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05 地壳的运动规律-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之高频考点解密(解析版).doc
《解密05 地壳的运动规律-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之高频考点解密(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密05 地壳的运动规律-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之高频考点解密(解析版).doc(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解密解密 05 地壳的运动规律地壳的运动规律 考点热度 考点读高考设问知考向预测 (2019 年江苏卷,3-4) 3界面M 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 的是 4该区域 (2018 天津卷,3)依据图 3 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 主要原因是 (2018 年北京卷,4)图 2 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 (2018 年江苏卷,56) 5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6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2017 天津卷,3)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2016 浙江卷,6)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
2、产, 但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2015 浙江卷,6)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 ,其岩石可能是 地壳 内部物 质循环 过程 (2015 天津卷,3)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地表形 态变化 的内、 外力作 用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9-11) 9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10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 河小北干流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 9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1
3、.热点预热点预 测测 地 质构造的 判断和河 流地貌对 人类活动 的影响是 高考重要 考点。题 型多以选 择题为主, 通常以地 质图、地 形剖面图 或景观图 为载体 2.趋势分趋势分 析析 以特 殊地貌景 观图、地 质构造剖 面图为载 10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37(1)-(3)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2)指出46 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3)分析8 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 (2018 年全国卷,68)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
4、期为 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2018 年全国卷,67) 6贝加尔湖形成于 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2018 年天津卷,4)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2018 年海南卷,1415) 14导致该区域分异为 X 区和 Y 区的主要原因是 15X 区和 Y 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2017 年全国卷,9)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 坡 (2016 年全国卷,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2016 年全国卷,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 外堆积。由此 (2016 年全国卷,9
5、)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 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2016 年全国卷,36(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2016 浙江卷,5)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2016 天津卷,2)该地区 5000 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2016 北京卷,4)平顶海山 体,考查 地貌在内 外力作用 下的形成 过程是高 考命题的 趋势 (2015 年全国卷,10)19752004 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 势是 (2015 年全国卷,11)推测 19921997 年期间 (2015 浙江卷,5)图中甲、乙两地的地
6、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考点一考点一 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理论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理论 1地壳物质循环 图中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 (1)地壳物质循环是从岩浆到各种岩石的形成,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期间经过的地质作用主要 有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等。 (2)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3)主要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及其相互转化。 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基本步骤 (1)突破识图关键。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 框一般为岩浆岩。 (2)尝试代入验证。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7、。 (3)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 有的图中把岩浆岩分成两类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而有的图中只表示为岩浆岩; 在其他岩石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中,有的示意图强调了沉积物这个环节,而有的则没有; 有的示意图中只有变质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而有的图中则示意为各岩石都可以重熔再生成为岩浆。 2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应结合图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 (1)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岩石圈与板块;板块内部与边缘。 (2)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 (3)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
8、群岛、 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 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 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4)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 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 (2018 年北京卷)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
9、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A 错误;据图 可知,断层顶部存在一个侵蚀面,由此判断断层上覆岩层形成时间晚于断层,断层顶部的砂岩层被岩浆侵 入,因此花岗岩的形成要晚于断层顶部砂岩的形成时间,即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B 错误;岩浆侵 入会提供高温条件,可能导致接触部位乙处岩石变质,C 正确;丙处的溶洞景观是因石灰岩岩体受水的溶 蚀作用形成的,D 错误。故选 C。 【点睛】遇到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或形成时间的早晚,判定的关键是分析岩层所属类型: 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
10、侵入岩还是喷出岩。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 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 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 如果是沉积岩地层,一般我们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 如果是变质岩地层,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高 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中提供的。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 考法一 结合地理景观和地壳物质循环图考查地壳物质循环(题型预测:选择题) “巨人之路”是位于英国北爱尔兰海岸的著名旅游景点,在 1986 年被联合国教科
11、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 产。这个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绵延数千米的堤道,从峭壁延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 日地屹立在大海之滨,看起来就像巨型石阶,所以被称为“巨人之路”。下左图为“巨人之路”的景观图,下 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读图完成 12 题。 1组成“巨人之路”的岩石属于上右图中的 A甲B乙 C丙D丁 2 “巨人之路”地貌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可能是 A深海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下切海水侵蚀 B板块张裂岩浆侵入岩浆冷却凝固风力侵蚀 C板块碰撞岩浆侵入地壳隆起抬升风力侵蚀 D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岩浆冷却凝固海水侵蚀 【答案】1B 2D 【解析】1根据题干中“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
