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一个月精选冲刺试题-古代诗歌阅读内容之送别抒怀专项训练.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一个月精选冲刺试题-古代诗歌阅读内容之送别抒怀专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一个月精选冲刺试题-古代诗歌阅读内容之送别抒怀专项训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内容之送别抒怀专项训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 送别杜审言 (唐)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注】杜审言和宋之问都是初唐诗人,他们在政治、文学上志同道合。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中“
2、万里行”“不相送”“远含情”等内容都与诗题中“送别”相呼应。B. “卧病人事绝”一句写出了诗人因卧病对世事感到绝望的心境,为全诗奠定了孤独伤感的感情基调。C. 诗歌颔联写出了诗人无法到河桥为友人送行,只能想象友人远去,唯有江边垂柳依依含情的情景。D. 本诗多处用典,孙楚、屈平、龙泉剑等典故的运用,寄寓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无限感慨之情。【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这类综合考查诗歌的题目,涉及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
3、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解答】“卧病人事绝”是指诗人卧病在家,社会交往甚少,“绝”不是“绝望”的意思,是“断绝”的意思。故选B。2.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作客兰陵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注)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诏沈康知常州。沟塍(chng),沟渠,田埂。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劳人:劳碌之人,宦游之人。白屋:古代指平民的住屋,此处代指百姓。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首联就表明了本诗的写作
4、目的:向朋友介绍常州的风土人情。B. 王安石虽然已经不再担任常州知州,但从诗中仍可看出他对此地百姓的深情。C. 颈联的“忽”字既有对朋友去常州任职的惊异,又有对常州得到好官的庆幸。D. 因沈、王二人的特殊身份,本诗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更像是工作交接。【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解答】D.“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过于绝对,“惆怅”之中也有对朋友的送别之意。故D错误
5、。ABC均正确。故选D。3. 送李端 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注李端:作者友人。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故关:故乡。风尘:指社会动乱。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颔联写送别情景,情藏景中。“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压重的感觉,为别离的心境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B. “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身世飘零。C. “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直率而又有回味。D. 全诗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
6、人。全诗情真意切,回味无穷。【答案】B请简要分析诗中的情感。【答案】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的悲伤。送别友人之悲,直言“自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写出诗人送别友人的悲伤。感叹身世之悲,诗人幼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社会动乱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诗人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哀。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6小题,共60.0分)4. 蝶恋花别范南伯宋 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艣。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注释】刬地:依
7、旧,还是。此处作“一派”讲。鸣艣:艣同橹,鸣艣,指划船的橹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南徐:州名。即今江苏镇江市。首句“离恨做成春夜雨”以春江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的“ _ _”句意。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这首词。 _【答案】【小题1】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小题2】上片实写惜别。春江水满,离愁千万。弱柳系船,留君不住。因而闻橹声更增添离愁。下片虚写设想别后情景。回望送别之处,惟见乱山重叠,故人安在!虚实结合,抒写诗人心中既为朋友离去的而产生的离愁别绪,又有对朋友一路风波之劳和前程坎坷难卜的担忧。【解析】1.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本题把诗歌鉴赏和名句默写结合起来,要在理解句子
8、的基础上找到相应的句子进行默写。本题注意理解“离恨”“春夜雨”,题干中“离愁滔滔不绝”,故此处应该填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本题考查赏析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本类试题经常从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方面进行考查,在解答本类试题时,要在分析诗句的基础上,依次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本题要求从虚实的角度赏析,要抓住诗歌中哪些句子是实景,哪些是虚景。本词上阙实写,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下阕虚写,写朋友离开后的想象的景色: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
9、条路。悬想别后友人思我,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5. 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注释湖南,是严士元前往之地。青袍:代指官衔。唐朝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儒生:诗人的自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答案】手法:虚写或想象;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感情: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孤独。诗人想象夕阳西下,朋友孤帆远去;湖南碧草如茵,好像作者无边的思绪。宦海沉浮的感慨、悲叹。前程黯淡、事业无成的忧愁。【解析】此题考
10、查手法赏析和情感分析的能力。此类题要求考生熟知诗歌中常用的手法,能够进行辨析和确认。学习中要加强类别意识,即对诗歌手法进行分类,如表达方式类、表现手法类、结构方式类、语言手法类,同时对各个类别进行细化,如语言手法类,一般从词语运用(炼字词)、句式选择、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从题目、从序言、从诗人、从意象、从形象、从典故、从诗眼、从议论性的句子、从注释。细雨看不见,看看衣服已湿,说明时间过了很久;“闲花”句既说明落花很轻,又可见作者心在叙谈而不在赏景;诗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点出细雨、闲花,笔触细腻,表明作者心目中忘了时间、天气、景物,借景抒
11、情,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了作者与朋友相见的惬意心情。颈联中“草绿湖南”是想象之景,却又把朋友之间的情感蕴含其中,对友情的珍视,对离别友人的牵挂,依依惜别之情不言而喻。6.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 苏轼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注】此词作于熙宁七年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即将离杭,宴苏轼于杭州城中吴山上之有美堂。水调:商调名,隋炀帝开汴渠时所作。南乡子送述古宋 苏轼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
12、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陈襄选择于有美堂宴请苏轼,此“美”在于_,更在于_。简要分析这两首词画线句抒情手法的差异。【答案】【小题1】景色(西湖山水);友情。【小题2】虞美人寓情于景、以景结情,钱塘江上水月交相辉映,像碧色的琉璃一样澄澈美丽。通过描写夜深风静、万籁俱寂之时的景象,暗含着太守对杭州美景的留恋,以及苏轼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南乡子运用直接抒情,借“落泪不止”抒发离别的惆怅;同时对面落笔,写对方想念自己而难以入睡,其实是更深一层地抒写自己的思念之情,委婉而情深意长。【解析】1.略2.略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新高考语文押题 高中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考语文新题型 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作文指导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