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育人实践探索(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育人实践探索(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育人实践探索-第 6 页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育人实践探索作者:陈蓓来源:新一代2019年第10期 摘 要:为了實现大学教育育人目标,对专业核心课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思政路径和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了课程的德育目标,课程内容与思政要素的有效融合,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法和德育成果评价标准的探索,促进思政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土木工程;课程思政;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关于“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讲话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破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孤军奋战的现状指出了方向“课程思政”,即将思想政治教育与
2、其他课程相融合,达到隐形思政的作用,做到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一起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1。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承载着大量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术指导的任务,在“大思政”的格局下,如何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对课程思政的核心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教学目标、思政目标与教学方法互相耦合,构建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内涵有机融合的新模式。 一、思政育人目标 路基路面工程的课程基本目标主要针对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如掌握路基工程和路面工程的基础
3、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路基路面工程相关的设计、施工、养护和质量检测与评定的基本能力等。将思政教人目标与课程基本目标相结合,才能真正在“教书”的同时体现“育人”的功能,即在传授专业知识方法的同时,兼顾价值引领。通过课程教学,隐性植入科学精神、人文素养、逻辑判断等,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正确的三观、团结协作的意识、艰苦奋斗以及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二、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思政元素不单纯是政治,也是一种思维工具,是一种认识方法。把专业内容和认识工具结合起来,利用思政语言的逻辑性、深刻性和说服力,超越具体专业问题,在更大范围分析思考,不但对课堂效果起到增进课堂互动的思想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登高望远、综合
4、分析的能力2。 (一)国家战略与专业历史融合 绪论部分介绍我国道路桥梁的发展史,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可融合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介绍战略构想,其中所包含的土木工程建设项目,对专业人才的质量要求和国际移动能力要求。以“一带一路”中蕴含的机遇为契机,鼓励学生要为职业发展做好准备,要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并构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二)生态文明与工程施工融合 在道路路基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取土和弃土,因此土壤表层受到相当严重地侵蚀。如果进入雨季,尤其是山区路段,弃土场坡面不稳而下滑,严重则会导致泥石流发生,造成水土流失。
5、若道路施工沿线有野生动物生存,那么工程的建设就会使野生动物迁徙,造成动物生息繁衍的环境改变,威胁到野生动物的生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4将这一生态文明发展观融入路基工程施工细节当中,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按照规定进行填挖,做好采石场、弃土场掩盖的必要性和处理好建筑垃圾的重要性,使生态文明观更加深入人心。 (三)经济观与工程设计融合 在路面设计中,不论是新建还是改建道路,主要考虑初期投资,工程使用后的养护维修成本考虑不足,这就会出现最昂贵和最短寿命的道路并存的现象,造成在整个
6、寿命期内的成本较大,在技术和经济上都不合理。因此,将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LCCA)设计与路面设计融合,即在不少于35年的分析期限内,对路面结构方案进行经济比选,对长期路面性能进行预测,对路面养护周期进行分析,从使用性能和费用两方面综合考虑,以最低的总费用作为经济控制指标。这种融合使路面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经济环保,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宽泛的思考空间,培养他们科学的经济观。 (四)职业精神与工程质量融合 1.工匠精神是职业灵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也再次强调,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既要有工匠精神,又要有团结精神5。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
7、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6。将工匠精神与工程质量的保障相融合,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严谨求实、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职业态度。将精品理念与职业精神相融合,培养学生的精神担当、人文情怀,提高学生工程实践的精神动力,为未来我国建造更多卓越的工程产品,注入精神原动力。 2.工程意识是职业素养 工程意识的内涵主要包括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等思维过程。土木工程的建设环境和结构体系越来越复杂,工程设计与施工会涉及众多领域,既要考虑建筑安全与造型美观协调统一,又要融入地域特色和文化元素,这就要对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全局意识进行培养。要在工程教育全过程中灌输“做事先做人”的
8、理念,使工程意识成为工程人才德育教育的基石。 3.工程伦理是职业道德 工程伦理就是在实施工程实践中所需要的伦理道德,是面对事件时应具有的明辨是非、做出理性抉择的素质。近年来,建筑行业中的“豆腐渣”工程、工程建筑材料的伪造、科学研究数据的乱编,对人民大众的安全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违背了工程师的伦理道德。对高校工科专业的学生开展工程伦理教育十分必要。通过工程伦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和社会安全规范;通过实际工程中积极和消极的案例,帮助学生感悟工程师的明确定位,辨别出实践中真正的价值观。 (五)民族精神與超级工程融合 詹天佑、茅以升等土木工程界的大师使我们了解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建造文化。他
9、们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终生致力于祖国的建设事业,他们的精神一直鼓舞和激励着当代大学生。近年来,我国一些标志性建筑和世纪工程的陆续建成,也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传承,例如港珠澳大桥。它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是我国工程师们用我们的民族精神战胜不可能的又一个工程奇迹。通过一些超级工程的介绍,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科技和文化的力量,了解工程建设的前沿发展,提升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思政教育实施方法探讨 (一)现代信息技术应充分利用 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查阅路基路面工程技术发展情况,同时,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补充参考书籍、视频等课程教学素材,学生在课前自学,小组讨论,接收
10、大量行业情况,进而对后续的专业教学内容更加了解。 (二)思政教育结合工程案例 典型优秀的工程案例是思政正面教育的较好载体,既可以展示技术进展,又可以学习科学原理,还可以体会到工程智慧。工程灾害和事故案例则从反面进行教育,课堂上分析事故原因,引发思考,课后以作业方式分析事故带给我们的启示,引导学生切身思考,领悟遵循专业规范的重要性和土木从业者所肩负的责任。 (三)课程评价体现思政教育 突破过去以知识点、技能点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评价,课程思政的落脚点要落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专业伦理和科学的信仰,良好的行为习惯,
11、具体涉及态度、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评价7。路基路面工程课程中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课程设计教学,将生产安全、团队协作、严谨创新等职业能力体现在学生综合考核评价中,见表1。 四、结语 课程思政教育通过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德育资源,使之与专业知识教学相融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要将思政教育贯穿大学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还需要不断地丰富育人载体,创新育人方式,构件长效机制,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精神建设工程。高校教师应不忘教育初心,勇于探索和实践,书写思政教育新篇章。参考文献: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43-46.2张爱娟,冯锐,焦万丽,等.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思政探索J.山东化工,2018,47(18):127-129.3杭莺.推进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J.学习月刊,2015:30-324周先旺.绿水青山是最好的金山银山J.党建,2014:53-555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6闫长斌,杨建中,梁 岩.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程意识与工匠精神的培养以土木工程类专业为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3):24-327杨思斯.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探索以电气一次部分安装检修与设计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9,10s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