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27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
《第14课《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27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27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水调歌头 苏轼,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才华横溢,散文、诗、词、书、画等都有很高成就。他的词一洗柔弱宛转之风,扩大了词的题材,在词的发展史上创立了豪放一派,有苏东坡集传世。但苏轼在仕途上却几经浮沉,不能得志,多次被贬。然而此人生性豁达、乐观,不论处于何种逆境总能以积极的态度勉励自己,只这一点便足以令人敬服。 1071年,作者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迫离开京都,任杭州通判,过了三年,改调密州。这首词写于1076年,即丙辰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盖为醉后抒
2、情,怀念弟弟子由之作.,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感情朗读,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提问:这个小序作用是什么?,时间,作用:述说作词的原因, 总领全篇的作用.,中秋怀人,整体感知,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端着酒杯,远在千里之外的朝廷,不知现在怎么样了?,想回到朝廷去.,又恐琼楼玉宇,美玉做成的的楼阁,指月宫,
3、指代朝廷.,高处不胜寒,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高高在上, 分外寒冷.,月光下的,影子也跟着做着各种舞姿.,何似在人间,地方,呆在地方也能干一番事业,夜深了,过渡到了下片的怀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体现词人什么样的感情?,埋怨、遗憾之情,此事古难全,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永远圆满的事情,.,词人由感性化为理智,由悲怨转为旷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愿亲人能永远地平安事,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共同欣赏天上美丽的月色。,讨论理解,读上片,回答问题。,在人间,作者孤独、寂寞,感受到的只是失意与别离的折磨。,词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向往天上宫阙,不愿留在人间?为什么?,“我欲乘风
4、归去”,讨论理解,读下片,回答问题。,夜已深了,失意和离愁,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为何无眠?,读下片,回答问题。,由怨月 , 到感悟人生 , , 最后又说 , 以共赏人间美景作结。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 胸襟。,2、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不应有恨,人有悲欢离合,何事长向别时圆?,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豁达,讨论理解,“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词人为何“大醉”?,讨论理解,理解主旨,苏轼想起自己的好母亲程夫人“轼若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1057年卒,轼21岁) 他想起自己的好妻子王弗“小轩窗,正梳妆”(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中考历史资料 部编版中考历史资料 中考历史课件 中考历史学案 中考历史设计 中考历史专题 中考历史试卷 中考历史指导 中考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