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王安石专题练.docx
《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王安石专题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王安石专题练.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王安石专题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上谓安石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普、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
2、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帝曰:“今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久之,以早引去,洎复相,岁馀罢,终神宗世不复召。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文本二: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
3、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便更失人心B. 今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C. 今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D. 今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便更失人心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参
4、知政事,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等合称“宰执”。B. 经术,指经学,解释诸子百家经典中的字面意义、阐明书中蕴含义理的一种学问。C. 上疏,指臣下向帝王上本进言。此处的“疏”和谏太宗十思疏的“疏”同义。D. 膏泽,常用义有两个,一是滋润作物的及时雨,二是施恩惠。文中是第二个含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安石见解独到。他认为经术是用来处理世务的,世人之所以认为经术不能处理世务是因为后世大都是庸俗的读书人。B. 王安石勇于变法。熙宁二年,他回答皇帝说,改变风俗,建立法令制度是当今最急迫的事情,神宗认为他说的是正确的。C. 王安石固执己
5、见。他不管对错都坚持己见,甚至有人对他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D. 王安石富有担当。他改革社会因循苟且的不良风气,把能否帮助皇帝大有作为和让老百姓得到好处作为评价自己的标准。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馀罢,终神宗世不复召。(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14. 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遇到很多阻力,请结合材料一进行概括。【答案】10. B 11. B 12. C 13. (1)过了很久,王安石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次担任宰相,一年多后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再被召回。(2)盘庚没有因为
6、有人怨恨的缘故改变自己的计划;(他)考虑到(迁都)适宜然后坚决行动,认为正确(就)看不出有什么值得后悔的地方。 14. 阻力:(1)朝臣的反对。(2)后族的反对。(3)皇帝的妥协。【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至”的意思是“甚至”,连词,用在并列词语最后一项之前,表示突出这一项,所以“至”前断句,排除选项AC;“京师乱起”是“忧”的具体内容,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D。故选B。句子翻译:现在人们怨叹,甚至有人说出对朝廷不恭顺的话来。自亲近大臣到皇后家族,没有不说免行钱有害的。两宫太后声泪俱下,担忧京城里会发生动乱,认为天旱更加失去了人心。【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7、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经术,指经学,解释诸子百家”错误。应该是“儒家”。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甚至有人”错误。由原文“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可知,王安石性格固执,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见解,执意不肯改变。他甚至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可见该句是王安石所说,意思是他甚至说,而不是“甚至有人”。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赋分点:(1)以:因为。洎:等到。岁馀:一年多。终:直到。(2)为:因为。度:计
8、划。度:考虑。义:适宜。故:地方。【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由原文“帝曰:今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可知,神宗说:“现在人们怨叹,甚至有人说出对朝廷不恭顺的话来。自亲近大臣到皇后家族,没有不说免行钱有害的。两宫太后声泪俱下,担忧京城里会发生动乱,认为天旱更加失去了人心。”可见朝臣的反对。由原文“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可知,慈圣、宣仁两位太后痛哭流涕地对神宗说:“王安石扰乱了天下。”可见后族的反对。由原文“久之,以早引去,洎复相,岁馀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可知,过了很久,王安石因为
9、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次担任宰相,一年多后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再被召回。可见皇帝的妥协。【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
10、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翻译:文本一:熙宁二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神宗对王安石说“:人们不能了解你,以为你只知道经学,不明白世上的事务。”王安石回答说“:精通经学正可以用来治理世上的事务,但是后世所谓学习经学的读书人,大都是些庸人,所以世俗全都认为经学不可以施行在社会事务。”神宗又问“:那么你实施的话以什么为先?”王安石说:“改变风俗,建立法令制度,是当今最为急迫的事情。”神宗认为很对。于是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制置三司条例司为临时官署名),任命王安石
11、和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共同掌管。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法相继问世,称为新法,并派遣提举官四十多人,颁行新法于天下。王安石性格固执,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见解,执意不肯改变。他甚至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熙宁七年春天,全国干旱很久,饥民流离失所,皇帝忧容满面,上朝时感叹不已,想要全部罢除不好的法度。神宗说:“现在人们怨叹,甚至有人说出对朝廷不恭顺的话来。自亲近大臣到皇后家族,没有不说免行钱有害的。两宫太后声泪俱下,担忧京城里会发生动乱,认为天旱更加失去了人心。”监安上门郑侠上疏,把所见到的流民扶老携幼的困苦情状,画成图进献神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新高考语文押题 高中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考语文新题型 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作文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