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耐药机制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的耐药机制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精选PPT.ppt(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细菌的耐药机制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第1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目录1234简介细菌的耐药机制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讨论第2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1简介123 细菌是一种古老的生物,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有机体。人类感染部分细菌会导致人体出现炎症,临床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近年来,因为滥用抗生素和细菌为了适应环境进化而产生了细菌耐药性,一些细菌还产生了更高的毒性。而且耐药超级细菌已常见于新闻媒体的报道,例如人民日报海外版于2011年5月6日便有题为“抗生素滥用当止”的健康关注报道。第3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2细菌的耐药机制细菌耐药的分类细菌耐药的机理细菌耐药的遗传学机制细菌耐药的
2、生物化学机制第4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2.1细菌耐药的分类12天然耐药性 又称固有耐药性,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可以代代相传,是不会改变的,具有遗传性。如:肠道G-杆菌对青霉素天然耐药。获得性耐药 是在细菌与抗生素长期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可通过不再接触抗生素而消失,但若耐药基因转移到染色体上后,就会转变为天然耐药,具有遗传性。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第5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2.2细菌耐药的机理 多重耐药的产生就是因为转座子的传递方式可以在不同种属间的细多重耐药的产生就是因为转座子的传递方式可以在不同种属间的细菌间进行,扩大耐药性传播的宿主范围而导致的。菌间
3、进行,扩大耐药性传播的宿主范围而导致的。耐药细菌细胞细菌摄取耐药基因转变耐药菌防御抗生素破坏改变自身代谢途径质粒和转座子介导耐药基因传递l2.2.1 细菌耐药的遗传学机制l2.2.2 细菌耐药的生物化学机制第6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分类12342.2.1细菌耐药的遗传学机制染色体介导的耐药质粒介导的耐药转座子介导的耐药细菌整合子系统第7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2.2.1细菌耐药的遗传学机制u染色体介导的耐药 指细菌本身所固有的耐药性或通过染色体突变产生的耐药性。细菌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其染色体基因可能会发生自发突变,这些突变常常涉及作用靶位的基因,使靶位蛋白的空间构象改变,理化性质
4、也随之改变,降低药物和靶位间的结合力,从而产生耐药性。染色体介导的耐药性涉及到基因的突变,自然界发生的较少。第8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u质粒介导的耐药 为获得性耐药。质粒(plasmid)指存在于某些细菌细胞质中的双股环状DNA分子,具有自主复制能力,可通过细菌分裂转移到子代细胞中,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质粒上所带的耐药基因可通过接合或转导作用在不同的菌株、菌种、菌属间转移扩散,在临床上占有重要位置。2.2.1细菌耐药的遗传学机制第9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2.2.1细菌耐药的遗传学机制u转座子介导的耐药 转座子(Transposon)又名跳跃基因,是一种比质粒更小的DNA
5、片段。能够在基因组中通过转录和逆转录,或在内切酶的作用下,在其他基因座上出现,使结构基因的产物大量增加,从而使宿主细胞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大大降低,产生耐药性。第10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2.2.1细菌耐药的遗传学机制u细菌整合子系统 整合子(integron)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运动性DNA分子,可捕获和整合外源性基因,并使之转变为功能性基因的表达单位(即一个含有位点特异重组系统和基因盒的天然克隆和表达系统),以增强细菌生存的适应性。整合子在许多细菌中均存在,可通过转座子或接合性质粒,使多重耐药基因在细菌中进行水平传播。整合子在介导和传播细菌耐药性以及细菌基因组进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第
6、11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u基因盒的整合和切除 基因盒一般整合到整合子的特异位点,但在非特异位点也有基因盒的发现。特异位点:通过位点特异重组机制,在其整合过程中游离的环状基因盒首先线性化,然后与整合子内部的重组位点发生位点特异重组。非特异位点:通常在非特异位点整合的基因盒不能被切除下来,使此类整合发生的频率很低,但在质粒和细菌基因组的进化中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一旦在非特异位点整合上的基因盒,细菌将永久获得该基因。2.2.1.1细菌整合子系统第13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u基因盒的转录 基因盒只有在整合子中才能被转录。绝大多数基因盒都不含启动子,所以基因盒的转录应该是从整合子
7、的启动子开始的。基因盒的表达水平不仅依赖于启动子的强弱,而且与启动子的距离有关。在质粒上的整合子的表达,与质粒的拷贝数有关。但当基因盒整合在非特异位点时,由于没有启动子的存在,基因盒内的基因将沉默而不被表达。2.2.1.1细菌整合子系统第14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u整合子在耐药菌中的分布 大量研究表明整合子在多种临床耐药菌中广泛存在,其携带的基因盒编码的耐药基因产物几乎能耐受目前临床上所有的抗菌药物。整合子多位于转座子和质粒等可移动基因元件上,加快耐药基因在细菌中的播散。革兰阴性菌:在革兰阴性杆菌临床分离株中,仅13%的菌株携带有整合子,在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耐药菌株中整合子的出现频率可
8、高于50%,且有多种整合子同时共存的现象。革兰阳性菌:存在整合子,且同一血清型细菌中可同时存在多种整合子。有研究分析整合子阳性菌株对-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单酰胺菌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整合子阴性菌株的耐药率更高。2.2.1.1细菌整合子系统第15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u整合子的临床研究 整合子在耐药基因的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1.整合子具有捕获和贮存外源基因的能力,其中,多重耐药整合子可含多达7 种基因盒,使得耐药菌株的数量和细菌耐受抗菌药物的种类迅速增多。2.在非抗菌药物选择性环境下的革兰阴性菌中为10%-20%,在没有抗菌药物选择压力的自然环境下,整合子的检出率很低,并且
