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篇时评范本.docx
《15篇时评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篇时评范本.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5个热点主题 15篇时评范本(拟题、开篇、结尾、用例、结构)NO.1 奉献与付出以“愚公精神”践行无悔誓言人民日报评论员一个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但在有限的人生中活出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最能体现生命的分量。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用一生时间践行自己入党时的誓言,回答了付出与获得、物质与精神、名利与奉献等人生命题,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宗旨和理想。一个先锋,就是一面镜子。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向李保国学习,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在群众眼中,李保国是
2、“科技财神”,他用科技为荒山带来苍翠,用产业为乡亲拔除“穷根”;他是“农民教授”,恪守“扎不进泥土地,就长不成栋梁材”,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他是“太行新愚公”,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山区,深耕太行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天。他累计为太行山区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却从未收过农民一分钱讲课费,从未拿过企业任何股份,一件羽绒服一穿就是10多年。一个心眼为百姓,这是李保国身上最鲜明的个人气质,也是最耀眼的道德光芒。是什么力量推动着李保国俯身巍巍太行,将一生热血倾注于科技扶贫?“我最见不得老百姓受穷”“我只图太行山的老百姓能早一点过上好日子”朴实无华的语言,却是最好的答案。这正是支撑李保国“活着干,死了算”的精神源
3、泉所在。我们这个世界需要“愚公”,他们是一个民族宁折不弯的脊梁。我们党之所以能带领人民不断开创新局面、赢得新胜利,关键就在于凝聚了一大批像李保国这样的共产党员。他们不为外物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一生干好一件事”,行动是他们提交给人生的完满答卷。志之所向,一往无前。如今,我们正行进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志不坚不足以攻城拔寨,意不定不足以爬坡迈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惟其如此,才能不负时代所望、不负人民重托。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以李保国为镜,赓续他所留下的“愚公精神”,我们就必
4、定能在全面小康的时代画布上,书写下新的篇章。NO.2 执着与勇毅壮哉!女排精神!人民日报评论员“女排精神,洪荒之力!”“中国女排一直是我心中的神!”“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么一定是中国红”当近10亿中国观众聚焦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当全世界华人瞩目这场意义远超体育竞赛的巅峰对决,一份久违的感动像闪电击中亿万观众,一股雄奇的力量穿越重洋,叩响每个中国人的心扉。中国女排再夺奥运冠军,让人忆起曾经的光辉岁月。35年前的冬日,女排姑娘首次荣获世界冠军。咚咚的“铁榔头”,敲响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战鼓,提振了中国人的精气神。这支光荣的队伍不仅是竞技舞台上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更成为无数中国人的励志榜样。“三
5、连冠”“五连冠”,在那个国门刚刚打开、人民呼唤精神力量的时代,中国女排以她们无畏的拼搏精神跨上巅峰,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行”。在那个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中国奋力追赶世界的时代,女排精神如同一面旗帜,让世人看到中国的集体主义、爱国精神、自强意志,能达到怎样的高度、能创造怎样的奇迹。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成为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价值标签。时光流转,世事沧桑。30多年来,女排姑娘有过成功登顶的荣耀与辉煌,也有过跌入低谷的徘徊和迷茫。但“跌的有多深,反弹就有多强”,正如主教练郎平所言:“中国的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不是说赢了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
