。,意象意境分析不当,D项,颈联这两句诗字面上 写的是春秋时吴越之战给 人们带来的灾难,实际两句中的“征士泪”“美人心” 都暗指当时南方的抗清斗争和诗人 自己的家国之痛。,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雪夜感旧 陆游 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乱山古驿经三折,小市孤城宿两当。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 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注】本诗作于1197年,陆游73岁,闲居江阴。江月亭:在今四川广元。桦烛:用桦树皮作的烛。龙门阁:在今四川广元北。三折:即三折铺,在
4、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至梁山(今属四川)道中。两当:今甘肃两当县。,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桦烛的香气和悠扬的驮声交织回荡,营造出悠远绵长的意境。 B颔联中“经”“宿”两个动词,凝练地再现了诗人紧张奔波的岁月,刻画了他为筹划抗金而不辞辛劳的形象。 C前四句一句一个场景,以时空的变换串联起一幅幅画面,映现了诗人的生活情形,为下文抒情蓄势。 D后四句与上文相对照,突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与情感,特别是末句,写诗人灯下独坐,老泪纵横,既点诗题,又呼应首句。,更多资源请加入语文精品资源共享QQ群:25701719814648143(群若满员可加不必重
5、复加),A首联描绘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桦烛的香气和悠扬的驮声交织回荡,营造出悠远绵长的意境。,意象意境分析不当,A.首联描写的不是雪夜 所见之景,而是陆游回忆当年由蜀入陕路途上的 所见所感。,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送 李 端 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故关:故乡。风尘:指社会动乱。,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别自堪悲”紧承上句脱口而出,应接自然,看似平淡,却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人归暮雪时”与上句照应。“人归”照应“路出”、
6、“暮雪”照应“寒云”,自然和谐,与上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少孤为客早”,诗人从“少孤”“为客早”的角度,感叹友人小时丧父,身世飘零,从侧面表达对友人漂泊颠沛之苦的同情。 D诗人在严冬送别友人,诗歌全篇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C“少孤为客早”,诗人从“少孤”“为客早”的角度,感叹友人小时丧父,身世飘零,从侧面表达对友人漂泊颠沛之苦的同情。,意象意境分析不当,C项,“感叹友人”错,应为“感叹自己”。,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经杜甫旧宅 雍陶注 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 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 沙
7、崩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 山月不知人事变,夜来江上与谁期。 【注】雍陶:字国钧,成都人,晚唐诗人,工于词赋。,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开门见山,诗人经浣花草堂而吊杜甫,忆其在蜀之生活与创作,由景及人,为下文写景抒情做铺垫。 B颔联对仗工整,诗人感慨只存旧宅,不闻新诗,“旧宅”“新诗”形成对比,寄寓了诗人诸多感慨。 C颈联中“尽”“迟”用词极其精妙,十分传神地表达了对鸥鸟无情的恼恨之情。 D结尾句语奇而意深,表面看是故嗔山月之无知,夜来依旧照旧宅,可事实上是写杜甫既已故,复与谁期。,C颈联中“尽”“迟”用词极其精妙,十分传神地表达了对鸥鸟无情的恼恨之情。,意象意
8、境分析不当,C项,“对鸥鸟无情的 恼恨之情”理解有误,主要写的是旧宅内外之荒凉, 嗟叹人事既变,景物亦非。,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吴郎: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邻居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征求:指征敛赋税。,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现身说法,写诗人以前任由邻妇扑枣,是因为她既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为下文劝告吴郎做铺垫。 B颔联紧
9、承首联,分析邻妇扑枣原因,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不但不要阻拦,反而应该友好亲善。 C颈联大意是说,吴郎防备邻居打枣是出于自己生活窘迫,而孤寡妇人向我诉苦也是敏感多心,自己多事。 D尾联即事抒情,以小见大,深刻揭示了当时广大百姓的贫困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更多资源请加入语文精品资源共享QQ群:25701719814648143(群若满员可加不必重复加),C颈联大意是说,吴郎防备邻居打枣是出于自己生活窘迫,而孤寡妇人向我诉苦也是敏感多心,自己多事。,意象意境分析不当,C项,“孤寡妇人向我 诉苦也是敏感多心,自己 多事”理解有误。,选这两句诗意思是:她本来就是提心 吊胆的,
