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毕业论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 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摘要 该研究目的主要是考察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0名不同学校的大学生进行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问卷的调查。结果: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性别和年级上的显著性差异而在文理科上差异显著。 2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3 归因方式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两者之间存在高负相关。4 自我效能感与归因方式之间存在较高正的相关。关键词 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自我效能感 归因方式1问题提出1.1概念解释1.1.1个体对于自己是否幸福的主观感受称之为主观幸福感(SWB)。它是反应心理健康水平
2、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主观幸福感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也是衡量个体在精神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使其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也是实现素质教育,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举措。1.1.2归因理论起源于Heider (1958)的对行为的朴素分析。归因(attribution)是根据人的外部特征对他的心状态所作的解释和推论,个人对于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的后果有不同倾向的归因,倾向于外控归因的个体更相信命运、运气等因素对行为后果的影响。与外控者相比,控者更注重事件的控制能力,是社会适应良好的表现。1.13自我效能感(Sslf Effica
3、cy)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在1977年最早提出的,他认为人对自身的能力的评价和判断在环境和人的行为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自我效能感与人各方面行为的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包括学生的学业、运动员竞技水平等。同时自我效能感形成和改变受到四个方面信息的影响;个人的成功经验、观察的代替性强化、他人的评价和劝说、情绪和生理信息。因此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的训练得以提高。1.2 理论研究基础主观幸福感是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领域,尤其是大学生这个群体备受关注,近年来受到国外研究者的重视,并作了一些理论与实证研究。研究者们对其结构的研
4、究已经深入根系而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也屡见不鲜。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观因素如生活事件如何被感知、归因倾向、自尊、人格、自己的生活方式等,另一类是影响幸福感的客观因素如家庭状况、生活环境、社会支持、生活事件、情境和各种人口统计变量等。Diener认为,主观幸福感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主观性:指对它的评定主要依赖于行动者本人设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准则;(2)整体性:指主观幸福感是一种综合评价,它既包括认知评价也包括情感体验,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指标;(3)相对稳定性;尽管人的心境回收新事件的影响,但瞬间快乐的心境不一定能够导致长期的幸福感,研
5、究者认为主观幸福感并不随时间的流失或环境的一般性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西方现代意义上的幸福感研究以Wanner Wilson(1967)撰写的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对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90年代中后期遂渐开展,主要涉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个体自尊、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价值取向、家庭经济收入等影响因素的关系以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主观幸福感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客观的外界因素往往是通过主观加工而起作用的。以往在对主观幸福感个主观维度的研究中,人们相对比较重视情感因素,而对认知因素
6、的研究较少。本文认知角度考察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间的关系。一边为培养大学生幸福健康的心理提供某些依据。另一方面,自我效能感于归因方式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建立回归方程来进行分析,由于在前人的研究中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所以其理论假设的逻辑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1.3理论假设1.3.1 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相关。1.3.2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有较高的相关,并有线性关系。1.3.3 自我效能感于归因方式也存在较高的相关,并有线性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取省地区大学的不同年级(包括14年级)的 150 名大学生,剔除未上交的问卷和不合格的问卷29份最后
7、共获得有效问卷121份。其中男生 66人(55%) ,女生人55(45%) ,理科生47人(39%),文科生74人(61%)。被试的平均年龄为 22 岁,围为1727岁。本问卷选取四个年级的学生是考虑到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心态的不同可能会引起科系差异,而四年级的学生由于是一个特殊群体对问卷的关注程度和回答态度会有一定的误差,所以数据的可用性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1.2 测量工具1.2.1 总体幸福感量表(见附表1)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国段建华修订。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维度计分采用三点计分法:13依次为好、一般、差。经检验本量表的部一致性系数为0.703641.2.2 归因方式问卷(见
8、附表2)大学生归因方式问卷,共有24个题目,正性事件和负性事件各有12个题目。分为在 - 外在性、可控 - 不可控、稳定 - 不稳定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各有8道题。问卷的计分从很不同意到很同意依次是16,部一致性系数为0.73401.2.3 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见附表3)共10个题目,问卷计分从完全不正确到完全正确依次为14,部一致性系数为0.7953。其目的主要用来测查被试对自己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应付困难的能力的判断。2 结果2.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表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分析表N M Std积极情感 120 1.52 0.238消极情感 121 1.60 0.160表2不同科别大
9、学生在主观幸福感平均分的差异性检验 积极情感 消极情感文科 M 1.55 1.56 N= 73 SD 0.25 0.17理科 M 1.46 1.63N= 47 SD 0.19 0.14 F 5.326* 4.653*由上表1中平均数和标准差可以看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处在一个中等偏下水平。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和年级上并无显著性差异。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科别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2.2 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表3 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间的相关分析 稳定性 外因 可控性 积极情感 消极情感 效能感稳定性 r N外因 r .129 N
10、 121 可控性 r .628* .125 N 121 121 积极情感 r .314* -.178 .196* N 121 121 121 消极情感 r -.501* .045 -.288* -.337*N 121 121 121 121 效能感 r .111 .298* .068 .173* .165N 121 121 121 121 121 表中双星号标记的相关系数,表示显著性水平在0.001下,相关系数是显著的,单星号标记的相关系数表示显著性水平在0.05下,相关系数是显著的。r表示皮尔逊相关系数N表示样本总数。由表2可以得出,归因的稳定性和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情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和
