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docx(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受审核部门管理层审核员B审核日期2018.3.13涉及条款检查内容和方法检查结果备注Q:4.1G:3公司是否有企业简介,并能充分反应公司内部情况,如:背景、经营范围、财务表现、规模及设施、人力资源能力、技术优势、知识等(内部因素)及涉及法律法规和专利技术、市场占有率、主要合作伙伴及同行的影响、物理边界、信息渠道(外部因素)? 在工作例会或管理评审会上,公司是否对公司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评价和更新?企业有无对这些内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有无文审组织的相关文件?行业地方的新的法规要求?组织的内部外部环境状况?有哪些需要应对和管理的风险和机遇?相关的会议
2、纪要?1.公司具有企业简介,并能充分反应公司背景、经营范围、规模和设施等内部情况。2.公司已识别影响公司发展的内外部相关方,并定期评价。3.公司建立了评审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内审及评审,分析了内外部的带来的各类风险符合Q:4.2G:3.3Q:公司是否收集相关方需求及期望(上级及主要供方及客户) 包括:顾客对事物的要求,如符合性,价格,安全性已与顾客或外部供应商达成的合同行业规范及标准和社区团体或非政府组织的协议法规法案备忘录许可,执照或其他授权形式监管机构发布的制度条约,公约及草案和公共机构及顾客的协议组织要求自愿原则或行为规范自愿标示或环境承诺组织契约合同的承担义务与Q有关的相关方是谁?这些相关
3、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有哪些?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是合规义务?是否具备相关的知识严格执行?有无对这些相关方及其要求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1. 收集了顾客、供方、员工和政府机构相关方的需。2. 顾客的要求在合同中有记录。3. 有纸质版合同。4. 相关方的要求满足。5. 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其规定的义务和我责任,相关人员已经过培训。符合Q:4.3Q:1、公司是否有明确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范围?并且该范围和边界应是已考虑公司内外部因素、相关方要求和公司产品服务; 2、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是否形成文件,并得到保持?1.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在质量管理手册中已进行识别,在管理体系中已识别相关方因素。
4、2.建立了管理文件、程序文件和支持性文件、并形成了质量记录清单,经过近3个月的运行是适宜和可行的。符合Q:5.1G:4.3Q:最高管理者是否能证实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包括:-确保体系的方针、目标;并与组织环境和战略方向相一致; -体系要求融入组织业务过程; -促进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确保体系所需资源的可用性; -沟通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确保体系实现预期效果; -促进、指导和支持人员为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 -推动改进; -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最高管理者亲自签发公司质量体系文件,并通过目标分解到各部门来确保目标朝着方针前进,为实现目标配备
5、有效的知识、设备、环境资源,并通过公司内审进项全方位的检查以利于目标的实现。符合Q:5.1.2G:7.1Q:最高管理者是否能通过确保以下方面,证实其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领导作用和承诺:a)确定、理解并持续地满足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b)确定和应对能够影响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以及增强顾客满意能力的风险和机遇;c)始终致力于增强顾客满意。1、 对满足公司质量体系运行进行合规性评价。 2、对公司承接的工程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3、对工程质量实行工程质量检验制度。通过以上确保实现以顾客为焦点。 符合Q:5.2.1G:3.2Q:1、最高管理者是否制定、实施和保持质量方针? 2、在考虑质量方针时是否考
6、虑如下内容: -基于组织使命,愿景,指导原则及核心价值观建立的战略方向 -组织成功所需的改进程度及类型 -期望或渴望达到的顾客满意度 -相关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及期望 -达成预计结果所需资源 -利益相关方的潜在贡献基于公司的愿景和使命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制定出“创优质 重环境 保安全 守法规 严管理 求发展”的企业方针。 2、为实现公司目标公司对部门建制进行了重新规划,设立办公室、销售部、工程部、项目部。并对部门负责人的能力进行评审。 3、公司制定的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的方针及在方针指引下的目标是可行的。 Q:5.2.2G:3.21、质量方针是否形成文件? 2、是否有对组织员工、职能人员及利益相关方进
