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师说 学案设计(一).docx
《3.11师说 学案设计(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1师说 学案设计(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案设计 第三单元11师说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文言句式。3.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自主认知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每自称“祖籍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因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卒谥“文”,故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在唐代中期统治阶级内部保守派与革新派的斗争中,他的政治态度比较倾向于保守。但他出身于小官吏家庭,加上“三岁而孤”,随兄嫂颠沛流离,到25岁时才登进士第,又经过许多挫折,才得到“试校书郎”这样的小官。其
2、后又屡遭排挤贬斥,直到晚年才做到“吏部侍郎”。因此,他和庶族地主阶层又有思想上和人事上的联系,为他们“鸣不平”,尖锐地揭露士族地主阶层的丑恶腐朽,有“操行坚贞,鲠言无所忌”之称。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关中天旱人饥,他上书请求宽民徭役,免民租税,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令。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遣人自凤翔迎佛骨入宫,他又上书极谏,几乎被处死,后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安)刺史。这两件事说明他颇能关心民间疾苦,并能犯颜直谏。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作家和诗人,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古文”的概念是由韩愈提出来的。他所谓的“古文”,是和当时流行的重辞藻、轻内容的骈文相对立的,即奇
3、句单行,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唐初,承六朝之弊,文风浮靡,言之无物,虽有陈子昂、李华、独孤及、肖颖士、梁肃等人反对,但效果不大。直到韩愈、柳宗元,在创作实践和理论上均有巨大成就,才掀起一场“古文运动”,把文章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韩愈在文学上的主张和创作实践,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后世称韩、柳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文集里。2.写作背景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据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考证,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这一年,韩愈35岁,任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职位不高,但是他在文
4、坛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已经开展,他是这个运动公认的领袖。这篇文章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门第观念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自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重门第之分,严士庶之别,士族的子弟,凭高贵的门第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废除了,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这对择师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反对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这是有进步意义的。与韩愈同时代的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
5、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以看出师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斗争精神。二、课前预习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古之学者必有师()或师焉,或不焉()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小学而大遗()无贵无贱()今之众人()吾从而师之()()师道之不传也矣()弟子不必不如师()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作师说以贻之()则耻师焉()生乎吾前()是故圣益圣,愚益愚()()2.一词多义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吾师道也()或师焉,或不焉()吾从而师之()巫医乐师百工()十年春,齐师伐我()之择
6、师而教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古之学者()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句读之不知()蚓无爪牙之利()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拘于时,学于余()合作探究1.这篇文章为谁而作?2.作师说赠李蟠的原因是什么?3.古人从师之道是什么?4.古人择师的原则是什么?(用原文语言回答)5.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拘于时,即不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所拘束。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
7、?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对象从师的态度结果观点123拓展延伸虽然文章说,这篇文章是写给那个叫李蟠的学生的,可是读到这里我们还会只是这样看吗?他还是写给谁看的呢?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chun,流传。B.作师说以贻之贻:di,赠送。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du,句中的停顿。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r,阿谀,奉承。2.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或师焉,或不焉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其”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吾未见其明也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其皆出于此
8、乎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闻道有先后B.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D.师不必贤于弟子5.下列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唯利是图D.吾将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69题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
9、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7.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不拘于时,学于
10、余D.古之人不余欺也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A.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B.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C.对那些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我是无所谓的。D.那些教孩子的老师,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9.下列对文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新高考语文押题 高中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考语文新题型 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作文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