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2021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docx
《厦门市2021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市2021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厦门市2021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2020年11月27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这在核电站建设进程中是一个重大节点。”中核集团首席专家、“华龙一号”总设计师、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邢继告诉记者。“华龙一号”的成功研制,将使我国成为继美、法、俄之后又一个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邢继说,“华龙一号”最大的特征是“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系统”,正是这一系统使它成为国际上安全标准最高的核电站之一。邢继介绍说:“福岛
2、核电站的安全设计只有能动安全系统,它必须依靠电力来实现和保障安全;一旦失去电力,整个安全系统就瘫痪了。因此,就必须有不依靠电力就能发挥安全作用的非能动安全措施。非能动安全系统就是不依赖电源,而是利用重力、温差、密度差这样的自然驱动力来实现流体的流动和传热等功能的设施。华龙一号在最主要的三道安全屏障上,都设置了能动+非能动的安全系统。这三道屏障,从内到外包括:核燃料芯块的金属包壳、一回路承压边界和反应堆厂房的安全壳。”针对记者“为什么我国必须发展核电产业”的提问,邢继说:“我国已向世界作出了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20%的庄严承诺。截至十二五末,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
3、比64%,非化石能源占比12%,其中核电仅为2%左右。能源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我国能源结构亟待调整。核电作为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主力能源,在治理雾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与一般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600万吨。”他接着介绍:“核电产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标志。华龙一号包含6万多台设备,涉及设备供应商5300多家,对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整体转型升级意义也十分重大。而且,核电走出去已成为国家战略。目前,中核集团已出口3台华龙一号。据测算、我们每出口1台核电机组相当于出口30万辆汽车,能拉动装备制造和设计领域超过数百亿
4、元人民币的产值,全寿命周期超过千亿元人民币。”(摘编自郑蔚邢继:建造安全标准最高的核电站)材料二: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给公众带来了持久且严重的心理影响。核污水泄漏持续恶化,核事故产生的污染清理工作仍在继续,核能是一种安全、可靠、清洁、经济的能源的结论正面临严峻挑战,涉核项目“污名化”以及“邻避”问题突出。“污名化”是风险放大后的社会效应。1988年,克拉克大学的学者们提出了“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这主要是指小风险问题或事件,经过社会这个媒介多层次、多角度、辐射性传播,会使公众产生巨大的恐惧。涉核项目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和专业性,而民众往往并未充分知晓实际情况、在传播过程中,其风险更易被放大,更
5、易被贴上“有害”的标签,从而产生“污名化”现象。“污名化”现象也是社会出现信任危机的一种表征。在核能问题上,民众对涉核项目的安全风险表现出天然的抵抗。如果官方仅仅通过对话机械地强调“绝对安全”,出于本能和基于对涉核项目的误解和恐慌,民众会更加怀疑项目的危险性。信任危机造成的涉核项目“污名化”会导致双方的对话语境错位,致使项目最终无法开展。“邻避现象”指政府部门在规划和建设有社会和环境影响的公共或工业设施时,受到当地居民的集体反对与抵制。“邻避设施”包括垃圾场、变电所、机场、核能工程等,其中核能工程是一种具有特殊性风险的邻避设施,邻避设施的突出特点表现为不均衡的“风险利益”空间分配,即利益由社会
6、共享,而风险和损失却由附近居民承担。居住在核项目附近的居民既渴望发展清洁的核能,但又不愿承担风险,就可能产生所谓的“邻避现象”。核电产生“邻避现象”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有两个方面尤为突出。一方面,公众对涉核项目不了解,又存在恐惧心理,就容易对核电产生误解,也容易信谣、传谣;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是直接利益相关方,公众对企业主导的核科普和公众沟通存在较大不信任。近几年来,国家将发展核电作为能源供给侧改革、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选择积极推进,而涉核项目“污名化”以及“邻避”问题成为核电发展的制约因素。对此,政府、核行业、学术界、媒体等应给于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必要的科学措施。(摘编白张振华等涉核项目的“污