7、行质量方针的沟通,确保质量方针被清晰地理解并贯穿于整个组织。质量方针在公司质量管理手册中形成了文件;并对各利益相关方进行了告知。符合Q:5.3G:4.3Q:公司内各职位职责是否明确?权限分派、沟通和理解是否适宜?各职责间关系是否明确?建立了部门岗位职责、分工明确合理,职责无重叠,任命了管理者代表和安全事务代表,并通过员工会议让员工知晓。Q:7.1Q:1、公司是否有对为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人力资源、材料、能力、信息、设施等进行评估? 2、公司是否识别各种现有制约,即为减少不良影响或达成目标需要什么,以及需要什么措施?为了满足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公司对各个岗位、内外部相关方、所需设备进行了认定或
8、评估。 符合Q:9.3Q:公司是否定期召开管理评审?并在管理评审中确定质量体系的运行是否适宜、充分和有效,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一致?公司制定了管理评审计划符合Q:10.1Q:公司是否采取正确的纠正预防及改进措施?公司制定了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对不符合制定了不合格产品控制程序对出现的不符合制定纠正措施,纠正验证。并作出可持续改进措施。符合Q:10.3Q:公司是否对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对管理体系进行适当调整?应用了相应的方式以寻求改进,包括对管理评审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评价,找到了改进点,采取了措施并实施。对体系运行中的其他过程也需求了改进,适宜,符合要求。符合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受审核部门
9、工程部审核员B审核日期2018.3.13涉及条款检查内容和方法检查结果备注Q:7.1.3G:6.1、6.2、6.3Q:1、组织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策划和为实现产品/服务过程策划中是否确定和提供并维护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基础设施?2、基础设施包括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等是否进行了适当的维护?并能保持实现产品的符合性?3、支持性服务如运输或通讯等是否能确定和提供?建立了施工机具管理制度提供了设备机具台帐、设备机具年度检修计划 以及设备机具检修记录的记录,对设备进行了控制和管理。施工现场设备、工具维护情况良好。提供了项目施工机具验收记录符合7.1.4Q:1、公
10、司是否提供适当的工作环境?2、公司是否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3、公司是否合理安排工作,预防人员筋疲力尽?公司的管理体系运行无特别要求,按正常的环境提供生产和服务就行。公司不存在人员的歧视情况,较为和谐稳定,未有冲突,工作状态适宜;员工工作心情较为放松,相互之间能够理解和沟通;提供了研发和服务所需的办公房间,通透,光线适宜,照明条件符合,噪声不大,防护条件满足,基本适宜。符合Q:7.1.5G:11.5Q:1、公司是否具备测量设备?测量设备是否经检定或校准? 2、监视和测量是否有计划?记录是否保存?提供计量器具台帐及检定记录,提供了相关检验记录,符合Q:8.1G:10.1、10.2Q:1、在在确定产
11、品和服务要求时,公司是否考虑如下因素: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组织战略要求、利益相关方的相关要求? 2、是否建立过程控制,产品和服务验收的准则,公司是否考虑:风险和机会、质量目标、产品和服务要求? 3、根据产品和服务提供过程的性质和复杂度,公司是否确定所需的资源以及现有资源是否充足? 4、公司是否制定有效措施,用于控制:确认满足了准则、交付了预期的输出、识别了需要改进的区域? 5、公司是否形成并保持、保留准则及支持准则的运行的成文信息?E/S:组织有哪些运行控制?根据运行的性质、识别出风险和机遇、重要环境因素及确定的合规义务有哪些运行控制要求?有无明确运行准则?对变更的控制?异常情况的评审?产品设
12、计开发的输出的有关信息中是否包括生产周期每一阶段的环境要求?采购过程的控制?对外部供方的控制的类型与程度?运输、交付、使用、最终处置等?现场验证控制是否有效:噪声控制、化学品控制、废弃物控制、污水控制、废气控制、能源资源控制、职业病防治管理等?策划了产品的管理目标、指标以及标准、法律法规、施工合同中规定的管理要求;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和子过程、程序和作业文件以及资源的需求;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相应的评定准则和检验规程;产品实现子过程所需的记录和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检验记录。提供了设备台帐、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以及记录清单等资料。内容符合要求。建立质量管理监督检查和考
