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设备专业巡检实施细则—红外热像检测要求内容.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变电设备专业巡检实施细则—红外热像检测要求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电设备专业巡检实施细则—红外热像检测要求内容.doc(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变电设备专业巡检实施细则红外热像检测要求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二一六年四月 .页脚. 目 录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检测条件13.1 环境要求13.2 待测设备要求23.3 人员要求23.4 安全要求23.5 仪器要求24 检测准备35 检测方法35.1 一般检测35.2 精确检测36 检测数据分析与处理46.1 判断方法46.2 判断依据46.3 缺陷类型的确定及处理方法57 检测原始数据和记录5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红外热像检测记录表模板6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红外热像检测报告模板7附录C (规范性附录)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各种部件、材料和绝缘介质的温度和温升极限8附录D
2、 (规范性附录) 电流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10附录E (规范性附录) 电压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11附录F (资料性附录) 风速、风级的关系表13附录G (资料性附录) 常用材料发射率的参考值14附录H (资料性附录) 便携式红外热像仪的基本要求15附录I (资料性附录) 手持(枪)式红外热像仪的基本要求18附录J (资料性附录) 在线型红外热像仪的基本要求20附录K (资料性附录) 电气设备红外缺陷典型图谱21 红外热像检测要求1 范围本要求规定了红外热像检测要求、现场检测方法,给出了数据分析经验、红外缺陷典型图谱,并对红外热像检测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本要求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单位各
3、电压等级主辅设备中具有电流、电压致热效应或者其他致热效应的,包括变压器、断路器、刀闸、互感器、套管、电力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母线、导线、绝缘子串、组合电器及二次回路等的红外热像检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本)适用于本文件。DL/T 644带电设备红外检测诊断技术DL/T 57295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GB 763-90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GB 7674 72.5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B/T 12604.9无损检测术语 红外检测GB/T
4、 11022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3 检测条件3.1 环境要求一般检测要求a) 温度: 不宜低于5Cb) 湿度: 不宜大于85%c) 风速: 一般不大于5m/sd) 天气以阴天、多云为宜,夜间图像质量为佳.e) 不应在有雷、雨、雾、雪等气象条件下进行;f) 检测时风速一般不大于5m/s,若检测中风速发生明显变化,应记录风速,必要时可参照附录F;精确检测要求除满足一般检测的环境要求外,还满足以下要求:a) 风速一般不大于0.5m/s;b) 检测期间天气为阴天、夜间或晴天日落2h后;注意事项a) 户外晴
5、天要避开阳光直接照射或反射进入仪器镜头,在室内或晚上检测应避开灯光的直射,宜闭灯检测;b) 被检测设备周围应具有均衡的背景辐射,应尽量避开附近热辐射源的干扰,某些设备被检测时还应避开人体热源等的红外辐射;c) 避开强电磁场,防止强电磁场影响红外热像仪的正常工作;d) 检测电流致热型设备,最好在高峰负荷下进行。否则,一般应在不低于30%的额定负荷下进行,同时应充分考虑小负荷电流对测试结果的影响。3.2 待测设备要求a) 设备处于运行状态;b) 设备通电时间不小于6h,最好在24h以上; c) 设备外壳清洁、无覆冰d) 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3.3 人员要求红外检测属于设备带电检测,检测人员应具备