6、没有。要看到这些队员努力的过程。”坚守为国争光的梦想,永葆求新求变的精气神,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用专业素养提升实力,以开放包容博采众长,靠苦干巧干赢得竞争,这是新时代女排精神的丰富内涵所在、持久魅力所在、深刻启迪所在,也正是新长征路上的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力追上时代的底气所在、力量所在。历史是现在跟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今天的中国,时代正打开一幅全新的场景,冲顶更需要坚强的意志、精神的伟力。面对决胜全面小康的艰巨挑战,面对困难众多的经济新常态,我们依然要发扬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去解决众多“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去化解“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风险,去应对暮气日长、锐气渐消的挑战,为民族复兴提
7、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动力。“再难的逆境也绝不言弃”,“可以被打败但是绝不会被打倒”,“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中国女排正是凭着这样的执着勇毅去拼搏去奋斗。今天,啃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硬骨头,涉过经济转型升级的险滩,都需要发扬女排精神,去把困难踩在脚下,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梦想化作风帆。NO.3 知足知不足即要知足,又要知不足人民日报评论员“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这是冰心的祖父谢子修所撰的自勉联。领导干部的修养、行止,也需要把握好这样的辩证法,既要知足又要知不足,在此基础上,有所为有所不为。所谓知足,是说在个人待遇上要懂得满足。遵纪守法,靠外力约束,更靠内心自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8、,可以长久。”一些落马的领导干部,职位不可谓不高,权力不可谓不大,为何还走上违法犯罪之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知足。不知足,则不知止。对政治待遇不知足,因此野心膨胀,不守政治纪律,不讲政治规矩,结党营私,做“两面人”;对生活待遇不知足,因此贪得无厌,大搞权钱交易,纵容家人利用其影响非法敛财。“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知足才会安全,知足才会快乐。平心而论,领导干部政治待遇已经不错,工资、住房、医疗等生活待遇也不低,完全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对此,应该感到很知足。当然,希望政治上进步、生活上改善,是可以理解的,但必须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决不能越雷池半步。如果想升迁就搞非组织政治活动,跑
9、官买官;想发财就搞权钱交易,索贿受贿,触碰了党纪国法的红线,最终必然受到严惩,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身为领导干部,应该常思贪念之害、常怀知足之心、常持感恩之情,否则难免如古人所说:“欲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所谓知不足,就是指在党性修养上要清醒认识差距,增强律己修身的紧迫感。人贵有自知之明。一方面,人都有弱点、有惰性,没有谁天生就是完美无瑕的圣人,天生就是百毒不侵的共产党员;另一方面,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也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各种诱惑、腐蚀的考验,受到各种各样的“围猎”。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苍蝇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自己有没有让别人能钻的空子。面对同样的环境,为什
10、么有的人能洁身自好、全身而退,有的人却身陷囹圄、身败名裂?根本原因在操守、在定力,在反躬自省清理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补好蛋壳上的缝。正如许多腐败分子忏悔时所讲,把他们送进监狱的不是别人,而是他们自己,是因为自己有贪念、有弱点,才会在“温水煮青蛙”式的腐蚀过程中,一步一步被拉下了水。“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只有知不足,清醒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弱点,加强党性修养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使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成为终身习惯。也只有知不足,加强党性修养才更有针对性,不断克服缺点,及时补上短板,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知足,目的在“止”,有所不为;知不
11、足,靶向在“行”,要有所为。懂得知足,面对名利才有风轻云淡的胸怀;懂得知不足,锤炼党性才有永无止境的追求。写好“知足”和“知不足”这两篇文章,才能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算好“政治账”“利益账”“良心账”,做一个忠诚、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NO.4 法律和道德法律应是人性的低保人民日报曹鹏程沸沸扬扬的“罗尔事件”,几经反转之后,当事者将部分微信用户赠予款原路退回至用户零钱包,但事情并没有结束。一部分人继续深挖罗尔的各种历史,吐槽他的求助资格乃至人品;还有一部分人在收到退款之后,再找到罗尔的另一篇文章,重新打赏给笑笑,很快上限又满了。很难评判哪一种做法是对的,因为人们接受的是不同的“真相”,而且都
