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教学设计(4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原电池教学设计(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电池教学设计(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原电池教学设计学生活动活动目的【引入】不同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变(举例)。化学能和电能之间是否能相互转化【展示】(1) 铅蓄电池(2) 氢氧燃料电池(3) 纽扣电池(4) 锂电池【举例】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讨论】电能与化学能的内涵及转化可能性【观察】各种化学电源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特点;认识化学电源在生活生产中的巨大作用,激发起探究其原理的愿望。【提出问题】如何实现将化学能转化电能这一变化【指导实验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1) 锌和稀H2SO4反应的实质是什么(2) 插入的铜丝接触到锌粒后,铜丝上出现什么气体(3) 此时铜丝上出来的气体是经过什么变化生成的
2、(4) 此时铜丝上的电子是从哪儿来的 因为Cu不与稀H2SO4发生反应,所以Cu不会失去电子【分组实验1】(1) 向试管中倒入5ml稀H2SO4,插入Cu丝后观察现象并讨论(2) 取出Cu丝后,再放入一粒纯锌(3) 将Cu丝插入试管中,先不与锌粒接触,观察;再与锌粒接触,观察【思考讨论】明确探究活动的目的:研究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通过有组织的实验探究活动“温故而知新”发现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与动力,从而发现新知锌与稀H2S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锌失去的电子通过铜丝转移给溶液中的H+,因此在铜丝上冒出氢气【引导猜想】锌与稀H2S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锌失去的电子通过铜丝转移给溶液中的H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电池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