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之高频考点解密(解析版).doc
《解密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之高频考点解密(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密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之高频考点解密(解析版).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解密解密 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热度 考点读高考设问知考向预测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2019 年天津卷 13(1)该市其他地区聚落很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2018 年全国卷,45) 4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 5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2018 年海南卷,22)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 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2017 海南卷,9)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2016 天津卷,14(3)对照下表中“防灾避险地”的选址条件及其主要原因,
2、 填写空项目。 地表形态 对聚落及 交通线路 分布的影 响 (2015 广东卷,11)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 32N4432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 半年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6-7) 6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7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2018年全国卷,8)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 优势在于 全球气候 变化对人 类活动的 影响 (2018 年天津卷,56) 5对图 4 所示地区 19362015 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 相符的是 6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
3、要依据的 1.热点预测热点预测 以选择题为主, 多以区域图、 统计图为材料, 考查不同地表 形态对聚落的 影响、全球气 候变化的影响 及应对措施、 部分自然资源 紧张的原因及 解决措施等 2.趋势分析趋势分析 全球气候异常 带来的影响及 应对策略、资 源紧缺的原因 及应对措施、 突发自然灾害 的处理等仍是 今后高考命题 的重点,主要 是 (2017 天津卷,10)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示信息相符的是 2016 全国卷,78 7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2016 浙江卷,1)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2017 北京卷,6)甲和
4、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 自然资源 对人类生 存与发展 的意义 (2015 全国卷,79) 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9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2019 年北京卷36(1)说明图示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和主要危害。 (2017 江苏卷,19)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为 (2017 江苏卷,20)扬尘、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2015 天津卷,13(3)甲地损失比乙地大,主要是由于甲地的地震引发 了 灾害,此灾害是如何形成的?请利用表中两条信息加以说明 自然灾害 发生的主 要原因及 危害 2015 浙江卷,37(1)说
5、明该地区建设众多引排工程的主要原因 考查学生分析 问题、探究问 题的能力 考点一考点一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1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1)自然原因:太阳的异常活动。 (2)人为原因:矿物能源的使用量增多,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破坏植被, 致使森林等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影响 (1)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被淹。 (2)导致干旱、暴雨和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 (3)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4)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最终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 3气候变暖的
6、应对措施 (1)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新能源;控制水田 和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等。 (2)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造林;保护原始森林;采用固碳技术。 (3)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培育农作物新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防止海水入 侵。 (4)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全球变暖的影响类问题的分析思路 在复习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时,应注重理清思路,防止单纯地死记硬背知识点而不理解知识之间的联 系。在高考时,比较注重思路的考查,应运用整体性的原理加以分析。如在分析全球变暖对水循环的影响 时,主要从全球变暖会引起水循环环节和水资源状况的变化两方面展开,如下
7、图所示。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 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 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 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A林地B湿地 C草地D寒漠 【答案】1A 2D 3C 【解析】本组题以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的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为背景,考查影响区域植被 变化的因素,气候变暖的影响。 1读
8、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 A 正确,B 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C 错误;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不利于洼地上的 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 错误。故选 A。 2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 正确;材料中“洼地上 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ABC 错误。 故选 D。 3由上面两题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增多,但平地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 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不会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