10、吴郎不该插上篱笆防范她,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水调歌头 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11、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暮江千顷”句,借景抒情,营造出朦胧凄迷之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 D“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C“暮江千顷”句,借景抒情,营造出朦胧凄迷之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C项 营造出朦胧凄迷之 意境 理解有误。,应是空旷辽远的意境。,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临 江 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
12、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生常恨飘蓬”中的“常恨”道出了“离别”对词人来说并非第一次了,每重演一次,就会增加一分身世飘零之恨。 B写“烟柳重重”实际写“离情重重”,是把抽象、无形的愁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烟柳中来表现。 C“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两句,借景抒情,展现了一幅寥远凄清的暮秋图,抒发了词人深深的孤寂离愁。 D“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词人自问自答,借“潮平”“月朦胧”这幅清新亮丽之景,表达内心的自信。,D“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词人自问自答,借“潮平”“月朦胧”这幅清新亮丽之景,表达内心的自信。,意象意境分析不
13、当,D项,“清新亮丽”错误, “自信”错误,从词意看应是“朦胧凄清”之景, 表达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日赴阙注题潼关驿楼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阙”指唐代都城长安,此诗写于作者赴长安应试途中。,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开篇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对萧萧红叶的描写透露出作者一缕悲凉的意绪。 B颔联写山间风雨,“残云”与“疏雨”相应,绵绵秋雨让深秋的凄寒萧瑟更深一层。 C颈联亦写景,诗人站在高处,望树色茫茫,听黄河水声远去,使读者有身临其
14、境的感觉。 D第二句“长亭酒一瓢”蕴含着惜别的离情,与诗句“东风未晓放船行,卧唱阳关出渭城”传达的感情相仿。,B颔联写山间风雨,“残云”与“疏雨”相应,绵绵秋雨让深秋的凄寒萧瑟更深一层。,意象意境分析不当,B 绵绵秋雨让深秋的凄 寒萧瑟更深一层。错。,残云归岫,意谓天将放晴,疏雨乍过 ,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不是凄寒萧瑟。,九、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薛昭蕴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不语含颦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蓼(lio):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中,味苦,可作药用。红蓼:开红花的水蓼。整鬟:梳理发鬟。含颦:愁眉不展。浦
15、:水滨。,更多资源请加入语文精品资源共享QQ群:25701719814648143(群若满员可加不必重复加),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鸥迹成行,描绘出渡头的寂静、幽远。 B“整鬟飘袖野风香”给读者留下了佳人站在渡头要干什么的悬念;“整鬟”,在这里不仅有“盛装”的意思,还包含着“女为悦己者容”的意思。 C词的上阕给读者在听觉上的是风雨声,在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 D词的末句,从表面上看来,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却紧扣读者的心
16、扉,一切都在“不语”中。,A词的上阕写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鸥迹成行,描绘出渡头的寂静、幽远。,意象意境分析不当,A项,“寂静、幽远” 有误,应为“苍凉、寂寞”。,十、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梦 寻 梅 宋方岳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注】方岳:字巨山,号秋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金貂:汉代的宫饰。 玉华:宫殿名。也有人认为“玉华”指精美的玉石。,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野径”“隐者家”及“岸沙”“带溪斜”等词语,点出了梅花生
17、长环境的幽美和僻静,也从侧面表现出梅花高雅脱俗的特质。 B颔联中“六千里”表明寻梅过程的执着与艰辛,“三四花”则与之形成对照,突出了梅花的可贵,也透露出梦中人寻梅有收获后的欣喜。 C颈联写出了作者真实的生活状态,他虽生活在蓬茅下,晚上点着昏暗的油灯,但可以在火炉旁边烧烤山芋,与朋友谈论农作物种植的事情,抛弃了尘世的纷杂,何不乐哉! D尾联中“烟雨蓬茅”和“金貂”“玉华”对举,有“实”和“虚”的对比,也有“取”和“舍”的对比,其中反映出诗人的志趣追求。,C颈联写出了作者真实的生活状态,他虽生活在蓬茅下,晚上点着昏暗的油灯,但可以在火炉旁边烧烤山芋,与朋友谈论农作物种植的事情,抛弃了尘世的纷杂,何
