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探究活动案例.doc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探究活动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探究活动案例.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 . .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探究活动案例一、研究背景面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开展和信息化社会的挑战,急需教育为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给学生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也许能“多、快、好、省地获得一个个数学结论,得到一个像样的分数。然而,在这种单一被动的承受式学习模式中,学生的棱角被磨平,个性被抑制,缺失独立思考的精神和问题意识,变得越来越“本分,越来越循规蹈矩。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方式,不仅是专门设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而且可以渗透于各学科的课堂学习活动之中。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
2、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经历数学知识“再创造过程的学习方式。它形式上是研究,实质上只不过是像科学家一样的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还会很自然地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而且,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还会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努力有所发现,获得体验,形成探究的意识和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是对众多研究性学习理论在数学学科学习中的具体化。二、实施过程 一认真学习研究性学习理论专著为了更好地实施与
3、研究课题,本人熟读大纲,认真广泛地学习研究性学习理论专著,如: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入门指导,马联芳,叶传满主编,同济大学,2001年10月聚焦研究性学习从理论到实践,婉华、罗朝猛主编,大学,2002年2月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廖先亮著,华中师大学,2002年2月研究性学习百论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教育,王文琪、邓小飞、敬德主编,师大学,2002年4月研究性学习百法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管理,萧菲、黄修义主编,师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2002年4月研究性学习丛书共六册,分为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管理用书、研究性学习学生用书、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和国外与港台地区研究性学习
4、资料选编,霍益萍主编,教育, 2002年4月研究性学习理论 操作 例,周可桢、旅宁主编,人民,2002年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指南,学进等主编,大学,2002年7月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王升主编,教育科学, 2002年7月二 通过学习、实验与探究我发现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特点:1、体验性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注重过程体验,即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去经历、感受和考察,最终加以认识和掌握。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进展有理有据的猜测和推论,并不断变换角度和背景予以重新审视和修正,甚至否认已有的结论。通过这样的反复思辨,学生在自我否认与自我肯定中去伪存真,去
5、粗取精,逐步探寻问题的实质,最终得出合理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看似学生仅获得直接的知识经验,实际上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自身需要的满足、心理的平衡、悟性的萌发。因此,可以说这是个体身心全面激活的过程。2、交互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没有强弱、上下之分;教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引导、促进、激励功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主动参与研究活动,实现师生互动。3、生成性学生作为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从而使研究性学习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的特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亦是学生在与教育情境(包括师一生、生一生)交互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
6、目标。研究性学习过程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过程,教师融人大量的直接经验、灵活多样的研究成分以与始料未与的亲身体验,鼓励学生即兴创造,超越预设的目标要求,真正使研究性学习成为学生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成为课程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三不断探究、实验,总结、反思,归纳出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程序。实验初期,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全市“校长论坛上上了一节研究性学习的探究课,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后期又对全市教师上了一节研究性学习的示课,均受到了一致好评。就这样不断探究、实验,总结、反思,归纳出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程序为3个环节,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供时空,
7、自主探究“评价反思,丰富体验。简言之,就是“问题一探究一反思。它们有相对的灵活性,既可以贯穿于整节课之中,也可以表达在某个教学环节之,屡次循环使用。在此程序中,教的活动包括组织数学活动,促进思维展开,唤醒学生潜能等;学的活动包括观察、操作、猜测、联想、推理、交流等。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有问题,才会激起碰撞和交流。问题是认识活动的起点,也是研究活动的开始。任何问题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或“冲突,将他们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使之形成问题意识,激发认识冲动。创设问题情境要凸显以下4点:(1)现实性数学是从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
8、形式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小学数学大都可以直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对学习容采取背景化和丰富化的处理,为数学知识找到严密联系的“原型,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经验来理解数学,把常识提炼为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趣味和作用。(2)时效性创设问题情境要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吊起学生的“胃口。让学生以最正确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活动;提出的问题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且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力戒夹杂无关的容和进展穿靴戴帽式的思想教育。(3)挑战性创设问题情境要努力选择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具有引发思考悬念的容,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4
9、)学科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生活情境往往是复杂的,教师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时,必须作适当的处理,使之适合于学生。2、提供时空,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空是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研究活动,以与研究活动本身质量水平上下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研究性学习的成败和优劣。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任务是:(1)提供研究材料少年儿童天生就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总想通过触摸等手段来达到探索周围环境的目的,并在探索的同时产生一种与周围的人进展交流与与同伴分享发现所带来喜悦的强烈愿望。事实上,材料是激发、引起研究经历的一种有效载体。在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
10、习中,总也离不开大量的学习材料。从研究问题的特征看,学生所面对的往往并不是被精心选择的、能显现某些关系特征的一些材料。为此,教师选择材料时要注重这些材料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材料之间具有多方面的联系,以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展研究,目的在于使学生亲历研究过程,能够从一些较为复杂的材料或信息中发现规律。(2)确定研究形式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形式主要有:1)学生独立探究。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进展探究和发现,对研究的问题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数学知识,而是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11、 2)小组或全班合作探究与交流。学生个体在独立探究的根底上,对某些问题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再进展合作探究与交流。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小组或班集体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与探究过程,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挖掘和整合教学资源,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问的合作探究与互动,实现师生的情感在交流中升华,思维在交流中互融,成果在交流中分享。(3)选择研究方法依据教学容的不同特点,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经常运用以下方法:1)操作引探。通过创设富有挑战性的、能激起学生研究欲望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动手、动口、动脑的操作活动,从而建立概念、发现规律、启迪思维、感悟数学知识的产生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 探究 活动 案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