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 燕歌行(一)导学案- 高二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中册(无答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古诗词诵读 燕歌行(一)导学案- 高二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中册(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诵读 燕歌行(一)导学案- 高二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中册(无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下) 语文导学设计 执笔:赵晚晴 审核:语文备课组授课人: 授课时间: 周 课时 总课时: 班级: 学生姓名: 小组与层级编号:课 题燕歌行(一)课 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知识技能:掌握诗歌环境渲染、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揣摩诗歌精湛的语言过程方法:通过诵读法与提问法,品味诗歌的主题美、技巧美、语言美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边塞诗深广的社会意义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对作品的分析理解和审美鉴赏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学习诗歌鉴赏基本方法难点:把握诗歌的多重主题学法指导 学 习 活 动调控手段备 注1、 预学案(自主探究)1.诵读全诗。2.全诗共28句,根据内容可分为几层?概括每层意思
2、。二、教学案(合作学习)1.预习成果展示2.合作探究(1)战争的起因是什么?(2) 如何理解“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3)诗人为描写“出师”渲染怎样气势?如何理解这种气势的描写?(4)“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中的“飞”和“照”说明当时战争的情况如何?(5)“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这两句写景有什么作用?(6)“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板书设计(小结):三、习题案(达标检测)1.背诵并默写全诗。2.理解性默写(1)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两句通过写汉将带兵出征时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刻画了一位临战轻敌的统帅形
3、象,为下文的战败被困作反衬。(2)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两句用战士在前方杀敌的出生入死与汉将在军帐中的轻歌曼舞作对比,控诉了汉将不懂得体恤士兵,为下文写战败埋下了伏笔。(3)有战争就会有别离,甚至是生死离别。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两句通过描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对对方的思念,从侧面折射出战争的残酷。(4)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两句一实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打仗的辛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远征战士的思念之情。4、 学习反思课 题燕歌行(二)课 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知识技能:掌握诗歌环境渲染、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揣摩诗歌精湛的语言过程方法:通过诵读法与提问法,品味诗歌的主题美、技巧美、语言
4、美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边塞诗深广的社会意义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对作品的分析理解和审美鉴赏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学习诗歌鉴赏基本方法难点:把握诗歌的多重主题学法指导 学 习 活 动调控手段备 注2、 教学案(合作学习)1.预习成果展示2.合作探究(7)“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写了什么景?有何作用?(8)“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分别写哪几种人?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9)“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诗人此处是如何写征人之苦的?与全诗描写战争是否背离?(10)“边庭飘颻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5、表现出了什么样的征战生活?(11)“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士兵与将领形成怎样的对比?(12)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3.板书设计(小结):三、习题案(达标检测)1.背诵并默写全诗2.理解性默写(5)在初唐时期,在战场上建立功业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奔赴边塞为国建功也一度成为一种社会风气,高适的燕歌行中的“_”这一句就是很好的证明。此外,对于敢于为国效力人,最高统治者表现出来的态度是:“_”,这就直接推动了这种风气的形成。(6)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这一句通过前方的急报侧面写出了敌人进攻速度之快,“_”这一句则直接描写了敌军侵袭时的来势汹汹。(7)在高适
6、的燕歌行中,“_,_”两句对边塞黄昏时风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暗示着战争的失败。(8)李广是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王昌龄在出塞中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对其仰慕与赞颂之情,高适的燕歌行也提到了李广,这两句是:“_,_”,委婉地表达了对如今带兵出塞边疆打仗的将军的不满。四、学习反思课 题李凭箜篌引课 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知识技能: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基本内容过程方法:揣摩诗歌,分析多种艺术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对作品的分析理解和审美鉴赏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分析诗歌多种艺术手法难点:掌握虚实结合手法学法指导 学 习 活 动调控手段备
7、注一、预学案(自主探究)1.诵读全诗。2.知人论世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卒时年仅27岁。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其诗想象丰富,立意新奇,用词瑰丽,形成凄艳诡谲诗风,被后世称为“诗鬼”。有作品集李长吉文集。元和五年(810),21岁的李贺参加了河南府试,成绩优异,被荐应进士举。他于当年冬赴长安,准备参加次年二月的考试,这时他遭到了“争名者”的
8、攻击。他们说进士的“进”字与贺父李晋肃的“晋”字同音,根据当时的避讳法,李贺不应参加礼都考试。韩愈为此专门写了讳辩一文,驳斥说:“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能为人乎!”然而李贺终未能参加考试,他陷于极度抑郁愤懑之中。二、教学案(合作学习)1.预习成果展示2.合作探究(1)开头四句的叙述顺序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好处?(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乐声有怎样的起伏变化?(3) 这一层是怎样表现乐声起伏变化的呢?(4)“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一层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新高考语文押题 高中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考语文新题型 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作文指导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