11、消极情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归因的外性和主观幸福感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归因的可控性和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情感之间存在正相关,和消极情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情感之间存在正相关,和消极情感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自我效能感和归因的外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和稳定性、可控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2.3 主观幸福感与归因方式的回归分析表4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回归分析 积极情感(Y1) 消极情感(Y2) 效能感B T B T稳定性(X1) 0.135 3.163* -0.147 -50562* 0.056 0.777外性(X2) -0.067 -1.967
12、0.013 0.612 0.181 3.254*可控性(X3) 0.004 0.100 0.009 0.406 -0.013 -0.206效能感(X4) -0.098 -1.793 0.086 0.012*由表可知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的消极情感有着显著的影响;而归因的稳定性受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归因方式的稳定性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依据表中数据可建立主观幸福感积极情感与归因稳定性之间的回归方程:Y1=1.605+0.135X1(R Square=0.170表示此方程能解释相关数据的17%)Y2=1.746-0.147X1(R Square=0.304表示此方程能解释数据的30.4%)Y2=1.7
13、46+0.086X4(R Square=0.304表示此方程能解释数据的30.4%)效能感=1.852+3.254X2(R Square=0.094表示此方程能解释数据的9.4%)3讨论随着社会发展,竞争日益加剧,大学生这一群体也受到了来自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压力,并产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3.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水平偏下也就是说消极的情感因素所占的比例要比积极情感因素所占的比例都一点,说明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偏低这与以往研究有所不同。这可能是由于一方面本次研究的调查的被试人数不够调查中问卷太多造成被试不愿意或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问卷结果的差异。另一方面本次调查中所选的被试并不是完全的随机,部分
14、被试的专业在受关注程度、学生的兴趣以与就业率等方面都比较消极,故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水平低下。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和年级上均无显著性差异而且性别和年级也无交互作用,说明大学生基本上不存在走极端或者是两极分化的现象。不同科系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却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兴趣问题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或对自己的文科或理科的感兴趣程度各有不同。3.2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归因方式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具体来讲,主观幸福感的消极情感维度和归因方式的稳定性维度和可控性维度都呈负相关都达到显著的水平。也就是说大学生在对负性事件归因时,若归于外在的、局部的、和不可控的原因,要比把它
15、归于在的、整体的和可控的因素的个体要体验到更多的主观幸福感。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倾向于把负性事件的原因归结为在的、持久的和整体的因素,则极有可能表现出抑郁、焦虑、强迫等心理障碍症状。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情感维度和归因方式的稳定性维度和可控性维度都呈正相关。同时又回归分析得知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3.3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能否胜任某一行为的能力的自我推测。具体在本研究中是大学生在学习中能否应付所遇到的困难的一种推测,本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即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比自我效能感低的大学生体验到等多的幸福感。同时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
16、在二者之间的关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低收入大学生要比高收入大学生体验到的幸福感更多一些。这对开展大学生的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低收入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会倍加珍惜,而由于家庭经济结构的差异他们这个群体在遇到事情的应对能力和自信心都将受到一定的影响,教育者应当帮助低收入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应对压力和挑战的能力和信心,提高低收入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增强他们的幸福感。 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信心都有较高的判断,具有高信心往往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会增强他们的幸福感。而具有地自我效能感的人在活动遇到初步失败和挫折时,便开始怀疑自己能否成功,甚至半途而废放弃自己的努力,产
17、生了一些不利于幸福感的负性情绪。另有研究表明,焦虑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表现,自我效能感通过影响焦虑来间接影响幸福感。Hackett用社会认知理论建构了焦虑与自我效能两变量间相互影响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路径分析技术来研究焦虑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焦虑水平有着很强的直接影响,同时也说明了自我效能感是通过影响焦虑水平的高低来影响个体的幸福体验的。3.4 自我效能感和归因方式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同时根据回归分析得知二者之间存在较高的线性关系,归因方式和自我效能感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自我效能感是对某一行为的一种预测而归因是对事件的原因推论解释,将事件归因为在的可控的归因时他对事件的
18、预测能力体现为一种深入的心的有把握的判断,当归因为外在的不可控的归因时表现为一种无序的消极的判断。同样当某人的自我效能感较高时他对事件的归因大都表现为稳定地可控因素,当某人的自我效能感较低时他对事件的归因大都表现为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4 结论4.1 大学生主观幸福福感在总体水平上偏低,而且各个维度在性别和年级上均无差异,性别和年级也无交互作用。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文理科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4.2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相关但相关并不显著。具体为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积极情感之间存在相关而且相关并不显著与消极情感之间并无相关。4.3 大学生归因方式对主观幸福感有影
19、响,两者之间存在极高的相关且相关显著,同时二者之间还存在线性关系。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情感维度与归因方式的的稳定性维度和可控性维度之间存在相关,主观幸福感的消极情感维度与归因方式之间存在高相关。而归因方式的的外因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两维度之间并无相关出现。4.4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归因方式有显著的相关,且存在线性关系。具体为自我效能感与归因方式的外因维度之间有较高的相关。5 建议5.1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5.1.1、外部强化。在人们掌握了某些知识和技能、显示了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外部强化的恰当运用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具体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和社交的各项活动,使学生亲历成功的机会,还应
