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古诗阅读专题复习:杜牧作品专练.docx
《高考语文一轮古诗阅读专题复习:杜牧作品专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古诗阅读专题复习:杜牧作品专练.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杜牧作品专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题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注写这首诗时,作者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杜牧携眼医前往扬州。按唐制,作者因假逾百日而离职。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蝉噪”写出了蝉声嘶哑,动中见静;“满”写出了台阶青苔之密,来人稀少。两处均表现了禅智寺的冷清。B.“故迟留”写寺内白鸟徘徊,久久停留,不愿离去,显示了禅智寺的空寂人稀,更突出了与“我”的惺惺相惜。C.颈联“暮霭”“斜阳”一暗一明,描绘了夕阳西下、暮霭顿生的画面,表现禅智寺冷而不寒,幽而
2、不暗。D.本诗前三联从感官、色彩、动静、空间的角度描写景物,使画面富于层次感,寓情于景,情景自然交融。16.本诗和姜夔的扬州慢均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15.(3分)B(“更突出了与我的惺惺相惜”错)16.(6分)杜诗尾联写“歌吹”,以扬州的歌舞喧闹、市井繁华来反衬禅智寺的静寂落寞,突出了诗人的身世感慨和孤独失落的心境。姜词“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两句通过写红药的繁盛反衬整个扬州城的凋残破败,表达了昔盛今衰之感慨。(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其余答案言之成理亦可)悲吴王城杜牧二月春风江上来,水精波动碎楼台。吴王宫殿柳含翠,苏小宅房花正开。解舞细腰何处往,能歌姹女逐谁
3、回。千秋万古无消息,国作荒原人作灰。【注】吴王城:三国时期都城遗址。吴王孙权迁都鄂县,改名武昌。这首诗是会昌二年杜牧任黄州刺史游览武昌时所作。当时,晚唐江河日下。苏小:南齐时钱塘著名歌妓。姹女:美貌的女子。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联表面在写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实际上蕴含了对历史兴废的感慨。B.颔联通过想象,虚写柳枝含翠,住所花开,意在感慨物是人非、盛景不再。C.颈联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达对那些花枝招展、能歌善舞的漂亮女子的赞美之情。D.尾联既抒发了对吴王城衰败的悲叹之情,又表达了对晚唐国势江河日下的忧虑。15.这首诗歌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答
4、14.C (3分) 【解析】“赞美之情”分析不当,主要是借写这些女子感叹当年吴王宫廷歌舞升平的生活已然不在,繁华已成过眼烟云。15. (6分。每点2分)动静结合。“水精波动”是动景,“楼台”是静景,又以一“碎”字化静为动,描绘了一幅立体的画面。虚实结合。“二月春风”“江水”“楼台”是实写,“吴王宫柳”“宅房花开”是虚写,虚实结合,由眼前之景推及往昔画面。渲染。通过春风、江、水波、楼台、翠柳、花等一系列景物的渲染,表面在写美景,实则是吴王城“国作荒原”的写照,以乐景衬哀情,悲叹世间的兴衰变化。题武关杜牧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5、。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注武关,在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战国时秦置。楚怀王绝齐亲秦,入武关为秦伏兵所执,客死秦国。 圣神:神圣天子;四海:天下统一。8诗人“笑”怀王什么?为什么“笑”?请简要分析。(5分)8(5分)诗人“笑”怀王糊涂昏庸,听信小人,放逐屈原,最终造成自己客死秦国,楚国国运衰败的悲剧结局。(3分)诗人“笑”怀王是希望唐王朝统治者居安思危,吸取楚怀王的历史教训,任人唯贤,励精图治。(2分)9诗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任选两种加以赏析。(6分)9(6分)【答题示例】拟人:首联“碧溪留我武关东”一句诗人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自己在武关的盘桓说成是“碧溪”的相留,这就将诗情十分自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新高考语文押题 高中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考语文新题型 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作文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