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复习提纲(9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经济地理学复习提纲(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地理学复习提纲(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济地理学复习提纲-第 9 页经济地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绪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2分)1. 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2. 掌握本教材对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定义、研究对象。3. 了解经济地理学科的构成体系。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3分)4. 掌握区位因子的定义与类型。5. 熟悉影响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第三章 农业和工业区位论(简答题、论述题10分)6. 了解杜能农业区位论产生背景、理论前提,掌握其形成机制、主要内容,了解其意义和缺陷。7. 掌握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基本概念与三种区位指向。(1)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2)类型:
2、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一般因子与所有工业有关,例如运费、劳动力、地租等;而特殊因子与特定工业有关,例如空气湿度等。(3)在区位因子中,还可分出区域性因子,集聚、分散因子。韦伯分三个阶段逐步构建其工业区位理论:No1: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运费最小的区位)。No2:劳动费指向,可以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当节省的劳动费大于增加的运费时,企业可能会离开运费最低点,转向劳动费最低点)。No3:集聚指向,可以使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移(集聚节约额比运费(或劳动费)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大时,便会产生集聚。一般而言
3、,发生集聚指向可能性大的区域是多数工厂互相临近的区域。)8. 了解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应用、意义和缺陷。第四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5分)9. 掌握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了解理论前提: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和资源相同且均质分布的平原;具有统一的交通系统;消费者都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即就近购买,以减小交通费;相同的中心商品的职能,尽量布局于少数的中心地、并且满足供给所有的空间(所有居民)的配置形式;中心地职能在统一的中心地集聚。熟悉基本概念:中心地、中心性、货物供给范围、中心地等级等。掌握3大原则(1)市场原则:中心地是具有等级的,且各等级的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
4、对应;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距离和市场间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服从于K=3原则。(2)交通原则: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市场区的从属关系和中心地数量的从属关系服从于K=4原则。(3)行政原则:低级中心地完全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市场区的从属关系和中心地数量的从属关系服从于K=7原则。了解:三原则的适用条件和意义第五章 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20分)10. 掌握一些基本概念。规模经济:在一定范围内,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可带来单位生产成本的下降。这
5、种范围的上限,被称为最佳规模。随着专业化生产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提高,这种最佳规模在不断扩展。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即规模效益,或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企业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活动,要比这些活动分离地由多个企业进行更为有效率,从而实现范围经济。横向一体化:是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纵向一体化:是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纵向一体化包括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指企业介入原供应商的生产活动。前向一体化:指企业控制原属客户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11. 熟悉企业组织扩张的动因、战略与方式(结合题10)12. 熟悉企业空间演变的不同
6、模式(1)熟悉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四种尺度、三个门槛,三个空间;从地方性公司到全国性公司的空间扩张模型。(2)熟悉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跨国公司发展5个阶段:阶段:出口阶段,假设一个多工厂公司,其生产和批销机构均位于国家1。通过出口供应海外市场。阶段:海外扩张阶段。阶段:海外生产阶段。阶段:海外兼并阶段,国际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扩展。阶段:国际网格调整阶段,对公司国内外生产经营的国际网络进行组织调整,使其趋于合理化。13. 熟悉企业的组织架构类型。(会举例、识别)第六章 跨国公司区位(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20分)14. 掌握跨国投资的原因的主要理论。(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把产品的发展
7、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新产品阶段:该阶段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保证新产品开发)、良好的通讯接触条件(联络消费者与生产者)以及较高的消费水平(提出对新产品的需求)等条件,主要出现在主要发达工业国(如美国)的都市中心。随后受市场需求驱动,也开始在其它发达国家进行,但仍集中于主要工业国。成熟产品阶段:该阶段已实现部分标准化。企业开始更多地关注生产成本。如出口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包括运输成本)高于目标国直接生产的平均成本时,企业选择直接投资以发达国家为主。标准化产品阶段:该阶段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区位的选择便以生产成本最低点为准则。产品市场也扩延至发展中国家。此时
8、,企业会趋于把生产和装配业务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并在这些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从而,使母国成为该产品的进口国。(2)折衷理论15. 跨国投资的国别选择跨国投资的影响因素:企业受利益驱动,进行跨国投资时,成本、市场和要素投入决定投资国别的选择。16. 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的3个规律。17. 掌握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规律总部(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便利的交通运输;及时的信息获取;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研发R&D机构(1.接近于科研机构和贸易组织,以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和科技支持;2.接近数量充足、高素质的劳动力供应地,以满足研究、开发和试制生产等对劳动力的需求;3.接近新产品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地理学 复习 提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