7、名化”现象及对策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主三代核电项目“华龙一号”的成功研制,是我国核电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对国家高科技战略产业意义重大。B.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非化石能源占比很低,由此产生的环保问题日益突出,发展核能,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C.“华龙一号”的出口,响应了核电“走出去”的国家战略,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D.日本福岛核事故严重污染了环境,强化了民众对核能的负面心理,随之产生了涉核项目“污名化”及“邻避”问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系统”极大提高了“华龙一号”的安
8、全性,这是该项目能够成功走出国门的关键因素。B.为发展核能,调整不合理的能源结构,我国制定了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0%的目标。C.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恰当运用各种便捷的传播手段,能促进民众对涉核项目的了解,涉核项目的神秘性也会逐渐降低。D.在取得公众基本信任的前提下,企业若能给涉核项目附近的居民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将有利于解决“邻避”问题。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属于“华龙一号”非能动安全系统运行机制的一项是(3分)A.一旦事故发生,换热器内的水受热膨胀,水蒸汽将沿上升管道排出,达到散热目的。B.当遭遇外部强力撞击时,双层安全壳的外层抵御冲撞,内层防止放射性物质的泄漏
9、。C.如果发生事故,柴油机将驱动水泵,把水打人到反应堆内进行冷却,带走堆芯余热。D.核反应堆加热水产生蒸汽,蒸汽压力推动汽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实现能量转换。4.材料二第二段引述了“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5.我国某地即将建设一个新的核电项目,为避免“污名化”以及“邻避”问题的出现,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做好公众沟通工作。(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北中国萧红一早晨起来就落着清雪。在一个灰色的大门洞里,有两个戴着大皮帽子的人,在那里响着大锯。“扔,扔,扔,扔”好像唱着歌似的。不远就有一段树林,沿大道的两旁长着。说
10、是养了一百来年的大树,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最好是永远留传下去,好来证明这门第的久远和光荣。可是,今年却是这树林的主人自己发的号令,用大锯锯着。树上的喜鹊窝,新的旧的有许多。树一被伐倒,喜鹊窝也跟着覆到地上,有的跌破了,有的则整个的滚下来,就坐在那亮晶晶的雪上。一百多棵榆树,现在没几棵了。上房的门喀喀的响着就开了,老管事的手里拿着一个信封,从台阶上下来,怀怀疑疑,把嘴唇咬着。那两个拉锯的,一看这情景就知道大先生又在里边闹了。老管事的走进大门洞,把信封拿给他们两个细看。他们都不识字,老管事的也不识字。不过他闭着眼睛也可以背得出来,这样的信,他的主人从生了病的那天就
11、写,一天或是两封三封,或是三封五封。已经写了三个月了。老管事的把信封头朝下、脚朝上的倒念着:中华抗日英雄耿振华吾儿收父字全念对了,中间写在红绶上的那一行,他只念了“耿振华收”。一个拉锯的,连忙补添着说:“耿振华吾儿收。”清雪还照旧的下着,两个拉锯的,又在那里唰唰的工作起来。这样好的木头那里去找去!现在锯了,毁了,劈了烧火了。好像他们自己的命运一样,看了未免有几分悲哀。“百多棵树,耿大先生想儿子想疯了。”大少爷一走,开初耿大先生不表示什么意见。他想过了一些时候,就会回来的。自己年轻时,也是那样。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时候,还偷偷的加入了革命党呢。只希望他在外边碰了钉子就回来了。儿子的母亲,一哭哭了三四
12、天,说儿子走的三四天前,她就看出孩子有点不对。眼泡是红的,一定是不忍心走,哭过了的,还有他问过母亲一句话,他说:“妈,弟弟他们每天应该给两个钟头念中国书。尽念日本书,将来连中国字都不认识了,等哪天咱们把日本人打跑了,还满口日本话,那该多么耻辱。”妈就说:“什么时候会打跑日本?”儿子说:“我就要去打日本去了”这不明明跟母亲露一个话风吗?可惜当时她不明白,现在她越想越后悔。儿子一去就是三年,只是到了上海时,有过两封信。以后就音信皆无了。传说就在上海的抗日部队里,当了兵。后来,又说他早就不在上海了,在陕西八路军里边工作。母亲在这三年中,会说东忘西的,无所因由似的说哭就哭。可是耿大先生则不然,关于儿子
13、,他一字不提。只是夜里不睡觉,静静的坐着,往往一坐坐个通宵。他夜里坐了三年,竟把头发坐白了。大少爷一走,全家都散心了。院墙倒了,用一排麦秆附上;房子漏了雨,拿一块砖头压上。一切的光辉生气随着大少爷的出走失去了。现在耿大先生早已经病了,有的时候清醒,有的时候则昏昏沉沉的睡着。今年阴历十二月里,他听到儿子大概是死了的消息。这消息是儿子从前的一个同学那里传出来的。耿大先生拿起这些日子所有的报纸,看了半夜。直到鸡叫天明,他枕着那些报纸,忽然做了一梦。在梦中,他的儿子并没有死,而是做了抗日英雄,带着千军万马,从中国杀向“满洲国”来了。耿大先生一梦醒来,从此就病了。清醒的时候,他就指挥着伐树。“伐呀,不伐
