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pptx
《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pptx(2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题型 分类突破语文,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目录,分类突破之 题型分析,PART 01,题型分析,突破一古代诗歌客观题常见的五类错误,一、曲解词语,望文生义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客观题命题,在错项的设置上往往着眼于词语理解。命题者故意利用考生对词语可能产生的曲解,以望文生义的方式来设置选项,迷惑考生。考生答题时只有在正确理解诗句中词语语境意义的基础上,认真比对,准确理解,才有可能“拨开云雾见日出”,做出准确的判断。,题型分析,【例1】(2018年全国卷第14题B项):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诗歌颈联“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中
2、,“穷”指“困窘”“不得志”,并不是“贫穷”之意。诗歌是写诗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的困窘”,而不是生活贫困。命题者故意曲解“穷”的意思,把“穷”曲解为“生活贫穷”。考生如能洞悉命题者的这一设错陷阱,就能准确选出符合题干的选项。,题型分析,【例2】(2017年全国卷第14题B项):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第三句中的“衔枚”,是指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士兵口中横衔着枚(状如短筷),防止说话,以免被敌人发觉。此处形容人人肃静。本句重在表现考生们紧张肃穆地应考的情形,而非“奋勇争先、一往无前”。命题者故意曲解“衔枚”的意思,把“衔枚”曲解为“奋勇争先、一往无前”
3、。考生如能洞悉命题者的这一设错陷阱,就能准确选出符合题干的选项。,题型分析,二、错置时令,张冠李戴 诗词中的很多叙述和描写往往关涉时序等环境因素,如朝暾、夕月、日暮、归鸟、黄昏、归舟、春花、秋月、东风、西风、霜雪等。命题者往往涉笔诗词中带有古代文化常识的领域,错置时序等环境因素,考生如果稍不注意,就可能做出错误判断。,题型分析,【例3】(2016年北京卷第15题A项):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A项立足于诗歌中的“时令”来命题,全诗描写的是诗人对“往岁”和“今夕”的思考变换。诗歌首联由西村思往事:当年游玩来到乱山深处,因为口渴而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颔联写进山的
4、情况:刚刚调转好马头,无意中发现紧靠着水边的几户人家自成村落。颈联写入西村的所见所闻:听禽语,观墨迹。尾联写黄昏时分,清风吹拂,天边几片细碎的云朵,伴随着一弯新月,诗人有感而发,决意用一首清诗记录下这个值得回味的黄昏。“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很明显倒置了时序,“叩门求浆”是在“往岁”,而再到西村决意写诗记事却是在“今夕”。往事与今事的时辰,张冠李戴。,题型分析,三、错置技法,颠倒是非 掌握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表达技巧通常习惯简称为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集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表现手法(渲
5、染、烘托、象征、映衬、对比、比兴、铺陈、用典、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联想想象等)、表达方式(描写中的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肖像描写、景物描写等,抒情中的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借物抒情等)、构思技巧(照应、过渡、线索、悬念、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等于一体。各种手法只是基于不同角度的大致划分,它们之间有时互有交叉,甚至难以区分。命题者往往在细微处设题,考生如果不能辨清彼此的基本特征,稍不注意就可能选错。,题型分析,【例4】(2012年北京卷第10题C项):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
6、静衬动。,C项“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就属于混淆手法,错置名称。 柳堤是一首即景咏怀的五言律诗,全诗的描绘对象应是柳,三、四、五、六等诗句在手法上是以动衬静,五、六句中的“飞燕”“风暖”“落花”等动景都是为了衬托三、四句中静态的“柳”这一歌咏对象。因此C项混淆手法,故意颠倒动与静之间的关系,以此来迷惑考生。选项中并不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而是“以动写静,借动衬静”。在备考训练中,考生只有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准确掌握各种手法的基本特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才有可能在考试中把题目中的各种干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题型分析,四、曲解诗
7、意,混淆情感 读懂诗歌是准确答题的前提,细读一首诗歌后必须搞懂诗中“写什么”(诗歌形象、主要内容意境、意象)、“怎么写”(语言、表达技巧)和“为何写”(情感、主旨、观点态度),而事实上考生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常常顾此失彼,偏离诗歌的本意、真情。命题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故意曲解,以此来误导考生。这就要求考生密切关注标题、作者、正文、意象、注释、题干、题支、典故和题材等,做到全面理解诗歌,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题型分析,【例5】(2017年全国卷第14题B项):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该项“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曲解了尾联“单于若问君家
8、世,莫道中朝第一人”的用典意图。注释“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由注释可知,典故中李揆入吐蕃会盟因担心被扣留,不承认自己是“唐第一人李揆”,再结合诗歌的标题可知,子由出使契丹应与李揆有相同之处,诗人在送弟弟子由出使契丹时对弟弟苏辙的告诫,不是“不敢自居第一”,而是“不能自居第一”。“不敢”是典义,“不能”是用典义。,题型分析,五、忽略语境,牵强附会 解读诗歌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如果不理解时代背景、写作背景和诗歌上下文的具体情境,就可能因误读而造成理解上的肤浅甚至错误。把握具体语境有
