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活与哲学》高频考点整理.doc
《高考《生活与哲学》高频考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活与哲学》高频考点整理.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生活与哲学常考原理及方法论 辩证唯物论物质观;意识观 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 实践观;真理观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观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又称唯物史观) 人生价值观人的价值;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辩证唯物论,即唯物论(或:探索世界)(共6个) (一)探究世界的本质(或;物质观)“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相关知识481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2010年考查规律)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须尊重规律,
2、按规律办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人们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做事情才能取得成功。 (二)把握思维的奥秘(或:意识观)4意识的能动作用,也称意识的作用或意识的能动性。(2014、2019意识的作用) 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5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能够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 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怎么做) 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 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要求
4、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二、认识论(或:求索真理的历程)(共7个)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或:实践观) 1实践的特点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为什么:从主体、客体、认识工具来分析)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
5、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4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四个表现),要坚持实践的观点,积极投入实践。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或:真理观) 5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要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知识结构、认识能力等的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
6、种正确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2013认识论: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 6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真理。 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7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2015认识论:不同人有不同感受)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真理。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受认识的主体、客体、认识工具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7、 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真理。三、唯物辩证法,即辩证法(或: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共17个) (一)联系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3个) 1联系的特点(属性) 联系是普遍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是客观的,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人们可以根据事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联系是多样的,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
8、密不可分。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整体会影响部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部分会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状态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要素联系起来,优化组合,实现目标最优化。 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二)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3个)
9、 4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前进性与曲折性事物发展的途径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促进其成长、壮大。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6量变与质变事物发展的状态 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积极做好累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又在新质基础上不断前进。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10、 要坚持适度原则。 (三)矛盾的观点(或: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矛盾的观点)(8个) 7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8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基本属性、对立统一的关系原理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1)区别: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2)联系: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和个性一、一般和个别的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考政治资料 高中政治解题指导 统编版高中政治资料 高中政治课件 高中政治学案 高中政治设计 高中政治新题型 高中政治试卷 高考政治解题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