12、有道德上的正确依据。有时候,我们的道德观念具有复杂的内涵,这一方面能够让各种不道德都及时遭受谴责,另一方面则是导致做好事的人要尽量高尚,被帮助的人必须很无辜,这客观上抬高了道德行为的成本,让人们的汹涌爱心潮水无法安静地引向需要的地方。除了针对道德话题的激烈争论,舆论中自然地出现了要求法律出面来管,要求法律跟上时代变化的呼声。“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这句名言人人皆知,但在包括“罗尔事件”在内的不少案例,都是在道德进退维谷之后,才想起来用法律来找底线,而不是先用法律定好空间,剩下的事情交给道德。很多人在国外都填过各种资格申请表,“你是否吸过毒”“你是否有酗酒史”这样的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这种预设的
13、条件,是获得相对信任的前提。而且一旦出事后发现有隐瞒,法律就可以严厉地出面解决。法律确实具有滞后性,但是也有强大的确定性。“罗尔事件”发生后,很多法学专家提供了细致的分析,从慈善法对个人募捐和个人求助的区分,到民法、合同法、刑法对欺诈的定义和处置,可以说,现行的法律其实是够用的,只是我们没有主动加以运用。很多不够规范的个人求助,之所以最后引发了社会信任的阵痛,根本上是因为没有发挥法律的社会行为疫苗作用,没有把“丑话说在头里”,最后还是依靠道德的免疫作用在痛苦地自愈。发起求助的个人、发布求助的平台,都是有法律责任的。特别是相关平台,作为相对更有能力、更有义务的相关方,应该主动地去适应新法新规的精
14、神。实际上,在慈善法开始实施的9月,国家四个部门还曾推出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办法,明文规定个人为了解决自己或者家庭的困难,在各种平台上发布求助信息时,平台应当在“显著位置向公众进行风险防范提示,告知其信息不属于慈善公开募捐信息,真实性由信息发布个人负责”。各类平台如今都在争抢注意力、使用习惯、用户黏性,对内容提供倾向于从宽。然而,如今公众其实更需要可以简单核实和信任的内容,从而可以傻傻地去爱。即使一时做不到,也可以像管理办法所要求的,对信息风险进行必要的提示。看不到这一点,就看不到平台下一步的发展未来。同样,对于各级治理者来说,以传播平台、社会组织为重点,把现有的法律充分用好,也是需要跟上的课
15、题。我们还是要对自己的道德水平有信心,更应该了解自己的法治进步。电影烈日灼心中,警察伊谷春说过:我很喜欢法律。法律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种强制性的修养。给道德与法律一个清晰的边界,让法律的归法律,让道德的归道德,很多事情就没那么复杂。当法律分解掉不必要的社会协作成本,道德自会去洗刷人们的内心。NO.5 爱国主义让爱国主义成为青春底色人民日报陈宝剑“在国庆重大活动中,我是群众游行中凝心铸魂群众游行方阵0大队0中队的成员。”在今年夏天到秋天的三个月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许洋,有一段独特的作为“万能砖”的经历。在北大,与他一样未能在10月1日当天走过长安街的替补队员,共有33位。在学校举行的
16、国庆重大活动总结大会上,许洋说:“我现在觉得,当替补也是极好的。虽说没能上场,但替补的角色帮助我深入地理解、感知了重大活动的意义。它提供了一种精神动力,鼓励我们继续前进,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这样来看,这几个月的努力是值得的。”“滴水是有沾润作用,但滴水必加入河海,才能成为波涛”。个人的理想奋斗,只有融入爱国主义的万顷洪流,方能形成排山倒海、无往不前之势。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
17、程”。高校学生正处于成长的拔节孕穗期,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时期,为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爱国主义成为学生的青春底色,才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在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方阵训练工作中,我们结合党史、国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同学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同学们通过一次次的“党旗下谈初心”,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通过一个个“日评会”“观影会”“故事分享会”,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通过一场场的实践、参访、座谈,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国庆活动期间,
18、参与方阵的北大学生中,有700余人郑重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成长在新时代的“95后”“00后”,在许党许国中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成人礼”。今天,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内外环境、形势任务发生很大变化。进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既要守正也要创新,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让爱国主义教育体现时代特色、始终充满活力。从2015年起,北大实施“鸿雁计划”,选拔优秀学生党员骨干,奔赴基层开展调研实践活动,帮助同学们树立选择基层、服务基层、投身基层的志向,在毕业之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对党的忠诚和热爱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今年,北京大学暑期社