13、核机制,并能够确保质量管理制度有效执行。建立并实施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策划、施工设计、施工准备、施工质量和服务予以控制。抽查施工组织设计,内容符合要求并且报监理审批。符合8.5.1G:10.2、10.4、10.5、11.2Q:1) 组织是否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施工和服务提供。2) 生产及施工现场是否得到相应表明产品特性的信息以确保达到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3) 生产、施工和服务是否得到必要的作业方案等?是否得到技术、安全交底?防范人为错误?是否按要求进行了实施?4) 施工/生产/服务设备机具/设施是否满足生产/服务运行的要求?是否鉴定通过?是否进行了维护和保养?5)
14、 监视和测量设备是否齐备并满足要求?是否鉴定通过?6)是否实施监视和测量活动,收集和检查生产、服务的过程记录?7)是否对需要确认的过程进行确认或再确认?提供了各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提供设备机具台帐和检修计划;提供计量器具台帐及检定记录,提供了相关检验记录,提供了售后养护的纪录。提供了项目巡检记录提供了工程回访记录同时抽查了:1施工日记和专项施工记录2 交底记录3 上岗培训记录和岗位资格证明4 施工机具和检验、测量及试验设备的管理记录5 图纸的接收和发放、设计变更的有关记录6 监督检查和整改、复查记录7 质量管理相关文件8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结果中规定的其他记录。符合Q:8.5.2G
15、:8.4、10.210.51、在适当时是否在生产和服务运行的全过程规定了适宜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标识,并实施?2、当有可追溯性要求时,是否控制和记录了产品惟一性标识?3、针对产品监视和测量要求,是否有规定并进行识别产品状态的标识?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对标示和可追溯性进行了规定。现场检查材料和半成品的标识状况,标识混乱,摆放无序。符合Q:8.5.4G:10.5.1-81、是否针对产品或服务在组织内或到交付预定地点期间对产品符合性提供防护要求和措施? 2、是否按要求对产品或服务及产品或服务的组成部分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已实施适用的防护?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实施计划中编制防护措施,必要时制定专门的防护方
16、案,对现场搬运、贮存、防护和交付进行管理。在施工的各个阶段,施工队要确保采购设备、工程设备搬运时防止损坏、丢失或变质,对各分项工程完工后要立即做好保护措施符合Q:8.5.51、是否有针对此次产品或服务的实施进行合格性评价? 2、是否实施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服务? 3、是否满足顾客要求? 4、是否收集顾客反馈记录?工程交付的后续提供跟踪服务,主要确认工程质量是否在质保期内有质量问题。询问及交流获取得知,交付活动控制适宜。符合Q:8.6G:11.3Q:1、对产品和服务的放行是否有适宜人员的批准,并可追溯? 2、对放行人员授权是否有文件化信息来确定? 3、 施工及生产工作中是否进行了规定的自检、互检、
17、交接检?对关键过程对其实施的监视和测量或检验能够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施工日志能否反映过程检验内容?符合验收准则的证据是否形成记录?是否表明经授权负责产品放行的责任者?4、在产品已满足了各项要求后,方可放行产品和交付,在竣工验收前是否进行内部验收?5、是否实行当产品未能圆满完成之前放行时,除非得到有关授予权人员的批准及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所有策划安排均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得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是否实施了分阶段及竣工验收?6、对产品放行是否做出规定并实施?7、交付和交付后的服务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并实施?建立并实施了施工质量检查制度,规定了各管理层次对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18、。做好了对工程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符合Q:8.7G:11.4Q:1) 是否规定了对不合格产品的识别、评审和处理控制方法,并明确了控制及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有无分级报告流程?2) 是否按要求开展控制活动,包括:-采取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经有关人员批准,适用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采取措施防止其原预期使用或应用?对不合格的评审方式是否明确?评审结果是否得到实施?不合格是否得到纠正或再次验证?3) 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的让步的记录并保存。4) 对交付或开始使用不合格是否采取措施并实施?是否对处理结果进行检查验收?5) 是否对让步使用、放行
