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相关资料全.doc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相关资料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相关资料全.doc(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政道教授曾说过:“最重要的是学会提问题。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贵有疑,许多新的知识,新的发现正是从一个个疑问中得来,小语教学更是如此。学生在经历“质疑解疑获知的螺旋上升过程中得到不断地提高。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摇篮。格拉底所言:“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呼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高度肯定和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中外教育家所共识。但是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缺失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具体表现为:一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二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因此,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营造和谐的气氛,开发并训练批判性思维,采
2、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最终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开展。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证明,“思维从惊奇和疑问开场。问题是推动学生创造力开展的活力。而问题意识是创造人才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一种自觉的心理活动。儿童的世界充满惊奇和疑问,从儿童的好奇、好问、求知欲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他们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问题,这是教育的失败,而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那么是教育的最大成功。“学贵知疑,不疑那么不进,小疑那么小进,大疑那么大进。 教育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
3、维的动力。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正是师生双方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开他们心智的大门,使之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与教学过程的这一特征是一致的,其主旨都在于开展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知识。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探究学习,首先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心向,自主确立探究的方向,在问题和任务的驱动下,进入探究活动。可见新课程的理念,是以“问题为核心的。一个人假设没有疑问,哪来的研究?学生的问题意识跟不上,何来有效地进展新课程的改革,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学生学会怎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实际上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4、善于学习,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能力,学有活力。三、课题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碰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与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疑心、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语文问题意识:是指语文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矛盾和疑难;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提出的新语文课题;语文问题意识以质疑为核,以发表不同意见为表现形式。 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而言,“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 从“认知结构的角度看,“问题意识较强的学生,必然是一个在认知过程
5、中掌握主动权的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在语文学习中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通常对语文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在其大脑中有一个非常明晰的“语文认知结构,从而能明确确立学科学习目标,能够对语文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主体性教学的角度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能力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师能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施问题教学模式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开展,因势利导,充分保护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从活泼课堂气氛的角度,来强化学生“问题意识,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四、研究的容与目标:1、研究的容: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6、,使学生敢问、会问、好问、善问,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语文课成为真正充满活力,放飞思维翅膀,培养学生能力的殿堂,真正提高语文课教学的实效,并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开展奠定良好的根底。2、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解决学生上课只会听讲,不会提问的现状,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问的勇气,使学生敢于提问,喜欢提问,培养学生问问题的兴趣。 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使学生会问,知道该从哪儿去发问,把问题提在关键之处,提高问的价值。 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五、研究方法和对象:1、研究的方法: 在研究中采用整体
7、研究和个别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实验法、行为研究法为主,选取几个平行班进展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2、本研究实施的对象:小学二六年级学生。 选取研究教师班为实验班,其余各班为对照班。六、课题的实施策略: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分三大步开展研究。首先,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然后,注重引导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进展筛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最后侧重于启发学生选择适宜的方法、策略自主地解决问题,并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高能力。 在研究的过程中注意加强根底知识的教学,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七、研究的步骤:
8、本课题研究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本课题研究计划三年完成2010年9月2013年9月,分三个阶段进展实施: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主要工作:1成立课题小组,选出课题组研究人员。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可持续开展教育根底教程、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等资料。3完成课题申请.评审书和课题方案的设计。4制定第一阶段的实施计划并开展工作。2、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1月2012年12月以各年级研究教师的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此方案,将另外班级作为实验对照班,进展研究,课题组有计划地做好活动研讨交流、改良完善等工作,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3、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
9、9月1、科学地检测活动的效果,认真总结活动经历。2、报请上级领导对本课题进展全面的检测、评估。3、采用各种形式汇报实验成果,进展检测。八、预期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总结报告、相关论文与教学案例。2、实验成果展示:教研组公开活动、公开课等。 小学语文课题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教育教学实践说明:“任何创新都源于问题。问题意识是人类有意义思维的起点和动力,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疑心、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贵有疑,许多新的知识,新的发现正是从一个个疑问中得来,小语教学更是如此
10、。学生在经历“质疑解疑获知的螺旋上升过程中得到不断地提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呼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高度肯定和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中外教育家所共识。但是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缺失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具体表现为:一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二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传统。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对知识结论或结果的传授与掌握,无视对知识产生开展进程的展示与探索,使许多学生失去问题意识。在课堂上,教师们将书本知识过分细化,对勤学好问的学生未留下思考、质疑时机,学生们一味地承受现成的知识,巩固这些知识,结果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却不能自我发现问题,创新潜能被埋
11、没。其次是课堂上缺乏提问题的机制和气氛。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不断地抛出一个个问题,而学生总是忙着去解决由教师所提供的一个个问题,当教师手中的问题解决完了,这节课也就“顺利完成了。课堂一问一答单调化阻碍了学生的提问,“启发式和“讨论式往往被异化成了“提问式和答问式,整堂课未给学生留下提问时间和空间。因此,我校承接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证明,“思维从惊奇和疑问开场。问题是推动学生创造力开展的活力。而问题意识是创造人才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一种