9、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 地,B 错误,C 正确;题干中“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A 错误;气候上升使 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D 错误。故选 C。 结合地理因素变化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或综合题) (2018 届湖北省武昌高三元月调研)下图分别是秦岭南坡与北坡地区 19812007 年间年平均气温变 化图和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完成 13 题。 119812007 年间,秦岭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是 A气温降低,降水增加B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C气温增高,降水增加D气温增高,降水减少 2下列有关秦岭南北坡地区 198120
10、07 年间的气候及其要素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南坡较北坡增温幅度大B南坡较北坡降水减少多 C北坡地区气候更加干冷D南坡地区气候更加暖湿 319812007 年间秦岭地区的气候变化会使得 A1 月 0等温线南移B秦岭地区冰川面积缩小 C黄土高原的作物增产D附近河流年径流量减少 【答案】3D 4B 5D 【解析】3根据图示气温、降水变化曲线,19812007 年间,秦岭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是气温增高,降 水减少。故选 D。 4读图,19812007 年间,秦岭南坡、北坡的年均温差缩小,说明南坡较北坡增温幅度小,A 错;南坡、 北坡的年均降水量差距缩小,说明南坡较北坡降水减少多,B 对;北坡地区气候
11、更温暖,C 错;南坡地区 气候更加暖干,D 错。故选 B。 519812007 年间秦岭地区的气候变化(气温增高、降水减少)会使得 1 月 0等温线北移,A 错;秦 岭地区山脉没有永久冰川,B 错;黄土高原的气温升高,气候更干旱,作物可能减产,C 错;降水少,附 近河流年径流量减少,D 对。故选 D。 【点睛】根据图示气温、降水变化曲线,判断气候变化趋势。秦岭南坡的年均温大于北坡,南坡、北坡的 年均温差缩小,说明南坡较北坡增温幅度小。秦岭地区山脉没有永久冰川,不存在冰川面积缩小现象。 考点二考点二 地形对城市、交通等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形对城市、交通等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影响主要影
12、响 气候 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 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发生变化,形成高山、高原气候; 对冬季风的阻挡,使部分区域比同纬度气温高,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 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 河流 河流流向,从高处流向低处; 河流的落差及流速; 河网密度及河流长度,一般平坦地形河网密度大,山地地区河流短小 土壤 一般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部分冲积盆地、山间谷地等地区土壤肥沃、水 分条件好 农业 平原、盆地及山间谷地等平坦地形区,适宜发展种植业,便于机械化操作;而山区适 宜发展牧业或林业,便于保持水土,涵蓄水源 工业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
13、开阔的地形中,封闭的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污染 交通 海港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受海岸线形态、沿岸水深等条件的影响; 影响交通运输线的方向,对铁路影响最为明显; 影响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平坦地形一般交通网密度大 城市 地形平坦、地势稍高、面积大的区域是建城的理想地形,有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 设施建设,可减少投资 (2018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
14、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 带, )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解析】本题以某区域的交通和城镇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题干 中的限定范围,也是提示性信息“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部为山地,北部 为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形对交通选 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等。 考法一 结合实际,考查地形对交通选线的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或综合题) 读图“湖南张家界某山区的公路景观图”。该公路号称“九十九道弯”,似玉带环绕,弯弯紧连。据此完 成 1
15、2 题。 1该公路“弯弯紧连”的目的是 A减低线路坡度,保障行路安全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观光旅游 C通往更多村落,促进经济发展D增加线路密度,构建交通网络 2在修建该公路时应特别防范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B崩塌C干旱D台风 【答案】1A 2B 【解析】1山区交通线路的修建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为降低坡度,应沿等高线修建呈“之”型弯曲。故选 A。 2因地处山区,地形较陡,因此在修建该公路时应特别防范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故选 B。 考法二 结合区域景观,考查地形对聚落的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或综合题) 读我国南方某山区某聚落分布情况,回答 12 题。 1山区聚落的选址应趋利避害,图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
16、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其最主要的原因 是 A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 B靠山建住房,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 C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 D分布在高于洪水位的地方,以防御洪水 2下列措施中,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是 A在陡坡上修梯田种粮B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 C大力发展山区旅游业D在山坡上有计划地栽培果树 【答案】1D 2D 【解析】1由图可知,图示地区的聚落三面临河,选择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主要是考虑该地高 于洪水位,河流进入汛期,可以起到防御洪水的目的。故选 D。 2在陡坡上修梯田种粮虽然短期内能获得一些利益,但势必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不符