19、或接收由有关授权人员批准或顾客批准?建立并实施质量问题处理制度,规定了对发现质量问题进行有效控制的职责、权限和活动流程,对质量问题的分类、分级报告。保存质量问题的处理和验收记录,建立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制定了形成文件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现场检查,有不合格品隔离区。对发生的不合格品均进行了统计、评审和处置。提供了不合格品统计表、不合格品评审处置表,所填内容符合要求。符合Q:10.2G:13.3Q:1) 是否建立和实施改进、纠正措施的要求?是否保存管理体系改进与创新记录?2) 是否调查分析了不合格的原因(包括顾客报怨)在内),并起到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的目的3) 是否针对原因提出措施并实施和记录结果
20、?4) 纠正措施的实施是否验证其效果,并作出评价?重大的纠正措施是否成为管理评审的输入?E/S: 是否建立和实施改进、纠正措施的要求?是否保存管理体系改进与创新记录?采取何种措施控制和纠正不合格?处置时产生的后果包括?是否调查分析了不合格的原因(包括顾客报怨)在内),并起到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的目的是否针对原因提出措施并实施和记录结果?纠正措施的实施是否验证其效果,并作出评价?重大的纠正措施是否成为管理评审的输入?是否更新风险和机遇以及管理体系?有无相应的记录来证明不合格的性质、随后采取的措施,以及纠正措施产生的结果?通过使用管理方针、目标、指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促
21、进管理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以保持其有效和适宜性。符合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受审核部门办公室审核员A审核日期2018.3.13涉及条款检查内容和方法检查结果备注Q:6.1Q:企业是否有明确可能所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为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 1、公司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是否考虑内部和外部因素? 2、公司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是否有理解相关方需求? 是否考虑到4.1和4.2中所提及的问题?有无指出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是否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有无相应的需要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文件化信息? 1.制定了应对机遇和风险控制程序并对影响产品和服务的监视测量器具制定了校准计划,规定了作
22、业指导书和质量控制记录、对员工员进行了技能培训。2。识别了各部门的风险与机遇。符合Q:6.2G:3.2Q:1、公司质量目标是否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2、质量目标是否可测量? 3、质量目标是否适用于公司? 4、质量目标是否与产品和服务合格以及增强顾客满意相关?5、是否对质量目标进行监视? 6、是否将质量目标与各相关方进行沟通? 7、质量目标是否适时更新? 8、质量目标是否形成文件并保存?1.提供了部门目标分解及考核办法。2.质量/目标内容显示:一致。3.考核办法体现可测量性符合6.3G:3.3Q:在质量管理体系变更前,公司是否对其进行评估?-变更目的及其潜在后果;-体系的完整性;-资源的可获得性
23、;-职责和权限的分配或再分配。因质量管理体系才建立,暂时不存在变更的策划符合7.1.2G:5.1Q:1)是否对从事影响质量活动的部门、层次、人员进行了识别?2)是否确定了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人员所必需的能力?是否对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能力胜任与否进行了评价和考核?经理、质量检查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持证上岗?为了满足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公司对各个岗位进行了认定或评估,现有员工基本能满足公司工作需要;7.1.6Q:公司是否定期总结并收集各项管理经验,并进行交流?以确保经验知识的积累; 获取组织内部人员的知识和经验;从顾客、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方面收集知识;获取组织内部存在的知识(