14、白不伐。”把树木都锯成短段。“烧啊!不烧白不烧,留着也是小日本的。”等他昏迷的时候,他就要笔要墨写信。只要客人来了,他就说:“你等一等,给我带一封信去。”家里的人,觉得这是一种可怕的情形。若是来了日本客人,他也把那抗日英雄的信托日本人带去,可就糟了。所以自从他一发了病,也就被幽禁起来,把他放在花园角上那凉亭子里去了。那花园里素常没有人来,一到了冬天,满园子都是白雪。凉亭里边生了一个炭火盆,他寂寞的时候,就往炭火盆上加炭。有一天,厨子给老爷送饭的时候,一开门,满屋子的蓝烟。往地上一看,耿大先生就在火盆旁边卧着,一只手按着自己的胸口,好像是在睡觉,又好像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似的。耿大先生死了。19
15、41.3.26(有删改)文本二:好的作家在具体的文学创造中,会采用很多策略加强时空叙事的张力和粘合力,使叙事中的时间进程和空间拓展趋于复杂化,丰富文本的审美意蕴,萧红的小说擅于在单一故事情节发展中蕴涵隐性情节,把时代风云变化的隐性情节隐藏在具体平实的小人物日常生活遭遇的表层情节发展中,让表层情节和隐性情节相互渗透,一方面可以更完整地理解表层情节进程中不能得到很好解释的某些因素,另一方而也丰富和拓宽了小说风云变化的时代背景,这样处理不仅能够揭示时代特征,还能巧妙地展现人物的心路历程和作家的主观意图。(摘编自楚金波论萧红短篇小说的时空叙事策略)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16、.小说中耿少爷走后音信渺茫,连死讯都只是传言,写出了动荡时局中投身抗战的东北青年辗转不定的处境。B.耿大先生年青时也参加过革命党,小说以此将两代人的青春关联起来,展现了不同时期青年同样的担当精神。C.小说写耿少爷离家之后家中环境日益破败、人心散了,预示着家庭最终败落的命运和耿大先生的悲剧结局。D.从“一字不提”,希望他“碰了钉子”,到称儿子为“抗日英雄”,这体现了耿大先生对儿子前后矛盾的态度。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段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侵略者占领之下的小城单调压抑的日常生活图景,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B.耿大先生梦见儿子率军归来收复家园的景象,与梦
17、醒后儿子已不在的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强化了故事的悲怆色彩。C.小说结尾耿大先生被幽禁园中,孤愤难言,他的死是时代的悲剧,也与周围的人求全自保,冷漠疏离有关。D.小说从当前耿大先生的病写起,以耿家为中心,将家国浮沉、两代人的故事凝聚一处,体现了构思的匠心。8.小说中“树”多次出现,富有意味。请分析这样写的用意。(4分)9.请从表层情节和隐性情节相互渗透的角度,对画线处耿振华母子的对话进行评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l4题。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博学多通,明于兴废之道,泰始中,守河南尹,受诏为黜陟之课、其略曰:“臣闻上
18、古之政,因循自然,虚已委诚。及至末世,法令滋章,巧饰弥多,岂若申唐尧之旧,去密就简,则简而易从也。今科举优劣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每岁言优者一人为上第劣者一人为下第如此六载积优以成陟累劣以取黜”数年,拜度支尚书。预以孟津渡险,有覆没之患,请建河桥于富平津。周庙欹器,至汉末丧乱,不复存,形制遂绝。预创意造成,帝甚嘉叹焉、咸宁四年秋,大霖雨,蝗虫起。预上疏多陈农要。在内七年,损益万机,不可胜数,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以其无所不有也。时帝有灭吴之计。领征南军司,既至镇,乃简精锐,袭吴西陵督张政,大破之。政耻以无备取败,不以所丧之实告于孙皓。预欲间吴边将,乃表还其所获之众于皓。皓果召政,遣武昌监刘宪
19、代之。故大军临至,使其将帅移易,以成倾荡之势。后陈兵于江陵,遣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张旗起火,以夺贼心。吴都督孙歆震恐,旨、巢等伏兵城外,歆遣军出距王浚,大败而还。旨等发伏兵,随歆军而入,歆不觉,直至帐下,虏歆而还。时众军会议,或曰:“百年之寇,未可尽克。今向暑,水潦方降,疾疫将起,宜俟来冬,更为大举。”预曰:“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遂指授群帅,径造秣陵。所过城邑,莫不束手。既立功,从容无事,乃耽思经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又作盟会图春秋长历,备成一家之学,比老乃成。后征为司隶校尉,行次邓县而卒,时年六十三。帝甚嗟悼,追赠征南大将军,谥曰成。(节选自晋书杜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新高考语文押题 高中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考语文新题型 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作文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