20、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才能的机会。人都有表达自己才能的欲望。充分满足这种愿望有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5.1.2.培养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强化。人不仅受到外部强化的影响。还受到自我强化的作用。培养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强化,关键是使学生建立合适的标准。标准过高则易遭受失败和挫折,标准过低又不利于激发进一步努力的热情。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进展情况或问题解决的程度来判断自己的能力。较近的目标容易达到,因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目标高设的过于远大和不切实际,无助于学生做人自己的能力和培养自信。总之,使学生学会设立目标,促使其进行自我比较,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有效的办法。5.1.3.组织交流、讨论,树立学
21、习榜样,促进西我校能感的形成与提高。观察学习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在教育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是创造一种进行观察学习的环境。交流和讨论会活跃学生的思想,在讨论中,学生既可以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我效能感,也能从中学习吸收别人的长处,还可以从他人的身上看到自己还没有发掘的潜能,这些都有利于增强自我效能感。5.2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归因。5.2.1 了解学生的归因风格。 归因风格是持续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可通过特定的归因问卷来测定,也可在长期的师生相互交往中留下观察,归纳总结,对于不同归因风格的学生,教师应区别对待。5.2.2 使用恰当的情绪表达和言语评价。 同情通常是施
22、与弱者的,教师对失败学生的同情往往会成为其无能的归因线索被学生所感知,这显然不利妻子信心的维持,因此慎用。此外,教师对学生学业,人际成败的表扬或批评也影响学生的成就归因。这种影响可以使直接的。5.2.3 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所谓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人们掌握某种归因技能,改变原来的归因倾向,形成积极的归因倾向。归因训练有多种方法,在教育上应用较为方便的是教师对学生归因的强化矫正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学生归因的正负强化,引导学生把失败的稳定-不可控归因(能力)转变为不稳定-可控归因(努力),以使其提高成功期望,努力学习。6 展望近年来,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
23、,即运用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理论来整合各种方法,开展大规模的跨文化研究。同时在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归纳总结了多维度的影响因素。我国也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未来的研究中有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尚未完成:首先,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很多,应进一步探讨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其他因素,如价值观、自信心、人际关系以与不同职业(如:明星、飞行员、军人等)第二: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寻找新的方法如构建模型等,最后在测量工具上可以加以进化,我们可以在原有量表的基础上修改修订新的量表使之更适合现代大学生的幸福感指标。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llege Student
24、sAttributional style,Self-efficacy and Subjective Well-bing(hejun gansu zhangye 734300)gansu zhangyegaotai heiquanschooldistrictCenterPrimary School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tyle- efficacy and Subjective Well-bing(SWB).Methods: 150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ed the study.
25、Attributional Style Questionnaire,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 and Subjective Well-bing (SWB) Questionnaire were applied to the college studengs.results: There are no dignificance differenece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ing and sexes. Self-efficacy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predicator of SWB. Controll
26、ability- uncontrollability of negative events were significant negative predicators of SWB.Key wordsAttributional style;Self-efficacy; Subjective Well-bing参考文献1 王向东等编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出版,1999.84 862 何瑛.大学生幸福感状况与其影响因素.师专学报,2000.19(2):35-383 佟月华.低收入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研究.心理学报,2003.11(4)4 寒,周国韬.自我效能感和归因
27、的自我调节之理论背景与研究现状.教育科学1999年 第2期5 申继亮,唐丹.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在老年人中的使用.心理学报2004.12(4)6 吴梅生.自我效能感的归因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城职业大学学报 2004年6月 第19卷 第3期7 胡桂英,许百华.初中生学习归因、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和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 心理科学 2002年 第25卷 第6期8 王芳,福国.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年6月第14卷第6期9 雯,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影响因素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年 第18卷 第1期10 寇冬泉,黄技.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其培养原则 教育学院
28、学报 2004年第1期11 黎兵,嘉乐.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心理学探新 2004年第4期 第24卷12 姝娟,周爱保.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3,1(3);214-21713 罗良,沃建中,尚保,王福兴.中学教师归因方式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年 第13卷 第4期14 吴琼.你的归因方式正确吗?心理与健康 2005.1 15 Myers DG,Diener E.Who is happy? Psychological Sicience,1995,6:10-1916 Michalos AC.Multiple d
29、iscrepancies theor (MDT).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85,16:347-414 17 Davis JA.New money , old man Iady , and “twoscompany”:Subjective welfare in the NORC Gereral Social Surveys ,1972-1982.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84,15,319-350.18 Diener E,Biswas-Diener R.New directions in subjective well being research:The cutting edg.Indian Journal af Clinical Psychology,2000,27,213319 Diener E,Fujita F . Resources, personal strivings and subjective well-bing. A nomothetic and Idiographic approach.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vial Psychology, 1995,68 (5):92693510 /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