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的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页 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胶体的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页 精选PPT.ppt(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胶体的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页 第1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二节 胶体的光学性质一一.丁铎尔效应与光散射丁铎尔效应与光散射 当一束光透过溶胶时,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可以看到溶胶中有明亮的光线轨迹,这种现象称为丁铎尔效应或丁铎尔现象。丁铎尔效应的发生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入射光强烈散射的结果。第2页,此课件共39页哦 光本质当是电磁波,与传播介质分子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诱导电偶极子可以视为次波源,它可向各方向发射电磁波,即为散射光波。若介质是均匀单相物质,所有次波源偶极子发出的散射光波相互干涉而抵消,入射光仍沿原方向传播,强度不变。只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才能观察到光散射现象。第3页,此课件共39页哦 清晨,
2、水蒸汽被太阳加热,形成水雾,可能构成1100nm的分散质,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现象。第4页,此课件共39页哦 散射光的强度可以用瑞利公式计算。假设(1)散射粒子的直径d远小于入射光波长。(2)溶胶浓度很稀,粒子间无相互作用(不考虑各个粒子散射光之间的相互干涉)(3)粒子为非导体,不吸光 R为瑞利比,表征体系的散射能力,i为单位体积的散射光强度,I0为入射光的强度,为入射光的波长,n0分散相的折射率,n1介质的折射率,N单位体积粒子数,V每个散射粒子的体积。第5页,此课件共39页哦(1)散射光强度与入射光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即波长愈短,散射光愈强。白光中的蓝紫光波长
3、最短,散射光最强;而红光的波长最长,其散射作用最弱。因此,蓝光(400-500nm)比红光(600-700nm)更容易散射。天空呈现蓝色是因为长波长的红光散射光强度很小,而短波长的蓝光散射光强度较大。第6页,此课件共39页哦 (2)分散相与介质的折射率相差愈大,散射光越强。憎液溶胶分散相与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相界面存在。其折射率相差大,乳光效应很强,而高分子真溶液是均相体系,乳光很弱,可以此区别高分子溶液与溶胶。第7页,此课件共39页哦 (3)散射光强度与粒子体积的平方成正比 一般真溶液分子的体积很小,仅可产生很微弱的散射光,基本上是发生透射。(粗分散体系的粒子尺寸远大于入射光波长,光就会反射,因
4、而散射光也很小。)只有溶胶具有丁铎尔现象效应,可以依此鉴别分散系统的种类。第8页,此课件共39页哦 (4)散射光强度与粒子在体系中的数浓度(质量浓度)成正比。浊度计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设计的。乳光(浓溶胶的散射光)强度又称浊度。(5)散射光强度与散射角的关系=0,180 时,散射光最强;=90 时,散射光强度最弱.i=i-。但在0看不到散射光,因为入射光比散射光强得多。第9页,此课件共39页哦动态光散射 在静态光散射中测量的是散射光强的平均值。当测量速度极快时,可记下散射光强随时间的变化。可用来研究质点的电泳淌度和转动扩散系数。光强第10页,此课件共39页哦二二.光散射的应用光散射的应用 发光体为
5、原色,所照体为补色(物体吸收原色以后的余发光体为原色,所照体为补色(物体吸收原色以后的余色称为补色)。色称为补色)。对于胶体,除吸收外,还有散射(与颗粒大小有关)。对于胶体,除吸收外,还有散射(与颗粒大小有关)。总的吸收强度为吸收与散射的总和。总的吸收强度为吸收与散射的总和。利用胶体的颜色,可以知道金属胶体的颗粒大小。利用胶体的颜色,可以知道金属胶体的颗粒大小。1.溶胶颜色的定性解释溶胶颜色的定性解释散射光透射光光第11页,此课件共39页哦 银溶胶的颜色银溶胶的颜色 透射光透射光 侧面光侧面光 10-20nm 黄黄 蓝蓝25-35nm 红红 暗绿暗绿35-45nm 红紫红紫 绿绿50-60nm
6、 蓝紫蓝紫 黄黄70-80nm 蓝蓝 棕红棕红散射光散射光第12页,此课件共39页哦 2.大分子分子量的测定大分子分子量的测定高分子溶液的光散射瑞利比浓度涨落的均方值高分子稀溶液光散射公式K为光学常数;0为入射光在真空中的波长;c为溶液浓度;M为分子量;dn/dc为溶液折射率随浓度的变化率;n0为介质折射率;NA为Avogadro常数。第13页,此课件共39页哦 对于理想溶液,对于非理想溶液,对于实际情况,还需要校正。Rg2均方半径光散射法测得的分子量为重均分子量。第14页,此课件共39页哦3.离子大小的测定离子大小的测定 动态光散射法的重要应用是测定直径在纳米至微米级粒子的大小和分布。激光光