12、自觉的心理活动。儿童的世界充满惊奇和疑问,从儿童的好奇、好问出发,积极培养他们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问题,这是教育的失败,而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那么是教育的最大成功。“学贵知疑,不疑那么不进,小疑那么小进,大疑那么大进。 教育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正是师生双方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开他们心智的大门,使之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与教学过程的这一特征是一致的,其主旨都在于开展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知识。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
13、学习。自主探究学习,首先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心向,自主确立探究的方向,在问题和任务的驱动下,进入探究活动。可见新课程的理念,是以“问题为核心的。一个人假设没有疑问,哪来的研究?学生的问题意识跟不上,何来有效地进展新课程的改革,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学生学会怎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实际上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能力,学有活力。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研究的容: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会问、好问、善问,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语文课成为真正充满活力,放飞思维翅膀,培养学生能力的殿堂,真正提
14、高语文课教学的实效,并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开展奠定良好的根底。 2、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解决学生上课只会听讲,不会提问的现状,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问的勇气,使学生敢于提问,喜欢提问,培养学生问问题的兴趣。 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使学生会问,知道该从哪儿去发问,把问题提在关键之处,提高问的价值。 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探索、研究、实践,得出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沉着还是形式上都便于教师操作的一种更具开放性、借鉴性的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容 本课题立足于对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和语文阅读中问题意
15、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的根底,着力探寻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并付诸实施,最终总结一套可供借鉴的途径和方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分三大步开展研究。首先,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最后在研究的过程中注意加强根底知识的教学,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1、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喜欢读书。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增加适合学生阅读的现代、当代文学作品,以与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 2、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 1开展语文阅读“每日三问活动。力争绝大多数学生能在实验阶段到达读必有
16、问的程度。 (2)重视引导典语言的积累,使学生在丰富语汇的同时,体味深刻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思,以到达提高问题的水平的目标。 3注重引导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进展筛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 4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努力践行模块教学策略。侧重于启发学生选择适宜的方法、策略自主地解决问题,并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高能力。 3、设置多种交流、展示平台,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平时的积累。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网络博客,展示交流评价自己问题水平,并定期进展评比,给予适当奖励。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
17、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 2、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与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展修正完善。 3、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典型案例进展分析,从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来提醒其在规律,从而逐步调整和完善注重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 4、调查问卷法:分阶段对实验学生班级进展调查问卷,进展分析归纳,形成相关调查报告。 5、统计比照法:通过对试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学生问题意识状况的统计比照抽样,来验证和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六、课题研究的步骤:为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我们精心安排、分工合作、按步实施,确定研究分三个阶段进展。 1、准备阶
18、段 2013年7月2013年8月。对课题进展充分论证,研究课题如何开展和开展哪些方面的研究,论证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以与在课改中所起的促进作用,进展课题研究人员培训。 2、实施阶段 2013年8月2014年1月。展开常规研究工作,对各实际操作程序与效果进展深入的研究,各研究人员对自己所重点研究的容要有对应的理论成果。 3、总结阶段 2014年1月2014年3月。改良和完善前阶段的研究工作,进展成果汇编,申请课题结题验收,对课题研究进展反思与总结。 七、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从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 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2013年7月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前我校学生
19、的语文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状况,深入课堂,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情况,经过深入的分析和反复的讨论,确定将“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 二、课题启动阶段:2013年7月 针对我校语文教学的根本情况与问卷调查的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成员进展相关理论的学习,增进他们对课题的理解和把握,明确各自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掌握进展课题研究的根本方式和方法,提高实验人员的科研能力。然后课题组人员广泛收集国外关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的成功经历和先进理论,分析课题研究的意义与预期目标,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责任,拟写课题实验方案,作好课题申报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3
20、年8月2014年3月 1.根据总课题的精神和要求,各年级成立相应的子课题研究小组,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2.选择对课题理解透彻、工作开展到位的教师和班级作为试点,组织好教学观摩和经历交流活动,取得以点带面的效果,推进课题工作的开展。 3.与时收集过程性材料,与时总结实验工作经历,认真做好阶段性小结,与时矫正实验行为 四总结阶段2014年1月2014年3月 1.整理实验过程性资料,分析实验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归纳总结成功作法和经历,撰写课题实验报告。 2.收集整理实验当中所产生的优秀课题研究论文、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课件和优秀课堂实录,形成相应的文集和光盘。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教师
21、方面 1、语文教师自身涵不断丰厚,素质不断提高。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课题研究,使广阔语文教师自身涵不断丰厚,素质不断提高。广阔语文教师一改以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重点向培养学生问题能力方面转移,不但强化了教师备课的深度和广度,更强化了教师备课时对学生已有旧知预设的重视程度。真正实现了在提高学生的同时开展了自己。 2、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显著提升。 广阔语文教师能准确地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科学地开发课程资源,这些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其中,王冬霞教师成为了丰南区语文学科带头人,艳梅教师上报的语文光盘课获得区级二等奖。 3、总结出来一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22、1激发好奇心,使学生想问“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与时作出反响。发现问题,并追根寻源、激发思考、引起探索欲望,开场创新活动。因此,我们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引出探索的欲望。如:在上草船借箭这课时,抓住“借字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借其实是骗,为什么偏偏用“借呢?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白这里用“借不但点出诸亮的聪明、智慧,而且暗示了这箭在后来作战时还要还给操。也就是军造箭射自己。 2创造条件,使学生敢问 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使学生
23、敢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 1、创设积极宽松的教学情境。在农村语文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没有讨论、交流、课堂死气沉沉,我这几年尝试着,与学生多进展情感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没有害怕感而敢于从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平安和愉悦,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给每个学生的提问投以微笑,关注和点头,允许他们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插话。引导学生敢于对教师、书本上的观点,提出质疑,要积极提倡学生标新立异、勇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教学 中学生 问题 意识 培养 研究 相关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