9、时需要关注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或介绍人名、地名,帮助读者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读者诗歌的思想主旨;或解释相关诗句,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提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或介绍他人的评价,暗示诗歌的艺术特色或思想内容。注意到这些,有利于很好地解读诗歌。 把握具体语境有时需要关注诗歌序文。序文通常交代写作诗歌的年代、缘由、背景等,也常常奠定一首诗的情感基调,因而理解序文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而命题者大多故意忽略语境,随文附会。考生如果不能结合具体语境,充分思考,就可能做出错误判断。,题型分析,【例6】(2017年全国卷第14题C项):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
10、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由注释“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可知,“短李”是李绅的绰号。联系注释,并结合上下句语境可知,“苦教短李伏歌行”是说李绅、白居易同作乐府,但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后来居上,令李绅自叹不如。这里称李绅为“短李”,是朋友之间的戏称,由此也可见两位诗人亲密无间的关系。因此,“短李”中的“短”并非“不太认可”,而是诗人对朋友的戏称。命题者在这里有意忽略语境而造成对诗歌情感理解的肤浅。,题型分析,突破二古代诗歌主观题常见的考查类型,古代诗歌鉴赏主观题的考查一般会涉及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近年考查
11、涉及的有: 1.形象方面。主要考查考生对作者的形象、诗歌描写对象的形象特征(或作用)、景物画面特征等的鉴赏能力。如2020年天津卷“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2020年全国卷“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等。 2.语言方面。主要考查考生对重要词语的意义(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与作用、句子的艺术效果(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等方面)、语言风格等的鉴赏能力。如2020年天津卷“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2019年全国卷“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等。,题型分析,3.表达技巧方面
12、。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艺术构思、句式特点等的鉴赏能力。如2020年新高考卷“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019年全国卷“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等。 4.思想情感方面。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中体现出的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2020年全国卷、全国卷、江苏卷对此方面都有所考查。 但综观多年高考题,古代诗歌鉴赏主观题考查频率比较高的是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把握和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在诗歌鉴赏中如何更好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答题时如何做好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对提高古代诗歌鉴赏主观题的得分至关重要。,题型分析,一、
13、如何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一)看标题,辨题材,定方向 诗词的标题往往会隐含某些信息,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可以判断诗词的题材类别(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咏史怀古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托物言志诗等),从而初步判断诗词的情感方向。如2017年全国卷送子由使契丹,这是一首送别怀人诗,根据以前的知识积累,这类诗歌通常抒发的情感是对友人的思念牵挂、安慰勉励,借友人表达自己的心态,抒发对人生的感悟,等等。该诗作者是苏轼,联系北宋与契丹的关系、所送之人与作者的关系,不难推知诗歌的情感。再如2017年全国卷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礼部贡院”交代了地点,也暗示了作者身份;“阅进士就试”交代了诗歌所写的主要
14、事件,据此可以看出诗歌要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作为监考官的作者,看考生考试时的愉悦之情。,题型分析,(二)看作者、注释,定基调 每一位作者的作品都因受时代及作者本身性格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了解作者的背景及写作特点,有助于准确把握诗词的思想及情感基调。有一些高考试题会有序文的出现,这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这些序文或交代创作缘由、经过,或交代创作背景,对理解诗词思想内容至关重要,鉴赏时不能忽视。同样,作品的注释对作品的理解也会起到关键作用,一定要仔细审读,因为它们有的提供背景材料,有的解释词语,甚至还可能暗示题目答案。作为高考试题,如果注释对诗词的解读没有帮助,那么它就不会出现在试卷中。,
15、题型分析,(三)看关键词,定内容 这里所说的关键词是指情感词、意象词、修饰词。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就可以确定诗词的情感内容。情感词,指能表明作者情感倾向的词语。如2020年全国卷“不怕江花不满枝”中“不怕”一词,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展望。意象词,指诗词中的表示意象的词语,往往直接或间接地表明诗词的情感态度。抓住诗词中的意象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体现的情调、表现出的意义和作用,就能准确领悟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如2019年浙江卷“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中的“竹”“书”等意象,表明主人品位高雅;2019年全国卷“吹木风传雁夜魂”中“雁”这一意象,表达出作者对取得功名的渴望。修饰词,指对
16、诗词中的意象起修饰或限制作用的词语。找到这些词语,对把握诗词的情感内容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无边”,给我们营造了阔大雄浑的意境;2020年全国卷“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中的“岂”“独”二字,强调了作者对“史书”的态度,认为史书不过是故纸堆,并不能真正表达出历代高贤的品格;2019年天津卷“我生苦飘零”中的“苦”字,写出了作者飘零他乡的哀痛。,题型分析,(四)看关键句,定情感 诗词中的关键句是指诗词中能体现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句子。如诗词中作者进行抒情、议论的句子,使用某些典故的句子,等等。通过对诗词的分析,结合对这些关键句的理解,就可以确定诗词所表达
