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天诗歌鉴赏语言类试题(炼字、炼句、诗句作用、诗歌风格)(解析版).docx
《第22天诗歌鉴赏语言类试题(炼字、炼句、诗句作用、诗歌风格)(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2天诗歌鉴赏语言类试题(炼字、炼句、诗句作用、诗歌风格)(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2天 诗歌鉴赏语言类试题(炼字、炼句、诗句作用、诗歌风格)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题胡逸老致虚庵黄庭坚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观山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注)致虚庵:书斋名。籯yng:竹笼。明月:这里指珍珠。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藏书万卷”“遗金满籯”分别指诗礼传后世与积金遗子孙,这二者形成鲜明对比。B胡逸老为人仁爱,能拿出粮食与贫人共享,仁爱必能致祥,他的后代必得佳子弟。C以闲逸之心观山观水,山水之妙能常得于心目之前,使此心澄清无滓,一尘不染。D诗人表达对胡逸老敬慕之情,也表明
2、了自己不与世道同流合污的坚贞情怀。2清代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称赞此诗颈联为“奇语”,你对此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答案】1D2化静为动。将致虚庵依山傍水的位置,作了动态描写。“出”“来”二字,将山水写活。化实为虚。什么样的“画图”,尽可让读者去想象。视听结合。眼见之山景,耳听之雨声,巧妙汇聚结合。情景交融。五句写视觉,六句写听觉,整联都有能视能听的主体存在。宴坐的闲适,听雨的从容,都在不言之中。【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自己不与世道同流合污的坚贞情怀”错误。诗中并未提到世道恶劣污浊,诗人称赞胡逸老不慕荣利、诗礼传家、雅有山水之趣,从而表达自
3、己与胡逸老一般有高雅的人格。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山景随着宴坐如画图呈现,为视觉;水声透过夜窗像风雨传来,为听觉。视听结合。化静为动。白天闲坐庵中,眼前的山景如一幅幅图画映出,将致虚庵依山傍水的位置,作了动态描写。入夜倚于窗前,只觉风雨飒飒而来。“出”“来”二字,将山水写活。化实为虚。什么样的“画图”,尽可让读者去想象;夜来风雨是隔窗听到,并非眼见,也是虚写实事。情景交融。“山随宴坐画图出”写视觉,“水作夜窗风雨来”写听觉,整联都有能视能听的主体存在。宴坐的闲适,听雨的从容,都在不言之中。庵主高雅的人格、广阔的胸襟,与前两联一脉相承。此联
4、是正面写庵,通过庵的环境间接表现人物的人格、胸襟。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再赋荔枝楼陆游只道文书拨不开,未妨高处独徘徊。山横瓦屋披云出,水自牂牁注裂地来。暝入帘阴吹细雨,凉生楼角转轻雷。痴顽也拟忘乡国,不奈城头暮角哀。注牂牁,古国名。另一说法是指古地名,在今贵州境内。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前句说明自己被公文缠身,表明登临的来由,后句则点出再登荔枝楼的行为。B颔联紧承上联,凭栏远眺,瓦屋山“披云”而出,源自牂牁的河水开山劈路而来。C颈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绘了黄昏时细雨凉风、雷声隐隐的画面,渲染出凄清韵味。D本诗将自己的孤独与伤感之情融于登楼所见到的景
5、物描绘之中,情感真挚而深沉。4本诗尾联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答案】3C4尾联前句“痴顽也拟忘乡国”写自己虽是愚昧之人,也想忘掉那些被敌人抢占的国土。这里的“痴顽”二字表面是写诗人自己愚蠢、顽劣、无知,但实际上是运用自嘲手法,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哀。尾联后句“不奈城头暮角哀”以景结情,写古城头守备的军队正在暮色里吹响了号角,暮霭深深,号角悲鸣,诗人由此想到抗金的壮志没有实现,不觉悲从中来。尾联前句写诗人本想忘记志向,后句则写号角悲鸣让自己难以忘怀,这种欲忘却难忘的矛盾心理强化了壮志未酬的伤感,令人无限感喟。【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C“视听结合”
6、不准确,应是视、听、触三种感觉器官结合。“凉”为触觉。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丰富意蕴的能力。 “痴顽也拟忘乡国”,写自己虽是愚昧之人,也想忘掉那些被敌人抢占的国土。这里的“痴顽”二字表面是写诗人自己愚蠢、顽劣、无知,但实际上是说自己收复失地之志不变,报国的痴心不改,这是自嘲手法,表明自己壮志难酬,内心哀伤不已。“不奈城头暮角哀”,写古城头守备的军队正在暮色里吹响了号角,暮霭深深,号角悲鸣。此为以景结情,诗人由此想到抗金的壮志没有实现,国土沦丧,山河破碎,不觉悲从中来。尾联前句写诗人本想忘记志向,后句则写号角悲鸣让自己难以忘怀,“拟忘”而难忘,想忘而不能忘,这一切的纠结还是源于作者的爱国
7、之心,报国之志。这种矛盾心理更凸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伤感,令人无限感喟。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天台杂书(南宋)钱选灵境无人桃自花,东风吹散赤城霞。山容对我横天末,柳色将春到水涯。王粲忆秦空有恨,杜陵(3)入蜀更无家。干戈满眼何年定?回雁悠悠白日斜。(注释)钱选,宋末元初著名书画家和诗人。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曾因长安战乱,南下荆楚避乱,著有七哀诗等。杜陵,杜甫号少陵野老。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桃花开放,风吹云霞,以美丽的自然景物来衬托诗人内心的种种情思,颇有意趣。B写天台山山容横亘,柳色将春,物候如常,暗含对自然永恒,而人世变迁动荡的感叹。C颈联连
