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二.docx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总结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知识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1.背景: (1)十月革命后,在落后的俄国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十月革命后,协约国帝国主义对苏俄进行了武装干涉,妄图扼杀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3)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面对极为残酷的战争环境,苏维埃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即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3.内容:(1)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食外,其余粮食以极低价格交售国家;(2)工
2、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3)贸易:取消自由贸易。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4)分配: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即按需分配,绝对的平均主义)。3、评价:(1)进步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在当时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2)局限性:它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后来战争基本结束,情况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加强;严重脱离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违背了商品和市场规律,不符合当时俄国的国情。其原因在于,布尔什维克党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
3、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4.特点:战时:为了保证战时物资供应而实行的应急措施。共产主义:它所规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取消商品贸易和货币流通、实行义务劳动制,与马克思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非常接近.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1.背景:(1)直接原因:长期战争的破坏,苏维埃亟需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反抗,频繁发生暴动;国家也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2)深层次原因:列宁对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重新思考。(3)根本原因: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调整。2.实施: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会上决定以
4、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由此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2、实施: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3、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减轻农民负担,提高生产积极性,缓解和农民矛盾,巩固工农联盟)。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方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允许私人资本和外资经营中小企业。(允许多种所有制和经营方式,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工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促进了商品流通,推动经济发展)。按劳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4.实质: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来发展生产力,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5.意义:
5、(1)理论意义: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探索了一条在小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和方法,为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2)实践意义: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三、斯大林体制:1.背景: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包围。马克思主义理论:大机器工业是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工业极其落后,斯大林认为变落后农业为强大工业国是迫切任务。2.形成过程:(1)工业化之路:1925年12月联共(布)
6、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正式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1926年起进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19281932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19331937年,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2)农业全盘集体化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了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1929年开始实施农业集体化。1932年苏联宣布“完成全盘集体化”。苏联进行农业集体化的原因: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推动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3.形成标志:193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4.特点: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5.评
7、价(1)积极:对俄国:苏联用较短时间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工业化。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对世界:计划经济的成就引起同时期的西方和落后国家的关注和学习。(2)消极:对俄国: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超越了苏联生产力水平,逐渐僵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对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该体制。1、20世纪初苏俄(苏联)四次经济政策的调整(1)调整过程:1917年,苏俄十月革命胜利之初,把私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考历史资料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新教材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课件 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考历史专题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