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1720世纪英、美、法、德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改革或王朝战争的方式走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各国最终选择了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这两种政体的核心特征是代议制民主。从此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逐渐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原则,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第七节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1革命背景(重点理解)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主要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圈地运动、手工工场等手段发展起来)。阶级:资产阶级新贵族形成(主要包括海外贸易商人、航海家、农牧场主、手工工场主)。
2、政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君权神授)。历史:有限王权(大宪章和议会政治理论: 17世纪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霍布斯等主权在民、否定君权神授、主张分权为了实行君主立宪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2革命历程(1)开始标志: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进行合法斗争,提出了限制王权、获得政治权利的要求。(2)内战时期:1642-1649年,结果:打败王军,1649年1月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3)共和国时期(1649-1653年)(4)“护国政体”统治时期(1653-1660年):克伦威尔执政的措施:A政治:以武力维持统治,解散议会;对外远征爱尔兰和苏
3、格兰;颁布航海条例,发动英荷战争,争夺海上霸权。B经济:发展工商业。C宗教:厉行清教法规。 实质:资产阶级军事独裁政权。(5)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1688):克伦威尔病逝后,英国政局动荡不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保护革命的果实,于1660年迎立查理二世为英国国王,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实行反动统治。(6)结束:1688年“光荣革命”,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任国王与女王,标志着议会取得胜利。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高考考查重点)1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基本原则:限制王权、议会主权。(1)内容:限制王权:在法律实施、征税、维持常备军、召开议会、选举议员等受议会限制。(2)影响:标志
4、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初步形成。从人治转向法治,稳定社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为欧美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经验。2英国民主政治发展。(1)形成: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2)内容: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集体负责制)。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3)完善(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随着议会改革、选举权扩大、政党政治(两党制)完善。内阁、内阁首相的选举不再有国王和贵族干预,成为两大党的竞争。4.历次议会改革英国代议制民主制的完善(1)过程:1832年的议会改革背
5、景:工业革命后,人口稠密的新兴工业城市席位有限,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参政权利。结果: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席位。作用: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高考重点1867年议会改革结果:选举权扩大(城市小资产阶级、城市工人阶级获得了选举权)。1884年议会改革结果:实现男性普选权;以人口分配议席,实行比例代表制。1818年议会改革结果:30岁以上女性获得了普选权。(2)议会改革的趋势:选区席位分配日趋合理。选举范围不断扩大。财产限制不断降低。性别歧视逐步消除。5.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英国君主立宪制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平常仅扮演
6、仪式性的角色,首相实际上是国家最高行政首长。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由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6.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1)特点:连续性: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的内阁到责任内阁制,都体现了连续性特点。渐进性: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变化是渐进式的。例如责任内阁制的完善和议会改革。创新性:君主立宪制的政体,责任内阁制等。(2)趋势: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选举权不断发展完善。7.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和完善的意义政治:维护了政局的稳定。(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趋于缓和,制度完善过程具有渐
7、进性,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经济: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护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外交:加紧了殖民扩张。(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下半叶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文化:推动了文化的繁荣。(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推动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世界:为世界许多国家树立了民主政治的楷模。重点补充:国王首相议会内阁四者之间的关系。首相是议会下议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对议会负责,有权解
8、散议会。首相提名组成内阁,内阁成员和首相政治上共进退。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从而控制行政权力。国王形式上任命首相议会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上议院由王室后裔世袭贵族组成拥有司法权。下议院直接由选举产生。第八节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知识点一、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了解)1.背景英国在北美13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英国的严重剥削激化了与殖民地的矛盾。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意识的崛起。启蒙思想的传播,法国独立战争的影响。导火线:波士顿倾茶时间2 过程(1) 开始: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2)1776年宣告独立:独
9、立宣言 (3)正式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北美独立。3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1)性质:民族解放战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战争。(2)国内意义: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基础。(3)国际意义: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产生积极影响。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背景:(1)独立后松散的邦联政体,使形势动荡。邦联制弊端:经济上,邦联政府无权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政策,给英国商品倾销以可乘之机;政治上,松散状态无法形成强有力中央政府来稳定秩序,保护国家和利益和主权。(理解-常考点)(2)华盛顿、麦迪逊等人的努力;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的影响。(3)北美殖民地的独立,美利坚
10、合众国的诞生。21787年宪法(宪法保证):(1)主要内容: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力,如立法、征税、管理州际和国际贸易、发行货币、统领全国军队、对外宣战和缔约等;联邦法律是全国最高法律且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其余宪法未列明权利属于各州或者人民。确立了美国的共和制政体。依据三权分立学说,将联邦政府的权利分割成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部分,分别由国会(分参、众两院,只有国会才有宣战权)、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三者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军队总司令,总统不对国会负责,直接对选民负责。坚持人民主权原则,规定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众议员由各州
11、选举直接选出,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总统由各州选举团选出,即先由各州议会选出候选人,再由选举人选举总统);总统和议员均实行任期制。(2)核心考点:联邦制:职权: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自治权。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州权主义仍然很强大。评价:利:解决了邦联制的弱点,保证了美国的统一。顺应了各州长期自治的历史传统,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弊:中央和地方分权,易造成两者的权力争夺和相互推诿,降低了行政效率。共和制:立法权(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监督权,人事权,弹劾权。行政权(总统):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
12、行政大权;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和联邦法官;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司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特点:三权分立、互相制约(3)体现的三大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最主要原则)、人民主权原则。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三权分立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并对选民负责。(4)评价进步性:建立了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相结合的国家制度,巩固了独立战争成果。稳定美国社会秩序,促进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近代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为很多国家所仿效,
13、促进了世界民主化起程。局限性:最初没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权利;各州权力过大,为以后的南北战争埋下隐患。3 美国共和制的发展(南北战争)(1) 时间:1861年至1865年。(2) 背景:1787年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的国家,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州权主义在美国根深蒂固,州权主义在联邦成立后仍然很活跃。南北风矛盾的焦点主要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北方主张废除奴隶制扩大出口,提供自由劳动力;南方主张保留奴隶,扩大出口减少进口。(3) 措施:林肯提出为联邦统一而战。1861至1865年,最终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美国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十三十四条。(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考历史资料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新教材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课件 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考历史专题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321978.html
限制150内