24、隐性的和显性的);与竞争对手比较;与相关方分享组织知识;根据改进的结果更新必要的组织知识。提供了公司的知识清单符合Q:7.2G:5.2Q:1)是否对从事影响质量活动的部门、层次、岗位人员进行了识别,对各类人员所需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提出了要求?2)针对需求是否提出了培训计划(包括特殊工种、工作人员)或采取其他措施并组织实施? 3)通过何种方式宣传/培训确保员工意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并为实现质量目标做出 贡献?4)是否适当地保存了教育、培训、技能、经验的记录?5)看培训需求是否合理?是否按计划实施?通过查相关记录验证计划完成情况,抽查相关培训和评价记录。E/S:与绩效有关的人员和
25、与合规性有关的人员的能力要求有哪些?能力要求描述中有无对人员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历要求,确保员工能够胜任?有无相应措施获得所需能力,如何评价措施有效性?有无相应的记录证明人员能力?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员工绩效考核制度。对各岗位人员的入职要求在手册条款中做了详细规定。抽查职工任职资格鉴定书,现在职人员符合手册所规定的能力要求。由各部门负责提出培训的需求,办公室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对员工进行培训。提供年度培训计划和相关培训及效果确认记录,内容符合要求。 对产生重大环境/安全影响的人员进行了包括应急方面和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提供了持证人员登记表,对内审员和特殊工种人员进行登记在册,并附带相关教育
26、、培训和考核的资格证书。符合Q:7.3G:5.3Q:1、公司员工及各相关方是否知晓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2、公司员工及各相关方是否明确“可接受”产品和“不合格”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和理解。以及当产品和服务不满足规范时,该如何去做。 3、公司是否质量体系有相关沟通过程。员工是否知晓其对管理体系的贡献?员工是否知晓不符合管理体系要求的后果?1、通过会议形式让员工知晓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 。 2、通过业务培训提高对工程质量的认识,提高员工对客户提供不合格品带来的风险及对目标实现的影响。符合Q:7.4G:4.3、13.1、Q:1)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并确保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
27、全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各职能层次间的沟通是如何开展的?对信息沟通的职责和方法以及对重大事件、问题的沟通是如何开展的?2) 是否使用了恰当的沟通形式?开展的情况,信息是否被有效的利用?3) 沟通的内容是否能促进组织质量活动协调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过程及其有效性?内部沟通和信息交流的形式有会议、谈话、写信、板报等形式。在公司和部门领导这一层次,不定期由总经理召集会议,就有关管理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包括管理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由各部门领导将有关信息在本部门传达。日常情况下,由办公室负责,通过板报、组织谈话等形式,将有关信息进行传达和沟通;员工还可通过写信的形式,向公司领导反映情况,
28、办公室负责收集员工的信函、并根据信函的内容将其发放给相应部门处理。Q:7.5.1G:3.5Q:公司是否按标准要求和按公司情况形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信息?并保持和保留这些文件信息? 公司有无文件化的管理体系?体系文件中是否包括方针和目标?有无对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的描述?有无对体系的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和记录?为确保涉及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记录?如何进行文件的分发、存储、更新、保留和处置等?如何识别外部文件,文件是如何保管的?文件是否有标识和说明?文件都有哪些形式?是否经过评审和批准?记录控制程序是否完整,是否有可操作
29、性?程序文件是否为有效版本?记录控制程序是否对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归档、保存、维护、查阅、处置管理做出了规定?记录控制情况如何?记录的形成与质量活动是否同步进行?与本组织的记录有哪些?与受审核部门有关记录有哪些?是否有保存期的规定?记录是否按档案管理规范的要求处理和管理?有形成文件的文件控制程序。现场检查,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符合要求。文件的更改得到了相关人员的审批。文件修订状态得到识别。在各部门可以得到相关文件的适用版本。未发现作废文件非预期使用,文件保存良好,清晰完整。外来文件受控。所有受控文件均加盖受控章。提供有效文件清单及收发记录,对所有文件进行了登记和发放,记录内容符合要求。明
