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参考答案.docx
《上海市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参考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海市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参考答案1吴楚东南坼 异乎三子者之撰 良辰美景奈何天 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坼”“撰”“辰”“报”。2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拔”“兮”“骓”“逝”。3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出自唐代李商隐的辛未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故应为“七夕节”。“常年寒食好风轻,触处相随取次行。”
2、出自唐代元稹的使东川清明日。融汇了寒食与上巳两个节日习俗的清明节,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的禁火、冷食风俗与上巳郊游等习俗活动相融合定型。故应为“清明节”。“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出自唐代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故应为“重阳节”。“袪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出自金代诗人元好问的京都元夕。元夕:元宵,正月十五日晚上。元宵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故应为“上元节”。故选D。4
3、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退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5指出轰轰烈烈的1848年革命对当时社会震动微不足道,意义不大,引出下文无产阶级革命宏伟气势、重大意义的生动论述。6B“对比”错,由原文“同样,欧洲社会在1848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可知,不是对比,是类比,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与1848年革命一样都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7D“一定的偶然性”错,“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强调了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8本文是一篇演说词,属于实用文体,语言幽默风趣,又锋芒毕露,富于哲理,充满战斗力;语言丰富、形象生动、颇具鼓动性和感
4、召力。(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即可)9运用设问修辞,向着充满了各种世俗欲望的现代生活发出了追问,一反流俗,发人深省,表明作者敏锐地意识到了“哀愁回落”所隐含的现代人的精神危机。10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哀愁可以使民族振兴与复苏。哀愁可以使艺术更有生命力。哀愁可以使我们保持自我,精神充实,内心富足。11因为失去了哀愁的情怀,人们只能靠貌似饱满、热闹、富足的物质生活聊以自慰。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因为人们心中不再有哀愁而导致精神空虚的状态;警示世人,不要因为物欲的繁华而忘记哀愁;提醒人们不要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而冷落充满怜悯之心的哀愁。告诫人们不要因
5、为盲从而丧失了自我,挤走充满梦想的哀愁;呼吁人们亲近自然,拥有哀愁的情怀,获得心灵的充盈。12有共通性,在追求的同时必然会忽略一些东西。我们在现代生活环境下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沉迷于物质财富的追求,而忽视了精神追求,缺少了悲天悯人的情怀,所以我们不会哀愁了。作者在文中列举了一连串的典型现代文明符号,展现了现代文明对“哀愁”的扼杀以及现代生活中人们追求物质丰裕的同时精神陷于贫困、茫然焦渴的状态,由表及里地揭示了现代人精神世界的空洞乏味、迷离傥荡乃至不可遏抑的粗鄙实质。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如此,我们不能够迷失在物欲的海洋里,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一定要有精神上的追求,保持自我内心充实与富足。
6、13小令14C15“惟有”是“只有”的意思,说明除了落花之外,作者的心情没有人理解。落花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是由于作者与落花的命运相似,落花无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无可劝慰。借“落花”来写这种思乡之情,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凉和孤寂。【分析】13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本词42个字,所以属于小令。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以乐景衬哀情”错误。腰围带减,瘦损不堪,值兹阳和气清之际,更加弱不禁风,这些本身就是哀景,抒发的哀
7、情。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点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诗句“此情惟有落花知”的意思是:我的深情怕是只有那落花知晓了。落花本无知,但由于作者的移情作用,竟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这样融情入景,使得情景交融。“惟有”二字,说明除落花之外,作者的心情都不明了,落花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是由于作者与落花的命运相似,落花无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无可劝慰。又借“落花”来写这种思乡之情只有悲情的“落花”才了解,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凉和孤寂。惟有花知此情,则无人领略之悲凉又曲曲传出。意境优美,情感真切,语言流畅。16编年体17 没有 还是 18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
8、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19B20B21自我认知清晰,有仁义道德,有政治远见。【分析】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品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多称左传。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记史文学作品,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
9、义和用法的能力。“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意思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所以“微”的意思是“没有”。“吾其还也”的意思是“我们还是回去吧”,所以“其”的意思是“还是”。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赋分点,舍:放弃。以为:把当作。东道主:古今异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行李:古今异义,出使的人。共:通“供”,供给。乏困:形容词用作名词,缺乏的东西。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使动用法,使撤兵。A.使动用法,使削减。B.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C.使动用法,使灭亡。D.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故选B。20本题考查学
10、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有何厌”。B.被动句,“为所”表被动。C.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未有之也”。D.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沛公在安”。故选B。2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这句话体现了晋文公对秦穆公恩惠的感激和清醒的自我认知;“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表明晋文公自己是一个具有道德的仁者,不会以怨报德;“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的分析都体现了晋文公的政治眼光高超,具有远见卓识,明白要顾全大局,此时不宜出兵报复。【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
11、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翻译: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
12、,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新高考语文押题 高中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考语文新题型 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作文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