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实验专题题型必练—8物质性质探究实验方案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三化学一轮实验专题题型必练—8物质性质探究实验方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一轮实验专题题型必练—8物质性质探究实验方案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实验专题题型必练8物质性质探究实验方案设计非选择题(共16题)1在化学研究中,往往可以通过观察现象认识物质变化的情况。请分析以下一组有现象变化的化学反应。(1)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中出现胶状沉淀的原因:_。(2)中加碱时出现的现象是_,现象说明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3)中加碱时出现的现象是_。(4)中加酸时出现的现象是_。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5)滴加试剂顺序的变化会影响溶液中的象和发生的反应。请继续分析以下实验。实验实验及操作现象试管滴管0.1molL1Fe(NO3)2溶液先滴加1.0molL1H2SO4溶液;再滴加1.0mL0.5molL1
2、NaOH溶液.加酸时溶液无明显现象;加碱后溶液依然没有明显变化探究加酸时Fe(NO3)2溶液中是否发生了反应:向1.0mL0.1molL1Fe(NO3)2溶液中_。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Fe3,证明加酸时溶液中发生了反应。(请将上述操作补充完整)推测溶液中产生Fe3的可能原因有两种:a._;b._。2甲醛(HCHO)与葡萄糖相似具有强还原性,40%甲醛溶液沸点为96,易挥发。为探究过量甲醛和新制Cu(OH)2反应的产物,进行如下研究。(1)在如图装置中进行实验,向a中加入0.5mol/LCuSO4溶液50mL和5mol/LNaOH溶液100mL,振荡,再加入40%的甲醛溶液40mL,缓慢
3、加热a,在65时回流20分钟后冷却至室温。反应过程中观察到有棕色固体生成,最后变成红色,并有气体产生。仪器a的名称是_,仪器b的作用为_。能说明甲醛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_。(2)查阅资料发现气体产物是副反应产生的。为确认气体产物含H2不含CO,将装置A和如图所示的装置连接后进行实验。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G;_装置B的作用是_;确认气体产物中含H2而不含CO的现象是_。(3)已知:。设计实验证明a中甲醛的碳元素未被氧化成+4价的实验方案为:取少量a中反应后的清液,_,则说明甲醛的碳元素未被氧化成+4价。(4)为研究红色固体产物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以下每步均充分反应):已知:i:Cu2O
4、Cu(NH3)4+(无色)Cu(NH3)42+(蓝色)。:2Cu+8NH3H2O+O2=2Cu(NH3)42+4OH-+6H2O将容量瓶ii中的溶液稀释100倍后,溶液的颜色与容量瓶i相近。由此可知固体产物的组成及物质的量之比约为_。3某化学小组研究盐酸被氧化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1)研究盐酸被MnO2氧化。实验操作现象常温下将MnO2和12molL-1浓盐酸混合溶液呈浅棕色,有刺激泩气味将中混合物过滤,加热滤液生成大量黄绿色气体加热MnO2和4molL-1稀盐酸混合物无明显现象已知MnO2呈弱碱性。中溶液呈浅棕色是由于MnO2与浓盐酸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是_ 。中发生了分解反应,反应
5、的化学方程式是_ 。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可能是c(H+)或c(Cl-)较低,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将实验、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用下图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V:i. K闭合时,指针向左偏转. 向右管中滴加浓H2SO4至c(H+)7molL-1,指针偏转幅度变化不大再向左管中滴加浓H2SO4至c(H+)7molL-1,指针向左偏转幅度增大将i和、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2)研究盐酸能否被氧化性酸氧化。烧瓶中放入浓H2SO4,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中滴加浓盐酸,烧瓶上方立即产生白雾,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无明显现象。由此得出浓硫酸_(填“能”或“不能”)氧化盐酸。向试管中加入3mL浓盐
6、酸,再加入1mL浓HNO3,试管内液体逐渐变为橙色,加热,产生棕黄色气体,经检验含有NO2。实验操作现象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伸入棕黄色气体中试纸先变蓝,后褪色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伸入纯净Cl2中试纸先变蓝,后褪色通过实验、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l2,的操作是_。(3)由上述实验得出:盐酸能否被氧化与氧化剂的种类、_有关。4某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列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探究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条件。供选试剂:30%H2O2溶液、0.1mol/L H2SO4溶液、MnO2固体、KMnO4固体(1)小组同学设计甲、乙、丙三组实验,记录如下操作现象甲向I的锥形瓶中加入_,向I的_中加入30%H2O2溶液,