9、一半以上的整合子中不携带耐药基因盒。从而推测整合子的出现及耐药基因盒的捕获,与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有关。2.2.1.1细菌整合子系统第16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2.2.2细菌耐药的生物化学机制12酶的灭活作用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34细菌的主动外输机制改变作用靶位细菌代谢状态的改变5第17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2.2.2细菌耐药的生物化学机制1酶的灭活作用 许多耐药菌在与抗生素接触过程中,可以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等,对进入细胞内的抗生素进行修饰和破坏,产生耐药性。细菌产生的酶主要有-内酰胺酶、金属酶、乙酰转移酶等。例:l-内酰胺酶,这是革兰阴性细菌耐-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它们
10、水解破坏进入菌体内的-内酰胺类的-内酰胺环氮-碳键,目前已报道500 种以上的-内酰胺酶。l金属酶,碳青霉烯酶(MP-1)为Bush的B类酶,能水解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以及大多数-内酰胺类药物。但对氧哌嗪、青霉素、氨曲南影响较小。该酶不被克拉维酸和他唑巴坦所抑制。第18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2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2.2.2细菌耐药的生物化学机制 该机理适用于有细胞外膜的革兰阴性菌,其膜通透能力变化较大。细菌与抗生素作用时,由于膜孔蛋白缺陷、特异性通道的改变和脂质双层改变等使细菌细胞外膜通透性降低,阻碍抗生素进入内膜靶位,从而产生耐药。特别受影响的是:-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甲氧嘧啶和氯霉素等
11、。第19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3细菌的主动外输机制2.2.2细菌耐药的生物化学机制 是靠一种位于细胞膜上的功能性膜转运蛋白,即药物外输泵的作用来完成的。当细胞内药物浓度累积到一定程度,与该泵相关的mRNA的表达增加,使细胞膜上该泵的数量增加,细胞内的药物被泵出,产生耐药性。如:革兰阴性杆菌对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第20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4改变作用靶位2.2.2细菌耐药的生物化学机制 细菌上有许多可以与抗生素结合的靶位,当这些靶位发生突变或者被细菌所产生的酶修饰后,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产生耐药性。如:革兰阳性菌耐药的主要机制是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细菌代谢
12、状态的改变5休眠状态或营养缺陷的细菌细胞可呈现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第21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3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细菌耐药机制复杂,尤其是多种耐药菌的产生,对临床上抗感染的治疗造成诸多困扰。而抗生素的长期应用和不合理使用是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所以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临床治疗是极其重要的。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原则选择最佳的抗生素和治疗方案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5加快新药研发第22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3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u世界卫生组织在2001 年公布了一项控制抗生素耐药性的全球战略,解决细菌耐药性:1.需要多学科共同协助完成 2.正确处理抗生素处方与细菌
13、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基本原则u选择最佳的抗生素和治疗方案抗生素的选择临床上应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1.病原微生物的种类 2.病人的机体状态(如肝、肾功能状态,对药物的敏感性等)3.药物的抗菌作用 另外还应考虑患者对药价的承受能力,不盲目使用价格高的抗生素,可通过药敏试验对病人感染的病原体进行病原性检查,选择合理的有效的抗生素。第23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3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1.对常见的致病菌进行耐药性检测,建立细菌耐药性检测网,为临床上抗生素的选择提供参考;2.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应用,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预防用药、局部用药和联合用药;3.用药时严格控制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既要避免因剂量太
14、少或疗程太短而造成病情加重蔓延和反复发作,从而产生耐药性,又要防止因剂量过大或疗程太长产生的毒性和浪费;u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第24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4.一般仅用一种抗生素能解决的就不用多种抗生素,仅用窄谱抗生素能解决的就不用广谱抗生素,但对大环内酯类细菌易产生耐药的抗生素,使用时要联合用药,以较少耐药性的发生。5.根据抗生素在体内的代谢特点,选择合适的给药时机。如:对具有时间依赖性的-内酰胺类抗生素,可确定具体的给药间隔,以获得最大血药浓度;6.循环使用抗生素,使细菌与一部分抗生素在一定时间内脱离接触,避免敏感菌转变为致病菌。3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第25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
15、二u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为防止医院内耐药菌的交叉感染,应对细菌感染区域,做好隔离消毒措施。u加快新药研发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开发新的、稳定性高的药物及酶抑制物,如开发对-内酰胺酶不敏感的抗生素或可抑制-内酰胺酶的抗生素;2.提高阻遏蛋白水平、调控外排基因的表达等来对抗由细菌外排系统造成的耐药。然而,仅仅依靠研究新药,并不能延长抗生素的使用寿命,只有在各医疗单位建立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管理体制,才是最有效的方法。3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第26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4讨论 细菌的耐药机制极其复杂,其与抗生素之间的生化作用亦很庞杂,同时细菌在不断的进化繁衍,会不停的有新的耐药机制出现,人类和细菌间的战争将会相当漫长艰苦,这是人类和细菌在相互进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较量。然而,加强对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新药的开发和延长抗生素的使用寿命,且能有效控制耐药菌的传播。在使用抗生素时,必须尽量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虽然选择抗生素的压力越来越大,但只要合理地使用,仍能找到治疗绝大多数感染性疾病的合适方法。第27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2022/9/16感感谢谢大大家家观观看看第28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