12、而成”判断,构成“巨人之路”的岩石属 于岩浆岩。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中的沉积物判断甲、乙中有一种为沉积岩,而甲与沉积物之间有双向箭 头,可判断甲为沉积岩;有三个箭头指向丁,有一个箭头从丁指出,说明丁为岩浆,则乙为岩浆岩,丙为 变质岩。B 正确。 2根据题干中“北爱尔兰”和“玄武岩”等信息判断“巨人之路”景观是因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地表冷 却凝固形成的玄武岩,在沿海地区长期受海水侵蚀形成的。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考法二 结合洋底岩石年龄分布考查板块分布及其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 读某大洋洋底岩层年龄分布图,回答12 题。 1甲板块可能位于 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13、太平洋板块 ABCD 2关于乙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B图示边界类型会出现深海沟 C图示海底可能形成海岭D东非大裂谷的成因与此不一致 【答案】1D 2C 【解析】1由图中乙地附近洋底岩层年龄大约为 07 百万年,向两侧逐渐增加,说明乙地位于板块的生 长边界,甲地位于该生长边界东侧;结合世界主要板块及其边界类型可知,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 板块的西侧都有生长边界分布,而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西侧都为消亡边界。故选 D。 2结合上题分析,乙地处大洋底部的生长边界附近,且海底岩层年龄以乙为中心,呈对称分布,据此判 断图示海底可能形成海岭。故选 C。 考点二考点二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14、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1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形式,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只有岩浆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 塑造地表形态。 2地质构造及其应用 (1)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两种基本类型,其判断方法及相应关系如下。 地质构造褶皱断层 褶皱是地下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发生弯曲变 形,但岩层还是连在一起的 背斜向斜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从岩层的新 老关系
15、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 相对位移 判断 方法 图示 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 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 易被侵蚀,常形成山 岭 构造 地貌 图示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 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 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 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 有时形成泉、湖泊 资源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煤、铁泉水出露、河谷发育 原因 岩层封闭,为储油 构造 底部低凹,易存水, 背斜处煤
16、、铁往往已 被侵蚀掉 岩层断裂、地下水出露,岩石破碎, 易被侵蚀发育成河谷 工程建设挖隧道建大坝不能建大坝、铁路等 实践 应用 原因 稳定、无地下水, 相对好挖 地下岩层坚硬稳定 大坝易损,水库易渗漏,铁路易遭 破坏 【易错警示】 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 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 (2)地质构造的应用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具体如图所示。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 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
17、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 表。如图 1 中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 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 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 1 中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和。变质岩是在变 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
18、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 2 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 2 中乙) ;岩层 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常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 1 中处、图 2 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9、 (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如图 1 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 明经历了垂直运动;图 2 中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 (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图 1 中左侧岩层 I 的存在。图 2 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 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2017 年天津卷)读下图,回答下题。 1上图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C
20、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 【答案】1B 【解析】1读图可知,该处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属于沉积岩,排除 A、C;图示岩层向某一个方 向倾斜,应该为岩层挤压所致,而且岩层没有明显的断裂,呈现出明显的弯曲变形,由此判断此处地质构 造为褶皱,B 正确、D 错误。故选 B。 考法一 结合地质构造图,考查内力作用及其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 下图示意美国西部高原某地出露岩面,XY 代表断层,岩层未发生绿色岩过翻转。据此完成 12 题。 1图中的 XY 断层 A是受水平挤压力和重力作用形成的B是受拉张力和重力作用形成的 C是受水平剪切力作用形成的D一侧受挤压力作用,另一侧受拉张力作用 2推测图示最古
21、老岩层形成时期的环境是 A浅海B山地C沙漠D平原 【答案】1A 2A 【解析】1图中的 XY 断层首先是受水平挤压力,导致岩石断裂,然后在重力作用下,错动出现位移而 形成的,故 A 正确。XY 断层的形成与拉张力没有关系,故 B 错误 XY 断层的形成与水平剪切力没有关系, 故 C 错误。XY 断层的形成两侧都受挤压力作用,故 D 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 A。 2图示最古老岩层为石灰岩,可以推测形成时期的环境是温暖的浅海,故正确答案为 A。 考法二 结合等高线与岩石分布判断地质构造及其形成过程(题型预测:选择题)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和部分 50 米高程沉积岩年龄(单位:距今百万年)分
22、布图。读图 完成 12 题。 1M 处的构造地貌属 A向斜谷B向斜山C背斜山D背斜谷 2M 处构造地貌形成过程最有可能为 侵蚀作用 褶皱隆起 固结成岩作用 沉积作用 ABCD 【答案】1D 2C 【解析】1根据图例等岩龄线知,M 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构造。根据等高线数值可判断 M 处数值小于 4 600 米,其两侧相邻等高线数值为 4 700 米,可以判断为谷地地形,为背斜谷。故选 D。 2M 处首先在沉积作用影响下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然后在造山运动过程中褶皱隆起,形成山地,背斜 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故选 C。 考点三考点三 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
23、态的影响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其中以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的 影响最为普遍和常见。 2外力作用的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地貌 (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的分析方法 区域特点主导外力 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风力作用 湿润、半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大流水作用 高山地区气温低、冰川发育冰川作用 沿海地区海水运动海浪作用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流水作用 地 区特 点典型地貌 河流上游地形陡、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峡谷、瀑布等流水侵蚀地貌 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流速减慢,以堆积
24、作用为主 河漫滩、三角洲等流水堆积地 貌 风力作用 地 区特 点典型地貌 干旱、半干旱区风力强,以侵蚀作用为主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 干旱区和半湿润区风力减弱,以堆积作用为主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风力堆积地貌 3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测蚀。不同河段和流动不同时期,河流侵蚀方式不同,地貌也 不同,如下图。 (2)河流堆积地貌 类型类型分布分布形成机制形成机制地貌特点地貌特点图示图示 洪积 冲积平原 山前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 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 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搬运 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 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以谷口为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考地理资料 高中地理专题 新教材地理资料 高中地理课件 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设计 高考地理专题 高中地理试卷 高考地理解题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