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天文言文阅读常见试题(正史断句、文化常识、概括分析、翻译、概括要点)(解析版).docx





《第19天文言文阅读常见试题(正史断句、文化常识、概括分析、翻译、概括要点)(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9天文言文阅读常见试题(正史断句、文化常识、概括分析、翻译、概括要点)(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9天 文言文阅读常见试题(正史,断句、文化常识、概括分析、翻译、概括要点)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端拱初,太宗闻其名,召试,擢右拾遗、直史馆,赐绯。即日献端拱箴以寓规讽。时北庭未宁,访群臣以边事。禹偁献御戎十策,帝深嘉之。二年,亲试贡士,召禹偁,赋诗立就。上悦曰:“此不逾月遍天下矣。”即拜左司谏、知制诰。是冬,京城旱,禹偁疏云:“今旱云未霑,宿麦未茁,民饥可忧。望下诏直云:非宿卫军士、边庭将帅,奉料悉第减之,上答天谴,下厌人心,俟雨足复故。臣朝行中家最贫,奉最薄,亦愿首减奉,以赎耗蠹之咎。”屡献讨李继迁便宜,以为继迁不必劳力而诛,自
2、可用计而取。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资则继迁身首不枭即擒矣。其后潘罗支射死继迁,夏人款附,卒如禹偁言。至道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知审官院。诏命有不便者,多所论奏。孝章皇后崩,迁梓宫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坐谤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真宗即位,复知制诰。咸平初,预修太祖实录,直书其事。时宰相张齐贤、李沆不协,意禹偁议论轻重其间。出知黄州,尝作三黜赋以见志。其卒章云:“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咸平四年,州境二虎斗,其一死,食之殆半。群鸡夜鸣,经月不止。冬雷暴作。禹偁手疏引洪范传陈戒,且自劾;上表谢,有“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
3、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之语。上异之,果至郡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禹偁词学敏赡,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尝云:“吾若生元和时,从事于李绛、崔群间,斯无愧矣。”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所与游必儒雅,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二)注梓宫:中国古代帝王、皇后用梓木制做的棺材。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资/则继迁身首不枭/即擒矣B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资/则继迁身首/不枭即擒矣C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资/则继迁身首/不枭即
4、擒矣D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资/则继迁身首不枭/即擒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拾遗,谏官,职位与补阙相同,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唐代诗人陈子昂、杜甫均曾担任拾遗。B贡士,是中国古代中央一级科举考试中试者之称。因本场考试在春天举行,故又称为春试或春闱。C崩,专指中国古代帝王之死。封建时代,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D封禅,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赴泰山举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禹偁性格刚正,敢于直言进谏。王禹偁刚得太宗赏识就写文章规劝皇
5、帝,在国家发生旱灾时,又上疏奏请减官员俸禄以应对灾害。B王禹偁关心边事,数次进言献策。王禹偁对边疆事务颇有见地,所作御戎十策受到太宗的高度赞扬,应对李继迁的策略也很准确。C王禹偁仕途坎坷,屡遭排挤贬黜。王禹偁多次被贬出京到地方任职,仕途坎坷,太宗时被贬黄州,他作了一篇三黜赋来表明心志。D王禹偁文才出众,乐于提携后进。王禹偁富有才学,太宗召见,赋诗立就,还曾参与太宗实录的编写,并乐于提携有才华的后辈。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奉料悉第减之,上答天谴,下厌人心,俟雨足复故。(2)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答案】1B 2C 3C4(1)俸禄则都依次(相应