7、连接I、,打开活塞I中产生无色气体并伴随大量白雾;中有气泡冒出,溶液迅速变蓝乙向中加入KMnO4固体,连接、,点燃酒精灯中有气泡冒出,溶液不变蓝丙向中加入KMnO4固体,中加入适量0.1mol/LH2SO4溶液,连接、,点燃酒精灯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2)丙实验中O2与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3)对比乙、丙实验可知,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适宜条件是_。为进一步探究该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采取的实验措施是_。(4)由甲、乙、丙三实验推测,甲实验可能是I中的白雾使溶液变蓝。学生将I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下列_(填字母)溶液,证明了白雾中含有H2O2。A酸性KMnO4 BFeC12 CN
8、a2S D品红5下面是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的过量的Fe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I.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验证反应得到的混合气体中含有SO2、H2、H2O已知:CaSO3受热易分解(1)写出过量Fe粉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等体积的SO2与H2的总化学方程式:_(2)若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流向,为达到实验目的,各装置连接顺序是A_(不可重复使用)。(3)装置E中的干燥管中盛放的物质为碱石灰,其作用是_。(4)证明有H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II为测定混合气体中SO2的体积分数,,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5)W溶液可以是下列溶液中的_(填字母代号);AH2O2溶液BNaOH溶液CKMnO4溶液(硫酸酸化) D
9、氯水该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为_(用含V、m的代数式表示)。(6)丙同学使用cmol/LxmLI2的淀粉溶液(过量)吸收混合气体,充分反应后,用0.1000mol/L的Na2S2O3标准溶液去滴定I2的淀粉溶液,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的体积为20mL,该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为_(用含V、c、x的代数式表示)已知:I2+2S2O32-=2I-+S4O62-。6为了探究Cl2、SO2同时通入H2O中发生的反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气体发生装置B产生的气体是_。(2)为验证通入装置D中的气体是Cl2过量还是SO2过量,某小组同学准备了以下试剂:
10、氯化亚铁溶液 硫氰化钾溶液 品红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a若Cl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_(选填一个序号)的试管内,再加入_(选填一个序号)试剂,实验现象是_。b若SO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_(选填一个序号)的试管内,实验现象是_。(3)另一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图(夹持和加热装置略去),分别研究SO2和Cl2的性质。若从左端分别通入SO2和Cl2,装置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否相同?_(填“相同”或“不相同”);若装置B中装有5.0 mL 1.0 molL1碘水,当通入足量Cl2完全反应后,共转移了0.05mol电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若由元素S和O组成2价酸根离子X,
11、X中S和O的质量比为43;当Cl2与含X的溶液完全反应后,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取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写出Cl2与含X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7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研究SO2与Ba(NO3)2溶液的反应。实验:向盛有2mL 0.1mol/L Ba(NO3)2溶液的试管中,缓慢通入SO2气体,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液面上方略显浅棕色。探究1: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1)白色沉淀是_(填化学式)。(2)分析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NO3氧化了SO2,乙同学认为是溶液中溶解的O2氧化了SO2。支持甲同学观点的实验证据是_。乙同学通过下列实验证明了自己的推测正确,请完成实验方案
12、: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向2mL_molL _溶液(填化学式)中通入SO2_探究2:在氧化SO2的过程中,NO3和O2哪种微粒起到了主要作用。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向烧杯中加入煮沸了的0.1 molL的BaCl2溶液25mL,再加入25mL植物油,冷却至室温,用pH传感器测定溶液pH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图1:向BaCl2 (无氧)溶液中通入SO2向烧杯中分别加入25mL 0.1 molL的BaCl2溶液、Ba(NO3)2溶液,通入SO2,用pH传感器分别测定溶液pH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2:分别向BaCl2、Ba(NO3)2溶液中通入SO2(3)图1,在无氧条件下,向BaCl2溶液中持续通入SO2,