17、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大力发展山区旅游业也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同样也不符合可持 续发展思想;在山坡上有计划地栽培果树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故选 D。 考点三考点三 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1水资源的利用 (1)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其大小受下列因素影响。 (2)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水资源短缺,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3)我国南北方缺水类型不同:北方因气候较为干旱属资源型缺水,南方则多属于因水污染严重而 导致的水质型缺水。 (4)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开源Error! 节流Error! 2我国土地
18、资源特点、问题及对策 (1)特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耕地比重小且分布不均,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所占比重较大, 土地资源后备储量不足,土地资源的破坏严重。 (2)存在问题:非农业用地占用耕地;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壤污染现象严重,导致土地 资源破坏严重。 (3)对策: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加强建设和保护。 3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 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地区分布不平衡;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煤为主,约占 71.6%) ;能源需求增长快,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2)我国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发
19、速度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国际能源(石油) 价格上涨,对我国冲击较大。 (3)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 建立能源(石油)储备体系;适度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力度;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 建设;稳定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公民 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能耗大的工业的发展。 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量激增。 (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 “开源”和“节流”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 开源: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拓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开发新的资源和能
20、源。 节流: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2015新课标全国卷)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 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 13 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岛B秦皇岛 C大连D烟台 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成本过高B破坏环境 C资源量不足D市场需求不足 【答案】1B 2A 3A 【解析】1读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图可知,甲、乙两地年平均气温4的日数介于 2040 之间, 丙、丁两地年平均气温4的日数介于
21、 020 之间。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应当越厚,据此可排除 C、D 两项;甲地位于渤海内部,远离海岸,海水相对较深,受海洋影响大,虽纬度略高但水温较高,因 而结冰期较短且海冰较薄。而乙地位于渤海边缘,靠近大陆,海水较浅,受大陆影响大,虽纬度略低但水 温较低,因而结冰期较长且冰层厚。故选 B。 2比较四个城市,葫芦岛市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4的日数介于 6080 之间,说明当地海冰结冰期最长、 厚度最大,因而单位面积的海冰资源最丰富。故选 A。 3海冰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但目前渤海海冰没有大规模开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开采难度较大, 成本过高。故选 A。开采海冰基本不会破坏环境,B 项错;图文
22、资料显示渤海海冰资源丰富,C 项错;周 边地区水资源紧张,市场需求量大,D 项错。 考法一 结合区域资源统计表考查土地资源的利用(题型预测:选择题)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简称前郭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地处松嫩平原南部。下表示意1986 1996 年前郭县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状况(单位:km2) 。据此完成12 题。 林地草地水域居住、工业用地未利用土地水田旱田 1986393.971 368.74461.50262.79385.48350.972 806.01 1996313.19882.26482.46259.72630.03563.482 898.31 变化 (%) 20.535.54.5
23、1.263.460.63.3 注:未利用土地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土地、岩石砾地等。 1前郭县在 19861996 年期间,土地利用转化的主要表现是 A大面积草地转化为未利用土地B旱田分布范围基本未变 C大量林地、草地转化为水田D由以旱田为主转变为以水田力主 2前郭县在 19861996 年期间土地利用转化带来的影响是 A生态环境改善B农业污水增加 C生物多样性增加D土地质量上升 【答案】1A 2B 【解析】1土地开发利用一般是先易后难。前郭县率先开发的旱田区域应为水热条件较好区域,开发过 程中也形成较完备的基础设施,新转化水田部分,应主要来自旱田的转化。以此类推,草地大量减少是因 为转
24、化为旱田,或开发不当而成为未利用地;森林转化为旱田或草地;未利用地增加主要是由于有大面积 草地在这一期间转化。期间旱田面积变化很小,但是分布区域已发生较大的变化;水田明显增加,但依然 以旱田为主。故选 A。 2区域大量林地、草地遭到破坏,土地退化,未利用地增加,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种 植面积增加,特别是水田增加,更多的农药、化肥及其他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水源污染加剧。故选 B。 考法二 结合全国能源利用资料考查风电利用(题型预测:选择题) “弃风限电”是指在风电机组设备状态正常、风况良好的情况下,风电场被迫暂停一些机组发电的现象。 下图示意2017 年前三季度我国局部地区弃风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考地理资料 高中地理专题 新教材地理资料 高中地理课件 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设计 高考地理专题 高中地理试卷 高考地理解题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