19、会实践专门设置了“红色之旅”革命精神传承调研活动,103支实践团队分赴浙江嘉兴、江西南昌、陕西延安等地,参观革命遗址、调研考察、座谈交流,进一步激发爱党爱国、砥砺奋斗的热情与决心。“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正是有爱国主义这一强大精神支柱,千千万万青年在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中,书写了别样精彩的人生。在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爱国主义成为青春底色,我们就能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让青年英雄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作者为北京大学副校长)NO.6 教育革新好老师应有“有趣的灵魂”广州日报 连海平最近,一段老师用大闸蟹教学
20、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与印象中的化学课不一样的是,这堂课没有试管、烧杯、酒精灯,只有大闸蟹、奶茶、泡面等美食。视频中,化学老师在讲台上妙语连珠,为同学们认真讲解大闸蟹等美食的化学知识。幽默的课堂氛围伴随着让人垂涎的气味,创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听得格外轻松认真。“隔壁班的同学都馋哭了”“不想当厨子的吃货不是好化学老师”“能遇到这样的老师先不说成绩怎么样了,学习动力、学习兴趣肯定是激发起来了”网友点评,令人忍俊不禁。网友馋的,不仅是大闸蟹、奶茶这些色香味俱全的“另类教具”,还有这位吃人间烟火的“别人家的老师”。从中可见,拥有一颗有趣的灵魂对于教师来说,何其重要。一句网络流行语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
21、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具体到教师身上,可以这么说,严肃的教师千篇一律,有趣的教师万里挑一。确实,有趣的灵魂太难得了,尤其对于那些理科教师来说。于学科而言,像数理化这些基础学科,全是定律、定理、公式,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想上得有趣确实不容易;于教师本人,脸孔板久了,观念僵化了,不敢轻易切换“画风”,退一步说,就算想改变,恐怕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于外部因素,应试教育始终围绕分数展开,学生埋头苦读已成常态,快乐学习并不是必需品。拥有“有趣的灵魂”,做一个有趣的人,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这个社交时代的刚需,也是新生代学子们对老师的要求,为人师表者应该有所思考。做一名有趣的教师,让学生爱屋及乌从而喜欢上一门学科,
22、未必是一件很难的事。首先,认识要到位,不要把有趣当作无聊,不要放不下教师架子;其次,心思要花上,要把课上得有趣而不造作,对知识传播起到锦上添花作用,还是要花点心思的;再次,度要把握好,避免过犹不及。NO.7历史与英雄崇尚英雄,就是坚守正道人民日报 陈凌在一个民族的精神谱系中,英雄是醒目的标识;在一个国家的道德天空上,英雄是璀璨的星辰。哲人有言,英雄的业绩、他们的言论,就是那个时代的精华。的确,英雄是一个民族的“凝结核”。如杨靖宇所言,“革命就像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英雄就是这革命的火种,没有英雄的引领,个体的力量就难以凝聚;缺少先锋的领
23、路,前行的方向将难以看清。马克思因此感慨,“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我们崇尚英雄,不仅因为英雄引领了历史车轮的前进,更因为英雄身上闪亮的精神光芒,可以穿过岁月、直抵人心。一句话说得好,英雄不是点燃的蜡烛,而是一束纯净的阳光。生命终有逝去之日,蜡烛终有燃尽之时,但“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献身精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豁达胸襟、“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敢刚毅,却可以历经时间的冲刷而凝为不朽。“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我们遂从历史进入永恒”。以英雄为路标,我们才能廓清思想的迷雾,看清前行的方
24、向;不忘为什么而出发,我们才能激发起向前的无穷力量。然而,现实中,总有一些人,或是打着“还原真相”“重新评价”的幌子,或是借着“学术研究”“历史考证”的名号,歪曲历史,裁剪事实,抹黑英雄。于是,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邱少云火中捐躯“不真实”;刘胡兰“精神有问题”,雷锋日记“全是造假”;狼牙山五壮士是“土匪”,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更是“把中国踹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种种诋毁之声,不绝于耳。英雄的事迹,不是不能考证和讨论,但要有基本的是非观、价值观。通过混淆视听甚至无中生有来否定英雄,进而否定共同的历史记忆、否定民族的心理积淀、否定集体的价值追求,最终只会让我们的精神家园“血污游魂归不得”。君不见,在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新高考语文押题 高中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考语文新题型 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作文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