30、确了各岗位员工明确其活动所依据的文件。作废文件由办公室及时收回并销毁。符合Q:7.5.2G:3.5Q:是否规定了文件的保管办法?是否规定了评审文件的有效性?是否规定了失效文件的处置、管理办法?所有文件是否字迹清楚?标识是否明确?文件发布前是否得到授权人的批准?是否均注明制定或修订日期?文件的查找是否方便?文件的保管是否有效?提供记录清单,对记录的编号、保存期、保存部门进行了规定,内容符合要求。抽查记录归档情况,记录清晰,易于识别。记录的储存环境适宜。建立并实施记录管理制度,明确了记录的管理职责,规定记录填写、标识、收集、保管、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等要求。存档记录符合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符合Q:
31、7.5.3Q:文件化信息内容是否完整?版本是否有效?文件化信息是否对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归档、保存、维护、查阅、处置管理做出了规定?文件化信息的形成与活动是否同步进行。 与本组织有关的文件化信息有哪些?与受审核部门有关的记录有哪些?是否有保存期的规定? 文件修改后是否重新批准?识别修改状态的方法是什么?使用时是否都使用适应文件的有效版本?文件化信息是否按档案管理规范的要求处置和管理?提供的证据均能满足要求9.1.3Q:1、组织是否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2、对数据来源渠道和收集方法、频次是否进行了规定?3、组织收集的是否包括了来自监视和测量以及顾客满意程
32、序、产品要求的符合性、过程和产品特性及其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及来自供方的信息?信息收集是否符合规范7条内容要求?4、组织是否及时利用这些信息来评价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针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针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寻找在何处可以进行对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机会,5、公司是否建立和实施改进、纠正措施的管理要求?是否保存质量管理改进与创新记录?6、是否调查分析了不合格的原因提供的证据均能满足要求Q:9.2.11)公司是否定期进行内部审核?2)内部审核的频次和结果是否满足企业体系运行要求? 制定了内部审核程序规定一年做一次内审。内审有公司内审员2名交叉进行分A、B两
33、组。内审提前做计划。符合9.2.2Q:1)是否根据过程情况确定内审频次? 2)是否选定适合的内审员进行内审? 3)是否确定每次内审的准则和范围? 4)内审结果是否上报相关管理者? 5)内部审核中发生的问题是否采取纠正? 6)内部审核相关文件是否有保留?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受审核部门销售部审核员A审核日期2018.3.14涉及条款检查内容和方法检查结果备注Q5.31. 是否明确了相应的职能和岗位?2.本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是否清楚?3 各岗位员工是否明确自己的职责、权限?1.明确了相应的职能和岗位?2.本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清楚?3 各岗位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权限?符合Q:6.1Q:企业是否有
34、明确可能所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为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 1、公司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是否考虑内部和外部因素? 2、公司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是否有理解相关方需求? 是否考虑到4.1和4.2中所提及的问题?有无指出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是否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有无相应的需要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文件化信息? 1.制定了应对机遇和风险控制程序并对影响产品和服务的监视测量器具制定了校准计划,规定了作业指导书和质量控制记录、对员工员进行了技能培训。2。识别了各部门的风险与机遇。符合Q:6.2G:3.2Q:1、公司质量目标是否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2、质量目标是否可测量? 3、
35、质量目标是否适用于公司? 4、质量目标是否与产品和服务合格以及增强顾客满意相关?5、是否对质量目标进行监视? 6、是否将质量目标与各相关方进行沟通? 7、质量目标是否适时更新? 8、质量目标是否形成文件并保存?1.提供了部门目标分解及考核办法。2.质量/目标内容显示:一致。3.考核办法体现可测量性符合Q8.2.1G:71.与负责人沟通,询问在工程合同签订前与顾客进行了哪些内容的沟通?2.了解组织是否就有关处置和控制顾客财产、以及在重大情况时制定应急措施的特定要求进行了沟通,并做出了必要的安排?如:制定应急救援方案、产品召回等。主要通过走访、电话沟通、邮件往来、座谈、会议等方式沟通。沟通内容主要