6、)减少,如此对上可回应(应答)上天的谴责,对下以慰人心(使人心满意),等雨水充足了再恢复如从前。(2)他作文著书,多涉及规劝讽谏,因此被流俗所不容,所以屡次被贬斥。【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为:说是应该明确地公布李继迁的罪恶,告谕中外,再设立重赏,给以很高的官方价钱,则李继迁的身首,便不是被枭挂示众就是被擒获,“晓谕蕃汉”中,“晓谕”的主语是朝廷,而不是“罪恶”,“罪恶”应该是“数”的宾语,故应在“罪恶”后断开,排除A;“垂立赏赐”和“高与官资”为并列结构,应在“垂立”之前和“高与”之前断开,排除C、D。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C.“崩,专指
7、中国古代帝王之死”错。崩,指古代帝王和王后死。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太宗时被贬黄州,他作了一篇三黜赋来表明心志”错,从原文“真宗即位,复知制诰出知黄州,尝作三黜赋以见志”处可知,是“真宗”时。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重点词:第,依次;上、下,名词做状语,对上、对下;厌,满足;俟,等到。(2)重点词:为,写作;讽,讽谏;为所,被;见,被。参考译文:王禹儒,字元之,是济州钜野(今山东钜野)人,世代务农,九岁就能写文章,端拱初年,太宗听闻他的名声,召他来当面考试,提拔他担任右拾遗、直史官,特赐让他穿绯红色官服,当日王禹傳献给支上一篇端拱蔵来表
8、达规劝讽谏皇上的意思,当时北庭没有安定下来,皇上向群臣询问应付边事的策略。王禹傅献上一篇御戎十策,皇帝高度地赞扬了他。二年,太宗皇帝亲自对贡士进行考试,召试王禹儒赋诗,他一挥而就,皇上高兴地说:“这首诗不出一个月就可传遍天下了。”随即任命他为左司谏、知制话(掌管起草语命的官员,为清要之职)。这年冬天,京城大旱,王禹傅上疏说:“如今旱云不下雨,已种的麦子未长好,人民饥饿令人忧虑。希望皇上下诏直说:如不是守卫的军士,边镇的将帅,俸禄则都依次(相应)减少,如此好对上可回答上天的谴责,对下稳住人心,等雨水充足了再恢复如从前。我在当朝官员中家里最贫,俸禄最少,也愿带头减薪,以便赎平时耗损国家(财物)的罪
9、过。”多次向复上进献征讨李继迁的巧计,他认为对李继迁不必委劳师动众去诛杀,自然可以用巧计智取,说是应该明确地公布李继迁的罪恶,告谕中外,再设立重赏,给以很高的官方价钱,则李继迁的身首,便不是被枭挂示众就是被擒获。后来潘罗支射死李继迁,西夏人对宋朝诚心归附(投降),最终如王禹儒所言说的一样。(宋太宗)至道元年,被召入翰林院做翰林学士,主持审官院,对皇上诏令中不适当的地方,他多有议论上奏。(宋太祖)孝章皇后去世,棺材被移放在已故(太祖同母妹)燕国长公主的府第里,大臣们也不穿丧服,王禹儒对门客说,皇后曾是天下人母的仪范,应该遵用旧礼(予以安葬服丧)。因此被认为有议论讥刺朝廷之罪,降职为工部郎中、滁州
10、知州,真宗即位后又任知制诰,咸平初,参加修撰太祖实录,公正地记载当时的事。当时宰相张齐贤、李沆意见不合,认为王禹儒的议论能决定他们的轻重。(让他)出京任黄州刺史,他曾写了一篇三黜欢未表明白己的志向。其中最后一章写道:“屈于身而不屈于道,虽百谪而何亏(身体上受到委屈,道义上却不受委屈,即使被贬谪一百次,又有什么损失呢)!”咸平四年,黄州境内有两只老虎争斗,其中一只死了,被吃了将近一半。群鸡夜晚鸣叫,过了一个月还不停止。冬天里突然响起了雷声。王禹傳亲笔写下奏章,引用尚书洪范传陈述警戒,并且弹劾自己的过失;王禹偁上表谢罪,表文中有“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的语句。皇上感到奇怪
11、,果然王禹儒到达蕲州后不到一个月就死了,享年四十八岁。王禹偁作文章敏捷迅速,词采富丽渊博,遇事敢于发言,喜欢品评人物,以直道立身,履行道义为已任,曾说:“我如果生在唐代的元和年间,在李烽,崔群之间任职,这样我也没有愧色。”他作文著书,多涉及规劝诚谏,因此被流俗所不容,所以屡次被贬斥。跟他交游的必定是儒雅之人,对有文学才能的年轻晚辈,他总是极力称赞褒扬他们。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傅咸字长虞,刚简有大节。识性明悟,疾恶如仇。好属文论,言成规鉴。颍川庾纯常叹曰:“长虞之文近乎诗人之作矣!”咸宁初,袭父爵,拜太子洗马,累迁尚书右丞。时帝留心政事,诏访朝臣政之损益。咸上言曰:“陛下处至尊之
