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之高频考点解密(原卷版).doc
《解密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之高频考点解密(原卷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密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之高频考点解密(原卷版).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解密解密 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考点热度 考点读高考设问知考向预测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 ,37)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 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019 年海南卷,21)如果未来气候持续暖湿化,导致盐湖与清水河 贯通,推测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 (2018 年海南卷,18)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蕴涵的地理原理 主要是 (2017 天津卷,11)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2016 新课标全国卷,37(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 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地理环境各要
2、 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 (2014 新课标全国卷,9)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 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 ,11)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 米,其所处的 自然带是 (2019 年海南卷,18)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 (2018 年江苏卷,910) 9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10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2018 年天津卷,12) 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 1 中景观的地点,是图 2 中的 2在图 1 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地理环境的 地域分异规律 2018 天津卷,13(2)新库兹涅茨克市所在地区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攀枝花市所在地区适
3、宜亚热带作物生长。这种现象体现了_地 1.热点预测热点预测 选择题通常以 区域图或数据 资料为背景, 考查地理环境 各要素之间的 关系;以自然 带分布图为载 体,考查地理 环境分异的规 律。非选择题 主要探讨人类 活动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 2.趋势分析趋势分析 以区域图为背 景,结合自然 地理特征和区 域生态环境问 题,考查自然 环境各要素的 关系和运用地 理环境整体性 带性规律。攀枝花市所在地区还能种植热带、温带作物,说明其自 然原因。 (2017 新课标全国卷,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2017 新课标全国卷,36(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 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017
4、新课标全国卷,36(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 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2017 新课标全国卷,36(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 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2017 新课标全国卷,36(4)说明从 2300 米至 2600 米,阴、阳 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2016 新课标全国卷,10)磷高累积区是 (2016 新课标全国卷,11)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 20003000 米处 (2016 新课标全国卷,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 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2016 浙江卷,36(2)图 1 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海拔 5250 米) 和
5、丙地(海拔 2000 米)自然带类型分别是 、 。分析该道 路沿线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 原理分析人类 活动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以 陆地自然带为 载体,考查地理 环境分异的规 律,这些仍是 高考考查的热 点 考点一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含义 自然地理环境的六大要素(大气、水、生物、土壤、地形、岩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地理环 境的整体性。 2一个基础、两大功能 (1)形成基础: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过程通过生物循环、 水循环、大气循环和地质循环等实现,其中生物起到了关键作用。 (2)两大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两大表现 (1
6、)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每个地理要 素的演化都是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 态的改变。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 (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自然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 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 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
7、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 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要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 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过程的因果关系。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 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步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 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 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8、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 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图6 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 理环境。 图 6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答案】 (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 。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 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
9、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 【解析】以里海的演化过程为背景材料,考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问题,包括地壳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 响、气候与湖泊盐分的关系、板块边界问题等内容。 (1)山脉隆起导致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变 化对里海的影响要分别从山脉对地貌、气候及水文的变化进行分析。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得里海 与地中海分离,成为湖泊。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由于大高加索等山脉隆起,阻挡西
10、风从地 中海带来湿润气流,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从水文 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主要从补给与蒸发角度分析。由于位于末次冰期的晚期,此时气温 略有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加,但由于气温总体较低,蒸发量小,所以补给大于蒸发量,所以盐度低,里海 一度为淡水湖。 (3)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主要结合补给类型变化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 “当气 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也就是说, 里海的补给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转变为以河
11、流补给为主,而河流为内流河,盐分只进不出,逐渐积累, 加之地形隆起,气候更加干旱,蒸发加剧,使得含盐量升高,演变为咸水湖。 (4)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要参考里海的形成结合板块构造进行分析。里海成为湖泊 就是由于地处板块消亡边界,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北移形成的,如果继续北移,黑海和地中海也会演 化为湖泊。 考法一 结合地理关联图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题型预测:选择题) 大约在 4 000 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地抬升,现在平均海拔已超过 4 500 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完成 12 题。 1方框内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
12、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 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 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生物多样性减少 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 【答案】1B 2C 【解析】1结合图示信息及各地理因素的相互关系知,对应的内容分别是气温低、空气稀薄、太 阳辐射强。故选 B。 2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故选 C。 考法二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运用(题型预测:综合题)
13、 (2018 届安徽省定远二中高三第五次调研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勃生是缅甸西南部最大的港口和历史悠久的大米贸易中心,是伊洛瓦底省省会,也是缅甸内涝最严重 的城市之一。勃生位于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勃生河东岸,南距河口 120km,东距仰光约 150km,城乡人口众 多。近年来,勃生河河岸及其附近大片的河谷湿地建成了港口辐射区和市民居住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内涝也在不断加剧。下图为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分布图。 结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勃生城市规模扩大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湿地面积减少,功能衰退;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增大;地表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气
14、温 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大;大气降水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建设导致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 环境恶化等。 【解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各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统一,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 至整体地理环境的改变。地理环境要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生物等。随着城市规模扩大, 湿地面积减少,功能衰退;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增大;地表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气温日较差和 年较差增大;大气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建设导致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污 染严重,环境恶化等。 考点二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一个概念自然带 (1)形成 (
15、2)与气候类型的关系 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以北半球为例) 。 2两个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 1 000 m,气温下降约 6C,因此,从山麓到 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 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北坡。 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
16、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 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 山体所在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纬度越高,自然带谱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 杂,海拔越低,自然带谱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自然带谱 越简单。 山地中的雪线的高度与坡向有关,阳坡、背风坡雪线高,阴坡、迎风坡雪线低。 3雪线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掌握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 雪线是常年积雪的下线,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影响雪线的因素有气温、降水、地貌 等。 (2)分析全球山地雪
17、线 山地降水越多,雪线越低;气温越高,雪线越高,因此全球山地雪线的分布曲线呈马鞍形,即在副热 带山地雪线最高,然后向南北两侧降低。夏季气温高,山地雪线较高;冬季气温低,山地雪线较低。 (3)分析同一山体不同坡向的雪线 山体坡度越大,积雪易下滑融化,雪线高;阳坡气温偏高,雪线位置高;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分 析时要注意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 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4)分析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对雪线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雪线上升;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造成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 矿物能
18、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使雪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 延伸) ;看自然带变化: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看主导因素:热量。 (2)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看自然带变化:森林草原荒漠;看 主导因素:水分。 2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1)判定南北半球: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如上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 半球。 (2)判定热量带:山麓的
19、自然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如上图中的山地所处的热量带为热 带。 (3)判读纬度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如上图中的山地位于低纬度(赤 道)地区。 (4)判断迎风坡: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如上图中南坡为迎风坡。 (2017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 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 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20、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 20002600 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 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说明从 2300 米至 2600 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答案】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 米左右) 。干扰强度
21、分 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 (2) (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 )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 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 米左右) ,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 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 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解析】 (1)由材料可知,山地苔原带呈单峰变化,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 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
22、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 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按照一般变化规律,植物多样性应当先增加后减少,读图可知,阳坡曲线 (虚线)呈单一变化,生物多样性始终呈减少趋势,说明受到了干扰。阳坡 20002300 米,植物多样性 少,而在 2300 米以上,基本符合苔原带植被类型的变化规律,所以在 2300 米以下,干扰强度强,2300 米 以上,干扰强度减小,即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 2300 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所以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苔原带的多样性多于阳坡。 (3)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考地理资料 高中地理专题 新教材地理资料 高中地理课件 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设计 高考地理专题 高中地理试卷 高考地理解题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