7、散射谱。第15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三节 胶体的电学性质一一.带电的胶体粒子带电的胶体粒子 胶体粒子常常带有一定符号和数量的电荷。一般认为胶体粒子表面电荷可来自以下几个途径1)粒子表面某些基团解离2)粒子表面吸附某些离子带电3)在非水介质中粒子热运动引起的粒子与 介质之间摩擦而带电。第16页,此课件共39页哦 二二.电动现象电动现象 悬浮于分散介质中带某种电荷的胶体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与液体介质的相对运动,或是带电固体与介质因相对运动而产生电势差,统称电动现象。第17页,此课件共39页哦 (1)电泳 在外直流电场作用下,离子或带电粒子和附着于粒子表面的物质相对于液体介质的定向运动。(2)电渗 在
8、外电场作用下,液体介质相对于它接触的静止的带电固体表面(孔性物质的毛细管束表面或通透性栓塞)的定向运动。用玻璃毛细管时,水向阴极流动,表明流体带正电荷;若用氧化铝、碳酸钙等物质做成的多空隔膜,水向阳极流动,则表明这时流体带负电荷。第18页,此课件共39页哦 (3)流动电势 在外力作用下液体介质相对于静止带电表面流动而产生的电势差。流动电势是电渗的逆过程。(4)沉降电势 在外力作用下带电粒子相对于液体介质的运动而产生的电势差。沉降电势是电泳的逆过程。第19页,此课件共39页哦 三三.扩散双电层扩散双电层 胶体粒子因表面解离或吸附溶液中的某些离子而带电,带电固体表面必形成电场。为保持带电固体与介质
9、的电中性,在表面电场作用下,介质中与固体表面带电符号相反的离子(称反离子)将靠近固体表面;与固体表面带电符号相同的离子(称为同离子)被电性排斥。这样,与体相溶液比较,在固体表面附近反离子浓度大,同离子浓度小。反离子从表面附近向体相溶液中浓度逐渐减小。最后其浓度与同离子浓度相同,这种扩散分布形成扩散双电层。第20页,此课件共39页哦 Gouy和Chapman的扩散双电层理论和Stern提出的模型,已为大家接受。这一模型的基本假设:1)粒子表面为无限大平面,表面电荷均匀分布;2)介质的介电常数均匀相等;3)扩散层中反离子服从Boltzmann分布。第21页,此课件共39页哦 模型:在靠近固体表面一
10、两个分子厚度的区域内,反离子与表面形成的牢固吸附层称为Stern层(或固定吸附层),在Stern层中反离子电荷中心连成的假想平面称为Stern平面,该平面与表面的距离为Stern层厚度。第22页,此课件共39页哦 带电粒子表面与液体内部的电势差称为粒子的表面电势 ,Stern平面与液体内部的电势差为Stern电势 。在外力作用下,固体与液体相对运动时,随固体一同运动的除Stern层内粒子外还有一定量与固体表面紧密结合的溶剂分子,其外界面称为切动面(或称滑动面),切动面得位置在Stern平面外。切动面与溶剂内部的电势差称为电动势或电势。第23页,此课件共39页哦 粒子表面正负电荷相等,表面电势
11、=0,此时溶液中电势决定离子浓度的负对数为零电点。使粒子的电动电势=0,此时溶液中电势决定离子浓度的负对数为等电点。第24页,此课件共39页哦扩散双电层的厚度计算对于平板粒子第25页,此课件共39页哦 当表面电势 很小时,第26页,此课件共39页哦 在满足Gouy和Chapman扩散双电层理论基本假设条件下,双电层厚度,其大小与电解质类型和浓度有关。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0为静电介电常数,或真空介电常数;K为波尔兹曼常数;T为温度,K;z为离子价数;e为电子电荷;c为电解质溶液浓度对1-1价盐(NaCl,KCl)的稀水溶液,(25)第27页,此课件共39页哦电位随距离的分布规律很小时,第28页
12、,此课件共39页哦 右图可知,c增加,电势降低。第29页,此课件共39页哦 处于扩散层的离子可被加入的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离子半径大,水化体积小的离子具有更强的离子交换能力。高价反离子交换扩散层中的低价反离子将使双电层压缩和电势减小,甚至可能使和电势符号发生改变。第30页,此课件共39页哦 四四.电泳及其应用电泳及其应用1.电泳测量的理论公式Smoluchowski认为,在电场中带电粒子运动是静电力和阻力的综合结果。设a为粒子半径,则 a为粒子半径与双电层厚度之比第31页,此课件共39页哦 a1,(粒子半径远大于带电粒子表面扩散双电层厚度时),此时粒子在外电场下运动的线速度u为 a1时,f(a
13、)1.5。当 a1时,f(a)1。上式还原到前面的两式。第34页,此课件共39页哦 单位电场强度的粒子运动的线速度为电泳淌度、电泳迁移率、电泳速度。第35页,此课件共39页哦 2.电泳研究的应用 最重要的应用是能方便的测出电势。电势在胶体稳定性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中很重要。(1)胶体粒子表面符号的简易判别。第36页,此课件共39页哦 (2)电势的测定宏观界面移动电泳和显微电泳。界面移动电泳显微电泳(静止层中胶体粒子的运动排除了电渗的影响)h为时间t内界面或单个粒子移动的距离U为两极间电压;L为电极间距离第37页,此课件共39页哦 第38页,此课件共39页哦作业1.在显微电泳仪实验中,分散在浓度为0.1mol/L的KCl水溶液(25)中的直径为0.5m的粒子,在电位梯度10V/cm下运动8s的行程为120 m。求(1)粒子的电泳淌度;(2)粒子表面处的电位。已知:水的黏度为9.0410-4Pas。(1.5 10-8m/s,0.0195V)2.半径为410-7m的球形粒子分散在浓度为110-2 mol/L的NaCl水溶液中,在25 时测其电泳速率为2.5 10-8m2/(sV),计算其电位的近似值,已知水的相对介电常数r=78.5,黏度=8.910-4Pas。(0.032V)第39页,此课件共39页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