18、不乐哉!,意象意境分析不当,C项,不是作者的真实 生活状态。,而是作者的梦中所想。,基础知识运用错误,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杜甫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松半江水。 【注释】:方壶:神话中的东海神仙。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亚:通“压”,俯偃低垂。并州:地名。唐朝时期的河东道,即今山西太原,当地制造的剪刀非常有名,有所
19、谓“并州剪”。相传晋索靖观赏顾恺之画,倾倒欲绝,不禁赞叹:“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练纹归去。”,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前四句先不谈画,而是写王宰不愿受时间的催迫而仓促作画,“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诗人极力赞扬王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 B.“赤岸水与银河通”写赤岸水仿佛与天上的银河相通,这里形容水势的壮美,与上面描绘山势的雄奇相呼应。 C.“舟人”两句写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急急驶向岸边躲避,山上树木被掀起洪涛巨浪的暴风吹得低垂俯偃。诗人着重渲染风猛、浪高、水急的特点,使整个画面神韵飞动。 D.“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这两句
20、诗人高度评价王宰山水图在构图布局和透视比例等方面运用了旷古未有的技巧,在一尺见方的画作上绘出了万里江山景象,精炼的概括了我国古代山水画的美学特色。,D.“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这两句诗人高度评价王宰山水图在构图布局和透视比例等方面运用了旷古未有的技巧,在一尺见方的画作上绘出了万里江山景象,精炼的概括了我国古代山水画的美学特色。,基础知识运用错误,D。“咫尺”只是表示 画面小,但并不一定是“一尺见方”,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七夕 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鹊辞穿线月,萤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注】萤:据黎简校版本,一作“
21、花入曝衣楼”。曝(p)衣楼:皇宫中帝后于七月七日曝衣之处。金镜:圆月。七夕,月未圆,故云“分金镜”,又借用陈代徐德言与妻子乐昌公主分镜的故事(本事诗)。苏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更:全唐诗校“一作又”。,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绘了银河云水迷茫的景象,诗人半夜时分独对罗帷想到此夜牛郎织女相会情景,再思及自身,不由黯然神伤。 B.“辞”字写喜鹊们无奈地辞别月光下结彩缕、穿七孔针乞巧的少女,“入”字写流萤在凭栏之人周遭飞舞。 C.颈联借用写景和用典手法表现了天上牛郎织女的合而复分,人间有情人望着天上的缺月渴望相聚的心情。 D.这首闺怨诗多处运用神话或典故,想象丰富,
22、意象独特,天上人间,尽显浪漫色彩,体现了李贺诗歌的独特风格。,更多资源请加入语文精品资源共享QQ群:25701719814648143(群若满员可加不必重复加),D.这首闺怨诗多处运用神话或典故,想象丰富,意象独特,天上人间,尽显浪漫色彩,体现了李贺诗歌的独特风格。,基础知识运用错误,D“闺怨诗”错误。,诗体表现的是男子对女子的思念 之情,并无闺怨诗的“怨”。,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释陆游,号放翁,著名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晚年幽
23、居山阴时。箨(tu)龙:竹笋的异名。木笔:又名辛夷花。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湖山”二字总冒全篇,勾勒环境,笔力开张,巧妙地从山光水色中引出“幽居”。 B首句概言“湖山胜处”,颔联写湖,是近处宽处静景;颈联写庭院周围,是远处细处动态。 C诗中写放翁心中郁结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以其境过清”时的心境相似。 D本诗前三联写景,尾联结情,景情相衬,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B首句概言“湖山胜处”,颔联写湖,是近处宽处静景;颈联写庭院周围,是远处细处动态。,基础知识运用错误,B“颔联是近处静景”“颈 联是远处动态”错
24、。,颔联是近处动态 ”“颈联是近处静景,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登九峰楼寄张祜 杜牧 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注】据云溪友议载,长庆年间(821-824)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歌寄赠张祜。,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孤起”一词,写角声凄厉,实际上也烘托出诗人独自登上九峰楼孤寂黯然的心境。 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新高考语文押题 高中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考语文新题型 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作文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