36、包括质量、价格、服务、技术要求、交期等内容,以及异常情况下的处理措施等。符合Q8.2.2G:7.11.询问负责人在确定产品和要求时,考虑了哪些方面? 2.抽查有关确定产品和服务的要求的记录,如:草签合同、投标文件等,证实组织对产品和要求确定的充分性,以及是否有能力满足所声称的要求?产品的主要只要体现在合同中,查看合同,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全面,公司能满足合同中的要求。符合Q8.2.3G:7.21、询问负责人在承诺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之前,是否对标准要求的a)e)要求进行了评审?2、抽查合同评审记录是否符合要求?3、若评审识别出新增加或变更的要求,查看相关记录增加或1合同中规定了顾客的要求,在签订合
37、同前对合同内容进行评审,评审能满足要求时,双方盖章,抽查3份合同,均进行评审盖章。2.无没有形成文件的顾客要求符合Q8.2.41、了解是否发生过产品和服务要求更改?2、若发生,依据合同修改的内容,到设计、采购或生技部门追踪查看对相关文件进行修改的证据。目前无合同更改的情况。符合Q9.1.2G:10.6Q:1、公司是否进行了顾客满意度调查或其他方式获取所需信息?满意度调查是否达到管理目标? 2、公司是否针对获取到的顾客反馈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作为管理评审输入。未能提供顾客满意度调查及分析不符合Q:8.4、8.4.1、G:4.1、1、公司是否识别由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2、公司是否制定措施对外
38、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进行管控?建立了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管理制度。在手册中规定了合格供方的选择和评价准则,并依据准则要求对所有供方进行了调查、选择和评价。提供供方调查评价认可表,内容符合要求,所附供方资料齐全。抽查物资分类清单和采购计划,对采购产品的名称、数量和验收准则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均有相关授权人员批准。物资均向合格供方处采购。提供了采购产品验收规范,对进料检验的范围和方法进行了规定。提供了进料检验报告,对所采购的原料进行了检验,内容符合要求。本企业的顾客提出在供方现场实施验证时,销售部在采购文件中,对要开展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式做出规定。本企业目前未发生此种情况。符合Q:8.4
39、.2、G:6.1、6.2、8.1、8.2、9.1、1、对外供单位是否明确管理控制目标?是否能满足顾客要求及满足适用法律法规要求?2、公司是否确定并实施对外部供应商实施的具体管控?是否进行供应的验证?符合Q8.4.3G:6.1、6.2、8.1、8.3、9.1、9.31、公司是否向外供单位明确产品和服务内容?要求的方法、过程和设备?对产品和服务放行的要求?2、公司是否有对外供单位的控制和监视记录?符合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受审核部门项目部审核员A审核日期2018.3.13涉及条款检查内容和方法检查结果备注Q:7.1.3G:6.1、6.2、6.3Q:1、组织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策划和为实现产品
40、/服务过程策划中是否确定和提供并维护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基础设施?2、基础设施包括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等是否进行了适当的维护?并能保持实现产品的符合性?3、支持性服务如运输或通讯等是否能确定和提供?建立了施工机具管理制度提供了设备机具台帐、设备机具年度检修计划 以及设备机具检修记录的记录,对设备进行了控制和管理。施工现场设备、工具维护情况良好。提供了项目施工机具验收记录。符合7.1.4Q:1、公司是否提供适当的工作环境?2、公司是否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3、公司是否合理安排工作,预防人员筋疲力尽?公司的管理体系运行无特别要求,按正常的环境提供生产和服务就行。公司不
41、存在人员的歧视情况,较为和谐稳定,未有冲突,工作状态适宜;员工工作心情较为放松,相互之间能够理解和沟通;提供了研发和服务所需的办公房间,通透,光线适宜,照明条件符合,噪声不大,防护条件满足,基本适宜。符合Q:7.1.5G:11.5Q:1、公司是否具备测量设备?测量设备是否经检定或校准? 2、监视和测量是否有计划?记录是否保存?提供计量器具台帐及检定记录,提供了相关检验记录,符合Q:8.1G:10.1、10.2Q:1、在在确定产品和服务要求时,公司是否考虑如下因素: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组织战略要求、利益相关方的相关要求? 2、是否建立过程控制,产品和服务验收的准则,公司是否考虑:风险和机会、质量目标、产品和服务要求? 3、根据产品和服务提供过程的性质和复杂度,公司是否确定所需的资源以及现有资源是否充足? 4、公司是否制定有效措施,用于控制:确认满足了准则、交付了预期的输出、识别了需要改进的区域? 5、公司是否形成并保持、保留准则及支持准则的运行的成文信息?E/S:组织有哪些运行控制?根据运行的性质、识别出风险和机遇、重要环境因素及确定的合规义务有哪些运行控制要求?有无明确运行准则?对变更的控制?异常情况的评审?产品设计开发的输出的有关信息中是否包括生产周期每一阶段的环境要求?采购过程的控制?对外部供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