12、位,而修布衣之事,亲览万机,劳心日昃。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然泰始开元以暨于今,十有五年矣,而军国未丰,百姓不赡,一岁不登便有菜色者,诚由官众事殷,复除猥滥,蚕食者多而亲农者少也。”咸在位多所执正。豫州大中正夏侯骏上言,鲁国小中正、司空司马孔毓,四移病所,不能接宾,求以尚书郎曹馥代毓,旬日复上毓为中正。司徒三却,骏故据正。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徒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咸以世俗奢侈,又上书曰:“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令使诸部用心,各如毛玠,风俗之移,在不难矣。”朝廷
13、从之。时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咸致书曰:“咸以为太甲、成王年在蒙幼,故有伊周之事。圣人且犹不免疑,况臣既不圣,王非孺子,而可以行伊周之事乎!无功而厚赏,莫不乐国有祸,祸起当复有大功也。人而乐祸,其可极乎!咸之愚冗,不惟失望而已,窃以为忧。”吴郡顾荣常与亲故书曰:“傅长虞为司隶,劲直忠果,劾按惊人。虽非周才,偏亮可贵也。”元康四年卒官,时年五十六。诏赠司求校尉,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二十万,谥曰贞。(选自晋书傅咸传,有删改) 注毛玠:三国时期的人物,年少时为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伊周:指伊尹和周公旦。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徒魏舒/骏之姻属
14、/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B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徒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C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徙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D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徒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是在成年后另取的一个与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别名。在我国古代,男女都可有表字。B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多为皇帝的儿子,他的身份是与生俱来的,其地位仅次于皇帝。C司徒,三公之一,春秋时掌管国
15、家的土地和人民,制定贡赋。汉时,主管教化,至明代废除。D赠,即追赠,也称追封、追晋,指加封死者的官位、勋位,可用于特别表扬对朝廷有贡献的死者。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咸聪厦明达,善写文章,他的言论有规劝鉴诫之风。颍川庾纯常常感叹傅咸的文章与诗人的创作接近。B傅咸刚正率直,直言政速。他上书皇帝,认为国家、人民不富足的原因是官员太多,蚕食侵占的人多,重视农耕的人少等。C傅咸坚持原则,行事公道。他对夏侯骏随心所欲任用罢免官员的行为不满,便独自上奏罢免夏侯骏的大中正之职。D傅咸指陈时弊,忧国忧民。他反对奢侈之风,主张清廉应如毛玠;他为皇帝出谋划策,主张厚赏文武百宫。8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陛下处至尊之位,而修布衣之事,亲览万机,劳心日昃。(2)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答案】5A 6B 7D8(1)陛下身处最显贵的地位,却重视百姓的事,亲自处理各种重要事务,操劳到太阳偏西。(2)所以先王教化天下,吃肉穿帛,都有定制。我私下认为奢侈造成的浪费,比天灾还厉害。【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句的翻译是:傅咸认为夏侯骏对官员的任用罢免随心所欲,便上奏罢免他的大中正之职。司徒魏舒是夏侯骏的姻亲,屡次推托不签署,傅咸据理力争,坚持不让,十分辛苦。魏舒最终不听从,傅咸于是独自上书。“奏免”的意思是“上奏罢
17、免”,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B、D两项;“咸遂独上”中的“咸”是“独上”的主语,所以不能从“咸”的后边断开,排除C项。故选A。6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他的身份是与生俱来的”说法错误,太子的身份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通过“册立”才能取得。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主张厚赏文武百官”错根据原文第4段“令使诸部用心,各如毛玠,风俗之移,在不难矣”可知傅咸主张赏赐应有节度。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重点字词:“至尊”,最显贵;“布衣”,平民百姓;“昃”,太阳偏西。第二句重点字词:“衣”,名词作动词,穿;“窃”,谦词,私自、私下;“