13、溶液pH下降是因为_(用方程式表示)。(4)图2,BaCl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5)依据上述图像你得出的结论是_。8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实验方案实验现象1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A浮于水面,熔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2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B产生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3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C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4镁带与2molL-1的盐酸反应D剧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5铝条与2 molL-1的盐酸反
14、应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既而沉淀消失6向AlCl3溶液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F生成淡黄色沉淀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探究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2)实验用品:仪器:试管酒精灯胶头滴管试管夹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等;药品:钠、镁带、铝条、2molL-1的盐酸、新制的氯水、饱和的H2S溶液、AlCl3溶液、NaOH溶液等。(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方案相对应的实验现象)1_3_5_(用A-F表示);写出的离子方程式_;(4)实验结论:_;9室温下(20oC)课外小组用下列装置探究铁和硝酸反应情况,过程如下图所示:将中液面上的气体排入小试管中点燃,有尖锐爆鸣声,
15、小试管壁出现液滴。取反应后溶液,加入足量NaOH 溶液得到灰绿色沉淀。煮沸时,蒸气带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1)X气体是_ (填化学式),证据是_。(2)实验中硝酸被还原成另一种产物的化学方程式_。(3)甲同学对产生的气体原因提出假设并设计方案:假设1:该浓度的硝酸中H+的氧化性大于NO3-假设2:H+还原反应速率大于NO3-的还原反应速率I. 验证假设1:可用_(选 “ Cu” 或“Zn”)粉与同浓度硝酸反应,依据 _ ,则假设1不成立。II. 验证假设2:改变条件重复上图过程实验,结果如下:(所用试剂的量、气体成分与实验上图相同)序号反应温度实验结果a40oC溶液浅绿色,
16、收集气体为3.4mLb60oC溶液浅绿色,收集气体为2.6mL上表实验结果_(填“能”或“否”)判断假设2成立。由实验数据结果分析温度对铁粉与硝酸反应时对生成X体积的影响的原因_。(4)常温下(20),乙同学改用3molL1 HNO3 进行图1过程实验,中仍为无色气体,在中气体变红色。由此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_ 。a. 该实验产生的无色气体只有NOb. 若改用浓硝酸时,反应会更剧烈还原产物为NO2 c. 硝酸的浓度不同时,其主要还原产物不同(5)综上所述,金属与硝酸生成X气体,需要控制的条件是_ 。10某课题小组查阅资料知,硫酸镁和焦炭组成的混合物在高温(800)条件下反应生成MgO、SO2
17、、CO2、CO。为了探究资料信息的真实性,他们设计如下实验:.检验部分产物取一定质量的硫酸镁和焦炭混合均匀,在高温下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图1所示装置可以检验CO2、CO和SO2是否存在。供选用的药品有:品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硫酸铜溶液。(1)A装置中的试剂是_,其作用是_。(2)能证明CO2、SO2都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实验过程中,B中导出的气体能燃烧并发出蓝色火焰。.定量确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另取一定质量的硫酸镁和焦炭混合均匀,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装置省略)。已知:D、E、F中溶液均足量,吸收气体充分且不考虑副反应。C
18、uCl的盐酸溶液能吸收CO生成氯化羰基亚铜Cu2Cl2(CO)22H2O。(3)实验前要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其作用是_。(4)有同学提出上述图2装置不安全,应该在C、D之间增加图3装置,其目的是_。另一位同学认为按上述装置用差量法测定CO的量,结果会偏大,请你提出改进的措施:_。(5)当反应完全后,将D中溶液稀释至1 000 mL,准确量取25.00 mL稀释后的溶液,并用0.500 0 mo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进行三次平行实验,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平均体积为15.00 mL。如果在装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前没有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则测定D中生成硫酸的量会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考化学资料 新人教版化学资料 新教材化学资料 高中化学课件 高中化学学案 高考化学新题型 高考化学冲刺 高中化学试卷 高考化学指导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