6、如下条件:a) 熟悉红外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诊断程序;b) 了解红外热像仪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c) 掌握热像仪的操作程序和使用方法;d) 了解被测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运行状况和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e) 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熟悉并能严格遵守电力生产和工作现场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f) 应经过上岗培训3.4 安全要求a) 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b) 执行变电站巡视的要求。c) 检测时应与设备带电部位保持相应的安全距离。d) 进行检测时,要防止误碰误动带电设备。e) 行走中注意脚下,防止踩踏设备管道。f) 应有专人监护,监护人在检测期间应始终行使
7、监护职责,不得擅离岗位或兼任其他工作。3.5 仪器要求仅需要进行一般检测时,检测仪器只需满足有最高点温度自动跟踪,采用LED显示屏,可无取景器,操作简单,仪器轻便,图像比较清晰、稳定,具体可参见附录I。需进行精确检测时,所用仪器的测量精度和温度范围满足现场测试要,性能指标较高,具有较高的温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具有大气条件的修正模型,操作简单,要求图像清晰、稳定,有日镜取景器,分析软件功能丰富。具体参见附录H。3.5.1主要技术指标a)空间分辨率:不大于1.5毫弧度(标准镜头配置)b) 温度分辨率:不大于0.1c) 帧频:高于25Hz d) 像素:不低于320X2403.5.2功能要求a) 满
8、足有最高点温度自动跟踪。b) 采用LED显示屏,操作简单,仪器轻便,图像比较清晰、稳定。c) 具有大气条件的修正模型。d)有日镜取景器,分析软件功能丰富。e)探测器类型是焦平面、非制冷。f)温度单位设置可和F相互转换g)可以大气透过率修正、光学透过率修正、温度非均匀性校正。h)有测量点温、温差功能、温度曲线,显示区域的最高温度。i)可以红外热像图及各种参数,各参数应包括: 时间日期、物体的发射率、环境温度湿度、目标距离、所使用的镜头、所设定的温度范围。j)电源必须可充电锂电池,一组电池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2小时,电池组应不少于三组。4 检测准备a) 检测前,应了解相关设备数量、型号、制造厂家、安
9、装日期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b) 配备与检测工作相符的图纸、上次检测的记录、标准化作业工艺卡。c) 检查环境、人员、仪器、设备满足检测条件。d) 了解现场设备运行方式,并记录全所电流致热型设备的负荷电流。e) 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5 检测方法5.1 一般检测a) 仪器在开机后需进行内部温度校准,待图像稳定后对仪器的参数进行设置b) 根据被测设备的材料设置辐射率。c) 设置仪器的色标温度量程,一般宜设置在环境温度加10K20K左右的温升范围。d) 仪器参数设置完成后即可开始工作,一般先远距离对所有被测设备进行全面扫描,e) 选择彩色显示方式,调节图像使其具有
10、清晰的温度层次显示,并结合数值测温手段,如热点跟踪、区域温度跟踪等手段进行检测。f) 应充分利用仪器的有关功能,如图像平均、自动跟踪等,以达到最佳检测效果。g) 环境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对仪器重新进行内部温度校准,h) 发现有异常后,再有针对性地近距离对异常部位和重点被测设备进行准确检测.5.1 精确检测a) 将大气温度、相对湿度、测量距离等补偿参数输入,进行必要修正,并选择适当的测温范围。b) 正确选择被测设备的辐射率,特别要考虑金属材料表面氧化对选取辐射率的影响,辐射率选取具体可参见附录G。c) 检测温升所用的环境温度参照物体应尽可能选择与被测试设备类似的物体,且最好能在同一方向或同一视
11、场中选择。d) 测量设备发热点、正常相的对应点及环境温度参照体的温度值时,应使用同一仪器相继测量。e) 在安全距离允许的条件下,红外仪器宜尽量靠近被测设备,使被测设备(或目标)尽量充满整个仪器的视场,以提高仪器对被测设备表面细节的分辨能力及测温准确度,必要时,可使用中、长焦距镜头。f) 记录异常设备的实际负荷电流和发热相、正常相及环境温度参照体的温度值。g) 为了准确测温或方便跟踪,应事先设备几个不同的方向和角度,确定最佳检测位置,并可做上标记,以供今后的复测用,提高互比性和工作效率。6 检测数据分析与处理 对不同类型的设备采用相应的判断方法和判断依据,并由热像特点进一步分析设备的故障特征,判
12、断出设备的缺陷类型。6.1 判断方法a) 表面温度判断法:主要适用于电流致热型和电磁效应引起发热的设备。根据测得的设备表面温度值,对照GB/T 11022中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各种部件、材料及绝缘介质的温度和温升极限的有关规定(详细规定见附录C ) ,结合环境气候条件、负荷大小进行分析判断。b) 同类比较判断法:根据同组三相设备、同相设备之间及同类设备之间对应部位的温差进行比较分析。对于电压致热型设备,应结合本标准的6.1.3条进行判断;对于电流致热型设备,应结合本标准的6.1.4 条进行判断。c) 图像特征判断法:主要适用于电压致热型设备。根据同类设备的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的热像图,判断设备