8、写古人事,感慨王粲和杜甫的不幸命运,目的是以此表现出诗人对他们的同情。D全诗所写景物有远有近、高低交错,描写细致生动,语言工整,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6请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答案】5C6上句使用借代,“干戈”代指战争,“何年定”直接抒情,表达了盼望战争早日结束的愿望;下句以景结情,写大雁春回、白日低斜,看似并未回答问题,但意韵深远,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尾联二句收束全诗,点明主旨,表现出作者对战争厌恶,对和平安宁生活渴盼的情感。【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目的是以此表现出诗人对他们的同情”错。颈联连写古人事,感慨王粲和杜甫的不幸命运,目的不仅是
9、表现对古人同情,更是要抒发诗人自己同样的伤痛。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尾联前句“干戈满眼何年定”的意思是战争什么时候结束呢?“干戈”借代战争,“何年定”是说什么时候停息,诗人直接抒发盼望战争早日结束的愿望。所以,前句用借代和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后句“回雁悠悠白日斜”显然是写景,写诗人看到春天来了,夕阳西斜时,大雁正从南方飞回北方的情景。此句采用以景结情的手法,虽然没有回答上句的“干戈满眼何年定”这一问题,但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综上分析,尾联表达了诗人厌恶战争,希望战争早日结束的期盼和对和平安宁生活向往。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古木卧平沙王泠然古
10、木卧平沙,摧残岁月赊。有根横水石,无叶拂烟霞。春至苔为叶,冬来雪作花。不逢星汉使,谁辨是灵槎。(注)灵槎:能乘往天河的船筏。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下句承写诗题中“古”字,“赊”字形容年代久远,是对“古”字的申写,总起全诗。B三、四句主要具体描写古木的卧姿,其中“横”字,暗扣诗题“古木卧平沙”中的“卧”字。C第三联的上句呼应首联中的“岁月赊”,言春天古木以苔为叶,画面生动,写法巧妙灵动。D诗歌首联写古木之“古”,接着具体描写古木的形态和情状,最后一联蕴藏着诗人的寄托。8请结合全诗,简要解释“不逢星汉使,谁辨是灵槎”两句的含意。【答案】7C8(1)此句意为,没有遇到
11、银河的使者,谁能辨认出这就是上天的木筏?(2)此联揭示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赏识,以有所作为的迫切愿望。【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上句呼应首联中的岁月赊”错。三联上句承写二联下句的“无叶”二字,而不是呼应“岁月赊”。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及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不逢星汉使,谁辨是灵槎”意思是“没有遇到银河的使者,谁能辨认出这就是上天的木筏?”由此可知作者是借“古木”而抒个人怀抱。前面描写无论春夏秋冬,古木始终无叶无花,毫无生机,人们不禁要问:如此古木又有何用?尾联作者指出,此木乃良材,只可惜不遇伯乐而已。此联在这一表层意义的背后,蕴藏着作者的
12、寄托,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赏识,以有所作为的迫切愿望。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元日方干晨鸡两遍报更阑,刁斗无声晓漏干。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轩车欲识人间感,献岁须来帝里看。才酌屠苏论年齿,坐中惟笑鬓毛斑。注轩车:此处指乘车外出。献岁:进入新的一年。帝里:京都。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元日早晨鸡打鸣两次,夜已经过了,刁斗不再击打,滴漏中的水已干涸。B颈联写乘车出游,感受人世间的美好气象;新年已临,要到京城观赏一番。C尾联写诗人本因饮过屠苏酒而愉悦,却又因座中众人嘲笑其鬓发斑白而备感惆怅。D这首诗写元日感怀,善于抓住初春物候特征进行描写,触景生
13、情,情景交融,洋溢着生气。10诗歌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巧妙,为什么?【答案】9C10颔联中“调”“舞”用得生动巧妙,诗人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将暖日和东风拟人化,分别写出暖阳映照山峦阳气回转时人的感受和春风舞动树木驱走残寒的画面,从人的触觉和视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新春来临时的气象和诗人的心境。【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C.“因众人嘲笑而备感惆怅”错误,这一说法诗中无根据。“才酌屠苏论年齿,坐中惟笑鬓毛斑”描写元日众人围坐饮酒,互相谈论年龄的热闹情景。不能看出是“众人嘲笑”。故选C。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鉴赏诗歌关键词一般要看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词、数
14、量词等。“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中“调”“舞”用得生动巧妙。这两个字运用拟人手法,前句写暖阳照耀山峰,调节着人间的气候,让人感到春日融融;后句写春风吹拂,使树木舞动,好为人们吹走春日寒冷,前句从触觉角度,后句从视觉角度,生动形象地表现新春来临之时天气转暖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感受美好气象的心境。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送王颖悟归左绵灵一客意天南兴已阑,不堪言别向仙官。梦摇玉珮随旄节,心到金华忆杏坛。荒郊极望归云尽,瘦马空嘶落日残。想得故山青霭里,泉声入夜独潺潺。(注)灵一,姓吴氏,广陵人,居馀杭宜丰寺。禅诵之余,辄赋诗歌。旄节仙官所执紫毛或青毛之节。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新高考语文押题 高中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考语文新题型 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作文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