17、的具体情感。如2019年全国卷投长沙裴侍郎的后三联,特别是“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一联,直抒胸臆,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感情激烈;2019年江苏卷“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坚持做实事、不计较功名的人生态度。再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 总之,只要“四看”诗词,条分缕析,就能准确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进而做到鉴赏评价。,题型分析,二、如何做好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 诗词的表达技巧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四大部分。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就是能准确判断诗词所运
18、用的表达技巧并能赏析其表达效果。要做好此类试题,考生必须构建好关于表达技巧的知识储备体系,然后仔细排查,才能提高得分。 (一)储备齐全,掌握手法 因为诗词的表达技巧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考生在考前积累时,应细致区分,掌握各种技巧,明确其特点。 1.修辞手法 高考考查常见的修辞手法为: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等,而在古典诗词中除使用以上的修辞手法外,顶真、互文、双关、反问等几种修辞手法也经常出现。 2.表达方式 在诗词鉴赏中,重点掌握两种表达方式:描写和抒情。,题型分析,(1)描写 描写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多种感官结合,如常见的视听结合、味觉与触觉结
19、合等。 描写手法:细节描写、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等。 (2)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主要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借古喻今(借古讽今)、借事抒情等。 3.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等同于表达技巧,而高考通常在狭义方面对它进行考查。主要包括:对比、衬托(烘托)、渲染、铺垫、象征、想象、联想、比兴、移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 4.艺术构思 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构思有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题型分析,(二)排查仔细,确定手法 1.审清
20、题干,明确要求 在解答此类试题时,应有审题意识。首先应明确命题者提问的角度,是从大的角度进行考查,即通过直接提问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来命题;还是从小的角度进行考查,即考查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艺术构思中的某一种手法的运用。其次明确考查范围,是考查整首诗词手法的运用,还是考查局部诗词技巧的运用。“整体看手法”,即鉴赏全诗表达技巧时,优先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局部看修辞”,即局部鉴赏时,优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最后明确答题的数量,根据题干信息审清应答题目的数量,明白题干中“一”和“些”、“主”与“次”的区别。根据题干要求,不能多答,也不能少答。,题型分析,2.确定手法,分步答题 在审清题干要
21、求的基础上,根据考查的重点判定手法的运用。如从小的角度考查,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对号入座”,确定手法;如从大的角度考查,应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艺术构思上全面排查,选取最突出、最明显的手法答题,以免偏题或答非所问。 在具体作答时,应有分步意识,如果题干不要求具体分析,只要答出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即可。对于要求具体分析的题型,主要从以下几步作答:第一步,明技巧,细读诗歌内容,点明所用的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艺术构思等;第二步,释理由,结合具体诗句,说明为什么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第三步,析作用,分析这种表达技巧有什么作用,可以从思想感情、诗歌主旨等方面分析。 鉴赏诗词的表
22、达技巧,难度较大,但只要我们在考前做好知识储备,学会分析,仔细排查,一定会事半功倍,取得高分。,分类突破之 真题改编,PART 02,真题改编,1.(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写景抒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
23、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答案,解析,真题改编,返回题目,【解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诗人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C错误。,真题改编,(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答案,解析,真题改编,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返回题目,【解析】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
24、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中包含的丰富意蕴。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的高度赞美之情。,真题改编,真题改编,(3)(改编题)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答案,情景交融:“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是画中之景、物,但景中含情,有了人的情怀,因此云的流连也是作者的流连。这说明作者沉迷于画中,久久不忍离去。 用词精当:“众木俱含晚”,暮色苍茫中,连林间的树木也含着晚意。一个“含”字用得极其精当,画师配色之精妙,使每根树木都给人一种夜晚即将来临的感觉。,真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新高考语文押题 高中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考语文新题型 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作文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