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 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封建科举制度 课件39张.ppt
《高考复习 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封建科举制度 课件39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 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封建科举制度 课件39张.ppt(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对于中国古代封建科举制度有关研究报告,主报告人: 课题小组: 报告时间: 科举制度研究,研究组成员介绍:,主报告人: |课题小组| 课题组长: 组 员: 报告时间:,课题内容摘要(概述):,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举的影响。,概述研究课题内容:,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三个显著的特点。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
2、年( 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1905,【问题探究】联系古今考试科举、高考、新高考,材料1: 中国古代,要想成功的走向仕途,往往绝大多数都要经历一个过程,那就是科举考试。 材料2: 如今,中国于1977年起,恢复高考制度,国家以高考这种为主要方式来选拔人才,来建设我们的祖国。 材料3: 2018年,湖北省已就启动改革工作对本地教育系统进行了安排和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高考改革的总体目标是: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问题探究】联系古今考试科举、高考、新高考
3、,材料1: 中国古代,要想成功的走向仕途,往往绝大多数都要经历一个过程,那就是科举考试。 【问题】 阅读材料1后,试回答: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目的是? 【答案】 国家层面:对于封建社会的建设人才的需要; 个人层面:为了走向仕途。,【问题探究】联系古今考试科举、高考、新高考,材料2: 如今,中国于1977年起,恢复高考制度,国家以高考这种为主要方式来选拔人才,来建设我们的祖国。 【习题破】 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不继续沿用科举考试选拔制度?而变为以考试的方式来选拔?,【问题探究】联系古今考试科举、高考、新高考,材料3: 2018年,湖北省已就启动改革工作对本地教育系统进行了安排和部署。根据国务院
4、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高考改革的总体目标是: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习题破】 为什么近年来提出的高考改革制度?且并实行“3+1+2”(湖北省);“3+3”(浙江省);“3+4”(江苏省,含一门通用技术学科)这一选科制度?,【问题总结】寻找异同:,相同: 1.都是为了给国家选拔人才; 2.都是以考试的方式来选拔; 不同: ,01.历史沿革,PART 01,起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5、,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三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并不形成制度,但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这个历史性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时 代 划 分,自隋朝开创科举制度考试,就产生了许多划时代,具有重大变革的
6、考试制度。,中国现代高考制度于1977年恢复,2014年,教育部启动高考改革计划。,隋炀帝时期,科举制度创立。,武则天创立殿试与武举制度。,隋朝以前的选官制度:,董仲舒即被汉武帝征召入宫,辅佐武帝。,【陈情表】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隋朝以后的选官制度:,学而优则仕,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以四书五经为教科书实行八股取士。,发展:,隋朝,唐朝,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炀帝大业二年(606年)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唐因隋制,分常举和制举两种,武则天时创殿试和武举。殿试的产生排除了一些通过钱财来考入进士的人,是完善科举制的一项重大措施。,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宋元时期
7、对于科举制的改革。,院试、童生试(市级)生员(秀才、相公),乡试(省级)解(ji)元,会试(国家级)会元,殿试(最高级)“进士及第”(状元),殿试(最高级)“进士及第”(状元),会试(国家级)会元,乡试(省级)解(ji)元,院试、童生试(市级)生员(秀才、相公),由下至上 , 等级增高,完备(唐朝时期的科举制度为例):,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
8、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 墨义: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把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唐朝时期的科举制度为例),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春风得意又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唐代大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
9、博学宏词,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争取得到国家正式委任的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唐代取仕,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但是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也不乏其人。,考生成绩,取仕方式,公卿推荐,成绩优异,投档礼部,朝廷录取,殿试:,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
10、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制度。,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殿试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选拔官员等第。 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则天创制于神都紫微宫洛城殿 ,所以是从唐开始的。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武举:,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武举的设立与发展适应了国家发展建筑设的需要。,改革时期: 【以宋朝科举制度改革为案例】,【引言】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
11、科、制科和武举。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吕祖谦说: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当时有焚香礼进士之语。进士科之外,其它科目总称诸科。宋代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01.放宽录取及作用范围:,宋代进士分为三等: 一等称进士及第; 二等称进士出身; 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
12、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宋代进士等 级,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02.考试规制的确立:,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与唐朝不同】直接授官。,解试(州),省试(礼部),殿试(皇帝),【确立考试时间】 宋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文化小知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新高考语文押题 高中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考语文新题型 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作文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