18、甚于天灾”,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于天灾甚”。参考译文:傅咸字长虞,刚强率略有大节,审查事物、判别是非,聪明颖悟,疾恶如仇。喜欢写文章,语言有规劝鉴诫的风格。颍川的庾法纯常常感叹说:“傅长虞的文章接近诗人的创作啊!”咸宁初年,(傅咸)继承父亲的爵位,担任太子洗马,多次升迁官至尚书右丞。当时皇帝留心政事,下诏访询朝廷大臣有关国政的利弊得失。傅咸上书说:“陛下身处最显贵的地位,却重视百姓的事,亲自处理各种重要事务,操劳到太阳偏西。从前的帝王,亲自履行俭约的品德,为天下谋利,也没有超过陛下的。但是自泰始初年创立基业到如今,十五年了,可国家不够富足,百姓不够富裕,一年收成不好便有饥饿的人,这的确是因为
19、官员太多事务冗杂,免除徭赋的人又多又滥,蚕食侵占的人多而务农的人少。”傅咸在任时多能秉公行事。豫州大中正夏侯骏上书说:鲁国小中正、司空司马孔毓,四次转移养病处所,不能接待宾客,请求让尚书郎曹馥代替孔毓。十天后又上书让孔毓继续担任中正。司徒多次推辞不接受,夏侯骏仍坚持已见。傅咸认为夏侯骏对官员的任用罢免随心所欲,便上奏罢免他的大中正之职。司徒魏舒是夏侯骏的姻亲,屡次推托不签署,傅咸据理力争,坚持不让,十分辛苦。魏舒最终不听从,傅咸于是独自上书。傅咸因为世俗奢侈,又上书说:“我认为五谷布帛很难生产,而使用不包约.没理由不匮乏。所以先王教化天下,吃肉穿帛,都有定制。我私下认为奢侈造成的浪费,比天灾还
20、厉害。下令让各部用心,都像毛玠一样清廉公正,风俗的改变,实在不是困难的事情。”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当时汝南王司马亮辅佐朝政,傅咸致信说:“我认为太甲、周成王时值年幼,所以有伊尹、周公旦辅政的事情。圣人尚且免不了被怀疑,何况我既不是圣人,君王也不是小孩,怎么可以仿效伊尹、周公旦的旧事呢!没有功劳却厚加封赏,就没有人不喜欢国家有灾祸,(因为)灾祸兴起又会让人立大功了。人们以祸乱为乐,哪还有个极限呢!我愚钝无能,不只是失望而已,还私下感到忧虑。”吴郡的顾荣时常给他的亲友写信说:“傅长虞担任司隶,刚敦正直、忠诚果敢,弹劾纠察大胆惊人。他虽然不是全才,但最高尚可贵。”元康四年,傅咸死在官任上,终年五十六
21、。皇上下令追封他为司隶校尉,赠朝服一套、尸衣一领、钱二十万,追谥“贞”。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逾十余年,太祖取婺州,召见濂。明年三月,以李善长荐,与刘基、章溢、叶琛并征至应天,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濂长基一岁,皆起东南,负重名。基雄迈有奇气,而濂自命儒者。基佐军中谋议,濂亦首用文学受知,恒侍左右,备顾问。尝召讲春秋左氏传,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已,论赏费
22、,复曰:“得天下以人心为本。人心不固,虽金帛充物,将焉用之:“太祖悉称善。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宿大本堂,讨论达旦,历据汉、唐故实,量其中而奏之。尝问以帝王之学,何书为要濂举大学衍义。乃命大书揭之殿两庑壁。顷之御西庑,帝指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尝奉制咏鹰,令七举足即成,有“自古戒禽荒”之言帝忻然曰:“卿可谓善陈矣。”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间召问群臣臧
23、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其明年,赐绮帛,问濂年几何,曰:“六十有八”帝乃曰:“藏此绮三十二年,作百岁衣可也。”濂顿首谢 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虽白首侍从,其勋业爵位不逮基,而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其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正德中,追谥文宪。(节选明史宋濂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B士大大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新高考语文押题 高中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考语文新题型 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作文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