13、是否正常。注意尽量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对图像的影响,必要时结合电气试验或化学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d) 相对温差判断法:主要适用于电流致热型设备。特别是对小负荷电流致热型设备,采用相对温差判断法可降低小负荷缺陷的漏判率。e) 档案分析判断法分析同一设备不同时期的温度场分布,找出设备致热参数的变化,判断设备是否正常。f) 实时分析判断法在一段时间内使用红外热像仪连续检测某被测设备,观察设备温度随负载、时间等因素变化的方法。6.2 判断依据a) 电流致热型设备的判断依据电流致热型设备的判断依据详细见附录D 。b) 电压致热型设备的判断依据电压致热型设备的判断依据详细见附录E 。c) 综合致热型设备
14、的判断当缺陷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引起的,应综合判断缺陷性质。对于磁场和漏磁引起的过热可依据电流致热型设备的判据进行处理。7 缺陷类型的确定及处理方法根据过热缺陷对电气设备运行的影响程度将缺陷分为以下三类:一般缺陷:指设备存在过热,有一定温差,温度场有一定梯度,但不会引起事故的缺陷。这类缺陷一般要求记录在案,注意观察其缺陷的发展,利用停电机会检修,有计划地安排试验检修消除缺陷。当发热点温升值小于15K时,不宜采用附录D的规定确定设备缺点的性质。对于负荷率小、温升小但相对温差大的设备,如果负荷有条件或机会改变时,可在增大负荷电流后进行复测,以确定设备缺陷的性质,当无法改变时,可暂定为一般缺陷,加
15、强监视。严重缺陷:指设备存在过热,程度较重,温度场分布梯度较大,温差较大的缺陷。这类缺陷应尽快安排处理。对电流致热型设备,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加强检测等,必要时降低负荷电流;对电压致热型设备,应加强监测并安排其他测试手段,缺陷性质确认后,立即采取措施消缺。危急缺陷:指设备最高温度超过GB/T 11022 规定的最高允许温度的缺陷。这类缺陷应立即安排处理。对电流致热型设备,应立即降低负荷电流或立即消缺;对电压致热型设备,当缺陷明显时,应立即消缺或退出运行,如有必要,可安排其他试验手段,进一步确定缺陷性质。电压致热型设备的缺陷一般定为严重及以上的缺陷。8 检测原始数据和记录在检测过程中,应随时保存
16、红外热像检测原始数据,存放方式如下:a) 建立文件夹名称:变电站名检测日期(如:瓶窑变 20150101);b) 建立记录表,记录表格式见附录A.1。对记录的数据图谱应及时编号存档。在检修工作完成的5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测记录整理,做好缺陷和注意状态设备的红外检测分析诊断,诊断结论和分析处理结果要记录在案,缺陷和异常应填写红外检测报告,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红外检测报告格式见附录B.1。附录A (资料性附录)红外热像检测记录表模板红外热像检测记录表模板见表A.1。表A.1 红外热像检测记录表模板变电所名称: 天气: 温度: 湿度: 检测日期: 序号间隔名称设备名称缺陷部位表面温度正常温度环境温度负荷
17、电流图谱编号备注(辐射系数/风速/距离等)测试仪器型号编号校验单位校验日期检测人员: 记录人员: 附录B (规范性附录)红外热像检测报告模板红外热像检测报告模板见表B.1。表B.1 红外热像检测报告模板 变电所红外检测报告天气 温度 湿度 % 检测日期: 年 月 日发热设备名称:检测性质:具体发热部位:三相温度():A:B:C:环境参照体温度():风速(m/S):温差(K):相对温差(%):负荷电流(A):额定电流(A)/电压(kV):测试仪器(厂家/型号):红外图像:(图像应有必要信息的描述,如测试距离、反射率、测试具体时间等)可见光图(必要时):备注:审核人员 检测人员: 附录C (资料性
18、附录)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各种部件、材料和绝缘介质的温度和温升极限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各种部件、材料和绝缘介质的温度和温升极限见表C.1表C.1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各种部件、材料和绝缘介质的温度和温升极限部件、材料和绝缘介质的类别(见说明1 、说明2和说明3 )最大值温度周围空气温度不超过40 时的温升K触头(见说明4 ) ( l )裸铜或裸铜合金1)在空气中2)在SF6(六氟化硫)中(见说明5 )3)在油中( 2 )镀银或镀镍(见说明6 )l)在空气中2)在SF6(六氟化硫)中(见说明5 )3)在油中( 3 )镀锡(见说明6 )l)在空气中2)在SF6(六氟化硫)中(见说明5 )3)在
19、油中751058010510590909090356540656550505050用螺栓或与其等效的联结(见说明4 )( l )裸铜、裸铜合金或裸铝合金l )在空气中2 )在SF6(六氟化硫)中(见说明5 )3 )在油中( 2 )镀银或镀镍l )在空气中2 )在SF6(六氟化硫)中(见说明5 )3 )在油中( 3 )镀锡l )在空气中2 )在SF6 (六氟化硫)中(见说明5 )3 )在油中90115100115115100105105100507560757560656560其他裸金属制成的或其他镀层的触头、联结见说明7见说明7用螺钉或螺栓与外部导体连接的端子(见说明8 )1 )裸的2 )镀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变电 设备 专业 巡检 实施细则 红外 检测 要求 内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