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课件27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红烛》课件27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烛》课件27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导入:,猜猜下面四句诗中所说的诗人是谁? 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学习目标,1.通过诗中的具体意象,理解“红烛”这一意象的精神内涵。 2.学习诗中的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 3.在诵读诗歌时,能够读出节奏、轻重、情感。 4.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能够深 入 体会诗人的伟大抱负,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 的爱国精神,走近作者,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
2、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就是三美: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 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等,表现对祖国深挚的情感,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抗议。,文学常识:新月派,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
3、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文学常识:诗歌的“三美”,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闻一多主张诗歌的音乐美是最首要的。音尺、韵脚等
4、音乐性因素的组合,构成了诗的韵律、诗的节奏,而音节和韵脚的和谐又构成了诗的音乐美,成为诗的基本动力。 新诗绘画美理论主要是指诗的词藻的选用, 即诗歌语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新诗建筑美理论是先生根据汉语的特点提出来的:“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间,至少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文学常识:诗歌的“三美”,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
5、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再别康桥,音乐美 绘画美 建筑美,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从美国归来后,他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
6、实,极为失望。,朗读辨情,朗读理内容结构 1. 自由读:读两遍。 注意情感的表达、节奏停顿、重音轻音、抑扬顿挫、语气语调等 2. 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诗歌的内容。 3. 清理内容结构,整体感知。,1.什么是红烛? 2.从诗歌题材的特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这种诗有什么特点? 3.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4.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什么?,自由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红烛? 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如寿星像前,洞房内。,初读感知,初读感知,作者为什么要把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诗的主体部
7、分就是扣住“灰”与“泪”(“自焚”与“流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是诗歌的主题所在,中心所在。,初读感知,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什么?,三处问:第1节为第一问:红烛为什么这样红? 第2节为第二问:红烛为什么要自焚? 第6节为第三问:红烛为什么要流泪?,初读感知,蜡烛有红有白,诗人缘何以“红烛”为题?它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感受全诗,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想想诗人所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诗人的赤子之心。,不管个人能否看到胜利的到来,都要为理想进行脚踏实地的奋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情。,小结:,本诗共九节
8、,开头一节着眼于红烛的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字上面,凸现了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刻联想到诗人自身,“物”与“我”就完全交融起来。最后一节归结到“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样一个哲理,也就是将红烛精神归结到一种彻底奉献的人生哲学,也就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宗旨。 全诗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全诗以诗人对“红烛”心迹的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真谛对诗歌创作的宗旨求索的过程和结果。,二、探析形象语言,分小组研读诗歌,探究的主要问题: 1.这一(几)节写了什么内容? 2.用了哪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新高考语文押题 高中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考语文新题型 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作文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